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信不信由你(你可能不知道的1000个历史细节唐代卷)/另类历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故事连缀而成的历史,编者以汉、唐、宋、明、清的朝代划分,挖掘了大量正史文献、野史笔记甚至词曲小说,将其中饶有兴味的故事截取为短节,既可活跃我们头脑中那僵硬的历史印象,亦可闲适怡情,以为谈资。

本书为《唐代卷》,于细微处揭露历史本来面目,以非常事破解王朝兴亡玄机。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几多兴亡更替,几多是非难辨,种种假说与戏说,种种传言与演绎,将本就不清晰的历史搅得更加混乱。在这混沌的前世记忆中,人物命运悲喜辗转,王朝气韵盘桓轮回,历朝历代都发生着似曾相识却又不尽相同的故事,它们就像冥冥中设定的程序一样,每隔百年便要悄悄地重演。这就是历史的细节,在这些细节中,我们往往能看出人性的本质与时运的规律。本套历史读本选取了汉唐宋明清五朝万余则历史故事,世间百态,浮世烟云,有的出自正史记载,更多的来源于野史笔记、札记杂文,甚或乡野间流传至今的历史段子,读起来生动新奇,品起来鲜活有趣,掩卷静思又百味杂陈。

目录

吏治

 非分的恩典不可常有/002

 为卿不复上凌烟阁/002

 怎会没有奇才/003

 皇帝亲自给大臣调药/003

 割肉藏珠/004

 装出来的笑脸/004

 你不需要我送东西了/004

 三次被停职的开国元勋/004

 干儿子太多会惹祸/005

 妻强夫弱,不得为官/006

 李师旦反黑为白/006

 皇帝的警告/006

 被皇帝出卖的大臣/007

 效率最高的告密者/007

 事已至此,朕也没办法/008

 中国第一个检举箱/008

 每日上朝,必与家人诀别/008

 请客莫请告密者/009

 “罗织”比“党锢”之祸更甚/009

 不能给敌人钥匙/010

 价值三十万钱的“斜封官”/010

 负薪者有宰臣之心/010

 欲做官,终南有捷径/012

 现在臣敢当宰相了/012

 这一定是姚崇的主意/012

 被气死的酷吏/013

 “君瘦民肥”/014

 皇帝送柑橘/014

 这等小事就不用我表态了/014

 权力过重要制约/015

 上班迟到要打板子/015

 退朝皇帝请吃饭/016

 玩忽职守被贬官/016

 此崔敬嗣非彼崔敬嗣/016

 被气死的将军/017

 浮夸虚报成风/017

 如今选官,没钱不行/017

 二百天任命八百官员/017

 同级的官员应享受同样的待遇/018

 一封信值千匹绢/018

 你多少得受点污辱/018

 不能为了一个盘子而治罪/019

 活埋告发者/019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019

 崔群拒“连署”/020

 陛下错了/020

 韩愈以“鬼”喻为政/020

 见皇帝是否该称臣/020

 竟不仁到如此地步/021

 士大夫不敢出门/021

 县令亲自来拉船/021

 一人得势,“造福”一方/022

 宰相上朝吓出汗/022

 寝殿柱上挂政绩/022

 不知为何升迁/023

 改一字被降职/023

 罢官后的表彰信/023

律政

 从“断右趾”到“加役流”/026

 执行死刑要重复报告三次/026

 有了戴胄,难道还会冤死人吗/026

 法律不是朕一人的法律/027

 抢谁都同罪,未遂也坐牢/028

 子女藏私房钱,判刑三年/029

 偷鸟者死/029

 耽误紧急文书,罪加三等/029

 中男不得入军/030

 先砍头,再表彰/030

 无人敢越“严公界”/031

 十羊九人牧/032

 盖高楼会被打板子/032

 食品致^死亡,所有者判绞刑/033

 柳浑强谏依法判案/033

 他想让朕失去民心/033

 破坏法律比贪赃受贿更甚/034

 皇帝也怕他三分/034

 不能因才枉法/034

 朕珍惜的是祖宗的律法/035

 皇帝说情也无用/035

武功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038

 李世民旗鼓退突厥/039

