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1-2共2册)
内容
编辑推荐

继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于丹、王立群之后,又一位妙语说史之大家袁腾飞,将引领中国另一股全民学史、读史、论史的新浪潮。说史条理分明,见解独到,旁征博引,焦点集中,信息量大,一部史书该有的优点全都具备。《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1-2共2册)》文风新颖特别,措辞犀利,锋芒毕露,一针见血,幽默风趣,一部史书没有的优点也全都具备。

除了文字内容之外,书中还插入了大量的彩色图片,采用四色印刷,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内容推荐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1-2共2册)》——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的书,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1-2共2册)》是以“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的嘴巴重新诠释中国古代史,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段落变得趣味横生,将原本趣味横生的历史段落变得精彩绝伦。

目录

上册

第一章 青铜时代的中国人(先秦)

 1 “禅”始不能“禅”终

唐尧的“禅”始/夏启的“禅”终/传说的王朝

 2 换汤不换药

习惯性搬家/头号大坏蛋

 3 一锅粥喝了二百七十年

大国的兴起/城里人暴动/犬戎灭西周

 4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各扫门前雪/木头棒子秀/拜玉的国家

 5 五个想当老大的男人

管夷吾相齐/民族的发型/周昭王喂鱼

 6 七匹狼轮番登场

三晋乱周礼/战国七匹狼

 7 蛮夷狄戎VS中原王朝

瘦身款服饰/同化不见血

 8 名正言顺的变公为私

锄头向外刨/木头推新法

 9 公元前21世纪什么最贵

无为无不为/有爱有礼貌/推素质教育/展百家歌喉/吓唬老百姓/要坚持研究

第二章 江山一统不是梦(秦汉)

 1 多米诺骨牌效应

秦王扫六和/一起来砌墙

 2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说了算/工资都是米/车书成一家

 3 冬天里的一把火

给米不给权/就差水木金/造反靠农民

 4 刘氏集团上市 穿新鞋走老路

刘邦的“刘”“邦”/扼杀于摇篮/内定的选秀/汉朝的户口

 5 豺狼虎豹全不怕

德国踢中国/外甥打舅舅/舅舅打外甥/孙子娶奶奶/匈奴李小二/点背的张骞/班超号航母/走丢的子孙

 6 史上最牛的知识分子集团

个个有前途/儒家进化论/莫管身后事/印度人东来/司马氏日记

第三章 三足鼎立 南北对峙(三国、两晋、南北朝)

 1 三条腿的凳子最稳定

宦官斗外戚/鼎足而三立

 2 皇帝轮流坐 明年到我家

昙花五十年/胡搞十六国

 3 “士”不可挡

天生是废物/相互看不惯

 4 “汉化”辅导班

骗你去洛阳/全方位汉化/骨灰级粉丝

 5 江南经济特区

南下大开荒/环保在北方

 6 魏晋风流

魏晋“新浪潮”

 7 和尚PK道士

舶来者居上/修庙卖皇帝/出家要适度

第四章 忆昔开元全盛日(隋唐)

 1 隋朝上场热身

姥爷篡孙子/水到渠成时

 2 老子英雄儿混蛋

劳模隋文帝/事儿精杨广

 3 站在亲戚的肩膀上

表兄弟之情/亲兄弟之变

 4 太阳再次升起

民为邦之本/臣为君之镜/子为父之患/妻为夫之纲/明皇咬虫皇

 5 老板很靠谱 员工很得力

三省削相权/宰相一箩筐/英雄尽白头

 6 小邑犹藏万家室

管地不管人/经济大繁荣/银行的雏形/超市的前身

 7 条条大路通大唐

收编东突厥/打跑西突厥/维吾尔女婿/册封南北诏/唐蕃的和亲/洋人当大官/韩国进化史/

日本独立记/大和尚东渡/九分唐三藏/四面套交情

 8 先进文化的代表

书生不文弱/科技潜力股/唐诗绩优股

第五章 你唱“霸”来我登场(五代、辽宋夏金元)

 1 不和谐的大合唱

大葱同化法/播乱五十秋/天上掉馅饼

 2 史上代价最大的一顿酒

天才看一半/我是被逼的

 3 党指挥枪 要文斗不要武斗

雇佣的司机/缺失的精神/只要不造反/爱干嘛干嘛/没人会抵抗/进化科举制

 4 多余的官兵多余的开销

“饿”向胆边生

 5 王安石死磕

搜刮有钱人/短暂的变法/好心办坏事

 6 引狼入室 与狼共舞

草原上称帝/长城失天险/被海扁两次

 7 金钱外交 花钱买和平

寇老儿救国/以文化扩张/人多不怕打

 8 是金子早晚要发光

伏虎完颜氏/天生打架王

 9 前怕狼后怕虎

大辽灭国史/大金略地志

 10 大丈夫能屈不能伸

死亦为狗熊/宋金拉锯战/陨落的神将/面北而称臣

 11 又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全人类公敌/国家终结者

 12 岁岁年年狼相似 年年岁岁人不同

文丞相殉国/元人不学好/短期大一统

 13 汉化未升级版本的下场

为人做嫁衣/一朝填词人/外国语骂街

第六章 最后的汉王朝(明)

