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编著的《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用一个接一个故事来说明:喜爱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规律反覆磨损了我们对於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这是本小到用2个小时就看得完的小书,又大到你必须再三重读镇日思量。读完后,你一定会对现实不耐,对故事羡慕又嫉妒。
图书 |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照编著的《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用一个接一个故事来说明:喜爱故事是天生的,然而生活的规律反覆磨损了我们对於故事的敏感,同时也就弱化了说故事的本事,如果重新培养了说故事的能力,那就能够在故事贫乏的时代,刺激创意并创造价值。这是本小到用2个小时就看得完的小书,又大到你必须再三重读镇日思量。读完后,你一定会对现实不耐,对故事羡慕又嫉妒。 内容推荐 杨照编著的《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是一本关于故事的故事书。 杨照相信故事蕴含启示的永恒灵光,也忧心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故事没落了,因此敲响警钟。 他用了五十个故事代替精密的论述,庖丁解牛拆解故事的本质,分类为“对故事的冲动”、“故事的功能”、“说故事的方法”以及“重新认识故事”四个部分,每篇文章一千字左右,用故事包裹阐述,彼此灌注,轻巧迷人。 肖邦、乔治桑与《雨滴前奏曲》的“鬼”典故;南非“三个朋友”保险套对抗艾滋病的成功案例;披头士与美国总统的愚贤,示范了故事的巨大能量。 目录 第一章 深藏在人类经验中的故事冲动 1.故事比现实、比真实更多样更丰富。 2.故事是假的,带给读者的众多感应,永远都是真的。 3.故事是联络己知与未知的奇妙桥梁。 4.每一个故事最核心讲的,其实都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5.故事也是人类理解周遭世界最初的手段。 6.我们需要比反复生活规律丰富的传奇故事,来让规律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7.对于突显身份与名字的故事,我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弱点。 8.那想像中的生命,对观众而言,跟现实的生命一样可贵。 9.任问东西被摆进故事里,就吸引我们不同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事物重要性。 10.故事找出一条让我们更容易与音乐共处的途径。 第二章 故事的功能 1.精彩的故事让人可以快速掌握关键重点。 2.要有特色才能被记得,而故事正是找出特色、突显特色最有效的工具。 3.好的故事几乎都拥有某种异质生命的对照效果。 4.传奇故事也因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分辨出谁跟我们同类,谁不是。 5.盖长城的故事,团结了同胞们,让大家参与在这个大而无当的故事里,而有了共同体的感受。 6.故事是我们理解世界的缩写。 7.故事突显生命共通的细节,藉由单一生命戏剧性的变化对照,将巨大缩小,同时让巨大能够被我们看到、听到。 8.进入故事、还原故事,我们发现原来很少有什么东西真正是偶然突发的。 9.故事,是人与不属于人的巨大、抽象事物间,颤颤巍巍、飘飘摇摇存在着的桥梁。 10.故事,把我们带离世俗,也就同时帮我们接近素心童真。 11.故事具备强大的穿透力,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 12.故事宣扬着许多没有被实现的变化,保留了人们对于变化的好奇与冲动。 13.搭迪士尼的云霄飞车,不只是搭云霄飞车,更是走进一个故事,体验故事。 第三章 说故事的方法 1.故事会变形转型,因为改编改写一个旧故事,比新创一个故事架构,容易快速获得认同。 2.好的故事、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含纳自身的否定对反。 3.古怪、奇特、不常见、违背道理,这些就是故事的基本精神。 4.用对的方式夸张推论,让“吹牛”、“瞎扯”比现实真实更吸引人。 5.我们能透过故事读到背后的社会与时代,并体会故事与社会间有趣多样的关联。 6.迷人、能够长久流传的故事,必然有其闪亮如钻石的核心部分。 7.对的观点,好的叙述策略,缩短听故事的人跟故事间的距离。 8.讲一个“内幕故事”,关键之处就在能否找到一个类似“家庭女教师”的角度。 9.故事的戏剧性落差远超过我们的一般日常经验,于是听故事的人必然将日常经验暂放一边,只感受故事。 10.这个牵涉列“英国圣诞蛋糕”,没有落实的荒谬故事,却成了我们体会佛西丛林生涯,最鲜活的插曲。 11.善说故事的新渡户稻造就靠并列三个表面上分歧相异的故事,让故事彼此互注 12.杰弗逊和汉密尔顿的抗衡故事里,有着让故事吸引人的一项核心素质——戏剧性的对照与反转。 13.我们心中问着这些人间故事的好奇问题,也就肯定了桑德作品至高无上的艺术地位与价值。 14.失败让人厌恶、然而英雄失败的悲剧故事,却会引来同情与谅解。 15.《纽约客》可以不需要照片,这个杂志用丰富的故事,跟读者“博感情”。 16.不用将魔鬼翻转写成天使,歌德赋予魔鬼新的性格意义。 17.