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故事会(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余光中/愁乡的年十六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赴台,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曾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写了一辈子诗,出版过20余部诗集,同时他还是文艺批评家、翻译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昨夜你对我一笑

到如今余音袅袅

我化作一叶小舟

随音波上下飘摇

……

昨夜你对我一笑

我开始有了骄傲

打开记忆的匣子

守财奴似的又数了一遍财宝

1951年,诗人余光中刚从大陆到了台湾,那会儿还只是个青年,进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就读。一个偶然的机会,写了五首诗在报上发表,其中一首就是日后被大作曲家周蓝萍谱了曲子,被广泛传唱的《昨夜你对我一笑》。这首歌描写初恋的情怀,充满了罗曼蒂克的味道。在那个传统保守的20世纪50年代,初坠情网的人经常都会脱口唱出“昨夜你对我一笑,到如今余音袅袅”这种含蓄优美的情歌,跟时下那种穷吼瞎叫的情歌真是太不一样了。

其实余光中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写诗,这一写就写了60多年。头发虽然写白了,但是名气也越写越大,台湾的学生不知道他还不行。交个女朋友总得从他的诗里头抄两句,不知道他的诗,那太逊了。因为余光中的作品不但列入了教科书,学生们不得不读,而且还成为各种考试的题目,学生们就更不能不了解了。很多学子,随着余光中的诗一块儿长大。但奇怪的是,余光中的诗好像永远写不老。他所使用的文字看起来浅显易懂,但其实深不可测。有人说这得归功于他的文化底蕴。余光中的诗将美学思考、人文关怀、技巧表现,一甲子风起云涌,熔铸于方寸之间。

不仅是诗,就连在诗以外的散文、翻译、评论、编辑等各个领域,余老师都有一手,只要写出来就掷地有声,只要一出版,那肯定流传久远。

这样的文学大人物,我们来说他的故事,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他的作品切入。好了,老邓今天用他的诗《乡愁》作为开始,给您解读余光中的故事。

《乡愁》这首诗共有四段。先看第一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1940年抗战期间,余光中那会儿12岁,就读于四川的教会学校,住在借用民宅的校舍里头。父母亲因为工作忙,不能常常来看他,余光中孤零零一个人,特别想家,尤其想念亲爱的妈妈。于是他就开始写信,每封信贴上一张邮票,好像向母亲倾诉了所有的思念之情。

这是余光中小时候的乡愁,他成长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乡愁除了居无定所的家愁,也有着国仇民怨。原籍福建永春的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抗战期间全家流亡在江苏、安徽一带的沦陷区里,1938年跟着母亲逃往上海住了半年,又乘船经过香港、越南,然后又到了昆明、重庆,绕了一大圈,最后在重庆跟父亲重聚。

日军铁蹄踏过锦绣江山,断了回家的路,又不能常常依偎在父母亲的身边,十几岁的余光中很不安定,于是用邮票做象征,表达他小时候那一股不安定的乡愁。那长大后的余光中呢?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这一段,乡愁的象征从邮票变成了船票,从两者的对比中可以找到诗句隐含的意义。邮票价值不高,但是船票很贵;邮票贴上了,信就可以寄到,船票买了,可得渡过汪洋大海,费时又有风险。所以船票代表的是时间和空间,远比邮票大多了。

后来余光中跟随父母从厦门经香港到了台湾,考进台大外文系,并且开始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作品。从台大毕业以后,按照当时的规定,人人都要去服兵役,余光中凭自己所学,在部队做了编译官。

1956年,余光中和范我存女士结了婚,妻子出身书香门第,两人夫唱妇随,和乐融融。余光中是才子,自然多情,那会儿他到了大西洋彼岸,时时思念在台湾的妻子范我存。

算起来余光中曾经三度到美国求学和讲学,第一次在1958年,他的第一个女儿珊珊出生的那一年,他去美国爱荷华大学深造,修习文学创作和现代艺术。太平洋彼岸,每天吃着单调的三餐,在一页又一页的英文书里,余光中的乡愁怎能不浓烈?这段诗他用船票做思念的象征还有个原因。那时候从台湾到美国一般人都是搭轮船去,几千里的海上距离,单程就要一个多月,在船上那种思乡之情,非常刻骨铭心。接下来,我们来看《乡愁》的第三段: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这段文字是在悼念母亲的去世,这件事情对余光中影响很大。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母亲带着他从江苏逃难。当时距离日军只有几十里地,第二天那个地方就成了沦陷区,惊险万状。所以余光中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感情至深。在这段诗里,他用坟墓做乡愁的象征物,无疑代表了诗人内心最深切的痛楚。

