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
内容
编辑推荐

参加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一等奖,第十一届又参赛,再获一等奖,并作为唯一的获奖代表在颁奖会上发言。杨雨辰是新概念作文大赛进入十一年的新发现。浅吟低唱,歌舞徘徊,她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文字之美。本书收录了她的《有些事情你不知道》、《我在你看不见的角落》、《》、《是谁遇错了未来》、《谁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新娘路婕》、《失声》等十八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风格多样,现实、古典,写实、虚构,皆有可观。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十余篇。包括《谁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消失在车厢1464的王小繁》、《我在你看不见的角落》、《陆小蛙和她的石头》、《你是我最在意的那一个过客》、《有关一首谁在深夜的浅唱》、《寻找冬枳》等。作品风格多样,现实、古典,写实、虚构,皆有可观。其创作水准从获奖作文《谁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中可以比较充分领略。

目录

谁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

有些事情你不知道

你是我的一场病

消失在车厢1464的王小繁

我在你看不见的角落

杯子

陆小蛙和她的石头

是谁遇错了未来

你是我最在意的那一个过客

良生

新娘路婕

失声

有关一首谁在深夜的浅唱

寻找冬枳

苏子河

填海

断眉

酒不醉人

后记 写给那些绵长而又被淡忘的旧日

试读章节

一切支离破碎的语言,在半片拆骨者的嘴唇摩擦地板时被轻声碰撞出来,他的身体残破,骨骼和肉分崩离析。谁多边形的碎心被拾荒者在耶林普提大道拾获,送到匠心铺,换来一个对他来说很珍贵的什么。匠心铺的补心者,用沥汤融化一颗心,揉成完整的形状准备卖出不菲的价格。流浪艺人用嵌满鲜花的十指敲击自己的锁骨,使其发出吟唱诗人在凝固黑暗分子绽放的子夜里低声玩味一句饶舌小段的声音,实际上她在把玩一首悲伤的情歌。

拆骨

我习惯用指甲划开胸膛,掏出一颗完美的心脏,看静脉动脉相互交错,欣赏所有人脸上的错愕表情。我是马戏团的拆骨者。把自己分割成许多种不同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碎块,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我当街清洗我的二十四条肋骨,把它们一根一根抽出来。我用浸过药水的棉布块擦拭锁骨、胫骨,细小到柔软的耳骨——人类身体中仅有的几块可以弯折的骨。我常常在想,每个人喜欢昕温润的话是不是就是因为这几块小骨在作祟。

耶林普提大道有整排的榕树。树干上的纹路像眼睛,在窥伺着每个人假装毫无芥蒂的心。每个人都在假装。假装哭假装笑。假装吃饭假装睡觉。假装沉默假装聒噪。假装深爱刻骨假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假装镇定,在我用锁骨砸碎了有机玻璃时,阳光下一块一块碎片就像谁永远都拼接不起来的心,反射出多么恐惧多么震撼多么惊喜的一张张脸。然后,掌声。然后,我捏着我的肩胛骨,吹着口哨笑着落幕。

我深夜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遇到一个弹奏锁骨的流浪艺人。她会笑,是我看到过的最心无芥蒂的微笑。她指甲缝里嵌满鲜花,汁液散发出颓靡衰败的残香,像吉卜赛女郎,只是不同的是,她用音符占卜。我时常在想,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决绝的女子,用鲜花掩饰住指甲的缝隙,用笑容填补心口巨大的空洞。

我把钱塞在她面前丝绸编织成的花篮里。她停下演奏,循着声音摸到我的手和肩膀,还有肩上的背包带子。是演出结束以后我才发现我的药水用完了,只好把还未擦净的锁骨用保鲜膜包好放在背包里面。她说,先生,我可以弹奏你的锁骨吗?我只好转身逃跑。我怕她掀开风衣时面对缺失了锁骨的血肉模糊的身体尖叫。

我的背包不小心挂掉了流浪艺人的耳环。五片白色玫瑰穿在银色的圆圈上,是她指缝里嵌的鲜花的颜色。我把花瓣卸下,细心浸泡在福尔马林药水里面。一如我常常把受伤的胫骨保存起来,为的只是让它们不会失色凋谢。然后,我把银质的金属耳环套在锁骨上,在我走动的时候金属与锁骨相撞,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所谓的爱情,可我发现我再不用到城北的匠心铺买一大瓶一大瓶的笑容了。

