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党伟业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巨作!

《建党伟业》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建党传奇,精彩再现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风貌,唯一保留剧中汤唯戏份的小说版本,附赠数十张精彩唯美彩色剧照。

演员刘烨、陈坤、冯远征讲述不为人知的电影背后的故事!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倾情创作并作序!

内容推荐

《建党伟业》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建党传奇,精彩再现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风貌。导演韩三平、黄建新倾情创作并作序!

《建党伟业》同名小说是导演携其编剧团队根据电影剧本改编的。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目录

序一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韩三平

序二 一个传奇的诞生/黄建新

建党伟业(小说版)

《建党伟业》电影大事记

演员自述

 刘烨

 陈坤

 冯远征

 张嘉译

后记 大事不虚 小事不拘/董哲

试读章节

瓢泼大雨笼罩着山区,山野间一个行人都没有,21岁的毛泽东双臂摆动,赤着上身在暴雨中狂奔,一边奔跑一边发出惬意的喊叫声。跑过原本应该无人的岔路口,却愕然见一白衫少女擎伞独立,毛泽东一愣之下,本能地停下了脚步。

陶毅捂着嘴,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男子,张口问道:“你不冷吗——?”

毛泽东缩了缩身子,双脚还不住跳动着:“冷——我在锻炼啊!”

陶毅脸上带着几分笑意,轻轻摇着头:“谁教你这么锻炼的,他在作弄你,你不懂吗?你是傻子吗?”

毛泽东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淡淡一笑:“我自找的……”

陶毅皱了皱眉:“为什么?”

毛泽东慨然答道:“欲强国民之心智,先强国民之体魄,体育救国,没听说过吗?”

陶毅:“我知道了,你不是傻子,是个疯子!”

毛泽东咧嘴露出一个阳光般的笑容,他伸出手去:“湘潭毛泽东,幸会……”

陶毅也是一笑,伸手握住了毛泽东的手:“湘潭陶毅,幸会……”

33

中华革命党会场,悬挂青天白日党旗,孙文站在当中,正在宣读任命令。任命陈其美为总务部长,任命居正为党务部长,任命许崇智为军务部长,任命胡汉民为政治部长,任命张人杰为财政部长。会散后,陈其美和许崇智留了下来。

孙文以为两人又要说黄兴的问题,摇着手道:“我知道你们的意见,都不要再讲了,再讲下去,于革命前途不利。克强这个人,你们不了解,他也许会暂时离开我们,但他不会离开革命,革命党协理的位置,只有他才能担当,他是我们党的军事专家,更是武昌革命的名将,我们党现在太缺这方面的人才了……”

陈其美笑了笑:“总理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所以这一次,我专程为总理带来了一位军事方面的人才。”

孙文有些错愕,陈其美冲着站在门口的蒋介石招手:“介石,过来!”

蒋介石以标准的军人步伐走了过来,向孙文立正敬礼:“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员蒋中正,前来报到。”

孙文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魁梧英俊的青年军人:“英士啊,这位是?”

陈其美介绍道:“蒋介石,字中正,浙江奉化人,保定讲武堂毕业,在日本留过学,专攻军事,几年前武昌大革命爆发,我临时召他回去了。”

说着,许崇智把嘴巴凑到了孙文耳边:“陶焕卿的事情,就是他一手办理的!”

孙文看向蒋介石的目光顿时复杂了许多,他伸手示意蒋介石坐下,随口问道:“二次革命,你参加了吗?”

蒋介石立正回答:“报告总理,参加了!”

孙文点了点头:“很好,那你说说看,二次革命,我们为什么会失败?”

蒋介石毫不犹豫地说道:“党员们不听号令,都督们实为军阀,人和枪都是别人的,不败——才怪!”

陈其美神色一变,开口阻止道:“介石,不要胡说……”

孙文摆了摆手,饶有兴味地望着蒋介石:“党员们为何不肯听从号令?”  蒋介石直视着孙文的眼睛,昂然道:“有主义,无组织,一盘散沙,乌合之众!”