 令四夷归服的战役/039

 追敌数千里,堪比霍去病/040

 以后还敢和天子交虞吗/040

 建立大功的时候到了/041

 回纥不再为边患/041

 唐朝版的“特洛伊木马”/042

 两酷吏毁掉大唐最精锐部队/042

 李光弼的“地道战”/043

 改良版的“草船借箭”/043

 一战损失二十万大军/044

 五百骑兵怎能抵挡十万人马/045

 料定敌将必投降/045

 不战强敌自退/047

 永不过时的疑兵之计/047

交通

 拒绝高丽称臣的皇帝/050

 因丧伐人,朕不取也/050

 史上最牛的大使/050

 第一次见到西洋美女的皇帝/052

 视出洋为畏途/053

 终老于唐的中日混血儿/053

 死里逃生的喜娘/054

 劫杀五百日本使者的唐朝官员/054

 最早的“熊猫外交”/055

 最早的“体育外交”/055

 脾气最大的唐朝使者/056

 吓坏日本的二千唐朝访日使团/056

 写进日本史籍的外交丑闻/057

 和大诗人结交的外国使者/057

 唐玄宗有一位来自中亚的洋贵妃/058

 多次遣使来唐的越南王/059

 参加科举考试的外国留学生/059

 第—个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059

 第一个和亲的真公主/060

 为悔婚竞毒死使臣/060

贡举

 科举也有“少年班”/064

 考生流行“打秋风”/064

 进士归吏部/064

 “等第”与“中第”/066

 只有一人参加的考试/066

 让他们都算中了吧/066

 无法下笔/067

 “常杂”与“鲍帖”/067

 “五老榜”/067

 曾题名处添“前”字/067

 不在乎一个进士/068

 只能中个进士了/068

 请痛快换个题目/069

 “盖世文章”/069

 我说过的话算数/069

 考题被泄露/070

 换状元/070

 找对了人/070

 亲自主持殿试的皇帝/071

 武则天发明“密封卷”/071

 一字不写得第一/071

 无一人及第/072

 不见花落地/072

 查名须向榜头看/072

 不胡诌应数/073

 只求文章中考官/073

 诗来诗往/074

 “借诗”考出第一名/074-

 父名犯讳,子不得中进士/074

 诚恨遗才/076

 望江叹穷/076

 失意人写诗泄愤/076

 考试风波/077

 一百钱买诗/077

 我说话太婉转了/078

 为天下穷书生争口气/078

 金汤镀了出长安/078

 拿-一张来/079

 梅权衡押韵/079

 姓名颠倒/079

 “口吃进士”/079

 “破天荒钱”/080

 错认颜摞作鲁公/080

 三十次考不中再谋官/080

 想当尚书需改讳/080

 湛郎及第,彭伉落驴/081

 考中进士仍惭愧/081

 夫妻相逢竟不识/081

 发牢骚科举无望/082

 不喜欢科举的宰相/082

 这么好的举子不敢用/082

 大诗人竟是作弊高手/083

 主动请群众监督的监考官/083

 美女爱状元/084

 脸皮最厚的状元/085

 皇上钦点进士及第/085

 宰相子弟好当官/085

 得益于猫儿狗子/086

 有幸大家“同年”/086

 自己制榜文/086

 占卜前程/086

 千里应试/087

文苑

 皇帝夺帖气死和尚/090

 贤妃赋诗拒召见/090

 无人能比虞世南/091

 斗鸡文章惹祸/091

 之问有“口过”/091

 为夺诗杀亲外甥/092

 骆宾王续诗灵隐寺/092

 打架打出的文学家/093

 诗人原来善拍马/093

 如此文章,趁韵而已/094

 读不懂的诗/094

 张怀庆窃诗/094

 奉诏评诗/095

 苏颋文思若泉涌/095

 学士争诗/095

 “金龟换酒”交李白/097

 何必珍珠慰寂寥/097

 我儿子怎能在他下面/097

 原来是徒有虚名/097

 史青五步成诗/098

 因写作致富的文人/098

 自居易出口诗歌/100

 大文豪写文赶鳄鱼/100

 韩愈系带/100

 念诗能治病1101

 班孟坚与班固何干/101

 古人很淳朴/101

 韩公子只识金银/102

 不愿看见这样的恶鸟/102

 写诗逼人殉夫/102

 吟诗丢官/102

