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医运气与健康预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般人都是有了病,才去看医生。当你来到医生面前时,病情可能早就过了“未病”这个阶段。医生就是想“治未病”,也只能徒呼奈何了。因此,你不要看某某医生治好了多少重病人。如果有可能的话,哪个医生愿意放着早期病人,甚至“未病”不治,去自找苦吃,治疗晚期病人呢?

本书的内容是探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如果你按照本书的方法,提前预防,最终没有生病,这算不算“治未病”呢?如果你治好了自己的“未病”,那你算不算是个“上工”呢?!

内容推荐

刘力红的师傅李阳波先生是一位中医奇人。奇就奇在从《黄帝内经》开始,自学成医,得心应手,“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

李阳波所著《开启中医之门》一书,吸引了千万读者。

美中不足的是,李阳波的书稿主要是一次中医的讲课记录,对一般读者而言,有可能因为其学术博大精深而难于读懂。

庄一民博士写作本书,目的在于以一般读者能理解的语言,解释《黄帝内经》和李阳波的思想,并对中医运气与健康预测课题,用自己的预测实践给予例解和阐释。

目录

第一章 五行轻松记忆法

第二章 理解五运六气学说

第三章 健康预测方法的探讨

第四章 2007年个人健康预测

第五章 得天之助养生

第六章 借天之力优生

第七章 进入更高的综合分析层次

第八章 《黄帝内经》的启示

试读章节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可以用在健康上。健康的人都是一样的精力充沛,在他们眼中世界是生机盎然,前途光明无限;但生病的人却各有各的痛苦和烦恼,世界在他们眼中,蒙上了一层灰雾。腰痛人的苦恼不同于头疼之人;过胖人的苦恼不同于胃病受苦之人。

失去了健康,才知道健康的可贵。许多人为了治病,从一个医院赶到另一个医院;从一个城市赶到另一个城市。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疾病当年只要稍加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相信他们一定希望时间能够倒流,回到当年,并认认真真地去预防一下。

面对这些病人,西医也很苦恼。有位西医说过,来到医院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自己好的,有三分之一是医生治好的,还有三分之一是医生想尽了办法也治不好的。

对病人来说,更糟糕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手术和药品都有副作用,凭空又增添了更多的“医源性”痛苦。

换句话说,等自己的病都成了“型”,再治就很困难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把一座大山一丝一丝地抽走,这个功夫就太大了。

那么,能不能不等病成了“型”,就提早治疗呢?比如说,就像如今的天气预报那样,可以对人体的健康有所预报。或者说,就像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性别一样,让每个人也能很早就知道自己与生俱来的体质特点。并且知道每个时段应该注意预防哪些病,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命运。

可惜,现代西医还没有发展到这个水平,连医生都不知道他自己什么时段需要预防什么病。

可是,笔者发现,这些现代人做不到的事情,中国古人却早就这样做过了。《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健康预测的例子,甚至对每一年什么季节得什么病,都有很详细的记载。

其实,这又并不奇怪。

现代人写古诗,能超过唐朝吗?现代人论战争的谋略,能超过《孙子兵法》吗?现代人的哲学著作能超过老子的《德经》吗?

因此,现代医学的健康预测水准超不过《黄帝内经》,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帝内经》虽然记载了人体健康预测的方法,但由于语言和历史背景的关系,现代人不容易读懂。此外,《帝内经》的预测方法,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更需要再作一番推导的功夫,才能变成像天气预报那样的人体健康预测。

有一位现代中医名家李阳波,下了一番苦功,读懂了《帝内经》,并在自己的医学实践中,证实了这一预测的方法。由于他的神奇故事太多,被人称为“半仙”。

笔者对《黄帝内经》也下了一番工夫,当钻进去了一半的时候,幸运地看到了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一书,又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忽然有了大彻大悟的感受,感觉读懂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的理论,并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健康预测的数理模型。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出生于1956年,那么此人一生中得脾胃病的可能性大干一般人,又在2007年得脾胃病的可能性超过其他年份。因此,此类人在2007年应该加强预防脾胃病。

再举一例,任何一位想在今后几年做母亲的人,都应避免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20岁、30岁,或40岁之年出生,避免把自己五脏的不利因素遗传给孩子。P1-2

序言

本书可以说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下写成的。

首先,笔者研究《黄帝内经》是缘于亲人的病痛。笔者有一位亲人得了慢性肾炎,后来又转为尿毒症,不得不进行肾透析和换肾手术。此间种种生离死别情形,非过来人不足以体会。

笔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定居于美国,本来以为,美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体系,加上公司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应该在患病早期、中期解决这个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是笔者开始从“主流”医疗体系之外寻找答案。学习中医和研究《黄帝内经》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也可以说是被疾病“逼”出来的。