余光中的母亲孙秀君女士是江苏武进人,晚年在台湾去世,但却不得归葬故乡。几近绝望之中,余光中感受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剧。他曾经说过,所谓乡愁,如果是地理上的,那么只要一张机票或者车票,带你到熟悉的门口就可以解决了。如果是时间上的呢?那所有的路都是单行,所有的门都闭上了,没有一扇能让你回去。母亲的灵魂归乡无门,诗人叹息母亲这一生永远都魂牵故土,这就使余光中的诗有了如此忧伤的调子。

《乡愁》的第四段可以说是这首诗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一段,是余光中当时在几近绝望的心情之下写出来的: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一家当年赴台湾之前,曾经在福建厦门住过一段时间。20世纪70年代,碰巧余光中住在台北厦门街,巷道里头花木扶疏,非常近似厦门的鼓浪屿。诗人兴起了怀旧之感,离开祖国大陆20多年了,可那时两岸关系非常紧张,看来有生之年回大陆绝无可能。就在这种绝望的心情下,诗人饱满的情绪,如同水瓶乍裂,瓶中之水一泻而出。《乡愁》这首诗,据说就在20分钟之内写了出来。后来有人问余先生为什么才思那么敏捷,短短时间,就写出这么一首好诗。余光中回答:其实不然,写这首诗,我的感情酝酿了20多年,到今天我还记得21岁离开大陆回头看厦门鼓浪屿的情景。

余光中说的话,写的诗,令人感受到大时代之下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只能远望故土逐渐消失在海平线之外。隔绝家园的,竟然只是一湾浅浅的海峡。40多岁的余光中用诗写出了那个时代两岸中国人的苦闷,他的笔风也就此进入另一个更高的阶段。

他早期的诗比较格律化,上承中国文学传统,旁探西洋艺术文化,终于成就了他波澜壮阔、厚重深情的诗风,也使他成为台湾现代诗人的旗手。

他的文学创作在两岸民众之间拥有大批的拥护者,还获得了第二届“霍英东成就奖”。这位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各方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创作的四度空间”成就卓著的老人,总计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 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总共加起来50种。不夸张地说,余光中先生,生活在当今,但名字却已经进入了中国新文学的历史。

退休以后的余光中没有休息,仍然笔耕不辍。在《炼石补天六十年》这篇文章里,他自述从年少的“诗孩”写到了“诗翁”。他说,那稚气的少年绝对没有想到,起跳的这颗诗心会一直跳到80岁。60年后坐在窗前写诗,但窗外不再是山,而是茫茫的海峡。

近几十年来随着两岸交流逐渐扩大,余光中老师老当益壮,马不停蹄,频频奔波在大陆各地,参加很多的学术活动,为青年朋友们讲学,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说到这儿,我禁不住想起一件陈年往事,这跟余光中老师的诗大有关系。1975年6月6日,台大文学院毕业的杨弦,一位歌手,在台北中山堂用余光中老师的八首诗,举行了一场诗歌演唱会。那天的演唱会一票难求。老邓我坐在台下,听着用余光中所写的诗谱曲演唱的所谓新民歌,心情真是不可言喻。在这场演唱会上,《乡愁》被叫做《乡愁四韵》,好听极了。这场演唱会的成功,后来造成了台湾所谓中国现代民歌的运动风潮。这个风潮造就了不少歌手,像蔡琴、李宗盛、胡德夫、齐豫,都是在这个风潮里面孕育、长大、成熟的,现在都成了雄霸一方的大腕歌手。老邓当时受这个音乐会的启发也投入其中,组织了“乡音四重唱”合唱团,进了演艺圈。所以说余光中的这首《乡愁》真是影响深远哪。

不过,说来说去,我还是喜欢余老师的诗唯一被写成流行歌的《昨夜你对我一笑》:

昨夜你对我一笑

到如今余音袅袅

……

昨夜你对我一笑

酒窝里起了狂涛

啊……

P3-11

目录

 意外的幸福(邓志鸿序)

