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张爱玲的魅惑如流言。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家族的纷繁变迁留给她的是满目苍凉;她是胡兰成有名无实婚恋中的一支插曲,个中有多少恨又仍有多少不了情?……漫漫半世纪,张爱玲仍是诱惑人们释读却难解的谜。魏可风的小说集中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往来过程之中。这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华丽、最凄美、最哀艳的事件。灿烂开过之后,随即凋萎。穿越了这场爱情的开落,张爱玲便隐身走入历史的苍茫,她的文学也跟着成为传说。临水照花,有谁能够捞得起她的影子?

内容推荐

1920年,上海一栋老式花园洋房里,一个女婴出生了。在宏亮的啼哭声中,这个根连三大贵胄家庭的女婴,仿佛宣告着她的身份,以及即将见证的时代。她,被命名为张瑛,直到被母亲偷偷拎去报名插班黄氏小学时,才有了另一个名字——张爱玲!

在动乱的时代里,显赫的祖上家世与名士门风,让张瑛在成长过程中,看不尽华丽珠翠与没落沧桑、历经人世无常的冷暖。她的早慧与敏锐的心思,将这种种的浮沉故事,转化成令人惊艳与嗟叹的文字。

张爱玲,文坛永远不凋的传奇之花;她童年的艺文萌发、青少年早熟而张狂的行经;以及遇到胡兰成之后的一段情史,曾使她“从尘埃里开出华来”而终至萎谢,及至幕年后的不问世事,孤冷做绝——一她浓厚的人生色彩,正如水中花影,似真如幻。

试读章节

欧战爆发的第二年,与欧洲隔着重山万水的远东,繁华的上海滩上,电车每天叮叮叮叮来回行驶,高鼻子深眼睛的外国巡捕,仍像往常一样维持着租界的秩序。一条长长的嫁妆礼担队伍绵延着,前头管事的人都坐着黄包车,一路敲着锣鼓乐,挑夫们嘿呼嘿呼地飞走着,微弯的挑杆担盒一件件往苏州河的方向过去,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品评猜测,队伍前头已经弯入另一条路,从这边却还看不见队尾。

“这队伍多长!少不得又是名门贵胄办婚嫁。”一位胖太太同身边瘦尖脸太太说。

“这些年,能到租界里来的,不是钱做成的祖荫大树,要不就是会做生意的。嗳,我那丈夫,要是肯好好学做生意,也不用我拼死硬撑着裁缝,还好,几家的太太奶奶们都喜欢我的功夫,几年下来,生意也有增无减,托她们的福,生活也算好过。”瘦尖脸太太明着贬自己丈夫,意思里却是说自己会打点。她的额上几道皱纹,把两道眉毛都挤得斜下去,嘴角又是薄薄地往下弯,整个表情仿佛无论什么都不满意。

“是么,你的功夫就是好!我就羡慕您这股精神,像我,就不行,光是靠我那老头儿子走船,时时带点洋货水粉回来,不过到几家的奶奶小姐那里兜转兜转,就得乏一阵子哕!”胖太太话里,就摆明了自己可以依靠丈夫孩子,比瘦尖脸太太更胜一筹了。她说得直晃脑袋,眼角一瞟,又说,“不过,有些富贵的人家,也真不是我们想得到的有钱法儿,外表看来不过就是花园洋房,上次送外国水粉到林奶奶那儿,进到里边,一只屏风上,硬是红宝绿玉的镶嵌了好些,林奶奶还嫌绣画太俗,才没摆到客厅去。”

“这些人家,要不是时局乱成这样,还高宅广宇大园林的,好好做着他们的官家呢。他们不好了,我们也就好不到哪里去,看看东西都一直贵起来,从去年到今年,百二十铜钱才兑一块洋钱呢!像这样场面的婚嫁,怕不免要多耗损!”瘦尖脸太太说得似乎大家都一齐沉下去了。

“哎,”胖太太笑道,“你倒替人家担心,人家门当户对的,不知金满山银满山,娶媳妇嫁女儿,还用不到这样哩!”说着捏起小指尖头比了比。

看起来胖太太是赢了,她得意地两手叉叉腰,往前瞧瞧,连礼担队伍尾巴都已转弯不见了。

麦德赫司脱路与麦根路口转角的西式洋房大别墅,布置得极为喜气,张府的亲戚朋友全都来了,虽然张府老太太已经过世,厅堂上,被请上座的贵胄长辈非常多,花园里都是亲疏远近、老老少少的姨表姑表堂姪儿女的,满地里孩子们乱跑着,顶蓝顶蓝的天空上飘过几朵掐得紧紧、棉球似的白云。