然后是她的失踪。几天后的傍晚她在耶林普提大道上逐个询问谁有一颗完美的心送给她,她就用锁骨弹奏最绝妙的歌曲。她真傻,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完美的心。她把所有人吓得夺路而逃。她蹲在地上看着脚尖,眼泪大颗大颗砸在地板上,蒸发的时候有幽幽的蓝色。她的眼窝和锁骨都深深地凹陷,再也弹不出美妙的音色。可为什么,我像折断了趾骨一样,浑身都开始疼。

于是我用手术刀在她面前划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跳动的心脏。像无数次表演过的那样。她睁大眼睛,惊愕的表情倒映在我的手术刀上。

“不许哭。笑给我看。”我这样说。

她不自觉地听了我的话。当她的嘴唇重新调整好微笑的弧度时,蓝色的泪水还垂在嘴角,在重力的作用下,终于掉落在地上。

“你有没有完美的心?”她抬起睫毛,直直地看向我。

“喏,不是在我手上嘛。”我把还在“扑扑”活跃着的心脏捧到她面前。  “送给我,可好?”她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我沉吟片刻,竟然拒绝不了。

“没……没关系吗?”

“没关系,还会在同样的位置再生长出来一颗。”我指着空洞的心口这样回答。

“谢谢你。”她长发间的小碎花瓣落到了我手心上,然后她转身离开。

谎话。心脏离开一个小时,我就会死。哪会在同样的位置再生长呢?人的心,永远都只有一颗,我不能像分拆我的骨一样,把完整的心脏分开,我会死。但如果那种绝望的淡蓝色再进入我的视界,我同样会死。

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我坐在她曾经弹奏锁骨的地方,努力将胸前的裂口缝上。我用尽力气回忆她的棕黑色夹着小碎花瓣的头发,矢车菊样湛蓝的瞳孔和蓝色的眼泪,以及嵌着鲜花的指缝,这些在我眼前定格,然后像一帧帧粗糙的发着霉点的电影胶片,连成一个完整的她。我已没有力气拿起刀把藏在锁骨上的她的耳环再挖出来,只在颈间露出了一小截白骨。

明天的报纸,该怎么描摹一个死去的拆骨者呢?我不知道……P2-4

后记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变老,却都开始了回忆。每每想到那些旧的时光,旧的脸庞,就像是在翻看带了霉斑的旧电影旧照片一样令人伤感。我们很多次提起伤感伤痕伤痛伤悲伤心,也许会被人说成矫揉造作并且不齿。所谓的长大所谓的成熟,大概就是让眼泪倒流回泪腺,让那些想要说出的话被压回到喉咙里,还有让一段段将逝未逝的爱情在最遗憾的时候结束吧。那么,还会不会有人记得,曾经的誓言曾经的梦想曾经用纸飞机折叠出希望的形状放飞到最遥远的天空上……

从我高三时参加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吧。闭上眼睛就像回想一部刚刚看过的电影。那群人,那一年的上海,那些走过的阴仄的小巷子小弄堂,就不停地在眼前在梦里晃啊晃啊。还有那篇未完成的上海纪行,我想也没有机会补完了吧,毕竟好多话好多细节好多微妙的情感已经在时光的销蚀中被淡忘。

小时候一直很喜欢看书。记得似乎是从初三那一年突然喜欢上写作,于是笨拙粗糙地对一些自己喜欢的人的字句进行模仿:安妮宝贝,张小娴,韩寒……然后拿给同学看。人家对我说一些夸奖的客气话,却成为我为之努力的理由。心中那一星半点关于文字的梦想,终于从绵薄开始,一点点有了温度和厚重的感觉。

