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二战数据(附光盘Ⅲ党卫队1923-1945)
内容
编辑推荐

克里斯·麦克纳布编著的《二战数据3:党卫队(1923-1945)》讲述了党卫队从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发展成为百万之众的庞大组织的历史过程。本手册对党卫队的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了分解,读者能够了解到党卫队的部门和地区指挥部的运作方式,本手册使用了数百幅易于理解的地图、曲线图、表格、图表,对于研究20世纪横行欧洲的最臭名昭著的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资料。

内容推荐

克里斯·麦克纳布编著的《二战数据3:党卫队(1923-1945)》讲述了党卫队从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发展成为百万之众的庞大组织的历史过程。恐怖是最好的政治武器,残酷令人肃然起敬。人们可能不喜欢我们,但我们不寻求他们的爱戴,只需要他们保持恐惧。大多数人联想到党卫队首先就会想到海因里希·希姆莱,但在这个声名狼藉的组织里面,海因里希·希姆莱并不是缔造者。本手册对党卫队的各关键组成部分进行了分解,例如警察系统、安全机构、武装党卫队、外籍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等,内容涵盖党卫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般党卫队(Allgemeine-ss)的早期组织结构到党卫队的武装力量一一武装党卫队(waffen-ss)的发展。读者能够了解到党卫队的部门和地区指挥部的运作方式;武装党卫队在战争期间如何招募新兵以及如何训练培养;特别行动队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警察系统的复杂构成,如刑事警察(Kripo)、治安警察(Orpo)和盖世太保(Gestap0)等;党卫队各类集中营的运行方式和统计数据……

《二战数据(附光盘Ⅲ党卫队1923-1945)》使用了数百幅易于理解的地图、曲线图、表格、图表,对于研究20世纪横行欧洲的最臭名昭著的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数据资料。

目录

党卫队的起源与崛起

一般党卫队

武装党卫队

外籍党卫队

特别行动队和骷髅总队

警察和情报人员

党卫队文化与意识形态

附录

参考文献

词汇表

索引

试读章节

1918年的德国,大战已经结束,和平却还遥远。成千上万的士兵空着双手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又丢了饭碗。惨淡的现实是极端情绪的温床,催生了无数心怀怨恨的右翼分子。他们急于找社会民主党算账——这帮人逼迫皇帝逊位,还向协约国屈膝求和。同样,左派力量也在摩拳擦掌,1917年的十月革命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个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德国,就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自由军团

意识形态的尖锐冲突,以武斗的形式在德国大地上蔓延开来。左翼旗帜下开始聚集革命力量。右翼分子不甘示弱,一帮退役军人挑起了自由军团(Freikor。ps)的大梁。老兵们神通广大、装备精良,手中的武器包括迫击炮、装甲车、各种枪械,甚至坦克。要知道,凡尔赛和约仅仅允许战败的德国保留一支十万人的国防部队而已,但在这个国家,此刻还有大大小小的“自由军团”游走在条约之外,完全可称其为“不在册的军队”。

从组织形式上看,一支自由军团其实类似一个小型帮派。自由军团的战士忠于的是他们的指挥官,而不是国家。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细节,莫过于名号,比如,“里特·冯·埃普(Ritter von Epp)自由军团”唯埃普是瞻,而“艾尔哈德别动旅(BrigadeEhrhardt)”则完全遵从艾尔哈德的调遣。当然,和一般的帮派相比,爱普和艾尔哈德等人还是要高明一些。他们的手下不但心狠手辣,还像职业军人一样训练有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政治信念——反布尔什维克。无数个自由军团,汇成了一股武装反共浪潮,从德国刮进波兰,甚至波及到波罗的海三国。  对此,战胜国意外地无动于衷,他们认为,相比布尔什维克这个心腹大患来说,德国军国主义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对此,历史学家G.S.格拉贝尔(G.S.Graber)认为,猖獗一时的“自由军团”就是凶残暴虐的党卫队的始祖。他评论道:

除了组织形式稍有不同,自由军团和党卫队干的就是一模一样的勾当。所有的党卫队暴行,都可以从1918年到1921年间自由军团在德国本土、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所作所为中找到端倪。希姆莱及其党羽不过是利用国家权力和残暴的手段,把早已存在的偏见和歧视付诸实践罢了。

格拉贝尔,1978

作为运用群体暴力的先行者,自由军团远没有后辈幸运。1920年,他们镇压工人运动遭到失败,“远征”拉脱维亚也以撤退告终。次年,自由军团遭到取缔,但由此开启的政治暴力,却始终伴随着魏玛共和国,长久不散。希姆莱和纳粹党

1919年,当自由军团肆意挥洒暴力的时候,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一个新的,思想上同情自由军团运动的政党诞生了。和老大哥一样,这个叫“德国工人党(DeutscheArbeitepartei,DAP)”的组织,同样宣扬反布尔什维克思想、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阿道夫·希特勒的到来,更为这个小党注入了无限活力。凭借着超凡的煽动力,这名前陆军士兵在1922年侣到了党魁的宝座,并给他的党派取了个更响亮的名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而他自己也在慕尼黑政坛声名大振。

随着纳粹党一起浮出水面的,还有一个叫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的人。他似乎不属于那种天生的坏胚子,1900年生于慕尼黑,身体瘦弱带着眼镜,性格沉静喜欢思考。一战中,希姆莱错过了入伍报国的机会,转而进了大学,主修农学专业。此后,他投身“自由军团”的风暴之中。

P8-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二战数据(附光盘Ⅲ党卫队1923-194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克里斯·麦克纳布
译者 张书坤//蒋进国//钟鹰翔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脑报电子音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94765086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60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mber Book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