34

中南海春藕斋里,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正在代表日本政府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文本,并且站在一旁逐条向袁世凯解说,陆徵祥在一旁充当翻译。

日置益满脸傲慢之色:“此次递交的文本共分五大项:一、承认大日本帝国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二、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袁世凯气极反笑手一抖,将文本扔在了桌子上,看着日置益的眼睛,面上尽是讥讽之色:“想趁火打劫?大隈首相的脑袋被驴踢了吗?这个文本,他准备怎么和英美列强去解释?”

陆徵祥将袁世凯的话翻译给日置益听。日置益扫了袁世凯一眼,傲然道:“总统阁下,大日本帝国政府严正警告贵国政府,这份文本是密约,保守秘密是贵我双方的共同职责,如果有哪一方背约泄密,即便其地位尊崇之极,也难逃帝国法律之制裁……”

陆徵祥翻译完毕,袁世凯勃然大怒:“少给老子来这套——伊藤博文活着的时候都没敢威胁老子,你他娘的算老几?”

袁世凯一面说一面转身朝后面走,边走边大声说着:“告诉你们大隈重信首相,等他说服了英美各国政府之后再来谈这个文本吧,这么多利益,你们想独吞,也得看看大家伙儿愿意不……”

日置益追上了几步,突然改换了拗口别扭的中文:“大总统阁下……”

他的脸上挂着冷笑,口气却突然间变得温婉起来:“死去的伊藤君帮不了你……英美列强……也帮不了你,能帮你的,只有我们!”

袁世凯的身形站定,默然不语。

日置益身体前倾,低声问道:“你不想做中国的皇帝吗?”

袁世凯转过身,两只眼睛冷冷看着日置益,眼中闪烁不定。P43-46

序言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历时5个月,横跨中俄两国,转场8座城市,《建党伟业》这部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史诗献礼片已经与全国观众见面了。

电影描绘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年间的历史画卷,再现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王朝复辟、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历史纷纭中的知识精英探求中国出路的艰难历程,塑造了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披肝沥胆、志在千秋的热血形象。鲜活的历史事件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献给建党90周年的光影大礼,中影股份倾全公司之力,整合全行业的资源,整个创作团队在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都作了最充分的准备和最无私的付出。影片是献给党的一份厚礼,更是唱给无数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的安魂曲。

电影《建党伟业》由三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乱象纷纭

电影《建党伟业》开篇所表现的是一个战乱纷繁的时代。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仅短短6年的时间,中国就出现了两次帝制回潮,换了三任大总统,爆发了四场内战,造就了一大批大大小小拥兵自重、割据地方的军阀。在此期间,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与掠夺依旧,劳苦大众的贫穷蒙昧依旧,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陈旧腐朽依旧,而长期的军阀混战更是使得人民的苦痛和民族的危机极度加剧,战祸频仍,民不聊生。许多昙花一现的历史人物在这一时期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既有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张勋、曹琨、吴佩孚等乱世枭雄,也不乏孙中山、宋教仁、黄兴、蔡锷、廖仲恺、于右任这样的仁人志士,以及梁启超、康有为、蒋百里、陈其美、蒋介石,陶成章等风云人物。这些人物交织、碰撞,组成了《建党伟业》的第一个乐章。民国肇造,乱象纷纭,一个“乱”字准确地描述和概括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实状况,同时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复杂时代背景。在这一单元中担纲主演的主要是周润发、赵本山、刘德华、张震、张涵予、范伟、冯巩、吕良伟、柳云龙、黄剑涛,郭晓东、聂远、郭涛、马少骅等实力派明星。

第二单元:上下求索

辛亥革命之后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使得两千年来一直被尊奉的旧理念旧思想逐渐开始受到当时的中国知识阶层的质疑,在此基础上,一些知名学者和青年学生开始对洋务运动以及辛亥革命以来的历史进行反思,一场救国思想和救国理论的大碰撞由此发端。辛亥革命后无休止的分裂和内战,没能让中国人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在当时的中国,皇冠落地之后,中国向何处去,仍然是一个无解的命题。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度,却没能形成一个拥有广泛民意基础的现代化政党,没有现代化政党政治的共和制度实际上徒具共和之形,而无共和之实。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从帝制到共和的过渡,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始终在探索,接受了近代化思想和理念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们也在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在那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顽固守旧的人依然抱残守缺,锐意革新的人们却在阔步进取,由改革文风到变革体制,由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追求到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探索,大浪淘沙,一群怀揣以天下为己任理想的先进分子逐渐站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他们当中,有李大钊、陈独秀、胡适、蔡元培、辜鸿铭、杨昌济这样的知名学者,也有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蔡畅、向警予、邓中夏、邓恩铭、蔡和森这样的青年学生。正是这样一群人,领导了中国第一次有工人阶级参加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也正是这样一群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具备现代化特征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先声。