那些少年时代的小纠结小幽怨,以及对于未来的惶惑不安,都被我变成文字,一行行地整齐排列在用来运算的草稿纸或者横格纸上。数学课上化学课上物理课上我都把一本小说压在教科书下面,看得太入神的时候也难免会被老师发现。或者当大家都抬头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那些公式那些运算步骤的时候,我就自己一个人低着头在草稿纸上写下那些抓不住的情绪。老师和家长因此而头痛不已,多次劝说无效,也就听之任之了。妈妈说,不管我选择走什么样的路,都会一直支持我的。是,路是自己选的,自己走的,就算爬也要爬下去,我当时就是抱定了这样一种心情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常常对人说,我的小说的风格就是我能写出很多种风格。从一开始的调侃不屑,到了现在终于能够比较心平气和地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讲完一个故事。以前总是在愤愤不平,心高气傲,做人太激烈,棱角太鲜明,刺猬一样伤害过别人,也被自己伤害。遇到什么事情喜欢大声笑大声哭,把表情把态度发挥得淋漓彻底,觉得痛快了才是好的。写小说的时候也是,主角配角一律大喜大悲,人生路坎坷不平,跌宕起伏。现在想来也是对他们太不公平,无缘无故被我写到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也许是因为我太自私,自己遭受过的痛苦总是想要加倍地放在笔下的人物身上。最后才发现,往往在我最寂寞最难过的时候只有他们还不离不弃地一直在我身边。于是也注意开始写一些小暧味小细节和温暖一些的结局。但我不喜欢给读者过多的幻想,结尾处很多时候还是归为平淡。

后来逐渐接触到一些朋友,也看了一些书,大部分是国外的作品,例如米兰·昆德拉。阅读让我知道,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完全可以像探索一门艺术一样来探索小说的无限可能性。以前听过一句话,让我很受触动,是这样说的:小说,不仅仅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一场叙述上面的冒险。而像吉本芭娜娜,青山七惠,又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家。日本文学,向来是比较平淡,但是却更加接近真实的生活。于是我收敛了自己的心情,重新去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毕竟总是凭着自己的想法去臆断这个世界,还有生活,是极其不客观的。着笔用一种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书写,不再强调诸如主观意愿这些片面的东西,我想这是一种进步吧。

今年在上海青松城的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上,我有幸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前一天晚上写发言稿的时候我字句都斟酌了很久,一千多字,三分钟左右的发言时间。后来有人告诉我,一些参加过九届的人听我的发言时都哭了。我想我还是不善于煽情的,只是在场所有曾经参加过比赛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新概念只有一次。参加了第十一届,我才知道当初那种第九届的感觉已经不复存在。我想对我来说,新概念参加过两次已经足够了,再接着参加下去我就该矫情了。

那天,前辈张悦然说了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她说:不要远离文学。对于她来说,文学是一辈子的吧。但是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来说,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们胸口镶嵌的那块叫做文学的梦想,会被时光和现实一点点残忍地捏碎,我们会进入另一个生活的轨道;可无论如何,我们不会后悔。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想当初梦想的形状,还有那些在南墙上撞得头破血流都不回头的日子,还是会扬起嘴角,牵出最美好的一个微笑的弧度吧。

借这个机会,要感谢时祥选老师,一直为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而尽心尽力。还要感谢爸妈,感谢所有一直爱着我的朋友们:超超、果冻、小乔、小智、小马、金萌、晶晶、裴裴、娜娜子、苗、森儿、小郭、媛媛、小嬗、小雪、曈曈……你们是让我感到温暖的一切缘由。

在21岁生日那天,我许下了一个愿望,不是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多好,而是希望以后能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所有那些我最珍惜着的人们不受伤害,我像你们爱我一样爱你们。

2009年5月22日

于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杨雨辰的文字就像一只灵气的小黑猫,在下过雪的房顶上轻轻走过……一朵梅花、两朵梅花、三朵……落在我们心底,痒痒的……看我的书长大的美少女居然整出这么灵性、细腻有想象力的文字。真是没想到。如果时光倒流,我愿意看她的书长大……咩~

——林长治(青年作家,已出版作品《沙僧日记》《Q版语文》等)

热情也是一种几近丧失的品质,当这个姑娘沉浸在虚构中的时候,她独立而尊贵。读杨雨辰的小说,让我读到一种遗失的身份,一种一生只为一事的情怀,一个热情的女孩如何从文字帝国中竭力地假借一段生命。在这段借来的生命中荒蛮的边境消失了,惘惘然的时代沉浮无关紧要,在明知道一切到头来终归是个笑话的人世,我甘愿听从她魔术师一样涂抹出来的、欢快的、温和的、关于青春的幻象。

——张霞(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现为济南某报社编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在耶林普提大道的第三个拐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雨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6253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1
14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