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司徒雷登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立起了一座“世界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这就是如今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本书以第一手史料和百余张历史图片,尝试重构出这段从“废园”到“燕园”的历程。
图书 | 从废园到燕园 |
内容 | 编辑推荐 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司徒雷登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立起了一座“世界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这就是如今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本书以第一手史料和百余张历史图片,尝试重构出这段从“废园”到“燕园”的历程。 内容推荐 20世纪20年代起,在校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John McGregor Gibb)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起了一座“世界最美丽的校园”(胡适语),这就是如今北大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 本书作者深入调研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收藏的大量有关燕京大学的档案资料后,以详尽的第一手史料和百余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尝试重构出这段从“废园”到“燕园”的历程。作者不仅着意勾勒繁冗物质建设的脉络,也常关注建筑研究易于忽略的“人”的历史,从中可以瞥见上世纪20至40年代对中国公众尚很新鲜的“校园”生活的场景。 就建筑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而言,燕大校园规划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绝好的案例。完整的、不限于案头和理论的复杂跨文化实践,包含了一段真实可感的空间进程,更折射出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在一个具体而微的层面上,本书呈现了传统建筑原型如何演进为功能和形态都迥然不同的公共空间,并富有创见地考察了作为文化理想的“中国园林”在这一转变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废园 第一节 西山道上 从盔甲厂到海淀 满洲入的地产 第二节 废园劫后 湖山形胜和野火鸣镝 废池乔木 第三节 从麦迪逊大街到海淀 一个美国建筑师的“中国建筑复兴” 第二章 湖光 第一节 美景和美元 筹款 前途未明的未名湖 第二节 前生与今世 前度鸿影 冲突的眼光 第三节 “中国园林”,还是西洋景观? 场所精神? 校景,校园 第三章 塔影 第一节 伊甸园中一浮屠 “性质上基督化,气氛上中国化” 第二节 旧瓶装新酒 形式追随 屋顶之下的东西 第三节 玉泉山或通州 风格之争 第四章 燕园 第一节 修禊事也 乐园 如画 第二节 校址,校舍,校园 从私园到公园 墙和门 第三节 “孤岛” 失乐园,复乐园 尾声:一部未完结的历史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废园到燕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唐克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13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1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44.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6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