 众人写诗骂皇帝/104

 一步登天《长恨歌》/105

 皇帝亲赋离别诗/105

 李白要砸黄鹤楼/106

 杜甫写诗为求官/106

 以诗免罪/106

 “问头”诗与“目连经”/108

 为性爱交欢赋诗/109

 孟郊吟诗废曹务/111

 “准敕恶诗”/111

 三步成诗贺皇帝/111

 心正则笔正/112

 险些从此不比诗/112

 高适改诗/113

 杜牧饮的不是山西杏花村酒/113

 州亦难添,诗也难改/115

 鲁班门前掉大斧/116

卓识

 你只是个乱世的雄杰/118

 天子不能靠杀死只野猪娱乐/118

 皇帝的话不敢信/118

 不要过多讲究仪容礼貌/119

 受礼不是为了自己/119

 愿相公无权/120

 王珪的自知之明/120

 杀人夺妻对不对/120

 不用再改了/121

 天地万物有消长/121

 裴知古听声知人/121

 不必仰仗高门博虚名/121

 鞭打儿子平兵变/122

 太子不应妄自议论宫外之事/122

 五百年才出一贤人/122

 天下桃李,悉在公门/123

 夫人有远见/124

 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124

 天子应当考虑社稷的安危/124

 不拘一格/125

 裴光庭分析形势/125

 冰山难靠/126

 颜真卿未雨绸缪/126

 追查不宜太急/126

 自己家的儿子最可爱/126

 幸亏我没有靠山/127

 “五不可留”/127

 王式高人一筹/127

 屏退姬妾免惹祸/128

 韩混的用人之道/128

 三问而不答的李德裕/128

 天子不能做失信的事/129

 牛拉碑屋/129

廉俭

 当官不为置田地/132

 宰相之子无官位/132

 三送门帘/132

 宰相树立俭朴风/132

 皇帝下旨让官员收礼/133

 李师古不敢送礼/133

 仅有此人不受贿/133

 卢怀慎清正廉洁/134

 李勉不贪金/134

 不让馈赠的东西玷污自己/134

 郑余庆请客/135

 不吃饼皮/135

 驸马不得戴纱绫/135

 皇帝穿粗布/136

 这是在败坏我的家风/136

明察

 “丢失”的告密信/138

 逆子伏法/138

 给自己买棺材/139

 裴子云判牛/139

 伪造的告密信/139

 董行成识贼/140

 诬告者现形/140

 像神仙一样明察善断/140

 为太子解脱嫌疑/141

 听哭声断真凶/141

 可疑的送信人/141

阉宦

 边令诚陷害二将/144

 太监和嫔妃都惹不得/144

 被软禁的太上皇/144

 公开伸手要官当/145

 吓死皇帝的太监/145

 皇匕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146

 面带笑容者实深不可测/146

 请陛下赐以紫衣/147

 灯黑杀人时/147

 宦官不过是家奴而已/148

 皇帝身边的“无间道”/148

 别占着茅坑不拉屎/148

 宰相被吓得告老还乡/149

 不可让天子有闲空/149

 太监和大臣们的总决战/150

 宦官受贿谎报军情/151

 把皇帝关进院子里/151

佞幸

 谁是佞人/154

 赵元楷嗅脓/154

 改来改去的家谱/154

 此儿可恕,孰不可容/154

 为修坟累死县令/155

 灾异竟能当祥瑞/155

 拍马屁不要命/156

 甘当“猪羊”的卑劣文人/156

 侯大不识字/156

 为男宠作传/157

 献妹得官/157

 应说莲花似六郎/157

 二子终将为祸/158

 虚报战功/158

 “四其御史”/158

 胡延庆献龟/158

 为表忠心舍舅舅/159

 皇上任命的守墓人/159

 改名为避皇后讳/159

 为公主拉车的司农卿/159

 “泰山”之力/160

 报喜不报忧/160

 为宦官哭丧/160

 “肉台盘”与“肉屏风”/160

 卢绚被“琢磨”/161

 且去“养疾”/161

 金矿实是陷阱/161

 “一雕挟两兔”/162

 坐收渔利/162

 唯愿转世不再做朝官/163

 自己人也不放过/163

 我的性命在七郎手上/164

 真有度支郎的才干/164

 黑鸟吃虫表忠心/165