在研究《黄帝内经》的过程中,发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是一种最先进的医疗思想,并且在《黄帝内经》的五运方气学说中。悟出了一些具体方法。笔者曾多次参加预测课题,因此自然而然地把《黄帝内经》与预测联系起来。每当笔者在研究中有所体悟,就首先为家人和父母进行健康预测,告诉他们各自的健康特点,以及需要加强预防的时段。

在一次又一次健康预测的实践中,笔者对《黄帝内经》的领悟也日益加深。

从2006年12月起,笔者写了3篇关于2007年健康预测的文章,登在“中医名家网”上。这3篇文字,虽然粗疏,却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对于本书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一是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一书,二是我夫人张凤霄女士。前一点在书中多处涉及,这里只谈谈后一点。我夫人是我每一点研究成果的第一位读者,也是第一位评论家。以其女性的敏锐直觉,她很早就看出了这一研究的重大意义,极力主张笔者把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不管能不能发表。她并自告奋勇地担当了把全书输入计算机的重任。

对本书的出版起了重大作用的人物,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新课堂》丛书主编刘观涛先生。他在看过本书的初稿之后,当即决定向出版社申报选题。效率之高,令人佩服。

记得笔者将全书一半的内容,用电子邮件寄给刘观涛先生。当时是2007年2月14日,离春节只有4天。笔者想一般人可能都在忙着准备春节的事,预期在春节之后10天才能收到复件。

没料到,几个小时后,当笔者打开计算机时,却意外地发现了刘观涛先生的复件。复件中除了修改意见外,还告诉笔者,他打算向出版社报题,将本书列入出版计划。

另一点有趣的是,刘观涛先生本人最感兴趣的是中医临床。他还直截-了当地告诉笔者,他对《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不感兴趣。

对一个不感兴趣的选题,在几个小时之内,不仅看了稿件。并且决定报选题出版。这种敬业精神不仅赢得了笔者的好感,而且加速了本书的写作。

于是,本书在内有夫人督促,在外有出版社支持的情况下“上了马”。为了使读者先睹为快,本书第一稿在“中医名家网”上分17次连载登出。

本书的内容是探讨《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那么,本书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这个问题可以分4方面来谈。

第一,对于一个国家医疗体制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人们对于医疗体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世界各国,都在为这个问题“头疼”。本书第八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各国医疗体制的困境开出一付《黄帝内经》处方。

第二,对于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的意义。每个公司都有一些关键性的人才,或者叫精英。这些人如果身体健康,自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才在关键时刻突然病倒,则可能对公司计划项目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公司都应该把关键人才的健康,与公司业务计划一并考虑。

第三,对于中医的意义。两千年来,中医的诊法一直是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本书中提出第五诊法。这对于丰富中医的内容,加速中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对于每一个普通人的意义。这一点是写作本书的初衷。也是全书重点所在。

《黄帝内经》表面上文字艰深,篇幅浩大,好像只有中医专业人士才能看懂,其实不然。《黄帝内经》一经解释,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为老百姓写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得懂。《黄帝内经》思想,是超越了时代的最先进的养生思想。《黄帝内经》的方法,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运用的健康保健方法,举例来说,《黄帝内经》讲“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在疾病未发生的时候,就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有人可能觉得,恐怕只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医生,必须是天赋极高,又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实,《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真正当了医生,反而不太容易做到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身体有了毛病,是谁最先知道呢?是本人。医生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守在你身边,也不可能体验你所经历的疾病初起时的不舒服感觉。因此,只要你注意观察身体上出现的反常征兆,你肯定是世界上第一个知道“未病”的人。

何况还有更好的办法,即在身体尚未出现征兆时,你就已经知道,身体哪一部分,在一年中哪些时段,可能出现“未病”。这就是本书中要介绍的,由《黄帝内经》而来的方法。

如果你按照本书的方法,提前预防,最终没有生病,这算不算“治未病”呢?如果你治好了自己的“未病”,那你算不算是个“上工”呢?!

从另一方面来讲,一般人都是有了病,才去看医生。当你来到医生面前时,病情可能早就过了“未病”这个阶段。医生就是想“治未病”,也只能徒呼奈何了。因此,你不要看某某医生治好了多少重病人。如果有可能的话,哪个医生愿意放着早期病人,甚至“未病”不治,去自找苦吃,治疗晚期病人呢?

总之,《黄帝内经》讲“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说,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上工”,只要你按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行。

这就是本书对于每一个常人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书本来是为家人和父母写的,协助他们“治未病”的一本书,现在拿出来与世人共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医运气与健康预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一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16553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6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5: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