“全按古礼呢,是女家军门奶奶再三坚持。现在很多都用汽车接了,花轿是特地租的。”花轿还没来,客人里有人轻声说着。

“时候乱,多少人家都因为革命党下来了,东西都不及带了,虽说能将就的就将就了,可新娘子军门黄家,女儿也只一个。这边张府老太太来上海的第二年就过去了,临终叮嘱过,二爷只一个弟弟,好生照看着,虽不是同母兄弟,起码一家子财产都是老太太嫁时带过来的,嫁娶这等大事,没给做好,亲戚里舅子的李家第一个不放过,光是传着说着,就了不得了。”一位打扮得端庄的太太说。

“老太太如果还在,不知是个什么光景?”那一团话,显然引起众人对过世老太太的兴趣。

“老太太的爹爹,人称‘官爵部堂’,官拜汉人的极品了,光是田产,每年可收租五万石之上,这还不说,但凡外国租界地,都有好些洋房地产,现银、股票、外洋存款不知多少。这老太太当年又是最疼的长女,嫁妆定是几世子孙也吃用不完了。”另一个老先生拈着花白的胡子说。

“李家是兴办洋务的,老太太显然也新派。你看,新郎的妹妹二小姐就没给缠小脚。”另一客人说,显然大家都在兴头上。

“倒是新娘子,听说还照老法儿缠三寸金莲呢!”一个碎嘴婆子说。  “老太太也过去三四年喽!依我看,那是头胎小姐夭折,这第二胎从小给穿上男装,都称呼‘毛少爷’,不叫小姐,是一种蒙鬼神法罢了!”一个两鬓有些花白的老太太叹道,“不过,少爷小姐从小会读写洋文,却是李家的族风了!”

“这门亲哪,老太太在世时候就给订下的,那时这位新郎倌儿还不到16岁,调皮得很。黄军门的小姐,张御史的少爷,可真门当户对!”不知谁又附和了一句,大家纷纷赞叹了一番。

众人■■嗦嗦压着声头说得正热闹,忽然外头鞭炮声大响,显然是花轿到了。新娘子微微颤颤,身段窈窕,身上头上的凤冠大红绣金霞帔,都撑得新娘子瘦削的肩腰沉沉的,两个喜娘小心地搀扶着,与新郎拜天地祖宗,二兄志潜夫妇是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坐在堂上接受礼拜。

新娘子的大红绸盖头前后四角缀着穗饰,随着拜揖一摇一晃。掩在盖头里的新娘只能见到新郎的长袍下截,新郎看来鞋大脚宽,身量也应该不短,这时候是怎么也看不见的。临上花轿前,嫡母曾执着她的手说:“上轿小人儿,下轿人家妇,千万记得!”她答应了,这才把盖头放下,嫡母眼中有满意的泪珠打着转。

新娘子耳朵里只听见人声嘈杂,人怎么搬弄,她怎么做,脑子里有着所有的一切,又似乎一切都没有。但是,她的确是下了轿的,是眼前这双大脚大身量的“人家妇”了。

这幢大别墅,有20多间房间,房间多而且进深,后院还有一溜房子是丫头妈子家人住的。天还黑魃魃的,新房这边,陪房老妈子已经在前间把洗脸水打好了,丫头伺候新少奶梳头洗脸完毕,随着管家媳妇到起居厅堂上,几盏煤气灯还点着。嫡母说过,老太太在世时的家风严峻,连比老太太小不了几岁的二爷都有些怕她,二爷比三爷大将近20岁,因此老太爷在时给二爷娶的媳妇也是安徽合肥人,在规矩习惯上,和老太太倒是十分融洽。

她跨进厅堂时,管家仆妇们正一个接一个,恭恭敬敬向二奶奶回话,家里花用、筵席炮竹茶水、桌椅耗损、电灯煤气灯煤球火盆用度、汽车保养添汽油箱、每日厨房菜单变化、少爷小姐房里每月开销等等,有的来核对销账,有的来说明请钱。

二奶奶头发向后梳了一个双凤髻,额上光光的没有刘海,40岁妇人的打扮,只一路听着,眼也不抬,手里翻着一本账册,偶尔问几句,端起青磁盖杯呷口茶。一旁侍立着的丫头看见新妇进来了,低头轻声在二奶奶耳边说了一句。二奶奶没表示,仆众还在回话,等全回完了,天刚亮,这才站起身转来,两手拉过新妇,表情上喜孜孜地从头看到脚。