 只知皇帝,不知太子/166

 除了皇帝,都知道安禄山要反/166

 白尝了一次尿/167

 母死不奔丧/167

 放生麻雀/167

 吃瓜吐粗米/167

 又呼我辈为兄/168

 为皇上相面/168

 为军权弑父杀兄/168

 被太监捧起来的宰相/169

 优人岂能干预朝政/169

 灭口止谤/170

 宰相列出的“黑名单”/170

 给皇帝的“贡鸭”谁敢杀/171

狂狷

 值得留恋的只是三升好酒/174

 千金购琴用来摔/174

 温厚人的另一面/174

 大才子在“红灯区”袭警/176

 爱“晒工资”的白居易/176

 打死官员还升官/178

 爱才的老仆/178

 发誓不见此人/178

 称名太多/179

 犯父讳者不可原谅/179

 因狂妄入狱的美男子/179

崇拜

 十万僧尼齐还俗/182

 宫女太多会大旱/182

 符瑞征兆最多的皇帝/182

 印度和尚炼丹药/184

 州官有佛心/185

 留下身体,却留不下精神/185

 佛经辩论大会/186

 唐高宗不给玄奘面子/186

 高宗封嵩山/187

 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187

 藐视神佛的安乐公主/187

 四个“武”字送性命/188

 佛不在外,悟之于心/188

 皇帝出巡,妒女不敢作恶/190

 太庙倒塌无关吉凶/190

 天子出宫,自会惊天动地/191

 做梦也想成仙的皇帝/192

 隐身术不是谁都能学的/192

 天象预警/192

 诗人之子轮回转世/194

 国家将兴,听于人/194

 皇帝赐名报恩寺/194

 卜者之言/195

 皇帝求雨/195

 佛像流汗/195

 会昌灭佛/196

 能见到它,死也无恨/196

 这是神仙在考验我/198

 白铁余惑众/199

宫闱

 两箭射出的皇后/202

 思母也有过/202

 公主勾引侄女婿/202

 皇帝的嫔妃惹不得/203

 母鸡不能打鸣/203

 公主偷情,驸马望风/204

 被表哥强奸的唐朝公主/204

 豢养男宠是为了保养身体/205

 皇帝亲自安排皇后与奸夫幽会/206

 被剥掉头皮的驸马/206

 让自己的丈夫与亲娘寻欢作乐/206

 三十里锦帐做聘礼/208

 皇帝临幸过的女人要“盖章”/208

 天下人皆知其冤的“三庶人”/209

 最文雅的争风吃醋/209

 杨贵妃捉奸/210

 “蝶幸”/21O

 皇帝赐名“一捻红”/210

 家奴竟敢打驸马/211

 朕与卿本是一体/211

 古有汉成帝,今有唐玄宗/211

 做媒须经皇帝同意/211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玩火/212

 我等死在旦夕/214

 谁都跑不了/214

 人亡磬犹存/214

 给自己老婆吃堕胎药的皇帝/215

 第一个被请求绝婚的太子妃/215

 现在还不是养身体的时候/215

 娶公主是一件可怕的事/216

 王才人殉武宗/216

 临幸宫女着“诨衣”/216

 人人愿中“风流箭”/217

 与女婿乱伦的淑妃/217

风月

 张生的原型是元稹/220

 寻花问柳也著书/220

 骆宾王写诗代传情/220

 把爱情铸在钱上/222

 “被底鸳鸯”/222

 “风流阵”/222

 战袍绣诗传情/223

 失踪的军官/224

 中国版的《乱世佳人》/224

 情人相逢竟哭死/225

 千金买诗壁/225

 当嫁不让的女儿/226

 晋公促姻缘/226

 牵丝得妻/226

 事岂偶然,莫非前定/227

 韦固的101次求婚/227

 大讲情色笑话的女道士/228

 捡来的夫人/228

 生既相爱,死亦何恨/228

 永不原谅负心郎/229

 十年换了三批家姬/229

 情陷公主的大诗人/229

 李白的政治婚姻/232

 写诗调侃“挖墙脚”/233

 诗人嫖娼被跟踪/233

 惆怅欢情恰一年/234

 一生辜负看花心/234

处世

 不争辩,不争斗/238

 宰相煮粥/238

 喝酒是私情,治民是公事/238

 霍王无短处/238

 宠辱不惊/239

 吾辈岂可不自愧/239

 不想知道告密者是谁/239

