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叶隐寒刀樱花--日本武士史/品味另类史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真正的日本武士史,带你走进一个残酷的世界!

战场、杀戮、流血、死亡……这是他们人生字典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他们以血肉之躯,驱动着这个茫茫大洋中的弹丸岛国向前发展。他们的名字叫——武士。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武士的诞生、武士的力量,各个时期的著名武士、武士刀、武士的生活以及武士道精神等内容。

内容推荐

一个人,两柄刀,一柄御敌,一柄杀己。

战场、杀戮、流血、死亡……这是他们人生字典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他们以血肉之躯,驱动着这个茫茫大洋中的弹丸岛国向前发展。他们的名字叫——武士。

如果说日本的历史是一条河,那么武士便是河边樱树上的樱花。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如同樱花凋谢,自然而凄美。

花自飘零水自流,然而历史的长河却不能将武士及其精神——武士道涤荡殆尽。它如一丝游魂,又似枯树盘根,或许在不经意间便会进发出来……

目录

一 武士的诞生

 弃农从武天地宽/2

 清和源氏/5

 恒武平氏/9

 源平争霸/13

 

二 武士的力量

 天降“神风”/22

 天皇“二次创业”/27

 悲情“军神”/32

 两个“伪朝”的诞生/36

 

三 战国时代的著名武士

 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44

 “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49

 丰臣秀吉梦断“亚洲大帝国”/54

 德川家康:从人质到将军/58

 

四 明治维新时期的武士

 王政复古运动/66

 末代将军德川庆喜/71

 日本最后的内战/75

 最后的武士/79

 

五 近代战争中的“恶灵”

 “魔鬼”乃木希典/86

 “肉弹”强攻旅顺/91

 恶灵不死/96

 宁为“玉碎”的真相/100

 

六 二战后的武士

 善恶仅在一念间/108

 山姆大叔改造武士道/113

 日本复兴的“精神燃料”/117

 借尸还魂/122

 

七 武士道

 死是“真诚的”/130

 樱花和鲤鱼的秘密/135

 根在中国/140

 武士道的最高道德/144

 

八 另类的武士

 “忍者”神龟/150

 女武士不让须眉/155

 操纵倭寇的幕后黑手/160

 武士雇佣军/164

 

九 武士刀

 追溯渊源/170

 神鬼工艺/175

 刀中名品/179

 切腹“指南”/183

 

十 武士的生活

 武士中的“同志”/192

 地狱般的训练/197

 武士穿戴有讲究/201

 偶尔附庸风雅/205

试读章节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到12世纪中期,势力膨胀的源氏和平氏都不会允许对方在政治权力上对自己的掣肘,各自包藏了杀心。

1155年,近卫天皇去世,皇室内部为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这时两位上皇(上皇即太上天皇,跟中国的太上皇是一样的)——近卫的父亲鸟羽法皇(“法皇”指落发出家入佛门的日本天皇)和近卫的兄长崇德上皇还在人世,崇德上皇希望自己复位,或由自己的儿子重仁亲王继承。而鸟羽法皇主张儿子雅仁亲王即位。姜还是老的辣,最终的结果是鸟羽法皇占了上风,雅仁亲王被父亲扶上了皇位,改元“保元”,是为日本第77代天皇后白河天皇。

亲兄弟位登大宝让崇德上皇牙根痒痒。崇德上皇本来设的是“双保险”:自己登不上皇位不要紧,还有儿子来接班。结果这下爷俩的希望全破灭了,崇德上皇开始磨刀霍霍。

1156年7月10日夜,乌羽老法皇去世刚刚8天,崇德上皇便召集左大臣藤原赖长等商讨夺回皇位之事,另外还召集武士准备奇袭。在崇德天皇的营中,源氏家族老将源为义和他的源家将个个勇武,是崇德上皇最倚仗的势力。

但源家将中有一个人例外,既源为义的第八子源义朝,他因早被乌羽法皇编入立誓效忠新皇的十名武士之中,因此没跟随父亲加入崇德天皇阵营。有意思的是,在这次政变中,平氏家族也有一个“少数派”站在了崇德天皇的阵营,这个“少数派”叫平忠正。