在这一单元中,发生在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和发生在1919年的中国五四运动是两个关键性的节点,前者使得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开始传人中国,后者则令这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开始为更多的中国知识精英所关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组织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张勋复辟之后,旧的学说和理论开始受到知识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质疑,一场信仰危机随之爆发。巴黎和会上的失败,更是令辛亥革命的元勋们曾经寄以厚望的西方价值体系在国人心中彻底破产。然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却令人们在绝望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怀揣救国理想的人们以热切期盼的目光,开始关注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关注俄国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关注指导其获得成功的先进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理想主义者们逐渐意识到,旧有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用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来领导反帝反封建求民主求共和的事业。在这一单元中担纲主演的主要是冯远征、张嘉译、李雪健、陈道明、吴彦祖、刘佩琦、王学圻、梁家辉、张家辉等实力派中年演员。

第三单元:热血青春

公元1921年的7月,一个名叫“中国共产党”的新型政党在上海悄然成立。当时这个政党在全国范围内只有57名党员,这个政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总共只有13名代表,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年纪最小的只有19岁。而这个政党到今天为止已经拥有了90年的辉煌历史,62年的执政经验,八千万党员;这个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成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的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代表着中国大多数人的愿求和诉求。从1921年到1949年,甚至超过370万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建党伟业》所表现的那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代,各种思想理念频繁碰撞,激烈交锋。那是一个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他们对单纯的物质追求嗤之以鼻,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对理想的追求矢志不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恩铭等年轻人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以天下为己任铁肩担道义的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理想,也能看到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近代工业文明催生出的先进思想理念。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正是在这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和中国革命及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短短28年间成为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轻人的身上,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舂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我们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他们与我们,昨天和今天,血肉相连。在这一单元中担纲主演的是刘烨、陈坤、李晨、王学兵、周迅、李沁、张一山、张译、黄觉、邓超、周杰、黄轩等青年偶像派演员。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的是60年的和平发展环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从所未有的教育推广和文化普及,是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这一切,都发源于90年前,发源于1921年的7月,发源于那些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的人们。在此,我们谨以电影故事片《建党伟业》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的时代致敬。

13名代表,57位共产党党员,星星之火,终能燎原;90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后,(《建党伟业》溯游而上,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

是为序!

韩三平

2011年5月,于北京

后记

在纷杂的历史事件中寻找脉络

在写作这个剧本之前,我先去罗列了大量历史事件的提纲。从1900年“庚子国变”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间大大小小的事件都拉了一个清单。后来产生几种意见,一种是表现1919年到1921年这个时间段,采取类似电影《开天辟地》的结构;还有一种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到1921年;另外一种也是最早的思路,就是从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人占领青岛起到1921年。但这几种方案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担心逻辑上会不完整。因为影片不是纯粹为表现全国57名党员,13位代表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些不是重点表现的对象。艺术表达的目的,是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中国共产党?通过影片,让观众感受到这一点。这是共产党的诞生在思想上,组织上,革命过程中的事件,同时也是历史的诸多因素堆砌到一个点上的社会结构的化学变化。最终在和导演的讨论之后,确定剧本选择1911年到1921年这个时间段。以辛亥革命做起点,以中共建立做落点,这个结构从逻辑上完成了旧民主主义巅峰到新民主主义发端的过渡。1911年以前的部分就被合弃掉了,尽管也有因果逻辑在,但它和建党的直接因素隔得相对较远。