 娄师德的忍/239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240

 公主挨骂/240

 不劳而获是一种灾难/240

 戴至德的器量/241

 走也行,不走也行/241

 李吉甫宽厚待人/241

 用酒洗澡/241

 少树敌为好/242

 李绅不记仇/242

 白敏中有古风/242

 富贵子弟更要勤勉/243

 李晟不结党/243

 “平民王师范”/244

权谋

 自己送出的索命信/246

 在官场上处事不要整得太明白/246

 不承认便被打死了/246

 从皇帝身边下手/247

 没翅膀的鹦鹉不能飞/247

 崔日用的“转祸为福”法/248

 宰相以“哭”脱身/248

 忧虑不在脚上/248

 死姚崇犹能算计生张说/249

 被坐实的“怨望”之语/249

 听出话中之话/249

 做官要学点心理学/250

 卢杞的欲擒故纵术/251

 顺水推舟解难题/251

 寒食节除奸/251

 害人者终害己/252

 陷害岳母为毁太子/252

 奉承话能救命/253

 唐宣宗因“愚”继位/253

 温造饮酒镇南梁/254

 你是大臣,我也不是守卒/254

 夫人有谋略/255

 不能让饿鹰吃饱/255

 司空图装“老”避祸/255

风骨

 富贵不易妻/258

 王义方先拒后娶/258

 臣子还能怕死吗/258

 挨骂也叹未用才/258

 伯侄皆忠良/259

 敢称五郎为卿/259

 恨没有砸碎你的脑袋/260

 干这种事天地不容/260

 我就当从驴背上掉下来了/260

 打了王爷也白打/261

 做大官,再住大房子,会惹火烧身/261

 为诬告自己者求情/262

 颜杲卿怒骂安禄山/262

 众官望风而逃/262

 杀一个老兵,还用披甲吗/263

 只知为国,不知植党/263

 断指明志/263

 忠义之士难得/264

 见了元德秀,能抛名与利/264

 谏官不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265

 宁死城上,不死床上/265

 告父谋反非为偷生/265

 这是聚集百姓的怨恨来讨好皇上/266

 治理百姓谁第一/266

 真大丈夫矣/267

 野鹿的生命掌握在厨子手里/267

 朕不识真卿久矣/268

 不达目的不罢休/268

 以全家人性命来担保/269

 可汗先失礼/270

 不畏权贵训贵戚/270

 我今天就是来等待降罪的/270

酷虐

 国中有人不缺粮/274

 “二妪骨醉”/274

 薛震吃人不留骨/274

 人肉待客/274

 残酷的腰斩/275

 壮士钩下死/275

 残忍的美食/275

 人间地狱“新开门”/276

 擅长刑讯逼供的外国人/276

 大快人心的“弃市”/277

 生戮和死戮/277

 苦楚欲死的“杖杀”/278

 五马分尸/278

 肉被剐尽再杖杀/278

 食尽鸟、鼠食妇孺/279

 人肉不好吃/279

 被盗墓贼“辱尸”的皇妃/279

 人身刻檄文/280

 变态侍御史/280

 “京师三豹”/280

 为守节不惜割耳剜眼/280

 吓死人不偿命/281

 晚唐盗贼流行吃人/281

 马车上拉着腌制人大腿/282

 死人也不放过/282

 为登基灭三族/283

 十部车子拉尸体/283

市井

 饮酒令/286

 李进周精预测/286

 看一眼袜子一百钱/286

 “山寨”皇帝/286

 做好事反被敲竹杠/287

 “魏王踣”与“陆颂踣”/287

 “方相”的侄儿/287

 “城管”在唐朝已出现/287

 唐代的“快餐”/288

 钟情槐树为遮阴/288

 不要明珠要胡饼/290

 民间才艺常PK/290

 洛阳“水席”与武则天/290

 头上有黄云的是夫人/292

 帮助和尚捉妖怪/292

 吃斋能长寿/293

 忠心感动天地/293

 奸商上了一大当1294

 “老公”、“老婆”的称呼源自唐朝/294

 斗蟋之戏源于唐/294

 “吃辣面”/295

 赌钱咒/295

 行房事前要打报告/295

 和尚治病/295

 健忘之人/297

 梦中受责/297

 多疑的县令妻/297

 丫环巧对性骚扰/298

风物

 男人戴花最流行/300

