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企业家的逻辑(我熟知的20位商界人物)
内容
试读章节

2007年4月,高燃关了博客;7月,MSN也不上了;9月,从电视台演播室出来后,就再没进过。

“也不是我说了他什么,我看,他是成熟了。”2009年6月,当有人向对高燃有知遇之恩的蒋锡培问起时,蒋锡培在席间说。

之前,上电视,写博客,接受采访——被标签化的“80后”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关注,让高燃有时左支右绌。

他曾被媒体一夜之间塑造为“80后财富新贵”、“80后领军人物”,与戴志康、茅侃侃、李想并称“京城四少”、“财富新生代”;然后,也被爆炒过“被资本踢出局”、“在失落中倒下”;再后来,再次复出、被追访……

“我现在上课、读书,挺好。”两年前,2007年9月,高燃决定躲开喧嚣,去长江商学院读EMBA。

“现在我希望自己能沉淀下来。”

1

2007年元旦,在给一个媒体朋友的邮件中,高燃写道:

“……我欣赏英雄,同时也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但我从未想到,在我还一无所有,还在为未来努力拼搏的时候,‘名声’会如此迅猛地来到我身边……2006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从国贸坐地铁回公司,从1号线转2号线再转13号线,3趟地铁里都有不少年轻人围上来,向我索要电话和名片。我知道,从此以后,我乘坐地铁上班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我的生命开始了新的征程。

2007年的第一天,回头看看过去的这一年,看看媒体给我的这些惊心动魄的头衔:‘80后创业英雄’、‘80后财富新贵’、‘80后亿万富翁’……我知道,作为一个25岁的年轻人,在这个时候‘摔上一跤’恰得其时。

2006年7月14日,应《对话》栏目组要求,我写了篇文章,叫《80后与媒体的对话》,我写道: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财富新生代》播完,我接到了很多电话,大意均为‘可喜可贺,再接再厉’云云。据说,节目播出的当天,我们几个人的名字进入百度搜索排行榜前十名。过了几天,南方某媒体顺势做了期封面报道,取了一个极其吸引眼球的名字,叫《80后的亿万富翁》。接下来,各式各样的采访应接不暇……一时之间,几个80后的小男孩名声大噪。

就在这个时候,鲁豫问我:你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比较幸福?我提了三点:一是有湖南的辣椒可吃;二是有一张舒服一点的床;最重要的是要有书可读。

爆得大名之后,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我其实也保持警醒,我的结论是‘名利场是人生的一幕大戏,既然已经是个角色,就要把戏演好!’

从2006年5月14日《对话》的《财富新生代》播出,整整半年时间里,我每天大约要接受10次左右的采访。我是媒体记者出身,很希望能满足我的同行们的采访要求,但最后实在应付不过来了,想了几个主意:助手能挡则挡,如果实在挡不了,就快速电话采访,如果电话采访实在不行,就约个时间,大伙儿一块儿集中采访。

后来,我发现,所有有关我的采访,不外乎集中于两点:一是为了女朋友奋而创业的故事,一是第一桶金的故事。一本财经杂志的文章,写得很有道理:‘在某某的默契配合下,高燃像祥林嫂一样,重复诉说着一个动人的创业故事。’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做了回应,写了篇《每个人都是祥林嫂》的博客。

总结中,我也沮丧地发现,我的所谓的‘事迹’其实也就这么多,一个寸功未建的黄毛小子,有什么可牛的呢?

于是我慢慢调整自己,希望回到从前。从前是什么?一方面,低调一点。细心的人会发现,我在《新闻会客厅》与在《对话》和《鲁豫有约》以及《赢在中国》中的表现截然不同。另外,要厚积薄发,多学习。一个努力向上的年轻人,在一个充满机遇,当然同时也充满风险的经济丛林中,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要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我到底有几斤几两?一个懵懵懂懂的农家少年,从小喜欢读名著,喜欢伟人传记,疯狂地崇拜毛泽东;有点小聪明,从小学习成绩可以,上了一所好大学;运气可以,遇上了几个愿意帮助我的人;做了一段时间的财经记者,后来在有心人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再后来,引入了一两笔投资,把公司做得在行业里有点影响力;最后,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从头开始……

2006年10月底,我们杭州的董事会开完,我要离开我创办的公司的消息传出,引来了媒体再次铺天盖地的报道,我的手机在一天之内打完8块电池。到处都在惊呼‘高燃被董事会踢出局!’‘80后创业者遭遇资本腰斩’……

‘看看,高燃出事了吧!’‘我就知道会这样!’整整两周,互联网江湖都在流传这样的话语,一如2006年岁末《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黄得晃眼的‘菊花台’。

这个时候,我既没有关上手机,也没有出门度假。对我而言,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就不会害怕面对。我知道,故事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人生的故事。我深信,一个激动人心的人生故事会继续上演。

佛法有三重境界,日:‘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最高境界就是无畏布施,教人以心灵的恬静对生命敬畏、对崇高敬畏。我们似乎可以期待,一个刚刚战胜了恐惧的人,又会开始怎样的精彩?