结构对我是最大的挑战

剧本创作阶段,结构是对我最大的挑战,它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到剧本进入讨论阶段,韩总提出要做三段式。三个段落中,第一段描述辛亥革命后国家混乱的状态,包括思想上的混乱。第二段是当时的仁人志士信奉的政治原则和理念以及他们作出的努力。这一时期什么样的政治流派、思想都有,出现了激烈的碰撞和交锋,还有中国命运的大讨论。有人还要坚持儒家思想,认为需要改良求进步。包括辜鸿铭、章太炎、王国维等,还是站在旧文化的阵线上。而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这些人站在新文化的阵地上,要搞新文化。大家其实都在求发展,只是方式不同。举个例子,辜鸿铭这个人是南洋出生的,会七八个国家的语言,从小接受西式教育,可以说学贯中西。但是他又反对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在跟别人争论时,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到底是一个茶壶配几个茶碗,还是几个茶壶配一个茶碗?可见他对新文化的很多东西还是相当排斥。这是第二段百家争鸣的阶段,第三段主要表现五四运动之后,共产党先驱们所作的努力。这个三段式的结构,也让影片的线索显得更加明晰。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这部电影有它的特殊性,要尊重历史,同时也还要留有一定的艺术创作空间。我尽量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进行剧本的写作。比如五四运动时的某一天,李大钊上街了,陈独秀没上街。但是李大钊上街演讲了没有,说了哪些话,他不一定是在这一天说的,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用,进行一定艺术创作。因为电影不是历史研究,我们只是去表现,通过叙述把这三个阶段表现出来就好了。

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有所取合,不是摆在面前所有的菜都要夹到自己碗里。比如我开始想到的一场戏,是关于日本内阁的大讨论,因为我们对近代日本的认知不是特别明晰,所以想通过这场讨论对他们有个认知。但是最后仍然合弃了,因为有些偏离主线。还有个趣闻,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共产党”这三个字是从日文里扒出来的。“共产党宣言”是日文的译法,如果引文直译的话,是“国际社会主义者宣言”,而且我们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都是留日的一些人,像李大钊、陈望道等人。

全景展现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这一段落非常精彩,全景式展现了五四运动起因、经过、结果,从语言、行为、动作描画等方面,基本还原了当时五四青年的状态,可以说是全片中最大的高潮点。从党史上讲,五四运动为中共成立作了组织准备。中共成立时有三分之二的人员是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另外,棉花坡战斗也很精彩。虽然战斗很小,只有旅级,但这场战斗的直接影响是,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后黯然死去。这里面朱德的形象也跟以往影视剧中完全不一样。他英勇善战,所以在这一时期也创下不小的功绩。当然我们也没有义务去为历史人物重新定位,表现的是他那个时代做过和说过的事情,而不是重新塑造这个人物,没有这种狂妄的想法,不管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还是坏人。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寻找他们的内心逻辑。比如表现袁世凯称帝,签订二十一条,背景是什么,内心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能够称帝?因为他有资历,有权力。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非评判由观众自己决定。

从年轻人的视点出发

主创团队好多人都很年轻,我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和年长的人可能不一样,有年轻人的元素在里面。当时的年轻人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差不多,他们也追星,只不过我们追的是刘德华,他们追的是思想先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他们才是那时候年轻人的偶像。金一南教授曾经在书里说过,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蒋介石39岁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毛泽东38岁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周恩来29岁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

韩总虽然已经57岁,但是他自己身上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激情和冲动。想事情也很单纯,希望集中全力把事情做好。他很关注年轻人的想法,会考虑年轻观众的接受程度和感受。还有就是不喜欢把事情做小,不会纠结于某个点,然后很明确地去做。比如在故事的处理上,他就要求不是去描述这个党如何躲着特务,怎么开会。因为一大会议本身很小,但它的重要性在于对后来历史的影响。需要关注的是,之前的整个积累和变革,还有它对后来的深远影响。

我是个业余玩儿历史的票友

我是业余玩儿历史的票友,很多东西都是表面化的了解,关注的角度比较多。所以在拍摄现场也会对服装、化装、道具等提一些建议。如果这些细节不重视的话,会影响影片的质量。比如以往表现过的宋希濂出来挂着上将军衔,但他一辈子都没做过上将。常识性错误会降低影片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因为年代戏必须讲究这些,一部电影就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这部电影美术团队也非常强大和完备,很少能让人挑出毛病。有一次我看到外景中的一辆洋车,车上的铭牌是“北平”,但当时应该是“北京”,我就简单跟工作人员提了下,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开拍时所有的铭牌都换了,后来了解到,其实这些镜头未必带的上,但是大家都是想把这部影片做精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党伟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三平//黄建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9527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3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