 以香熏衣是礼节/301

 丈夫为妇人之饰/301

 千奇百怪的纹身/302

 种类繁多的点唇/302

 不以屡嫁为耻/302

 女着男装很普遍/304

 城市里面搭帐篷/304

 七月七捉蜘蛛/304

 丑角演员地位高/305

 让世人疯狂追求的春宫画/306

 唐朝人讲究性卫生/307

 “China”之名源自唐朝的广州/307

赏玩

 “鱼袋”/310

 金花银叶镜/310

 水心镜/310

 “游仙枕”/310

 《荔枝香》/311

 缝锦绣为凫雁/311

 “四香阁”/311

 “行道真人”/312

 “皇后采桑钩”/312

 “飞仙盖”/312

 龙绡衣/314

 金龟银鳌支撑床/314

 鹧鸪枕、翡翠匣与神丝绣被/314

 蠲忿犀与如意玉/314

 瑟瑟幕与纹布巾/315

 御棬/315

 百合花/316

 桑木琵琶槽/316

 微缩《九经》/316

技艺

 头顶竹竿/320

 巧匠张崇/320

 十二时辰车/320

 巧手县令/320

 杨务廉制木僧/320

 木獭捕鱼/321

 投壶百发百中/321

 改造指南车/322

 活动梳妆台/322

 飞龙士做木雕/322

 “见龙床”/322

 蝇虎子表演《梁州舞》/323

 木楔扶阁楼/323

 司马有奇技/323

 夏将军的绝妙功夫/324

史林

 唐高祖中了美人计/326

 扔下老婆自己逃跑的开国功臣/326

 李世民亲自砸掉魏征的墓碑/327

 崇洋媚外的太子/327

 人这一辈子岁数长短可没谱/327

 中国历史上最能哭的皇帝/328

 奢侈到连自己都觉得过分/329

 为立储皇帝要自杀/329

 唐太宗拒绝出文集/330

 唐皎选官/330

 为女当做天子/331

 差点被杀的女皇帝/331

 六万多人劝武则天称帝/331

 武则天造字/332

 这只狼太懂事了/333

 “多感元年”/333

 被县令逼死的朝廷谏官/333

 公主比皇帝还有钱/333

 唐玄宗自报家门/334

 擦过手的面饼要吃掉/334

 拜相成笑谈/334

 钟情音乐的唐玄宗/334

 自己逃命要紧/335

 皇亲国戚争吃粗饭/336

 一天得罪三位宰相/336

 龙袍洗三次/336

 与女犹胜与外人/336

 唐朝宰相的绰号多/337

 皇帝被迫下“罪己诏”/338

 皆以穿紫衣为荣/338

 庞勋之乱/339

 “血刀祭旗”应遇“柳”/339

 “留村”的由来/340

 乱兵进城,百姓盗银/340

 说一套,做一套/340

 官兵做贼/341

 朱三怎能当天子/341

 东院主持的救命粮/341

试读章节

事已至此,朕也没办法

武则天当政时期,姓武的亲贵们怨恨大臣吉顼依附太子,共同揭发他弟弟假冒官吏的事,因此他被降职出朝。辞行的那天,他获得武后召见,流着泪对武后说:“臣现在远离朝廷,永远没有再见到陛下的机会,请准许进一言。”武后让他坐下,问他想说什么,他说:“水和土和成泥,有争斗吗?”武后说:“没有。”又说:“分一半给佛家、一半给道教,有争斗吗?”太后说:“这就有争斗了。”吉顼叩头说:“皇族、外戚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现在已经立太子而外戚还当王,这是陛下驱使他们争斗,以后双方都不得安生。”武后说:“朕也知道,但事情已经这样,无可奈何矣。”

中国第一个检举箱

史载,中国第一个检举箱——铜匦的制作者为侍御史之子鱼保家,此人应该是个投机分子。因为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举兵反武则天时,鱼保家还曾为徐敬业效力,制作武器。两年以后,他又迎合这位女皇帝的“欲大诛杀以威之,盛开告密之门”的心理,设计了铜匦这个新产品。

铜匦由铜浇铸而成,里面分四个隔断,每个隔断都有相应的投递口,信函只能进不能出。这种类似邮局信筒分本市、外埠两口投信以利分拣的办法,能够较快地区分效忠信和举报信,不能不说是一种创见。对那些一心溜须拍马想讨官做的人,等于特快专递一样,简直太方便了。当时还规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这可是十分优厚的待遇了,为了提倡告密,武则天可以说是不惜下血本了。