这三少奶,20岁不到的年纪,额前一抹散人刘海,底下一双大眼睛,挑眉,秀挺鼻子,看来有棱有角的两片薄唇,瓜子脸尖下巴,正面看却有点方腮。黄素琼这名字,给三爷合婚时二奶奶也参与过,本人比照片漂亮,那时二奶奶还是侍立老太太跟前的媳妇儿。

这样的美人,怕不有点娇气才怪,二奶奶稍稍闪过了这么个念头。

“起晚了?”二奶奶说完抿嘴笑了笑,把素琼一张白皙的脸涨红了。

“三妹妹,”二奶奶从袖口抽出月白洒花湖纺手巾,点了点额角,又把素琼按到椅子上,自己也坐下来,接着说,“现时不比老太爷、老太太在世那时候,住得深堂大院,又不愁用度吃穿,山再高,坐吃,也有山空的时候,家里事儿,样样都要仔细照管,能俭省哪能不俭省,这是老太太那时候立下的规矩,我不过跟着学样。现在添了你,我也巴望着添了个帮手。”

说完一双眼睛盯着素琼看,素琼只得说些话应付,尴尬地轻轻清一下喉咙说:“素琼年轻不懂的规矩,还望二嫂多指点。”

“我比你痴长几岁,许多事,多少也能教教你是不错的。我们做主妇的人哪,第一要事就是理家,要理得好就得凡事周到,丈夫要什么,小姑小叔子要什么,将来有了孩子,孩子又要什么,晚睡早起……”二奶奶说到这里顿了一顿,直看到素琼眼底,“这么样儿,在下人面前也能有个分寸。丫头老妈子、车佚、厨子、裁缝,这些底下人,待太紧了,背地里什么滑头都出来了,太松,没有个主子样儿,都没法儿好好理家。似老太太那时候……”

P1-5

序言

魏可风的这册小说《临水照花人》,究竟使张爱玲再活一次,还是再死一次?无论怎样熟读张爱玲,无论怎样生动地描绘张爱玲,一如魏可风的笔力与想像,这位40年代的上海作家终究只是化成另一个符号,另一个飘渺的图像,游荡于孤岛台湾。

我喜欢张爱玲的冷酷文字,更爱她孤绝的人生。然而,我绝对不是张迷。我还不至于到了必须窥探她生活细节的地步,然而,我必须承认,她是一位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我并不认为她可以训人台湾文学的经典,但我不能否认她对台湾作家的深远影响,那种影响,已经构成台湾文学血脉的一部分。

我说张爱玲是台湾文学血脉的一部分,如果触痛了某些文学本土论者的神经,实在无需抱歉。在台湾文学史上,未曾在岛上生活过的作家竞能形成如此影响力者,恐怕只有张爱玲是空前绝后的例子。鲁迅对台湾作家的影响非常巨大。日据时期的赖和、战后初期的钟理和,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以发现鲁迅的影子。不过,鲁迅在台湾文学中的浮现,基本上是批判精神的转化与延伸。张爱玲的幽灵,却绝对不是如此而已。她的思维模式,句法变化,嘲弄态度都以撒豆成兵的方式散布在台湾作家的创作之中。

文学影响,足以构成后世作家的焦虑。因此,许多作家从来都不乐于诚实地承认自己作品受过前人的影响。每位作家都比较倾向于果敢地宣称,自己的作品都是原创的。然而,张爱玲却突破了影响焦虑的格局。许多作家都愿意公开表白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张爱玲的启发。这已经不是文学现象了,几乎可以说这已成为台湾文学的骨髓了。

张爱玲流域之广阔,已经不分时代,更是不限性别。每过一段时期,就有她的魂魄重现人间。有的以小说形式,有的以散文文体,更有的以批判论述的方式,描摹张爱玲的身段、姿势、侧影。就像德希达所说的衍异(difference),张爱玲成为一个符号,再延伸出一个符号,再衍生出一个符号;符号与符号之间,有雷同之处,更有歧异之处。朱天心、朱天文的小说,周芬伶的散文,王德威、李欧梵的学术论文,都再三地召唤张爱玲的幽魂。她的魂影,究竟是被浓缩了,还是被稀释了,未必能说得清楚。

《临水照花人》出自胡兰成的形容。魏可风的小说集中在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往来过程之中。这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华丽、最凄美、最哀艳的事件。灿烂开过之后,随即凋萎。穿越了这场爱情的开落,张爱玲便隐身走入历史的苍茫,她的文学也跟着成为传说。她的生命中没有忏情,而只是无情,甚至是绝情。她,在小说中竟活得那样辉煌。临水照花,有谁能够捞得起她的影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可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17107
开本 32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01-05-01
首版时间 2001-05-01
印刷时间 200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3
13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