崇德上皇这边屁股一翘,那边后白河天皇也触电似的作出反应。他召来了关白(相当于中国的摄政王)、藤原赖长的异母哥哥藤原忠通、平清盛(平忠正的侄子)、源义朝(源为义之子)密谋对策。

平清盛、源义朝都是少壮派,只晓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为了升官发财也顾不得叔叔和亲爹了。11日凌晨,这俩愣头青率兵包围了尚在白河殿为如何起事争论不休的崇德上皇一党,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接着又将藤原赖长、源为义、平忠正的家烧了。不到一个上午,崇德上皇的残党全部被消灭,藤原赖长走投无路抹了脖子,源为义被俘,平忠正被侄子平清盛杀死,崇德上皇躲到仁和寺当了和尚,但还是被抓并被流放到外地,最后在凄凉和穷困中郁郁而终。

这场被称为“保元之乱”的政变,最终以后白河天皇一方大获全胜而告终。

大乱平息之后,朝廷论功行赏,源义朝向关白藤原忠通请求以自己的功绩抵偿父亲源为义的罪过,却遭到了平清盛的反对。平清盛对藤原忠通说,这次叛乱,咱们两家都大义灭亲,为什么他源义朝就不能呢?

源义朝的提议最终没有得到通过。联想到自己在平叛时出力最多,却只被封为有名无实的左马头一职,而平清盛不仅官拜执掌九州全境的太宰大贰,连几个儿子也鸡犬升天,源义朝气不打一处来,可又一想,自己眼下的实力太弱,便只能忍耐下来。

1159年12月,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源义朝觉得机会来了,他联合喜欢男色的后白河上皇(后白河天皇1159年退位,传位于二条天皇)的男宠藤原信赖,拘禁了后白河上皇和二条天皇,甚至还杀死了二条天皇的亲信。

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召集人马赶往京城勤王,并指称源义朝为叛逆。信奉皇权的源义朝家臣也纷纷投靠平清盛,连合伙人藤原信赖也被杀死。源义朝眼见大势已去,便准备逃回源氏的根据地关西地区,以图东山再起。没成想家臣长田致中背叛了他,趁他洗澡时将他刺死。

击败了源义朝,平清盛被再次提拔,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源义朝的后代。

很快手下来报,称捉到了源义朝13岁的三儿子源赖朝。平清盛本想斩草除根,将源赖朝处死。继母池禅尼却跑来向他求情。原来,源赖朝长得很像池禅尼夭折的儿子。

平清盛从小由池禅尼带大,对她感情很深,便答应了她的请求,将源赖朝流放到伊豆国。平清盛没有想到,他一念之间为平氏家族埋下了祸根。

平清盛一家独大之后,在朝野上下飞扬跋扈,不但对皇家诸事皆有把持,还设立了名为“秃童”的特务组织。成员全是14岁至16岁的少年,一律齐耳短发,身穿红衣,游走于京都的大街小巷,只要听到谁说平氏的坏话,就将其擒获治罪。在平清盛的苛政下,中下级地方武士也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还要受到平氏族人的欺侮,故而也都深恨平氏。

此时的日本境内,形势已如干柴,只等有人投下一根火柴。

“火柴”来了。1180年,近江、美浓、尾张诸国的源氏高举义旗,支持后白河法皇的二儿子以仁亲王当政,与平清盛把持的年幼的安德天皇针锋相对。而且不光是源氏,九州的一些武士豪族也蜂拥而起,支持源氏。

P13-15

序言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形象来代表一个国家,你的选择可能是这样的:美国——牛仔、法国——公鸡、俄罗斯——熊、西班牙——斗牛士……

那么日本呢?和服?樱花?寿司?都不是,最贴切的答案应该是——武士。尽管作为一个阶级,武士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消亡了,但从产生到消亡,武士横贯日本上千年的历史,并直接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如今尽管已经不复存在,但武士的思想遗产,如武士道,仍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士又称“侍”(英语为Samurai),实质上是一群职业军人。一名合格的武士,除了英勇善战外,还要对所效忠的领主绝对忠诚,不畏艰难,唯如此,才能得到领主的恩赏。