每日上朝,必与家人诀别

武则天时期,酷吏来俊臣与御史侯思止、王弘义、郭霸、李仁敬、司刑评事卫遂忠等互相勾结,召集流氓无赖数百人,让他们告密。他们想陷害某个人,就几个人同时从几个地方告状,事状大同小异,并且都要求让来俊臣推勘此案。武则天认为来俊臣办案子有办法,对他屡加重赏。因此,其他酷吏也都争着采用残酷手段诬陷和迫害被告者。告密的人也越来越多,弄得朝臣们人人自危。不少朝臣因上朝,在半路上遭人暗中袭击,以至遭到灭族之祸,而家人毫不知其消息。因此,每次上朝,必与家人诀别说:“不知还能不能相见了?”来俊臣不但用酷刑迫害朝臣,他还迫使囚犯们互相揭发,达不到目的就动酷刑。就是在这样的无端诬陷和极端残酷的刑罚的残害中,许多无辜者和忠臣义士受害至死,其中杀戮最甚者为唐之宗室亲戚,其次是大臣及当时的英雄豪杰。

请客莫请告密者

由于武则天的提倡,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于是她便下了一道旨谕:不准杀生。所以,大臣们宴请宾客时,也只能是素席。有一次,一个颇受武则天重用的大臣过生日,便偷偷地杀了一头猪,做了一些荤菜,还做了一些大肉包子。可是,第二天的早朝完毕,这位大臣被武则天叫到面前说:“你昨天过生日杀猪了吧?”这位大臣一听,当时就吓得直打哆嗦,因为他知道违抗圣旨,是杀头之罪,跪在地上连连叩头道:“为臣不敢!为臣不敢!”武则天微微一笑,将那个告密的大臣喊了来,又拿出两个肉包子给那个跪拜于地的大臣看:“这是什么?”这位大臣一看,正是昨天用来招待客人的肉包子,忙说:“为臣知罪!请皇上开恩!”便跪在地上,低着头听候武则天的惩罚。那位告密的大臣,见此情景十分得意,不由奸笑了起来。正在这时,武则天开口了:“你是忠臣,又是初犯,朕不追究,恕你无罪,起来吧。不过你要接受教训,下次再请客,像他这样的人不要请。”武则天用手指着那个告密的奸臣说。

“罗织”比“党锢”之祸更甚

神功元年(697年),武则天对朝臣们说:“前些时候,周兴、来俊臣审理案件,多牵连到朝廷大臣,说是他们反叛。国家法律摆在这里,朕怎么能够违反呢?其中有的朕也怀疑有冤枉,是滥用刑罚造成的,就派近臣到监狱中去审问。及得到他们手写的状纸,都是自己承认有罪,朕就不怀疑了。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就听不到谋反的事了,然而以前被杀的人中,是不是有冤枉了的呢?”姚崇曾在刑部任职,办案公道,保过不少人,故对这方面情况比较熟悉。他对武则天也比较了解,他知道她重用过一些坏人,滥杀无辜,然尚未完全被坏人控制,也任用一些正派人主管刑法,并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他针对武则天提出的问题,直率而又诚恳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垂拱(685—688年)以来,被告得家破人亡的,都是冤枉,都是自诬。告密的人因之而立功,天下都在罗织人罪,情况比汉朝的‘党锢之祸’还要厉害。陛下派人到监中查问,被派去的人自身也难于保全,怎么敢去动摇原案呢?被问的人若要翻案,又怕遭到那些人的毒手。全靠老天保佑,皇上您醒悟过来,诛杀了坏人,朝廷才安定下来。从今以后,臣以自身及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现在内外官员中再也没有谋反的人。恳求陛下,今后要是收到告状,只是把它收存起来,不要去追究就是了。假若以后发现证据,真的有人谋反,臣甘愿承受知而不告之罪。”对于这一尖锐的批评和意见,武则天非但没有发怒,反而表现得很高兴。她说:“以前宰相顺着既成的事实,害得朕成了个滥行刑罚的君主。听了你所说的,很是符合朕的心意”,并赐给他银千两。

不能给敌人钥匙

武则天时期,孙彦高任定州刺史时,被突厥人围城数十层,孙彦高吓得不敢到厅堂去办理公务,有来办理文符书函须征集人力物资事宜的,都是从小窗户把他接进来,州署的大门紧锁着。等到突厥人开始登上城墙时,他便藏进柜子里,命令家奴道:“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好钥匙,敌人来索取,千万不能给。”

价值三十万钱的“斜封官”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亲眷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向这些人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够直接得到由皇帝亲自用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任命是用斜封的文书交付中书省的,因而这类官员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斜封官”。他们受贿之后所任命的员外官、员外同正官、试官、检校官、判官、知官共计数千人之多。在西京和东都两地分别设置两员吏部侍郎,举行四次选授官职,每年选任官员达数万人。

