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帝王的智慧(十三位煊赫帝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九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奋斗历程,阐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通过这些开国皇帝的心路历程,阐明在朝代更迭中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

中华民族像一个耄耋老人从远古款款走来,跨越了无数次历史的沟沟坎炊,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却依然丰神俊逸,流光溢彩;中国历史像一幅绚烂华美的画卷,绮丽多彩,又像一坛埋藏了几千年的老酒,甘醇甜美。

内容推荐

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朝代兴衰、帝王成败的历史。每当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各种矛盾冲突激发成电闪雷鸣的革命风暴的历史关头,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登上历史舞台,问鼎末朝。成功的帝王凭借超凡的才能与智慧夺得天下,凭借万乘之才成为万乘之君。一些民间勇武、山林隐逸和衰朝旧吏们,也在时代的呼唤下纷纷走出蛰居,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凭借敏锐的政治触觉,最后汇集到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王者麾下,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佐而成帝业。他们功成名就,受五侯之赏,与开国皇帝一起名垂青史。

《帝王的智慧》以此为切入点,简明扼要地阐述自秦、汉到明、清九个大朝代的开国皇帝的业绩,以及这些朝代的兴衰存亡的主观原因,从而清晰地展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如高鸟俯瞰,河山尽收眼底。同时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历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帝王之兴

