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神农袁隆平/创新年代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为世界创造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神话……

他为水稻低头,全世界农科界向他低头……

袁隆平,中国当代最具影响的科学家之一。本书以详尽、生动、朴实的笔调,全面描写了袁隆平自出生以来的人生经历,其精神,其追求,其亲情,其所遭受的人生磨砺,皆历历生动可见。

内容推荐

古代神农与当代“神农”,两位功勋卓著的英雄,跨越历史的时空,在人们心中交相辉映。不同的是,古代的神农只是神话传说中的救世英雄,而当代“神农”袁隆平却是可看可感的活生生的伟人……

本书旨在把袁隆平先生鲜活的一生介绍给大家。

他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名扬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000万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

袁隆平先生是憨厚质朴的农民兄弟心目中的“米菩萨”、“神农”,是外国同行眼里的学术权威。他身价千亿,“财富”超过比尔·盖茨,国际小行星协会专门为他命名“袁隆平星”,他以“袁氏精神”感动中国……他每到一处人们都如追星般蜂拥追逐,很显然他已经超越了一个科学家的范畴,成为一把高高耸立的道德标尺。

目录

第一章 宇宙中有一颗叫“袁隆平”的星

 第一节 让中国人远离饥饿的“书生”

 第二节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第三节 身价千亿的著名“农民”

 第四节 感动中国的“袁氏精神”

第二章 动荡年代,颠沛磨难伴成长(1930年~1942年)

 第一节 生于北平

 第二节 孩童时的启蒙教育

 第三节 苦乐参半的童年时光

第三章 那些青葱蓬勃的记忆(1942年~1953午)

 第一节 辗转四处的中学时光

 第二节 选择重庆相辉学院

 第三节 别样的大学生活

第四章 矢志不渝,躬身田畴的探索岁月(1953年~1966年)

 第一节 荒刹古寺里初为人师

 第二节 一见定终身:邂逅杂交水稻

 第三节 志在必胜:向饥饿下“战书”

 第四节 初见成效:“惊世”论文的发表

第五章 “走钢丝”:遭遇“文革之痛”

 第一节 遭受重创:从知识分子到“臭老九”

 第二节 一波三折的探索之路

第六章 峰回路转:踏上研究坦途

 第一节 南方育种的“遭遇”

 第二节 势如破竹:攻克三系

第七章 苦尽甘来:书写辉煌篇章

 第一节 迎来科学的春天

 第二节 登上科学的又一个阶梯

 第三节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第四节 名满天下:杂交水稻惠及世界

 第五节 荣誉纷至:超然前行

第八章 感动中国: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节 心怀天下:袁隆平的三份提案

 第二节 大爱无疆:袁隆平的赤子情怀

 第三节 淡泊名利:高官厚禄于我何加焉?

第九章 科学巨人的真挚生活

 第一节 不离不弃:伉俪偕行

 第二节 爱好广泛:袁隆平的业余生活

 第三节 至情至性:真诚朴实的袁隆平

媒体链接袁隆平引发的疑问

附录:袁隆平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提起袁隆平,我们脑中都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又黑又瘦,脸上布满纵横的皱纹,一顶草帽、一双水靴站在稻田地里……是啊,从外表上看,他比农民更像农民。

可就是这样一个一身庄稼味儿的“农民”科学家,却出身于20世纪初北平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却幸运地接受了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当然时代的变迁也在他的成长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乳名二毛

1930年9月1日,正是一年中最美的金秋时节,北京(当时叫北平)协和医院产房里,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

孩子的父亲叫袁兴烈,时任北平高等小学校长。母亲名叫华静,与袁父是同一个学校的教师。他们不仅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

都说孩子是上帝给父母最好的馈赠。尽管已经是第二次当父亲,但是当袁兴烈从护士手里接过孩子时,眼里依然漾满了激动欣喜的泪水。看着初生的婴孩在臂弯里甜甜地睡着,睫毛在午后的阳光下微微地颤动,像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一样,父亲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喜悦。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值时局动荡,百姓罹难的多事之秋。别说--广大的穷苦百姓饱受饥饿、战乱之苦,就连袁兴烈这个堂堂知识分子也一样岌岌可危。寄身于世,如浮萍般孤独无依,除了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又能有什么奢望呢?

可是谁能想到,可能真是上天有悯人之心,让一代济事之才降生在袁家。这个婴孩,几十年后成为了引领人们战胜饥饿的科学巨人,亿万农民虔诚敬仰的当代“神农”、“米菩萨”……

这个婴孩就是袁隆平。袁家的第二个儿子,乳名二毛,因为排在袁家“隆”字辈,为纪念出生在北平,父亲为其取名隆平,也寓意为“家族隆盛,世事昌平”。

2.出生7天:去天安门接受爱国教育

袁家祖籍江西德安,是钟灵毓秀的庐山脚下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望的,曾在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时期当选为江西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历任德中县高等学校校长、农会会长、广东琼崖行政长官秘书长等职。

也因此,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早期在平汉铁路局供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袁父发动工商界人士捐资捐物支援抗战,受到冯玉祥将军的器重,曾被委任为冯系部队驻重庆办事处副主任。

子日“子不教,父之过”,古人早已将父亲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意义阐释得十分清楚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袁父,自然格外用心对小二毛身心的培养。

