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命运大决战/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历史时期介绍党90年的历史,同时还介绍了建国前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建国后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丛书共20册,60余万字,800余幅图,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丛书的阅读对象为全国初、高中学生,同时也兼顾社会各方面的青年读者。

本书《中国命运大决战》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为张树军,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四年内战。

内容推荐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面向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的大型系列丛书,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中国命运大决战》是《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的第六册,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四年内战。

《中国命运大决战》由张树军编著。

目录

编者的话

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两种命运,两个前途

 重庆谈判

 对国民党军队的自卫作战

 战后人民民主运动的兴起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

三 千里跃进大别山

 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制定“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

四 开辟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悲惨处境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站在一起

五 伟大的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的决策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六 百万雄师过大江

 将革命进行到底

 渡江战役

 向全国进军

七 准备进京“赶考”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后记

试读章节

重庆谈判

蒋介石的内战决心已定,但他也有许多困难和顾忌。

国际上,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的力量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力量、人民民主力量得到很大发展。这时,社会主义的苏联不希望中国爆发内战;美国、英国这时也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希望国共两党停止内争,举行和平谈判。

在国内,经过长期战争的人们热烈地期待着实现和平,建设家园。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8月12日的一番话,代表了这时许多中国人的心声:“这胜利是中国上千万人的血泪汗换来的。我想无论在朝在野的人士,得到这胜利的消息,痛定思痛,在万分欢欣之余,必都有一种沉痛的回味,这胜利真来得不容易啊!现在国人唯一的希望,也正是唯一的责任,就是要怎样保持这经过数十年艰苦沉痛才换得的胜利的成果。”“于是,我们感到中国今天更迫切需要统一、团结、民主。必如此,则能使全国人一德一心,和衷共济,以尽其最大的最善的努力,也才能担负起一切建国工作。”

此外,仍在西南、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要开赴内战前线也需要一段时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当对日战争胜利时,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华南和华东仍被日本占领着。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接连三次向延安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目前各种重要问题”。

8月25日晚,中国共产党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飞机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赴重庆这一举动所表现出来的谋求和平的诚意,受到普遍的热烈赞誉。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亲临重庆的行动是“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抗战胜利后,“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进行了43天的具体问题的谈判。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在谈判中,“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企图以“统一政令军令”的名义来取消解放区和人民军队。为了争取全国人民所需要的和平民主,共产党方面在谈判中对解放区土地和人民军队数量等问题,作出了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其中包括让出分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等八省的根据地,在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前提下,将自己领导的120万军队缩编为24个师等重要让步。由于国民党当局执意要取消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在这两个焦点问题上,国共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只得作为悬而未决的问题留待继续商谈。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经过谈判,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意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承认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同意“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等等。尽管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是不情愿的,但这样一来,如果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毛泽东在重庆的43天中,除谈判外,还同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他会见了政界、军界、经济界、妇女界、文化界中具有各种倾向的代表人物;会见了几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中外记者,还会见过美国驻华第十四航空队总部的三名士兵,并且同他们一起合影。

P6-10

序言

青少年朋友们: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萌发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的信念。在庆祝党的90华诞的时候,我们都会深情地祝福她生日快乐!

90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而对我们青少年朋友来讲,90年,又显得那么漫长、那么久远。

翻开党90年的光辉史册,回望党90年的漫漫征程,一曲曲壮歌撼人心魄,一幅幅画卷荡气回肠。那是嘉兴南湖上革命红船的扬帆起航,是井冈山上迎风飘扬的猎猎战旗,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壮志情怀,是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革命气概,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胜利号角,是天安门城楼上发出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伟大宣示,是改革开放给祖国大地送来的和煦春风,是百年圆梦和民族复兴的壮丽画图,是科学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

党的历史,是党带领人民书写的一部鸿篇巨制的教科书;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少年要不要学党史?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随着岁月的流逝,过去发生的一切,我们不能淡忘;而不淡忘过去发生的一切,我们就需要学习党史。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被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清王朝丧权辱国,日益腐朽没落,中华大地变得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诗句,喊出了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忧闷和悲愤。

多少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然而,一次次的探索都归于失败,仍然不知路在何方。

1921年7月,迷雾阴霾中,上海望志路106号那幢石库门小楼和南湖上荡漾的那艘红船,承载起历史的使命和民族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正是在这面鲜红的旗帜下,正是在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奋斗中,一位位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向我们走来:共产党员夏明翰奋笔一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年仅19岁的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高声呐喊:“为了新中国,前进!”铁人王进喜振臂一呼:“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时代先锋孔繁森在雪域高原立下誓言,“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这就是矢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不息的共产党人!