 ◎万乘之才

 ◎义军之败

 ◎民族精英

 ◎王莽时代

 ◎武周王朝

 ◎二代君主

 ◎能者为王

第二篇 秦始皇

 ◎雄才大略

 ◎生命的赌注

 ◎心中的核弹

 ◎暴主温情

 ◎吕不韦之死

 ◎邯郸屠仇

 ◎太子丹之死

 ◎茶毒天下

 ◎焚书坑儒

 ◎二世临朝

 ◎指鹿为马

 ◎帝国殒灭

第三篇 汉高祖

 ◎芒砀风雷

 ◎举步维艰

 ◎暗战攻略

 ◎宽大长者

 ◎霸王之风

 ◎约法三章

 ◎鸿门之宴

 ◎霸王之误

 ◎登坛拜将

 ◎暗度陈仓

 ◎彭城之败

 ◎三英佐汉

 ◎两次约和

 ◎两种归宿

 ◎上智下愚

 ◎治国方略

 ◎韩信之死

 ◎三分之谋

 ◎彭越之死

 ◎英布之死

 ◎赵王废黜

 ◎燕王出逃

 ◎宰相系狱

 ◎辟谷明志

 ◎变生肘腋

第四篇 隋文帝与隋炀帝

 ◎历史重现

 ◎翁夺婿国

 ◎筚路蓝缕

 ◎廷杖殿杀

 ◎化生为死

 ◎殊途同归

 ◎二王之死

 ◎太子之死

 ◎败亡之兆

 ◎文帝之死

 ◎父行子效

 ◎娱乐人生

 ◎塞北耀兵

 ◎东夷黩武

 ◎欲壑难填

 ◎醉生梦死

 ◎江都风雷

第五篇 唐太宗

 ◎群雄逐鹿

 ◎李渊称帝

 ◎宇文化及之死

 ◎王世充之死

 ◎窦建德之死

 ◎李密之死

 ◎反王之诛

 ◎起义军之败

 ◎神智神勇

 ◎千流归海

 ◎兄弟阋墙

 ◎禁门喋血

 ◎投杼之惑

 ◎贞观前夜

 ◎仁心仁治

 ◎四夷拱手

 ◎以人为镜

 ◎以古为镜

 ◎丹青败笔

 ◎暮年之忧

 ◎问罪辽碣

 ◎挟忧宾天

第六篇 武则天

 ◎孤独寻梦

 ◎怨女愁怀

 ◎引狼入室

 ◎天敌入侵

 ◎二妪骨醉

 ◎三英折翅

 ◎元舅殒命

 ◎身挂蛛网

 ◎以史为鉴

 ◎良臣益友

 ◎革命风暴

 ◎史无前例

 ◎三个男宠

 ◎明智抉择

 ◎二次革命

 ◎东施效颦

 ◎寿终正寝

第七篇 宋太祖与宋太宗

 ◎机缘天降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金匮誓书

 ◎师法唐太宗

 ◎志在一统

 ◎千古之谜

 ◎宋宫疑云

 ◎斩草除根

 ◎萁豆相煎

 ◎惊天内幕

 ◎历史的轮回

第八篇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塞外烽烟

 ◎漠北惊雷

 ◎高原风暴

 ◎梦想帝国

 ◎鲲鹏展翅

 ◎席卷中亚

 ◎评说功过

 ◎挟忧宾天

 ◎基因传递

 ◎唐风拂曦

 ◎变通策略

 ◎大展宏图

 ◎赵宋悲歌

 ◎回光返照

 ◎气节之士

第九篇 明太祖

 ◎无奈的癌变

 ◎遍地烽火

 ◎能者为王

 ◎第一级台阶

 ◎第二级台阶

 ◎初登王台

 ◎求贤纳士

 ◎三雄鼎峙

 ◎陈友谅之死

 ◎张土诚之死

 ◎末级台阶

 ◎战争与和平

 ◎至尊与卑贱

 ◎帝王与圣贤

第十篇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

 ◎满洲崛起

 ◎十三副甲

 ◎先驱之路

 ◎瞒天过海

 ◎锋芒毕露

 ◎挟愤宾天

 ◎文治多缺

 ◎前车之鉴

 ◎成功之路

 ◎汉儒择主

 ◎衰朝弊政

 ◎阉党肆虐

 ◎末朝庸君

 ◎黄雀战略

 ◎螳螂捕蝉

 ◎黄雀行动

 ◎李自成之败

 ◎一个结局两种归宿

后记

试读章节

帝王之兴

华夏文明从三皇五帝开始,经过五千年漫长而坎坷的岁月,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从远古缓步走来,跨越了数十次朝代更迭的沟沟坎坎,经历了无数次刀与兵的重劫和血与火的洗礼之后,方才摇摇摆摆地走到了今天的辉煌。

中国古代史实际上是一部由一系列朝代组成的朝代史,或者是这些朝代的更迭史。从夏后氏部落首领禹之子启建立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中国经历了商、周两个朝代,三代之后相继为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九个大朝代;在这九个大朝代之间还夹着一些小朝代,如汉、晋之间的魏、蜀、吴三国,晋、隋之间的南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和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东魏、西魏,唐、宋之间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以及契丹的辽王朝和女真的金王朝;此外还有一些更小的小王朝,如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十六国,和五代期间的南方十国。中国的朝代演变见下:

夏—商—周—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汉、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

中国的朝代更迭主要取战争形式,即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如秦代周、汉代秦、唐代隋、元代宋、明代元、清代明等。暴政最容易激起民变,百姓不堪其苦,遂铤而走险举旗造反,走上反抗朝廷的不归之路。秦始皇父子施暴天下,于是陈胜揭竿奋起,引来反秦风暴,埋葬了秦王朝,迎来新生的汉王朝;隋炀帝肆虐天下,窦建德首举义旗引来反隋风暴,埋葬了隋王朝,迎来新生的唐王朝。衰朝腐政也容易激起民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百姓也铤而走险掀起革命风暴。元末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最后导致蒙古王朝的灭亡和明王朝的建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灭了明王朝,导致清王朝的建立。这些旧王朝的灭亡和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以农民起义为先导的;而秦王朝的建立走的是另一条道路,秦始皇靠富国强兵灭六国而有天下。

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才采取“禅代”的方式实现改朝换代,即权臣逼迫君主禅位取而代之,建立起自己的新王朝。 “禅代”实际上是一种“和平过渡”。然而即使是以“禅代”得国的君王,有时在夺取政权之后也往往要通过战争的手段来实现中国的统一。如晋代魏之后,晋武帝司马炎讨灭孙吴,最后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隋代北周之后,隋文帝杨坚攻灭南朝陈,最后结束南北朝的对峙局面,统一中国;宋代后周之后,宋太祖兄弟相继平灭南方诸国以及北汉,彻底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最后实现中国的统一。

不论以何种形式夺取政权实现改朝换代,要实现中国的统一都必须依靠武装斗争,都必须要有超凡的才能与智慧。唐太宗曾为曹操盖棺定论:“临机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万乘之才指能王定天下的帝王之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朝政,但始终无力平灭蜀、吴两个劲敌,甚至忌惮蜀、吴二国,不敢贸然称帝,所以唐太宗说他万乘之才不足;刘备和孙权也非万乘之才。

