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的曙光(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故事)/话说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中的《新世纪的曙光》卷与读者见面了。这一卷内容的时间跨度是1912年至1928年。

1912年到1928年,中国人民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度过了十七年的苦难生活。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在先进政党和先进人士的领导下,继续进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国社会出现了新世纪的曙光。

本书作者们选择若干故事,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展示这段历史。我相信,读者在趣味盎然的同时,一定会依照自己的思考,得到有益的启示。

内容推荐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承先启后、在艰难困苦中开辟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历史时期。《话说中国》丛书包含了四百余则经典故事,全面展示中国现代史昂扬激荡的生动轨迹。书中一千五百幅细腻反映社会风貌的生动图片,立体再现时代的风云变幻。本书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

本册为《新世纪的曙光(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故事)》。

目录

出版说明

《话说中国》翻开现代史新篇章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一个风云变幻的大变动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经典解析民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现代中国三十八年

知名学者纵论现代史三十八年

专家导言

民国史专家谈其对民国前十七年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公元1912年至公元1928年

激变创新而动荡不堪的时代——民国初年

○○一 公仆孙中山

他改变了中国

○○二 剪辫子

民国和大清区别的最大标志

○○三 教科书革命

打中华牌,行民国事

○○四 岭南画师高剑父

打江山后画江山

○○五 民国第一案

过于理性,易做蠢事

○○六 二次革命

得之易,失之也易

○○七 王金发悲剧

痴子和傻瓜只是通过性格才被发现

○○八 蒋翊武之死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九 白朗起义

二十世纪的替天行道

○一○ 中华革命党

条条道路救中国

○一一 杨小楼

舞台小天地,天地小舞台

○—二 科学的播火者

强国之道,可传后世

○一三 五九国耻

弱国无外交

○一四 肇和舰起义

曾被放大了的历史事件

○一五 杨度其人

乱世打造传奇,传奇走红乱世

○一六 章太炎被囚

刚则有余,智则不足

○一七 蔡锷潜返云南

一次相当成功的政治旅游

○—八 八十三天皇帝梦

封建帝制结束后的皇帝

○一九 棋王谢侠逊

德艺双馨,老而弥坚

○二○ 蔡东藩写演义

穷书生著传世名作

○二一 创办《新青年》

一管毛锥,胜过百万雄师

○二二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二三 毛泽东护校

峥嵘少年,志趣非凡

○二四 张勋复辟

螳臂挡车,注定失败

○二五 孙中山铁路宏图

他继续为改变中国努力

○二六 连横著史

灭国先灭史,史不灭国不亡

○二七 郭氏兄弟创办永安公司

诚信第一,顾客至上

○二八 清官张澜

清清白白做官,安安稳稳度日

○二九 杨三姐告状

媒体的功能,可谓大矣

○三○ 《狂人日记》

礼教吃人,救救孩子

○三一 梁启超远游欧洲

行走万里,胜读万卷书

○三二 火烧赵家楼

怒吼吧,中国

○三三 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

书生典兵,徒有大志

○三四 中国人吸中国烟

实业救国,功不可没

○三五 范旭东办厂

倚开拓得以久大,要久大必须开拓

○三六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中国人终于找到了救国的真理

○三七 周恩来与觉悟社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三八 茅盾革新《小说月报》

播下龙种,收获龙种

○三九 蒋介石与证券交易所

不做政治生意发不了财

○四○ 非常大总统

非常之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四一 红色的起点

漫漫长夜里的一盏明灯

○四二 澳门血案

纸老虎怕动真格

○四三 宋庆龄脱险

巾帼英雄,大智大勇

○四四 邓小平巴黎办刊

真理就是这样扩散的

○四五 刘少奇赴安源

中国的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

○四六 朱德在德国

跋山涉水,只为真理

○四七 “二七”大罢工

军阀撕下了面具

○四八 临城劫车案

此非清白世界,官无道,盗亦无道

○四九 瞿秋白与《国际歌》

从来没有救世主

○五○ 海上名家王一亭

画人长佛心,慈善走东瀛

○五一 《爱的教育》风靡全国

心之力无疆

○五二 农运大王彭湃

中国许多事还是要从农民做起

○五三 国民党一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四 黄埔军校