P8-10

序言

历史的误读

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其中有几多兴亡更替,也有几多是非难辨。从古至今,种种假说与戏说,往往将最本质的东西紧紧隐瞒,人生如戏,历史就是戏台,这个几千年未曾散场的大舞台上,各色人等尽情表演着属于自己的戏剧。

演戏的遮掩着历史的真相,很多时候,穿戴着不合时宜的戏装插科打诨,或者将本该流畅的故事演得支离破碎,没有逻辑,没有情理,甚至还没有道理,但唯独保留了人性;看戏的则各怀心事,糊里糊涂地叫好或者莫名其妙地垂泪,喝一口茶的工夫,前面的戏就忘了,却指着戏台上的人物问旁人:这人咋这么眼熟呢?

历史就是这么回事儿,虽说人生百味、人间百态,却总是能各自唱出各自的味儿来,不过,看戏的要会看门道,如果把梅、尚、程、苟都听成一个调调,那也就没资格翻阅历史和人生了。

这门道就是历史的细节,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道具、演员的服装、人物的一颦一笑。从台下看的是戏,散场之后各走各的,顶多愣充内行喊声好儿,而从后台看的才是功夫,谭鑫培的绝唱《洪洋洞》、盖叫天的《狮子楼》,在台下是永远看不出精彩的。

我们习惯了在台下坐着喝茶叫好,几乎没有多少机会从后台去看那些历史人物的背面。所以,当我们重温那一幕幕人间活剧的时候,总会看到那些令人震撼的细节。

其实,这种不常为人所知的细节,即使是在国外,在现代,也经常出现。比如,1944的美国总统大选。当时,一个叫汤姆·杜威的共和党候选人参与竞选,对手则是时任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有一天,杜威了解到,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罗斯福就已经获得了这一情报,因为美国已经掌握了日本的密码。然而,为了刺激美国人对于战争的欲望,罗斯福竟然放纵日本人炸毁夏威夷群岛上的基地。此时,只要杜威把真相说出去,罗斯福必败无疑。

美军的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在给杜威的信中写道:“如果现今涉及珍珠港事件的政治辩论,使大众怀疑到我们拥有重要的情报来源,你知道会有完全悲剧性的后果产生,太平洋的一切军事行动,在观念和时间上,都和我们截获密码而暗中获得的情报有密切关联。”

杜威面对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抉择:如果揭开了这个“秘密”,罗斯福肯定下台,但是,同样陷入瘫痪的,还有国家的情报系统。

他击败罗斯福,是为了国家;他保护罗斯福,也是为了国家。

选择的结果,是杜威的放弃,他再没有以此攻击罗斯福,最终也在选战中落败。

我们都知道罗斯福在连任的过程中众望所归,给人感觉他是毫无悬念地获胜。而此后也一直有人钻研“情报事件”,并更加怀疑“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军方的有意所为。

在这两个历史的细节下,这场选战的大戏,就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了。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在杜威去世十年后,1981年,一份文件解密并公之于众,而这个“秘密”就是罗斯福当年确实掌握了一种日本密码,但那是外交密码而非军事密码,所以,罗斯福根本不可能事先知道日本人要偷袭珍珠港。

历史就是由这样的细节组成的,往往,那一段闹得风生水起的历史事件包含了无数玄机,而解释这玄机的钥匙,要在若干年之后的另一个细节中才能找到。

李辉先生说,对于历史的描述,我们常见的是鸿篇巨制,却往往语焉不详;或者干脆是各种口号、“定论”充斥字里行间。此间的人物,更是刻板、冰冷,甚至干脆符号化。至于感觉得到他们的趣味乃至体温、呼吸,这简直不可能。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由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故事连缀而成的历史,我们以汉、唐、宋、明、清的朝代划分,挖掘了大量正史文献、野史笔记甚至词曲小说,将其中饶有兴味的故事截取为短节,既可活跃我们头脑中那僵硬的历史印象,亦可闲适怡情,以为谈资。

这就如同看戏一样,不懂的看故事、看情节,真懂的,要看身段,听唱腔。这就是历史的细节。细节往往是不引人注目的,也往往是不经意之间作出的。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往往更为真实、更为本质。

有时候,一个细节所蕴含或揭示的东西,往往胜过长篇大论,耐人寻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信不信由你(你可能不知道的1000个历史细节唐代卷)/另类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彦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27241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4
16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