是的,新中国的道路是共产党人的热血铺就的,新中国的大厦是共产党人的脊梁支撑的,新中国的辉煌成就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而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在近90年的奋斗历程中,历经千难万险,战胜惊涛骇浪,付出巨大牺牲。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丽篇章,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的辉煌史诗。可以说,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青年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概和抱负,成为许多青少年学习的偶像;英勇顽强的红军队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成为许多年轻人励志的动力;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成为当代青少年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力量源泉。青少年学习党史,对于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培养爱党爱国情怀,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无裨益。  青少年怎样学党史?

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细节,是一位又一位活生生的人物,而那恰是历史的精彩所在。

遍布在全国各地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都是学习党史的生动课堂。在那里,青少年朋友可以追寻到党史人物的踪迹和感受到党史事件的震撼,可以从波澜壮阔的党的历史中撷取一朵朵浪花。然而,这一切都代替不了对党的历史的全面系统的学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党史的学习和教育,要着力抓好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而青少年学习党史,有一套适合他们阅读兴趣的党史读物是关键。为了便于全国的青少年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在深入青少年中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策划,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积极支持,组织编写、出版了这套《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全书以简明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要决策、涌现的重要人物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力求以较丰富的故事和历史细节,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

《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是第一部面向广大青少年、较全面系统介绍党90年奋斗历程的党史读物。“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愿青少年朋友们从这套丛书的阅读中,了解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感悟我们党90年是如何从艰难曲拆中走向辉煌,倍加珍惜今天党和人民给我们创造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新生活。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青少年朋友们,加入到学习党史的行列中来吧!我们相信,学习党史,你会获取成长的智慧和营养;学习党史,你会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2011年1月

后记

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团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指导下,在北京市社科联等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全体作者和统稿人近一年的辛勤努力,《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20册),终于问世了。

这套丛书按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共拟定了20个题目,每个题目写成一本书;每本3万字左右,几十幅插图,全套书60多万字,图文并茂。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一套简明生动、通俗易懂的党史读物。

这套丛书在策划、编写、统稿、审稿、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团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吴担任总顾问;并成立了以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为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中央党史研究室秘书长张树军为副主任的丛书编委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曲青山、李忠杰、章百家、吕世光对丛书的编撰工作给予了指导,并审阅了部分书稿。党史界著名专家张静如先生亲自选派在京高校、党校青年教师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学术骨干组成十几人的撰稿队伍。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党史专家对三个历史时期的书稿进行统改审定。北京市社科联将丛书列为“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从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华文学基金会将丛书列为2011年“金叶育才图书室”指定配置书籍,将把丛书送到西部等贫困地区学校的青少年手中。中央党史研究室黄如军、张化、张兆宪、赵勇民、穆兆勇、郭宏、曹子洋、陈亚杰、王攀、沈传宝、陈少铭、宁宇、李林、贺艳青、赵鹏等同志,中华文学基金会李小慧、朱晓岭同志,北京市社科联社科基金办公室郑红霞等同志参与了丛书的组织、协调工作。在丛书出版之际,我们谨向为丛书编撰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诚然,将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浓缩于一套60多万字的丛书之中并非易事。何况要改变人们熟悉的成人党史的面孔,尽可能让青少年想读爱看,更是难上加难。虽然我们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但愿望虽好,结果并不一定尽如人意。丛书出版后,我们将追踪青少年读者的反映,在日后将其修改、补充、完善。由于编撰的时间较紧,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这套丛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难免存在不足。在此,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丛书编委会

2011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命运大决战/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树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811047
开本 32开
页数 1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1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4-49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5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