周有天下八百年,但它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二三百年,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招来杀身之祸,其子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历史进入东周之后,就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前二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诸侯争霸,相继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成为霸主,谓之“五霸”;后二百多年的战国时期是秦、齐、燕、楚、赵、韩、魏七雄并立。在这大约五百二十年间,诸侯互相攻伐,干戈不息,但五霸和七雄都只能雄霸一方,而不能平灭其他诸侯国,王定天下。历史似乎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它在“等待”,等待万乘之君;一直等了五百多年,终于等来了泰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汉兴四百年之后中国又开始分裂,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魏、蜀、吴备霸一方,互相攻伐,但谁也无力平灭其他两个劲敌;历史又“等”了六十年,等到晋武帝代魏并灭了孙吴之后,方才结束分裂,统一中国。但统一的局面只维持了三十七年,晋(西晋)为匈奴刘渊所建立的汉国灭亡之后,中国再度分裂;亡晋的贵族司马睿在江南立国(东晋),但他无力光复北方领土,从而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中国北方先被各少数民族瓜分成十几个小国,进入十六国发展时期;这些小国互相攻灭,最后被拓跋珪所建立的北魏统一。中国南方的东晋后来也被其相国刘裕所灭,代之以南朝宋,中国从此进入南北朝的发展时期。南北两朝各自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又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南朝也发生朝代更迭,相继为宋、齐、梁、陈。东魏、西魏之间与北齐、北周之间以及南北朝之间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南北朝最后形成北周和陈南北对峙的格局。西晋灭亡之后的战争状态一直持续了二百多年,直到隋文帝代北周之后灭陈统一中国方才结束。唐兴三百年之后中国又一次分裂,进入五代十国的发展时期;相继更迭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疆域都很小,只占据河北、河南及其周边部分地区,国门之外分布着十个小国和其他割据势力(军阀),这些大大小小的王朝和军阀互相寇伐干戈不息,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七十多年,宋太祖立国之后和宋太宗方才完成中国的统一。

万乘之才

唐太宗把夺取天下使自己成为万乘之君的才能叫做万乘之才,它至少应当涵盖如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有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只有怀超常才能的人方才能够对自己所确定的目标始终坚定不移,在任何艰难恶劣的条件下都充满必胜的信念。汉高祖刘邦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在只有数十人的情况下,他就敢于接受萧何等人的拥戴,挑头造反,以沛公微渺之尊起兵反秦。受封汉王之后,项羽只允许他带三万人前赴封国,想把他困死于巴、蜀、汉中险恶之地。事业低迷,将士纷纷逃归,遂陷入空前的困境,但他并未丧失信心,四个月后采纳韩信之谋从故道还关中,入定三秦。

P3-5

序言

人们寻根出自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未知的东西给人无限的诱惑,它引导人们去追根溯源探索揭秘。人们探寻家族、宗族的根,遂有家谱、族谱问世。人们可以从这些谱籍中了解家族和宗族的本根及其发展历程。现代中国人探寻国家和民族的根,不仅希望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国史和民族史,主要还在于寻找往昔的辉煌,从中汲取营养,为创造民族未来的辉煌贡献一份力量。

司马迁所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从它开始的历朝史书共二十五部,加上未转正的《清史稿》,一共二十六部史书。它们是否就是我们的国史或民族史呢?不是,也不应该是。它们只能是我们研究国史和民族史的素材,因为这些大多数由钦定的御用史官所编撰的史书,旨在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虽然它们通常是由下一个朝代即胜利者的朝代,为前一个朝代即被推翻的朝代编撰的史书,不至于刻意地去褒贬被他们推翻了的那,卜朝代,但维护和巩固王朝统治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或者说他们鼓吹忠君顺民、皇权至上的思想观点是共同的。

毛泽东一贯主张,对待和研究旧文化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研究历史亦应该如此,而且更应该如此。近年来国内掀起的“国学热”或“国史热”,实际上是国人寻根的热潮,而寻找逝去的辉煌的目的,除了增强民族自尊、自强、自信之外,还在于创造新的辉煌。中国古代有过许多震撼世界、称誉古今的辉煌,然而到了晚清,天朝的神话破灭了,神威荡尽;积弱之国如俎上之肉,列强凭陵如群狼争食。帝国战舰有覆舟之危,中华民族有陆沉之忧。英烈舍命,志士捐躯,数十载为民族崛起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终于迎来了20世纪中叶的旷世辉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千年古国以自尊自强的姿态崛起东方,巍巍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振兴需要这些财富,需要历史的启迪。

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实际上是朝代兴衰、帝王成败的历史。每当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各种矛盾冲突激发成电闪雷鸣的革命风暴的历史关头,各派政治势力纷纷登上历史舞台,问鼎末朝。成功的帝王凭借超凡的才能与智慧夺得天下,凭借万乘之才成为万乘之君。一些民间勇武、山林隐逸和衰朝旧吏们,也在时代的呼唤下纷纷走出蛰居,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凭借敏锐的政治触觉,最后汇集到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王者麾下,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佐而成帝业。他们功成名就,受王侯之赏,与开国皇帝一起名垂青史。