……”

2

2007年7月6日,清华科技园谷歌大厦旁,上岛咖啡店,高燃说:“大半年时间,我一直在为新公司而努力。连家人都没有告诉他们我在做什么。”

其时,借由饶颖日记、陈晓旭出家、中国首富杨惠妍婚礼组图等猛料,狗仔网之生猛,已引得业界侧目。

这是高燃的新事业。在很长时间内,高燃一直没印名片。清华高才生,80后创业代表,顶着许多头衔与光环,怎么去做了狗仔网?朋友们想不通。“父母现在还不知道。”他说。

“我是传媒学院出来的,要与媒体有关,不能做时政、社会,太敏感,也太耗资源;财经是红海,不是花很少钱就能做成的。只有体育和娱乐,体育的对手强大,也不是剑走偏锋就能成功的。所以选择了娱乐,定下了明星八卦的路子。在娱乐传媒行业,电视有光线传媒,电影有华谊兄弟,互联网没有老大,我们就有希望。”

二次创业经费来自其坚定支持者,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及另外一位知名企业家。

“当时和Google与赶集网的朋友一起喝咖啡,他们提醒说美国有一个Gawker,也是明星八卦路子,在美国影响世界50人排名中,其老板排在十几位。”

“Web2.0网站中,菠萝、土豆一大堆,一查‘狗仔’没人叫,也就叫了。”

应投资人建议,狗仔网后来改名中国娱乐网。

那次决定改名及买下67.com域名时,高燃很兴奋,约了几个媒体朋友,到北京保福寺湘临天下,订了一桌子好菜。  席间高燃透露,第二轮融资就要有眉目了。

“互联网企业的PE高,传统娱乐业的PE低,我们也可以拿高PE融来的钱,去收购低PE的娱乐产业,把公司业务填充起来。”

他许诺,融资成功后,年底大家一起去三亚度个假,带家属。

可惜,与高燃新媒体帝国设计路径不同,中国娱乐网并没有在广告、融资等方面迅速获得突破。P4-6

书评(媒体评论)

今天任何一家企业想在21世纪活好,都要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和全球化。赵明的《企业家的逻辑》一书,是一次开放与分享之旅。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赵明的访谈有他作为媒体人敏锐的视角和善于挖掘的功夫。企业家创业的艰辛,守成的挑战,通过他的笔触得到了真实、客观的记录。当我聊天时我聊些什么?各种话题都会成为我们在一起时无所不谈的触点。在他的笔下,企业家们不再是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

企业家是这个社会被关注而不被理解的一群人,他们总在不经意间被传奇化或被误解。赵明这本《企业家的逻辑》可贵之处在于,他从细微处入手,做着尽可能还原这一群体的努力。

——新华都集团cEo兼总裁 唐骏

机场售卖的绝大多数企业传记都更像传奇小说:淡定从容、高瞻远瞩、优雅华贵。事实上,企业修史粉饰太多,原生态真实记述太少。《企业家的逻辑》一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尽管这样并不讨巧,但是却可以还原真实的经验和教训。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 周鸿讳

赵明是在资深媒体人中少有能写,敢写,也用心写的人之一,《企业家的逻辑》是把我们行内很多少有人知的真相和读者分享之作,难得!

——优酷网CEO兼总裁 古永锵

在企业家叱咤风云的商场上,有这样与之心灵沟通的真实感人记录;在作者荡漾着的春风雨意中,充满对创业者的理解和尊敬;在祖国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家以他们的激情、坚忍甚至苦痛,作出了不愧于这个时代的独特贡献。让我们向企业家精神致敬,让我们向潺潺陈述企业家精神的作者致敬!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文玲

这本《企业家的逻辑》,透过记者的敏锐眼睛,凭借学者的睿智思辨,必将博得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荆林波

目录

第一部分:80代

高燃(1981):在起飞时滑落

第二部分:70代

陈天桥(1973):独裁讲道理

马化腾(1971):一个产品经理的方寸江湖

丁磊(1971):成在有意无意间

周鸿祎(1970):说出10亿美元的教训

第三部分:60代

陈一舟(1969):大佬的反思

李彦宏(1968):技术崇拜者之惑

古永锵(1966):我还是适合当“一把手”

