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晓声小说选(文学类)/中国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高晓声,当代著名作家,檀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迄今已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创作谈等专集和选集30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其中英、日、德、荷四种文字有专集。本书精选了他的中短篇小说19篇,包括他各时期的代表作以及“陈奂生系列”小说两部分。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作者高晓声的中短篇小说19篇,一部分是作者各时期的代表作,如1954年初登文坛引起广泛关注的《解约》,以讽喻、象征手法体味人生哲理的《钱包》《鱼钩》等;另一部分是“陈奂生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以塑造继阿Q之后又一农民典型形象而受到高度评价。该系列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揭示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变革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刻影响,探索了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见证了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厚重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相互辉映。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本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新编。

目录

解约

不幸

系心带

李顺大造屋

拣珍珠

我的两位邻居

钱包

鱼钓

水东流

崔全成

飞磨

新娘没有来

老清阿叔

“漏斗户”主

上城

转业

包产

战术

种田大户

出国

试读章节

解约

张翠兰一夜没有睡好,担了心事,困里脑子也滴溜转。天还没有亮,隔壁她爹张敖大几声老咳嗽,就又把她吵醒了,一醒来,烦人的心思又缠住她了。

这一家,就只她父女两口。娘死得早,没留下三男四女,家穷,爹也续不起弦。解放以后算翻了身。张敖大今年五十一岁,人还算开通,待人接物的礼数,也能看时兴的做。做了,可并不一定真想通了。真要他开窍,有时倒也蛮繁难的。张翠兰今年十九岁,从小没娘,样样学得会做,生相好,又伶俐,能说会道,晓得爹苦,平时蛮体贴爹。村上有些老太婆常说:“讨到这种媳妇,才好煞哩!”从小,张敖大却把她许给十多里路以外陈家桥陈宝祥了。十多年来,张翠兰从没见过陈宝祥,谈不上个什么。同村有个李庚良,原是地主张盘兴家的长工,解放后分得了土地、房屋,才自立门户。翠兰和他在一块长大,性情脾气摸得透熟,又很合得来,倒蛮有感情。不知何月何日起,村上人忽然就把他俩看成一对,闲话里总把他俩捏在一块;也不知何月何日起,翠兰和庚良也忽然把对方看成是自己“对”的“象”了。张敖大碰着这事很伤脑筋。看时兴的,那父母做主是不行了,女儿又一向讨欢喜,逼她不忍心,可陈家的婚是自己亲口许的,要有差错,自己面皮剥了,嘴也塞了,急得没办法。心里一味怨着李庚良,就怪他不好。但是李庚良身上是找不出一点轻浮影子来的,那种人,连爱俏皮的小伙子在他面前也讲不出油腔滑调的话来,身上汗毛都没一根歪的,要说他存着坏心眼勾搭翠兰,明摆着是个冤枉。张敖大日里想,夜里想,做梦也想,最后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他看来,这办法蛮时兴,又能解决问题。前天一早,就瞒着翠兰去托媒人;约陈宝祥今天到自己家里来,表面上是叫毛脚女婿来走动走动,实际是他听说那后生很出众,说不定女儿见了就中意。这一来,也算爹娘没做错主,对女儿也有话说,也好让李庚良晓得自己是不同意的,快点死死心。昨天晚上,张敖大就把约宝祥来的事和翠兰谈开了。照他看来,虽然带点勉强,翠兰总算没有反对到底。

张翠兰完全是另一种想法,她没推翻这件事,一则不愿和爹吵翻,二则自己有了主张。这一夜,她前前后后细细地想了一番:觉得自己和庚良两人,活着是没人拆得散了,照着爹办,以后的日脚还有啥奔头!爹年纪老了,自己是爹的宝贝,自己也爱爹,可爱咧!啥事不体谅爹!自己的婚姻爹偏不体谅!可有啥办法!自己主张不拿拿稳,不害了一生?现在一糊涂,将来怨爹,爹就好过?这就算是爱爹?封建思想真害人,弄得做爹娘的爱儿女都不会。倒亏爹想得出,前天托媒把人约好了,昨晚上还口口声声说是和我商量,这也叫做商量?爹还说什么“等你们先见见,要好了再过门。”这不是硬拉个人来叫我去“要好要好”!我“要好”得了!听爹说陈宝祥也是个青年团员,哪里去听来的?要是真的,明天就许不会来,要是来了……倒要看看是啥样的?青年团员了,难道不分青红皂白,什么事都干?横竖自己主张拿定了,来有来的办法对付,来了也好,省得以后再操这份心。