《帝王的智慧》以此为切入点,简明扼要地阐述自秦、汉到明、清九个大朝代的开国皇帝的业绩,以及这些朝代的兴衰存亡的主观原因,从而清晰地展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一如高鸟俯瞰,河山尽收眼底。同时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历程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有人如此概括读书:书越读越厚,而后又越读越薄。被读薄了的书实际上是经过萃取浓缩了的精华。如今把读薄了的历史,以近45万字的《帝王的智慧》奉献读者。

人之言行受思想支配,思想则受制于人的心理因素。史书记录了历史,也传载了古代人的智慧。《帝王的智慧》致力于这种心理因素的探求,力图从深层次上阐明历代帝王的历史行为。

本书通过九个朝代开国皇帝的奋斗历程,阐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通过这些开国皇帝的心路历程,阐明在朝代更迭中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

中华民族像一个耄耋老人从远古款款走来,跨越了无数次历史的沟沟坎坎,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却依然丰神俊逸,流光溢彩;中国历史像一幅绚烂华美的画卷,绮丽多彩,又像一坛埋藏了几千年的老酒,甘醇甜美。愿与读者共同欣赏这幅历史长卷,共同品尝这坛陈年老酒!

王绍铿  2009年8月18日

后记

纵观历史,有王朝必有覆灭,有覆灭必有新王朝的诞生。兴而亡,亡而兴,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构成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

王朝的建立,依靠的是创业之君的天才与自信;王朝的覆灭,则源于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只有家族,没有民族。永恒的家族政治,是王朝注定要灭亡的根本原因。天才开基立国,志在建家族万世之业,父子相承,传之无穷。然而天才的后代只能继承天才的事业,不可能代代继承天才的天才,因而任何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无法逃脱悲惨与屈辱的命运,像他们的祖先当初把苦果赐予亡国之君那样,品尝新王朝开国之君赐予的亡国苦果。忽必烈是万乘中的佼佼者,但他丢弃本民族成功的法宝——推选能者为君的传统,无选择地全盘汉化,太子死,立嫡孙为帝,致使蒙古王朝短寿而终。宋高宗逃奔江南之后,为了使他的家天下能够苟安半壁,坚持投降主义的议和路线,甚至和勾结外族的汉奸秦桧合谋杀害抗金英雄岳飞。

天下大乱,群雄奋起,问鼎末朝,王者乘时鹊起,凭借天才与自信夺得天下。天下既得,自信顿失,代之而来的是恐惧,于是蝇营狗苟,不遗余力地捍卫家天下,无所不用其极。

人的自信来源于对自身才能的自我确认,一旦自认才能匮乏,不足以实现其政治图谋,这就必然导致自信的丧失,从而产生恐惧。秦始皇生死掌兵,道出了他内心的恐惧;汉高祖也心怀恐惧,于是“狡兔死,走狗烹”,韩、彭俎醢;隋文帝自疑窃国,惧怕他人视其为王莽,因此也举起屠刀杀向功臣;宋太祖因兵变得国,惧怕“陈桥”重演,于是“杯酒释兵权”;明太祖由卑贱而至尊,惧怕子孙再由至尊而沦为卑贱,于是也步其先驱之后尘,挥舞屠刀;就是那位仁心仁治的唐太宗,暮年也失去了引为自豪的自信,受惑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杀唐子孙殆尽”的讹言,欲尽杀犯忌之人,于是李君羡人头落地。

天下可以易姓,国家可以易帜,唯有民族是永恒的。大中华是永恒的!她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忠君论”可以休矣!“帝王崇拜论”可以休矣!

历史长河滚滚而下,一江逝水带走了多少盛世与衰年,卷走了多少流沙与污泥!庸君暴主,贤王明君,如今都已是荒冢白骨,任由后世评说短长、褒贬功过。逝者不可复,来者犹可追。历史为人们留下了永恒的思考。

中国古代社会前进的步伐如同一个迟暮老人,步履蹒跚地从远古款款走来,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中华民族在一次次刀兵火劫中遍体鳞伤,创痕累累。

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洗礼与磨砺,变得无比坚强。人民已觉醒,民族要振兴!

历史靠智慧发展,民族靠智慧振兴。历史给人智慧,给人教益与启迪。人民在历史的启迪下前进,在历史的启迪下创造美好的未来!

物换星移,转瞬越千年;古貌新颜,东海为桑田。龙腾九州,且听东方狮吼!

王绍铿

2009年8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帝王的智慧(十三位煊赫帝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绍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4109
开本 16开
页数 4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4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5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