好的故事,除了让人相信让人深刻感受,也要考虑带给信了、感受了的听故事的人,什么样的生命效应。 第四章 重新认识故事,拾回对故事的好奇心 1.好奇先于故事存在,是一种准备要相信和生活经验很不一样的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让人接近故事,接受故事。 2.哈斯汀让书庄严高贵,库哈斯让书活泼刺激,他们仔细考虑了要让藏了大量的书的建筑,对市民们诉说什么样的意义。 3.奥笃邦的昼,不是大自然实景,而是他以仿声鸟和响尾蛇为角色,在昼面上创造出的一个虚构故事。 4.透过艺术品,看见平常我们不会集中、专注去看的真实生命、真实时空、真实故事。 5.温妮?丽姆的雕刻本事,无法说服马克?吐温,不过环绕着她浮现出的天才故事,而不是她具体的雕塑成就,说服了美国国会。 6.特洛勒普的坦白实话,违背了那个时代读者对于文学、对于文学作者的想像。 7.几百个市场,几千摊菜贩中,这个市场这一摊独独突显出来了,就有一些人被故事带领到这菜摊前,为了亲历故事里诉说的老板娘和她的热情。 8.故事原本最迷人的地方,就在它把人带进一个异质的时空中,放掉了自我,融化在故事创造的时空里。 9.正因为期待着有将来还要回头记忆述说的故事要发生,所以我们不辞麻烦地拍照、洗照片、排相簿。 10.要减少压缩简化资讯产生的决策错误,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拾故事好奇,养成对故事的兴趣习惯,别轻易接受别人准备好的简单结论。 11.故事结束了就是结束了。 试读章节 那是十几年前、快二十年前的事了,早在“小强”成为蟑螂的普遍代名词之前。我们几个人在和平东路上的“芳邻餐厅”喝咖啡聊天,突然一道黑影从脚边闪过,眼睛最尖的张大春马上抬臂招了旁边的女服务生,故意用一种不动声色的口气说:“刚刚有一只老鼠跑过去……”那个女孩竟然也就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你是说小强啊!” 一座绝倒,连反应超快的大春都一时哑然失笑,不晓得该接什么话,当然本来在一家餐厅看见老鼠横行的不可思议心情,以及兴师问罪的怒气,也都在那瞬间消失了。 “你是说小强啊!”这么简单的一句回话,为什么会有偌大的力量? 因为简单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那只老鼠的意义,它不再是随便一只因为厨房不干净而闯进来的老鼠,不是清洁品管失败的证据,这只老鼠有了一个名字,有了一个身份,也就似乎有了在这个空间跑来跑去的道理。 不是真正的道理,毋宁是故事,或故事的暗示。女孩的话语显示,这只叫做“小强”的老鼠是有来历的,它有特殊的本事或特殊的经验,所以才有了专属的辨识称呼。 对于身份,对于名字,对于突显身身份与名字的故事,我们有着天生的好奇弱点。我们的直觉欲望,会从原本习惯的反应——过街老鼠必除之而后快——转变成想要知道:为什么它会叫“小强”?它在这个厨房这个餐厅有过怎样的奇特表现吗? P36-37 序言 因为相信几件事,所以写了这样一本书。 我相信的第一件事:人具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不只喜欢听故事,而且喜欢转述故事,而且喜欢参与在故事里。 故事,本雅明(walter Beniamin)说得最透彻、明白,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点出了故事的两项特质——故事不是切身、天天可以遭遇的经验,还有,故事具有让人信以为真的能耐,这两项特质,定义了故事。 我相信的第二件事:故事没落了,不是因为没有好的故事,也不是因为没有好的说故事的人,而是因为听故事的人消失了。更精确一点说,我们失去了听故事的态度,没有这种态度,再精彩的故事我们也无法从中得到乐趣。能听故事的人,首先要对日常生活以外的事物,抱持高度兴趣。他不能看见每样东西每件事,都先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对我有什么用?”抱歉,故事迷人之处,正就来自其陌生稀奇,不是随便会有用,会和我们发生切身关系的。 听故事的人,还得愿意相信陌生稀奇的事真的发生过、真的会发生。他也不能先抱持了“哪有可能!”“别唬弄了!”的怀疑,去面对所有不在他经验范围的事。 故事没落,其实是一个社会的警讯,表示这个社会大部分的人,习惯于目复一日重复熟悉的经验,以为那就是天经地义,不相信在此之外有别种生活,有非常传奇。这样的社会,一直在自己有限的经验中打转,怎么可以有什么创意呢? 这就是我相信的第三件事——不爱听故事、不会听故事的人群、社会,封闭、自我、功利,也就不可能太有创意。 不过既然人的天性中有被故事吸引的本能,因此我们也就有机会、有可能复活故事,让“故事意识”沉睡了的人,醒来重新领会故事的绝妙好处,享受故事单纯、干净的乐趣。从睡到醒,关键在于:让大家比对理解,相较于故事中展现的广幅人生可能性,我们的现实生活多么狭窄;相较于故事中的传奇转折,我们能够亲身遭遇的生命戏剧何其平淡。换句话说,让大家转个大弯,对现实不耐,对故事既羡慕又忌妒。 “故事意识”有可能被唤醒,可以召唤一批新的“听故事的人”,这是我相信的第四件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故事效应(创意与创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2916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9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4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