陈宝祥今年二十一岁,爹娘去世七八年了,和他哥哥、嫂嫂、两个侄儿、一个侄女,一家六口,翻身后勤俭过了几年,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纯洁坦白,很聪明,原来小学没毕业,如今读得两年半民校,就认了三四千字,喜欢讲话,会活动,陈家桥搞工作,十九离不开他,东开会,西宣传,区里乡里跑得笃笃转,劲头满足,是个忙人。因为他进步,批准入了团,又当了宣传员。空时他爱看看小说,看了爱讲给别人听。农闲里,喜欢搞搞文娱活动,常帮村里业余剧团编小戏,自己也爱唱爱演。在这许多活动中,他逐渐锻炼得老练起来,现在,甚至于人家在一大堆大姑娘面前开他的玩笑,他也毫不在乎。  他因为忙,也就没多少时间去想婚姻问题。这些年来渐渐长大,有时也想到这个,原先只模模糊糊晓得父母在世时曾给自己订过婚,本没当一回事,自己又还年轻,不急着要。他嫂嫂却偏很关心,常给他提这件事。原来嫂嫂娘家的嫂嫂是张家村上人,常在嫂嫂面前夸翠兰好,因而嫂嫂也就常对宝祥夸翠兰,多半也是寻小叔开心。陈宝祥经嫂嫂三番五次地夸,对翠兰就有了好感,在他脑子里就慢慢地捏出了一个心爱姑娘的轮廓。这以后,这个轮廓就常在脑子里出现,越来越清爽,越来越完美。看到村上姑娘们的长处,他就想,我的未婚妻也有这些长处;看到短处,他想,翠兰不会有。这样,他把自己生平看到的所有女人的长处都集中起来,捏成一个翠兰,因而他常常觉得翠兰像他母亲,因为母亲死时他还年幼,母亲给他的印象是最好的。

他倒觉得这也蛮好,父母做主的婚姻固然不作准,但要真是人好,能看得中,也没啥不好,倒省得自己再操别的心。这么一来,却也挂了一条心,觉得有件大事要了,平常就有个念头,要跑去探探。只是没有个方便。

那一天,媒人忽然跑来,说张家约他去走走,陈宝祥心想,分明是对方想看看自己,这还怕走不出!正中心意。刚巧农忙停当了,自然想去。他嫂嫂又一味怂恿,说毛脚女婿走走岳家时兴的。陈宝祥一口答应。那天早晨,由媒人陪着,向张家去了。

张敖大一早上街买了些小菜,回来又请隔壁大婶过来帮忙烧饭;自己把屋子收拾了一下,身上打扮得整整齐齐,显得比平常端正拘束。父女俩各人想着各人的心事,等约好的陈宝祥来。

早点心时,陈宝祥由媒人伴着来了。

一进门,媒人就亲呢地喊了一声“老阿哥”。张敖大毕端毕正地站了起来,媒人马上招呼着说:“喏,这是宝祥。宝祥,这就是你岳父。”

“大伯。”陈宝祥爽口地叫了一声,像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两只眼睛滴溜滴溜在翠兰身上打了个滚。

张敖大不好意思答应,装着没听见,又要对女婿表示好感,他在口袋上捏了几捏,摸出一包“飞马”,也没开封,塞给媒人:“吸烟,发发。”

场面突然一僵,显得陌生、尴尬,聪明的媒人,马上解围地说:“喏,宝祥,这是翠兰。”

“翠兰同志。”宝祥爽口地叫了一声,仍是早准备好了的,顿都没顿一顿。他竭力用开朗的声调和微笑掩盖着脸上隐隐露出的羞色,装着大方。心里想:“嫂嫂真没错讲,倒是好。”

张翠兰站了起来,微红着脸,朝他笑了笑,心里想:“庚良比他要高大些。”

张敖大满意地看着陈宝祥,心里想:“比他爹还出众。”轻松了一下,进一步想表示好感,提着喉咙向灶下喊道:“阿婶,阿婶,肉烧没?鱼烧没?糖放在厨里呀。”

陈宝祥两只穿着黑色浅帮跑鞋的脚,八字平叉站着,挺起胸脯,身上一套八成新工农蓝人民装,插袋里挂一支钢笔,口袋里衬出一个笔记本的轮廓。刚留起来的头发,冲在前额。圆圆的脸上,阔额角,大眼睛,眼珠时常转动着,下颚的肌肉很结实,不时自然地微微动着,老像要讲些什么。整个儿显得神气活现,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

大家坐了下来,喝茶,谈话。

谈话总是断断续续的,大家都觉得,自己谈的话都不是今天需要谈的,今天需要谈的话,又都觉得没谈出来;都是在吃力地寻话说,拖着时间,各人却想各人的心事。敖大很满意,不时把眼睛看看翠兰,意思是说:“怎么样,你爹没做错主吧!”翠兰一直沉默着不开腔,从宝祥谈吐中她觉得这小伙子确是不错,考虑着怎样对付。陈宝祥心里急巴望敖大和媒人赶快走开,好单独和翠兰谈一谈。媒人则老惦念着鱼肉烧得啥样了?买了几斤酒?  好容易挨到吃过中饭,又停了一刻,敖大朝媒人暗示了一下,媒人会意地站了起来,喉咙里做作地咕晤了一下,笑着说:“陪你们年轻人吃饭才倒霉,过不了瘾,我可要老阿哥再陪我三杯哩!”说着,滑稽地向宝祥眨眨眼,打个哈哈,同敖大一块出去了。他是个酒鬼。

屋子里剩下翠兰和宝祥两个,又觉得轻松,又觉得紧张。

张翠兰紧张地沉默着,她的主张是坚定的。

……

P1-5

序言

“中国文库”出版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6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文化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计划出版约1000种,分辑出版。自2004年以来,已先后出版三辑,每辑约100种,分精平装两类。200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将“中国文库”第四辑作为“新中国60年”特辑推出,主要收选新中国成立60年来祖国大陆原创性人文社科类名著。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晓声小说选(文学类)/中国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晓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2309
开本 32开
页数 4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2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