 1 乞丐身子皇帝命

假和尚化缘/臭要饭登基

 2 宁可错杀一千 不可放过一个

冤魂三万五/皇帝兼宰相/三个方向盘/五个车轱辘/遗体捐赠法

 3 大臣靠边站 太监说了算

处处有监控/回回考一样

 4 家天下的定时炸弹

燕叔叔造反/北京不缺门

 5 长江后来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浪

整一个傻叉/又两个傻叉/全都是傻叉

 6 闯王现身 疑似非典型朱元璋

造反专业户/回天已乏力

 7 建州女真只玩真的 不忽悠

建州部发迹/李自成闯京/吴三桂降清

 8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势如破生竹

第七章 异族终结者(清)

 1 天朝上国初长成

太监偷椅子/内宫五汉子

 2 系统兼容性最强的管理软件

枕边设军机

 3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祸从笔端出/吃力不讨好

 4 穷得就剩下钱了

开明的政策/救国的玉米

 5 见光就死的资本主义

手工业进步/资本家渐多

 6 身缠重病 自我隔离

国家抑郁症/鼓励杀华侨

 7 吉祥三宝的作用

修建明长城/与蒙古修好/调兵入新疆

 8 改土归流是主流

土司寿终日/流官纷起时

 9 海贼王蠢蠢欲动

郑氏收台湾/小岛入版图/流氓闯空门/大败罗刹鬼/七面大疆域/出海去显摆/郑散财童子/中国籍倭寇/牛人戚继光/牛皮诳澳门

 10 明清文化淘宝

宋明“心理学”/启蒙即牺牲/哲学大爆发/中华四神作/文化之瑰宝/再一不再二

下册

自序

第一章 落魄挨打奈何天(鸦片战争)

 1 穷玩火富玩烟

有夷称不服/弓箭对火器/女皇来贩烟/炮火中相逢/我意与君和/狮子滚绣球

 2 大敌进逼,避暑第一

找来的事端/打来的地盘/留守的亲王/劫难的中华

 3 太平城里太平军

上帝爱疯狂/兔子见到鹰/财色与天齐/天国要燃烧/蚊子衔秤砣/王多如牛毛/老虎住进城/家家都关门/自有降魔人

 4 潮人看世界

开眼第一人/花在墙外香/三郎赞西洋/学习些皮毛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甲午战争)

 1 只记吃不记打

女人来当权/男人来中兴

 2 师夷长技不制夷

三辩定乾坤/衙门理事多/未富先破产/洋务大盘点

 3 先进阶级代言人

先进生产力/光脚最革命

 4 不败而败,不胜而胜

边境起纷争/宗棠憾平生

 5 甲午一战惊天人

攻掠急先锋/水师变“水狗”/只顾一人庆/骇人大屠城/蚂蚁吞大象/多起并发症

 6 装瓶变法的酒

十条之阔论/甚微之成效/被囚与掉头

 7 端了洋教祭大神

巫仙总动员/借员挡子弹/设坛敢宣战/进京观“光”团/偷鸡反

第三章 紫禁城里无帝王(辛亥革命)

 1 急需救火员

娃娃放鞭炮/佛爷不许闹

 2 秋风秋雨闹起义

结党做同盟/推“三民主义”/革命敢死队/女子胜似男

 3 帝国倒塌天注定

飘摇清廷楼/立宪粉丝团/三镇响枪声/破鼓“大头”捶

 4 城头变换大王旗

君子常坦荡/小人常叽歪/果实另入囊

 5 怒从胸头起,恶向胆边生

暗枪射胸膛/地痞加流氓/死都要称帝/讨逆呼声起

 6 夹缝中也有花开

工业坐快车/死守土地结

第四章 说不尽国共情仇(国共十年)

 1 尽现些锦绣文章

复古一把火/烈火燃烧我/请您说白话

 2 五四乍泄春光

青年敢死队/巴黎觅春天/兼职搞革命

 3 一个“主义”