在袁隆平后来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为人正直,讲究礼仪,严肃寡言。一介书生,本不习惯做官,但“九一八”事变之后,在国土沦丧、平汉铁路被日寇侵占的情况下,被迫走上从政从军的道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青年中的一员,流淌在血液中的爱国热情,让他产生了巨大的国家使命感,抗战开始后,积极投身抗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大多数父亲一样,袁父表现的父爱也是深沉的,默默无闻的付出。它不是琐碎的叮咛,而是一种坚韧和博大的支撑。作为一家之主,一家七口人的顶梁柱,家里的经济来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袁父掌握着家这只大舟的方向,而教育儿女的责任主要由妻子来承担。  父亲给袁隆平的第一堂教育是在他出生只有7天的时候,袁父接妻儿出院。回家的路上,袁父特意安排人力车穿过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中国国家形象的象征,是政治风云际会之地,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是袁隆平出生后看到的第一道风景,这也是父亲为他精心安排的人生第一堂课——爱国主义教育。

从此,袁隆平每当经过天安门,都会由衷地感到亲切和自豪。“我是中国人,我的荣誉属于中国。”这是很小就埋在他心中的种子,一直都在他的心中茁壮成长着!

3.母亲是启蒙老师

袁隆平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小的时候她教我英文启蒙,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她非常慈善,非常厚道,品德非常好,我现在坚持与人为善,跟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袁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生于风景秀丽的南国扬州。20世纪初的中国,正是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西学东渐的风气正盛。海通以来,自由贸易更让沿海的江浙一带在思想意识上首领中华风气之先。

开明的父母从小便把华静送到教会学校读书,接受西方礼仪、文化艺术教育。深受文化熏陶的华静讲得一口娴熟流利的英文,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促进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风头正盛,像那个时代很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一样,华静高中毕业后积极投身到社会工作中,在北京的一所学校任教,以图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

华静面庞清瘦,是典型的江南文弱女子。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某个冬日的清晨,一个年轻女子夹着一本书,行走在北平某小学的长廊里。花盆底卷檐礼帽下遮着一张素净洁白的脸,一袭黑色呢子大衣里裹着蓝格子棉旗袍,尖头英式女高跟鞋敲击地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总体群像,她们是那个灰暗年代最为亮丽的一个族群。她们也兼具热爱家庭,为了丈夫和儿子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传统女性美德。

自从婚后生下长子隆津后,华静便辞去了教师工作,专心在家相夫教子,成了一个彻底的“全职太太”。而她的家庭背景和学识修养,都使得她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妇女,在袁隆平眼中,母亲更像是自己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给了自己很好的引导和教育。这些我们将在后面一一讲到。P13-16

序言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没有挨过饿的人不知道袁隆平先生的价值。据《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先人已逝,但是他心怀苍生疾苦的精神却代代相传!几千年后的20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创造了以占世界8%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多养活7000万人口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袁隆平。

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袁隆平这位躬耕于田畴,身上满是泥土味的中国农业科学家,以自己的智慧与勤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爱情怀续写了先祖“神农”的现代神话。

公元1996年,湖南郴州农民为了表示对当代“神农”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在老母亲的催促下,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请人为袁隆平塑一尊汉白玉雕像,放在村口,当做“米菩萨”膜拜。

古代神农与当代“神农”,两位功勋卓著的英雄,跨越历史的时空,在人们心中交相辉映。不同的是,古代的神农只是神话传说中的救世英雄,而当代“神农”袁隆平却是可看可感的活生生的伟人……

本书旨在把袁隆平先生鲜活的一生介绍给大家。

我们在全面梳理袁隆平先生卓著功勋的同时,也会将袁隆平先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展示给大家。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反差极大的袁隆平:

他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名扬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2000万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

袁隆平先生是憨厚质朴的农民兄弟心目中的“米菩萨”、“神农”,是外国同行眼里的学术权威。他身价千亿,“财富”超过比尔·盖茨,国际小行星协会专门为他命名“袁隆平星”,他以“袁氏精神”感动中国……他每到一处人们都如追星般蜂拥追逐,很显然他已经超越了一个科学家的范畴,成为一把高高耸立的道德标尺。

然而,已近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却依然奋战在他的试验田里,“我种的水稻要像高梁一样高,米粒要像花生米一样大,而我和我的伙伴们要在禾阴下乘凉。”这是袁隆平永远也做不完的“禾下乘凉梦”。

读书如读人。打开这本书,你就走进了一代科学家袁隆平先生非凡的一生。而袁隆平先生一生的故事,带给你的将不仅仅只是感动。

在此书付梓之时,我要特别感谢著名财经传记作家刘世英老师的关怀,他的指导和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同时要感谢为书稿资料整理付出了大量心血的我的好朋友樊俊杰编辑,她曾为查清楚每一个资料细节通宵达旦地工作,书稿是我们两个人合作的结晶。

另外,我也要特别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我的父母亲都是从饥荒年代走过来的人,他们对袁隆平先生都有很深的感情,在我决定要写这本书稿的时候,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怀着最虔诚的心来写。而我的先生吴国民,更是在每个我伏案电脑前的夜晚,悄悄地送上一杯温暖的香茶……

在写这本书稿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非常感谢曾经为这些资料付出过辛劳工作的人们。

回想完成这本书稿的历程,有期待也有欣喜,更多的是煎熬。终于看到成型的书稿,心中只留感恩。由于种种原因,书稿中可能还会有很多遗憾,希望能够通过每一位读者的慧眼,发现纰漏,以期对袁隆平先生一生的卓越贡献有更真切、更深厚的理解。再次感谢大家!

以此为序。

朱仰晴

2009年9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神农袁隆平/创新年代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仰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44348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