纸上人生/1

 余光中/六十年的乡愁

 李敖/非常“骂客”多情种

 古龙/侠骨柔情

 三毛/孤独的流浪者

 琼瑶/爱情的不老传奇

 方文山/青花瓷里的文字秘密

荧幕里的乾坤/61

 侯孝贤/台湾电影文化的自觉者

 李安/电影追梦人

 戴立忍/我的电影“不能没有你”

 陈文茜/政治名嘴,超级天后

 李涛/做一个媒体“反对派”

 张小燕/综艺一百分

 林青霞/永远的东方不败

 费玉清/玉树清音

 张惠妹/站在高岗上

 周杰伦/最酷的亚洲天王

 大小S//康熙的流星花园

台湾县市长选举秀/169

 宜兰选战:双雄争霸

 桃园选战:三代县长之梦

 新竹选战:同室操戈

 南投选战:黑道白道无间道

 嘉义选战:三强鼎立

陈水扁浮沉录/203

 真假阿扁

 父子情仇

 长扁情结

 深宫怨妇

 太皇太后

 儿女们(上)

 儿女们(下)

 揭弊天王

 南北金童

 “红衫”围城

序言

意外的幸福

邓志鸿

今年是兔年,老邓我属虎,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人生忽忽已过一甲子,惊觉老之将至!

“老”是一个令人挺不舒服的经验!

老眼昏花,老态龙钟,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现在最怕照镜子,眼角的乌鸦爪,身上的肉松,啤酒肚,还有那不断向后走的发际线!

在台北,很怕上出租车,司机老是问我:“老邓!你怎么都不上电视啦?我们好怀念你的表演!”

“老啦!不中用了,没人要了!”

“不会吧!你那么有才华,不是没人要,是你自己不要!你的眼光高嘛!”

哎!这话说到核心上啦,台湾的电视这几年充斥着膻腥色,还带着辣呛的、瞎砍八卦的节目。

我老邓被归类在曲高和寡、水清无鱼的一族。

曹孟德诗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正是我老邓的写照呀!

此时此刻,耳顺之年,应福建东南卫视的邀请,开辟一个这样的节目《台湾故事会》,搭建起台湾和大陆沟通、了解,甚至互相包容、欣赏的平台,在我超过30年的演艺生涯里,这是一个迟来的“意外的幸福”。

人生没有一个好处是平白得来的,更没有什么逆境是徒然煎熬的!

欢欣、痛楚总是结伴同行,如果选择风平浪静的港湾,必定失去乘风破浪的畅快!

行到水穷处,始见桃花源!

但是,你不一定要饱尝心酸地度过一生,也不一定要谈过生死相许的恋爱,因为在《台湾故事会》里,有许多悲喜交错的故事,值得你再三品味。

且听我老邓,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台湾故事会》是东南卫视一档主持人在演播厅讲故事的节目,以人物、事件或社会现象为故事主体,以主持人讲述并辅以视频资料、历史图片为叙述手段,运用轻松、风趣的表现方式,讲述发生在台湾的形形色色的故事。在节目中,主持人不光是故事的讲述者,还常常是故事的参与者、亲历者和目击者,常以即兴模仿和腹语表演的形式变身为当事人,在剖析新闻故事的同时,带给观众会心的一笑和无穷的回味。

节目邀请台湾政治模仿秀第一人、腹语大师邓志鸿为嘉宾主持。邓志鸿在台湾娱乐圈沉浮几十年,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台湾当代传奇故事如数家珍。他擅长腹语,曾在台湾主持多档知名综艺节目,主持风格风趣而又不乏严肃。

本书《台湾故事会》就是由东南卫视出版中心根据该档节目编写而成的。

编辑推荐

想在台湾南部捞到多数选票光有高明的竞选策略是不够的!起一个土的掉渣的名字能为候选人的胜算增加筹码,越土越有票房!另外,你知道古龙死在谁的手上吗?你知道费玉清是如何“沦落”为钻石王老五的吗?你知道《双节棍》其实是周杰伦在张惠妹那里碰了一一鼻子灰后才决定自己唱的吗?……且看由东南卫视出版中心编写的这本《台湾故事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故事会(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东南卫视出版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03426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5.2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192
14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