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融资并购档案(这些人那些事儿)/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路阳编著的这本《融资并购档案——这些人那些事儿》是读点石油财经系列丛书之一。该书真实记录了中国经济在并购重组、发展战略、海外投融资、金融创新、企业融资、权威破题、中国外资等七个方面的十年历程。

内容推荐

《融资并购档案——这些人那些事儿》以真实的记录——见证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历程,见证了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十年历程,见证了中国企业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十年历程,见证了中国各级政府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十年历程,也见证了境内外资本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十年历程。

《融资并购档案——这些人那些事儿》由李路阳编著。

目录

并购重组篇

敌意收购——瑞银华宝专家讲述英国沃达丰收购德国曼内斯曼的故事

信达看重企业重组——访时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朱登山

一桩民营企业并购合资企业故事的启示——访天津华明集团董事长刘乃兰

中国需要契约精神——访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

4+2,国投资产经营平台运作解读——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裁王会生

澳洲宝泽:危机中凸显并购有道——访澳洲宝泽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人庆

噪断出击,中钢集团收购Midwest公司——中国央企首个海外成功收购案例纪实

外运长航:瞄准世界五百强——访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沪湘

发展战略篇

站在巨人肩上跳高——访时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昝云龙

第一次,赢得国际咨询标——中咨公司首次获得亚行国际咨询标的故事

企业发展战略:贵在制定重在实施——苗耕书谈企业发展战略经

中行怎样做国际一流——访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

国投:集结一流——访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裁王会生

诗人企业家的另类思考——访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总裁于炼

兴业银行的战略亮点——记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于家堡倾力打造世界金融区——访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波

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访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

海外投融资篇

如果你想到资本市场筹资——时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讲述的一个故事

联通上市之后——访时任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石萃鸣

中国人寿风雨几度——访时任中国人寿总经理王宪章

百年彰显的生命力——访时任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

中国环境VC布道者——访青云创投总裁叶东

曼达林基金助力中联重科海外并购——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纪实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有误区?——访普华永道北京主管合伙人封和平

金融创新篇

一位勇于创新实践的银行家——时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印象

瞄准国际一流——记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发展纪实

选择CIETAC——访CCPlT会长、CIETAC主任万季飞

中国金融改革进行时——访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

中国首支产业基金在天津创立——访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宗胜

聚焦中关村投融资体系建设——访时任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郭洪

走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访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欢

天津:营造中国最大的股权基金市场——访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

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创建始末——访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董事长王阳

CFPA:走中国的小额信贷之路——访中国扶贫基金会(CFPA)会长段应碧

企业融资篇

超越3000万——访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

融资信用——访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

胜诉美国——访时任上海埃力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吴国迪

亚信三易CEO——访时任亚信第三任CEO张醒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获得政府基金支持——访电子信息产业资深专家董云庭教授

德青源:从50万到5亿——访德青源董事长兼总裁钟凯民

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花落中国——访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

权威破题篇

再谈风险投资三步走战略——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警惕股市边缘化——访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教授郎咸平

资本市场缺乏效率将制约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

也说金融市场——访金融专家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王连洲

中国发展建议——访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瓦·布吉尼翁

科技新贵为什么少?——访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志武

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何在——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

中国迫切需要发展PE——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一席谈

中国信保发布全球风险态势分析——中国信保副总经理、首席承保人梁志东谈金融危机下国别风险

来自全球金融震中的深层思考——访美国优傲龙金融集团主席让·尼凯米亚先生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投资策略——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汪建熙

中国不能再丧失全球碳市场的话语权——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学院副院长杨志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外资中国篇

新世纪亚洲开发银行进驻中国_访时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布鲁斯·莫利

金融家的远见——记奥地利中央合作银行第一副行长Herbert Stepic

融资使者——访瑞银华宝高级顾问马丁·哥顿

IFC投资中国新动向——访IFC全球投资业务副总裁阿萨德·贾布尔

爱普斯顿中国布局——访爱普斯顿董事局董事兼中国区总裁孙克勤

松下电工空降本土总裁——访时任松下电工(中国)公司总裁朱希铎

尼斯主题酒店:让投资升值——访新加坡尼斯酒店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志明

试读章节

1999年初,故事开始了。

英国的沃达丰,德国的曼内斯曼,美国的AirTouch,这三家大公司在规模上、市值上差不多。

美国的AirT0uch——一个虎视眈眈的收购者,令沃达丰和曼内斯曼均感到威胁,他们担心AirTouch会闯进欧洲吞并他们,因为AirTouch在无线通讯领域中具有非常雄厚的实力,而且极端渴望进入欧洲的无线通讯市场,沃达丰和曼内斯曼是两个显而易见的潜在的被收购目标。面临同样的危机,沃达丰和曼内斯曼两家牵手走到了一起。

他们相约:我们任何一家如果受到来自AirTouch的威胁,另一家应该出来拯救,充当白衣骑士。

如果AirTouch要收购曼内斯曼,沃达丰将挺身而出,进行竞购,形成一个竞价的态势,把收购价抬到昂贵得让AirTouch不能忍受的地步,迫使AirTouch放弃。或者即便AirTouch如愿以偿,也比原来付出了高得多的代价。

沃达丰和曼内斯曼很有些像中国当年的吴蜀联盟抗曹。

然而,这时,其中一位“白衣骑士”走了很重要的一步,打破了联盟的战略格局:沃达丰居然收购了AirTouch!