皈依马克思/催马建党忙

 4 谈合作不得周详

有媒有姻缘/你我的姿态/黄埔万人迷

 5 北上酣战一场

三足乱天下/整装欲北伐/战场酣斗欢

 6 说破裂如此不堪

归零请出局

 7 十年后又一条好汉

成熟自新路/漫漫长征途

第五章 浴血抗倭十四载(抗日战争)

 1 战or不战,不是个问题

奏折引血案/转嫁“好邻居”

 2 斗争在最艰苦的地区

占山为斗敌/福地大血拼

 3 抗日民族大统一

秘密共产党/华北怒难平/感召生变局

 4 神秘走失的士兵

众里来寻你/美庐决抗敌

 5 贴上老本仍不敌

实力大比拼/国军浴血敌/屠夫没道理/正面大溃离

 6 背后的残酷青春

战火中改编/允许打配合/钵盆响叮当/敌后扫光光/智者有良方

 7 今日天晴明日雨

强弩临其末/国际风云起/暗夜有转机

第六章 兄弟阋于墙(解放战争)

 1 落魄的民主,失败的和谈

鸟枪换大炮/赴渝谈统一/狗嘴扔骨头/失败调停者

 2 烽火,又见烽火

PK要本钱/运输找队长/突围有奇兵/王牌拿来打/怪事有一桩

 3 攻守易置,山河易主

东北现颓相/三军进中原

 4 三战定胜局

关门取辽沈/淮海一拖三/稳健得平津

 5 却把新桃代旧符

无望划江治/退而守台湾/建国进行时

试读章节

有夷称不服

1 穷玩火富玩烟

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

清入主中原近两百年,在嘉庆、道光时,社会上已经露出衰靡之象,西方资本主义的狂澜,却汹涌澎湃。自工业革命后,民族主义勃兴,西方列强都向外扩展,新大陆成为新一轮角逐的焦点。资产阶级发展的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没了,西方国家玩命儿地苦苦寻觅。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17世纪40年代,英国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与聚集,使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2000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公里。英国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型工业城市迅速崛起,首都伦敦的人口发展到200多万,资产阶级勃兴之势如惊涛骇浪般席卷了整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原料与新的市场,使得英国亟待向外寻求发展的出口。从对外扩张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1836年,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俗话说,小妞爱花,小子爱炮,不过是各有所好。鸦片战争前的大清国,好的就是万民臣服,万国来朝,外藩君王来中国必须向中国皇帝磕个头,称个臣,派遣个把贡使来京呈递表文,进呈方物,以示诚意,随即接受封赏。清朝频繁来朝的,是朝鲜、安南、琉球之类的小国。西方国家派使节来华,并不为称臣朝贡,随着西方使团而来的,还有贸易团体,做买卖是西方来朝的真正目的,但是我大清朝却将他们一概视为上贡的。

明清以来的中外贸易,一贯本着和平共处基本原则,没有什么大的冲突。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不管如何强大,同中国人做买卖,都是赔钱的买卖,银子进得少出得多,永远处于逆差。英国是个古董贩子,眼里识货,它看中了你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你这里有,你这里还富裕。这英国还是个无赖的贩子,看了想抢,要打你。为了市场和原料,不管了,打吧,鸦片战争就此爆发。

弓箭对火器

中国国内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业文明,男耕女织。农业文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当时的中国土地高度集中,也就是说土地都被兼并了。大量耕地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老儿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乾嘉之际的权臣和珅就占田8000余顷。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兄弟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同地主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君主专制的中国,军备废弛。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军队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2000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将近半年的财政收入),腐朽的程度难以想象。

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是以冷兵器为主。西方列强已经完全过渡到火器时代。当然,以冷兵器为主的话,如果你勤加操练,在战争当中也不是一点作用发挥不出来,关键是武备不修,弓都拉不出来,箭都射不出去,那个时候火枪的射速并不比弓箭快,就是射程比弓箭远些。但是清军弓都拉不开,箭都射到脚面了,这种样子就是给你洋枪也没用。

另外,财政亏空。天朝怕打仗,太花钱了,天朝国库剩不了多少银子。中国古代的财政跟我们今天不一样,今天国家要编制预算、决算,咱每年要挣多少钱,要花多少钱,要留两笔钱用于应付突发事件:一个是自然灾害,像汶川地震那样的自然灾害;再一个就是战争。这两笔钱就是国家压箱底的,这个钱完全不能动。古代没有,完全量入为出,我一年收入4000万两,支出也是4000万两,多一两没有。如果爆发了自然灾害或者大的战争,国家需要钱了能怎么办?加税,明朝为什么灭亡?为什么那么多人跟着李自成干?就是因为明朝加税、加派三饷,一加三饷老百姓全跟李自成玩去了。