张朝阳(1964):当我聊天时我聊些什么

马云(1964):鲜为人知的身后贵人

蒋锡培(1963):在政商跷跷板上

史玉柱(1962):左手矛.右手盾

唐骏(1962):个人品牌的升值之路

第四部分:50代

牛根生(1958):在道德的枷锁上

郭凡生(1955):“92派”的机遇与天花板

第5部分:40年代

柳传志(1944):“核心”是如何形成的

致谢

序言

我年轻的同事赵明著述的这本书,为读者从一些特定的角度了解和理解企业家提供了可能。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企业很快成为改革大局中最活跃的细胞。这个细胞的灵魂是企业家。因此,大致可以说,企业家是近25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群体。20世纪最后10年,在中国舆论中,企业家是打破旧体制的冲锋陷阵者,是重新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使其焕发出倍增的产出能力的魔术师,是令人惊叹的增量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家头上戴着多个炫目的光环,企业家等同于改革家、等同于这个社会的先进分子。但后来,一批又一批企业家跌倒了,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企业家,“原罪”的说法成为流行语。再后来,舆论又开始拷问一些企业家的为富不仁,“5·12”大地震使企业家的形象再次受到负面的涂抹。

对企业家种种前后矛盾乃至截然相反的评价,其实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心理在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上的映像。在“效率优先”的改革初期,普通人虽然对企业家难免存有“红眼病”心理,但那些敢于以身犯险、创造发展奇迹的企业家总体上是被社会所宽容的。当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到跃居世界前列,人们发现以企业家群体为主的20%的富人占有了80%以上的社会财富时,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刺激了越来越脆弱的社会心理,改革前期“兼顾公平”的理性要求演变为“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甚至“公平优先”的略为超前的要求。与此同时。全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使人们容易发现却不再容易原谅改革前期通过钻政策空子甚至以不法手段艰难突破旧体制约束的企业家,更不能原谅那些用不法手段谋取利益,或者直接侵害消费者、投资者利益的企业家。人们要求企业家比普通人更守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不能为富不仁。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企业家(也包括其他所谓精英阶层)的负面新闻往往迅速传播并放大,企业家形象不再像十多年前那么光鲜,甚至有些灰头土脸了。

其实,企业家群体与普通老百姓虽然有种种不同,但在人性上并无太多区别。他们中一样有好人,有坏人,有不好不坏、时好时坏的人,就某一个企业家来说,其内心世界也和其他人一样丰富而复杂。他们同样有悲欢离合,有坚强有脆弱,有令人羡慕的成就,也有令人同情的遭际。而且,我觉得,20多年来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与变化,与全体中国人的变化应该基本是同步的。即以慈善行为而论,这些年,普通公民比企业家做得更多吗?想得更多吗?那些行贿’受贿、生产假冒伪劣侵害消费者的行为,只存在于企业家之中吗?谁都知道那句经典流行语“权力不用过期作废”并非针对官员,而是对任何一个哪怕暂时拥有某种权力的国人而言。我在这里并非为企业家辩护,而是想说,企业家群体并非独立的群体,他们反映了全体中国人身上的优缺点,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迫切需要真正深入地了解企业家。赵明这些年的工作,其实就是在近距离地观察企业家,同时也在不断地报道他们的言行。因为他与企业家们有较多的交往,知道许多这些“被熟知的人”、“不被熟知的故事”,所以他掌握了较为充实的资料,能描画出企业家们水面之下的足迹。这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些人,或许能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赵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中国经济时报》做编辑记者,我是以一个兄长的目光看着他成长的。我知道他聪慧、勤奋、敬业、认真,知道他文笔轻松优美;知道他这些年来写了不少有意义的新闻作品。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篇目和简介时,我还是稍稍有些吃惊:他的成果是丰硕的,更是高质量的。读了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出色的观察者、记录者、思考者,也是一个善于与企业家相处的人——只有与企业家成为朋友,才会有这些作品。我为赵明的为人和为文感到欣慰。我期待看到他的下一部著作。

内容推荐

本书分80年代、70年代、60年代、50年代、40年代五个部分。涉及16位不同年代的商界代表人物,如有“80后领军人物”之称的高燃;70后中的陈天桥、马化腾、丁磊、周鸿祎;60后中的李彦宏、古永锵、张朝阳、马云、唐骏等;50后的牛根生;40后的柳传志等。

这是一本作者力图写就的“企业家观止”,静下心来阅读、思考,相信读者会有意外收获。

编辑推荐

作为财经记者,赵明有着13年以上商业经济领域报道经验。本书选取的16位企业家,均是其熟识的采访对象。这16位企业家主要包括高燃、周鸿祎、丁磊、马云、史玉柱、牛根生等。

本书不同于有情节铺陈的正史,更多的是一个个小片段。作者试图用精练的语言、不太长的篇幅,把每一个故事写精彩,以便为读者提供另一个视角,让大家对这些企业家的理解多一个维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企业家的逻辑(我熟知的20位商界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08586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2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7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