革命的黄埔,将军的摇篮

○五五 火柴大王刘鸿生

小火柴成就大事业

○五六 徐志摩与泰戈尔

诗人眼里的诗人

○五七 北京政变

城头变幻大王旗

○五八 溥仪出宫

紫禁城里没了皇帝

○五九 孙中山逝世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六○ 梅县县长叶剑英

一柱天南,始见端倪

○六一 东征惠州

为民伐罪,所向无敌

○六二 清华国学研究院

学人精英,精英学人

○六三 模特儿事件

艺术是不能钦定的

○六四 许地山在牛津

学者型作家,作家型学者,方为全才

○六五 吴蕴初发明味精

聪明人往往能抓住机遇

○六六 五卅运动

城市就是这样染红的

○六七 省港大罢工

狂飙急雨落香江,始信神州不陆沉

○六八 廖仲恺被刺

能受天妒真好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六九 郭松龄倒戈

时来不运转,成败在—人

○七○ “三一八”惨案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七一 中山舰事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七二 名记邵飘萍

豪气走京津,文章传千秋

○七三 铁军北伐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七四 炮轰万县

乱世民国,雪上加霜

○七五 围城八月

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七六 中国旅行社

冲冠一怒,发现商机

○七七 “四一二”政变

共患难易,同享福难

○七八 江浙财团

钱能通神,钱能害身

○七九 李大钊就义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八○ 营救陈延年

龙华桃花遍地红,英雄何处埋忠魂

○八一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证新军,从此革命始有军

○八二 贺龙在瑞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

○八三 三河坝

沧海横流,长河奔腾

○八四 龙潭战役

好战者亡,忘战者危

○八五 秋收起义

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八六 涿州围城战

一将功成万骨枯

○八七 蒋宋联姻

20世纪最有魅力的政治姻缘

○八八 主仆情奔

儿女情长,感情远胜理智

○八九 木兰山

山山相连,绵延入胜

○九○ 广州起义

碧血长同天地参

○九一 陶行知和晓庄师范

创办学校的人关闭监狱

○九二 宜章梭镖营

涓涓之水,汇成大海

○九三 井冈山会师

此情此景,可传千秋

○九四 贺龙到洪湖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九五 济南惨案

中华豪气铸英烈

○九六 混世魔王张宗昌

不是盗匪,胜似盗匪

○九七 皇姑屯事件

与虎谋皮,虎怒食人

○九八 东陵盗宝

军阀之贪婪,无不用其极

○九九 平江起义

金石为铸,落地有声

一○○ 黄洋界炮声隆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一○一 张学良东北易帜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聚焦: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

1912年至1928年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关键词索引

试读章节

陆费逵是中华书局的创办人和总经理。教育家俞庆棠称他是“中国的爱迪生和高尔基”。

露头角,自学成才

陆费逵没有进过正规学堂,他从小好学,自学成才。少年时就初露头角,小有建树。

1902年,17岁的陆费逵在南昌创办正蒙学堂,自任堂长。19岁,在武昌独自开设了新学界书店,专销当时列为禁书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革命军》等书籍,自己还写了小说《岳武穆传》和《恨海花》,抒发了他的革命思想。但出于对自己的高要求,这两部作品一直置于书箱底,始终没有付梓。20岁,他又出任汉口《楚报》主笔,因揭露粤汉路借款密约,为湖广总督张之洞通缉,逃亡上海,出任昌明公司总理。

此后就教育、出版发表了很多有创意的文章,其中的《著作家之宗旨》,首次为中国著作家提出职业道德问题。他说,著作家应该为国民起到“涵性情,培人格,增知识,造舆论,泯祸乱,促进化”的作用,所担负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

当时,只有21岁的他,已显示出极其机智、聪明的才能。

他的脑袋长得特别大,所戴的礼帽即便是上海最大的盛锡福帽店也没有这号尺寸'只能由帽厂定做。据说有一天,他的这顶帽子丢了,家人急得团团转,陆费逵却一点也不着急,只是让他们上旧货市场去寻找;后来果真在那里找到了。他笑道:“我的帽子,别人拿去也是不能戴的,只能送到那儿廉价贱卖了。”

进商务,显露才能

陆费逵相当关注中小学教科书。

早在1907年,他就对清政府学部图书局编撰颁布的《初小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初小修身教科书》(第一册)提出批评,认为其内容古旧,取材不符合儿童的心理。于是他便自己来编撰初等小学教科书。不料竞一炮打响,上海和周边城镇都加以采用。因而,在一次书业公会上,他被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看中,并以高工资延聘。

陆费逵初进商务印书馆,只是一个国文部编辑。在短短半年里,就因业绩出色,连升三级,跃升为出版部部长、交通部长、师范讲义社主任并兼1909年创刊的《教育杂志》主编。一身兼几个重任,在商务可谓史无前例。