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以前,日本“全民皆兵”,所有的壮丁(奴隶除外)都要服兵役,为天皇而战。要想免除兵役,就必须缴纳重税。有钱人自然可以交钱了事,贫穷的农民却不得不服兵役,并离开家乡,跟随军队到外地驻防。而且朝廷还不拨饷,这些农民士兵必须自己养活自己。为了减轻负担,这些被称为“防人”的农民不得不迁居驻防地。

“防人制度”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主要的是,由于不是真正的士兵,“防人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于是在平安时代早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恒武天皇设立了武官,武官便是武士的雏形。

当时的日本,由于一股脑儿地照搬中国唐朝的均田制,结果弄得天怒人怨,土地也更加集中于一些地方势力手中。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同时兼并别人的土地,这些地方势力便从投奔到自己名下的流民当中挑选身体强壮灵活者组成专业武装,这部分脱离了农业生产,专事打仗的人,即最早的武士。

地方势力的发展之快,战斗力之强,令天皇的中央军也相形见绌,于是恒武天皇开始向地方势力求助,借他们的力量来征剿反对朝廷的势力,如此一来,武士便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承认,开始走上历史舞台。1192年,打败了死对头平氏家族的武士首领源赖朝出任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今神奈川县)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日本开始了长达700年的武家政权。在这种政权体制下,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实际上已经没了实权,纯属摆设。征夷大将军是武士阶级的最高领导,也是全国最有权力的人。在他之下,还有各地方势力,即守护大名。守护大名对将军效忠,其下又有家臣,家臣(中级武士)往下,便是一些中下级武士了。这便是武士阶级的阶级构成。他们不从事生产,专职打仗。一旦立有军功,上级武士会对下级武士进行封赏。

相比起镰仓幕府,日本历史上第二个武士政权室町幕府对统治各、“国”(古代日本分为66“国”)的守护大名的控制力有所减弱,征夷大将军类似于中国周朝的天子,直属领地狭小,这必然导致将军养不起太多的军队。要地没地,要兵没兵的情况凸显了各国守护大名的强大力量,终于有一天,征夷大将军再也无力控制这些地方上的“土皇帝”了,于是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各国守护大名为了占领更多的土地,相互之间杀伐征战。这一时期军事将领辈出,著名的有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人。

最终,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丰臣秀吉跃升为武士阶级的领头羊,并最终一统天下。可他的安稳日子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丰臣秀吉本来托付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五大老”辅佐儿子丰臣秀赖,可他死后没多久,早有异心的德川家康便把丰臣秀赖从将军的位子上赶了下去,进而开创了日本武士时代的第三个政权——江户幕府。

江户幕府所处的时代,正是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商品经济在日本快速发展,商人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但武士当家的政治制度却阻碍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爆发了名为“明治维新”的资产阶级革命。1871年6月,平民被准许骑马,9月,武士被允许“散发”、“废刀”,10月,准许平民和武士通婚。资料显示,当时日本境内有武士42.5万人,每年耗掉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强。明治政府采用赎买的方式,并配合上述措施,逐渐消灭了武士阶级。

提起“武士道”来,想必多数中国人并不陌生。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陷入绝境的日军仍会困兽犹斗,以实践武士的核心思想——“武士道”。“武士道”这个词也因此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臭名昭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我们有必要对武士道进行具体的分析。

武士道始自镰仓时代。当时镰仓幕府初创,创建者源赖朝为了获得武士的永久支持,宣布效忠自己的武士为“御家人”,他们的一切财产均受到保护,如果有功,还将受到赏赐。反过来,“御家人”必须对幕府的征夷大将军尽忠,即使战死沙场也在所不辞,并由此衍生出忠诚、牺牲、信义、廉耻、名誉、尚武等信条。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后,到了德川幕府时代,武士道理论被系统化、规范化,并终于成为武士阶级的操守典范。

武士道的某些思想可溯源至中国,比如中国儒学便是武士道的重要来源之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武士道讲究忠、义、勇、诚、名誉等信条,但相对于汉文化,却独独缺“仁”。没有了“仁”,武士道思想便会把生命看得很轻,还会让武士做出违反人道的事情来。“二战”中,日本军部的战争狂人们便是通过以武士道做伪装的军国主义思想,牢牢地控制国民,为他们的侵略战争送命。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便是武士道异化的一种表现。