此举导致了整个战略联盟格局失去了平衡。曼内斯曼措手不及,顿时感觉异常脆弱。于是,曼内斯曼在1999年迅速扩展,以和合并后的沃达丰AirToueh抗衡。因为曼内斯曼知道,那两家合并起来的实力要远远大干自己。

曼内斯曼决定要出手还击!

1999年10月,曼内斯曼突然收购了与沃达丰同处于英国本土的另一家移动通信公司Orange!

曼内斯曼的收购举动,震惊了沃达丰一曼内斯曼从未向沃达丰透露过此事!

沃达丰收购AirTouch,只是在规模上超过了曼内斯曼,并没有对曼内斯曼构成直接的利益威胁和冲突。但曼内斯曼收购Orange使沃达丰处于极为被动的境地,其重要的合作伙伴Orange竟然成为本土市场的竞争者。

英国的《金融时报》1999年10月22日发表评论:“曼内斯曼公司的总裁已经执行了一套关于吞并Orange公司精心设计的战略。对Orange的收购不仅使曼内斯曼精心筹谋的泛欧网络日趋完善,并且还给Orange公司在英国的最大竞争对手,也就是长期谋划收购曼内斯曼公司的沃达丰AirTouch公司以致命的一击。”

曼内斯曼收购Orange,成为沃达丰AirTouch收购曼内斯曼的导火线。

沃达丰提出以1990亿美元收购曼内斯曼,整合欧洲的移动通讯行业。

此举被称为并购史上最具野心的收购。

实际上,沃达丰AirTouch对曼内斯曼已经预谋良久。

此时此刻,沃达丰AirTouch或者猛烈出击,或者看着自己的猎物在夕阳中落荒逃走。

开始,沃达丰AirTouch提出要善意收购。

沃达丰AirTouch到资本市场上讲自己的故事:“曼内斯曼与我们在一起,我们会更好”。

沃达丰AirTouch说:有几种力量在推动欧洲的整合,一是欧洲作为一个经济板块要应对美国和日本以及东亚的竞争;二是欧元区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从1995年到1999年的数字来看:欧洲跨国界的企业并购每年大幅度增加,欧洲的公司不能仅是欧洲的公司,必须是全球的公司,才能生存,所以欧洲开始与美国公司整合,与日本公司整合,与其他亚洲公司整合。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一个很大的趋势是,资本市场喜欢大公司,因为其股票有非常好的流动性,交易者买卖非常方便。因此全球化氛围内竞争力远远大于地域性竞争力。

曼内斯曼也迅速到资本市场上讲自己的故事:“曼内斯曼独立发展更好,与沃达丰AirTouch合并根本没有好处。”曼内斯曼在德国是第二大公司,仅次于德意志电信。德国这样一个国家,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自豪感,有一种德国式的傲慢,其第二大公司是不是能够被来自英国的一家公司轻而易举地收购?

各自讲述各自的道理,股东投谁的票谁就取得胜利。

一个在德国排名第二的大公司并不会轻而易举地被收购。但是,曼内斯曼已经意识到,一场激烈的充满敌意的收购已经来临。

1999年11月14日

曼内斯曼拒绝了沃达丰AirTouch的合并提议。

但是,曼内斯曼既不属于德国政府,也不属于德国机构,而属于国际资本市场。曼内斯曼的股东,是一些大的国际基金经理。沃达丰AirTouch只要说服曼内斯曼的主要股东出卖股权,就获得了对曼内斯曼的控股。这完全是资本市场的强行操作。

还应该指出的是,股权文化在英国、美国根深蒂固,非常讲究股东的权力,但是在德国,股权文化刚刚开始,更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如果沃达丰AirTouch想要收购曼内斯曼这个德国第二大企业,来自德国公众、舆论甚至政府的反映,一定相当强烈!

沃达丰AirTouch反反复复地对股东们讲:“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合并起来,可以建立一个泛欧的移动通讯平台,在13个国家可以具有非常强的支配性地位;直接把在欧洲的移动通讯、在美国的互联网业务、在日本的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新合并的公司成为无可争议的移动通讯的世界领先者。我们合并之后,公司既不是英国的,也不是德国的,而是世界的。”

一番明确的信息,对于德国的民族感情、对于曼内斯曼的管理层、对于德国的公众舆论,有着很大的潜在吸引力。

然而,股东们相信不相信沃达丰AirTouch讲的这个美好的故事?德国人能不能放弃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能不能放弃德国走向世界?曼内斯曼的管理层能不能放弃自己对企业的统治?

P2-4

序言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围绕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资源”和“市场”两大战略,注重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能源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引人瞩目的中俄石油管线一波三折,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无果而终,无不打着深刻的政治烙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创业经验,给扩大国际能源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组织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能源领域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决策支持相结合,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我们考虑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国外规模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石油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类图书,翻译出版,并与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成“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系列。计划每年出版约10种左右的图书,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和决策支持作用。

我希望通过“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的陆续出版,为石油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石油财经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为大众读者拓宽能源问题的全球视野。

王国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融资并购档案(这些人那些事儿)/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路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79861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6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