清朝也看到明朝的教训,永不加赋,慈悲为怀,善待百姓,轻徭薄赋,所以绝不能再增加赋税。可不增加赋税的话最好什么事都别发生,一发生事朝廷就完蛋了。拿什么打仗?养兵十万,日费千金。所以财政亏空是一个重要问题。

千疮百孔的中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没有?没有。外面花花世界,列强逐鹿新大陆,亚洲的土耳其日渐衰落,波斯、阿拉伯被迫屈服,印度已经被英国蚕食殆尽,神秘的中国是一块肥肉,四面八方被人包抄过来。然而,天朝自我感觉良好,盲目地认为世界上2/3的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大清帝国最幸福,万国来朝,四夷臣服,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被世界先进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小孩子经常被教育,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确实,封建经济像张三只腿的凳子,稳着呢。大清国不屑于同外来的小马仔在银子上有任何瓜葛。西方资本主义东扩势头凶猛,清朝不愿意自己的领土受到侵犯,也不愿意自己的人民同外国交往,进而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政府拿着书往前一翻,明朝的海禁制度挺好,沿用之。对外贸易本来是有五口,广州、厦门、宁波、云台和蒙古边境的恰克图,前四处是海港和西方人进行交易,后一处是陆路,和俄罗斯人往来。谁知,西洋人爱跑广州,其它地方甚至数十年都不见有洋人前往,乾隆爷一看,就关了厦门、宁波、云台三口,专限广州与恰克图两地对外往来,而且交易时间还有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清朝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确实限制了外国人,大清同洋人交往彼此也相安无事。但从长远看,这一政策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抵抗侵略的作用,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P12-14

序言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由精华学校网络课程的授课视频整理而成的。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磨铁文化的沈浩波先生和苏静先生,是他们在网上看到了我的课程,并决定把我这些贻笑大方的一家之言整理出版,给了我一个谬种流传的机会。感谢精华教育的李峰学总裁和范开基校长,是他们的包容与开放,使我有一个大放厥词的场所。还要感谢我的课程策划刘娟小姐,我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还有出版社和精华学校无数为我服务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们,他们一次次感动着我。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成百上千选修我课程的学生们,以及支持、鼓励,包括批评我的网友们。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从小因为喜欢历史而读历史,因为爱历史而在大学选择历史专业,最后顺理成章地教历史。不经意间,我的教学视频片段被放到网络上,点击率竟然超过了2500万。在国外的学生告诉我,说我的视频出现在优酷首页、百度视频首页,我才知道自己“一夜成名”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我个人认为,中学的课堂应该是相对封闭的,不应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像娱乐圈的明星,需要炒作,需要曝光自己,老师是需要把自己遮盖起来的,而现在这种“非正常”出名,令我感觉比较尴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只能是这么来安慰一下自己,如果有解释的机会,就尽量去解释。我想跟大家说我绝对不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对于我的课,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牛不吃草不能强按头。把学生讲笑了,总比把他们讲睡了要强些。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那种干巴巴的严肃的历史书?让他们自己去看书,不见得有效果,所以我喜欢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带出知识点,并加上一些我个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以成一家之言。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历史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奔一个锦绣前程。所以我觉得历史这个学科应该是普及性质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我讲历史,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听我的课,记住了什么是次要的,对历史产生兴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我们的历史教育,虽然情况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达到无任何界限地研究历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他在《国史大纲》前面有一段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比如说研究中国的明清时期,我们自己写的历史书把明清时期写得一塌糊涂的,封建社会到了末世了,衰落了,怎么都不行了。反过来去看西方历史书,比如剑桥历史,是高度赞扬中国的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时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中国的农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为什么我们自己这么妄自菲薄?因为那是封建统治者,所谓的封建地主,我们不能歌颂他。

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不能先拿出一个结论,然后把对我有利的史实拿来,有选择性地遗忘,这样是很可怕的。这种东西如果不彻底改变的话,历史学的研究是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在讲课的时候,也尝试着能在这些方面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有的人说我颠覆了历史,那么想请问,你了解的那个我颠覆之前的历史,是不是被颠覆过的?如果是,那我只不过是把颠覆的东西,又颠倒过来了。

我还是踏踏实实想做一名老师,就是普普通通的,本本分分的,混同于芸芸众生的老师。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大学学的是怎么教历史,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历史本身,所以才疏学浅,讲课难免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以上是我想说的话,权当本书的序言吧。

袁腾飞

2009-7-1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1-2共2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腾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5720380
开本 16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9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5
165
3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