甚至中国的一些民族英雄,也被武士道奉为楷模,如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仍坚持抗击元军,被俘后面对功名利禄毫不心动,最终被处死。他的故事传到日本后,受到武士们的推崇。直到“二战”结束前,日本的教科书仍收入文天祥的故事。读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成长起来的日本军人,反过来又侵略中国,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南宋末年,陆秀夫、张世杰在崖山坚持抗击元军,其中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小皇帝赵罱跳海自尽}他们的事迹传到日本,被江户时代的日本人视为“本朝武士之鉴”。

武士道与中国的联系还表现在它对禅宗精神的吸收上,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经日本僧人取经进入日本。武士道崇尚勇武,鼓励战士视死如归的观点便是受禅宗影响。禅宗的本体论要求人们首先要摒弃一切固有的观念,“生不可喜,死不可悲”,即“死生如一”。这一思想直接促使日本武士战败后喜欢选择切腹自杀。日军侵华时视中国人民的生命如草芥而“收取自如”,亦或多或少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一些上层武士还自觉修习禅宗的种种规章制度,并订立了“家训”和“礼法”,后来逐步演变为“武者之习”,即武士道的规制戒训。这可以看作是禅宗对武士道产生影响后的“物质成果”。

在武士道源自中国的精神渊源中,除了儒家思想和禅宗,还有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心学”也就是“心即是理”的论说,即最高深的道理不需外求,从自己心里便可得到,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在江户幕府后期,一些人把它作为“尊王”、“倒幕”的理论武器,凡事遵从自己的内心,“心外无物”,行动随心而至,对近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影响很大。

在武士道的规定下,武士们往往用“忠”、“勇”、“风雅”来诠释这种武家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其中,“忠”是武士道的最高道德。

所谓“忠”,首先是忠于皇室。武士政权的建立也意味着天皇政权的靠边站,但在日本历史上,虽然天皇政权自镰仓幕府成立后便被当做聋子的耳朵,却从没有中断过,这便是武士“忠”的体现。

武士还要忠于守护大名,用他们的话说,“知恩的才是人,不知恩的可谓禽兽”。  19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进行了实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明治维新,但这次革命却将天皇神化,鼓吹大和民族优越论的神道教也被定为“国教”。20世纪30年代以后又吸收了德国的国家主义哲学,武士道思想法西斯化,日本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两把刀——一长一短,插于腰间,留着内低外高的“月代头”,身穿肥大武士服,脚着木屐……这是日本武士的“标准照”。但这只是武士的平常形象,如果上了战场,武士会穿戴样式独特的各种盔甲,手中拿的也不一定是武士刀,有可能是弓箭、长矛或火枪。

武士在很小的时候便要经过严酷的训练,不但练习作战技艺,也要训练勇气,这两者使武士拥有极强的战斗力。明朝时倭寇进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戚继光率军抗倭时,发现倭寇的单兵作战能力明显高于明军。后来戚继光改进了明军的武器,并训练阵法,才大败倭寇。曾在鸦片战争中击败清军的英国海军在幕府末期与日本武士也有过交锋,虽然最终依靠先进的武器取胜,但狂傲的大英帝国军队也不得不承认日本武士“善战”。

说到武士的战斗,就不能不提一下武士的兵器——武士刀。这种被武士看作自身肢体一部分的杀人利器,与大马士革刀、马来刀并称为“世界三大名刀”。武士刀也源自中国,只是经过不断地改良加工,以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演变成如今我们看到的这种有明显弧度,适合双手持握挥舞的形状。

虽然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但武士却并非大老粗。掌握政权之后,一些高级武士意识到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文化素质教育遂被重视起来,赏花吟诗等现象在中上级武士中也比较常见。当然,下级武士是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的。

自从登上历史舞台,武士便积极投身到日本的社会变革中。而自1192年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创建后,武士更是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导了日本历史前进的车轮,因此本书也可看作日本近千年来的简史。虽然提起日本,国人心目中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但笔者认为,不管对日本这个东邻喜欢与否,了解其前世今生仍是极其必要的,只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斧正。

北冥有鱼

2009年5月于武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叶隐寒刀樱花--日本武士史/品味另类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冥有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70523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3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31.3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