陆费逵的出色才能让高梦旦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使陆费逵安心,他还把侄女高君隐嫁给他为妻。

审形势,自编教材

此时,陆费逵已看清楚,清王朝在民主革命巨浪中,已是将倾的危楼。于是,他向商务印书馆高层提议,赶紧编辑一套适应即将到来的共和时代的中小学教科书。

可是此议没有被商务高层的采纳。

陆费逵认定民主革命早晚会取得成功,旧的教科书必然要被取缔。现在正是改革教科书、并另创书局新局面的机遇。于是陆费逵找到朋友戴克敦、陈寅及沈继方筹措资金,并取得他们一致认同。此后他们每晚秘密编写中小学共和教科书,并约定教科书所选课文须以养成中华共和国完全国民为宗旨,以独立自尊、自由、平等为纲。三个月后,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教科书也已草具规模。接着,陆费逵婉拒商务印书馆月酬400银元的高薪,毅然辞职,自创事业。P032-033

序言

《话说中国》中的《新世纪的曙光》卷与读者见面了。这一卷内容的时间跨度是1912年至1928年。

1912年到1928年,中国人民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度过了十七年的苦难生活。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在先进政党和先进人士的领导下,继续进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国社会出现了新世纪的曙光。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皇帝专制政治制度。但是两个多月以后,3月10只,继孙中山之后,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情势陡转直下。

袁世凯扼杀民主,削弱国会权力,任用亲近,最终废除《临时约法》,解散国会,自称皇帝,复辟了皇帝专制制度。袁世凯死后,中央政府仍然在北洋军人的控制之中。由于北洋军阀失去强人领袖,中央政府领导人出现了走马灯式的变换。大小军阀招兵买马,争夺地盘,混战不已。有人统计,当时全国军队至少在200万以上,超过清末的三倍。又有人统计,1922年以前各地军阀之间的内战达179次。大大小小军阀的私生活腐败堕落,不堪言状。有—人纳姬妾四五十之多者。抽鸦片、打麻将成风,重大军事政治议题往往在烟雾中、牌声中拍板。北洋军阀又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帝国主义借钱给军阀,作为回报,军阀出让国家主权给帝国主义。

1916至1918年问,日本寺内正毅内阁给段祺瑞政府上亿日元的借款。大批借款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目的呢?1917年7月20日,日本内阁通过的《对华外交方针》暴露得非常清楚。它说:给予段政府的援助,目的是“解决中日两国间的悬案”。所谓“悬案”就是日本已经向北洋政府提出但尚未落实的侵略要求。由于大笔借款,段祺瑞政府的确把山东和东北地区有关铁路、矿产、森林等大量权益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十七年中,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国运艰难,犹过晚清。

北洋军阀逞凶一时,但是决定中国历史发展面貌的并不是军阀,而是人民的力量。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反袁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出走日本,并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以加强革命党的集中统一。国内革命人士则组建护国军进行武装反袁斗争。在护国战争胜利进展的推动下,许多省份相继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在强大的压力瓦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仍然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胜利的标志性成果。孙中山以恢复《临时约法》为号召,南下广州,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继续推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和科学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下,出现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提倡“民主与科学”开始,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形成了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第二个“百家争鸣”时期。这场运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1919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反帝爱国学生运动。这场运动很快发展成“六三”全国大规模的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受到鼓舞。最早向国人介绍十月革命的是李大钊。他写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

1919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要人们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四个月后,1919年5月,《新青年》杂志为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周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早期,中国人民反抗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斗争停留在二次革命、白朗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水平。随着思想启蒙的深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鼓舞,出现了新亮点: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孙中山赞成“国共合作”,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苏联援助下创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组建党军。黄埔军校培养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革命部队,准备北伐—以武力铲除军阀。首先在两广地区平息了军阀的叛乱。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并没有影响讨伐军阀的进程。1926年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开始北伐,当年克复了武汉。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降下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旗,结束了北洋军阀在全国十七年的黑暗统治。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大肆屠杀、驱逐共产党人,国共分裂。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若干地区发动武装起义。最重要的是进军井冈山,建立工农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迎来了中国革命的高潮。

本书作者们选择若干故事,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展示这段历史。我相信,读者在趣味盎然的同时,一定会依照自己的思考,得到有益的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的曙光(1912年至1928年的中国故事)/话说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大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2939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8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8
196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3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