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胡适派文人被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党所反对;作为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他们被文化激进主义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不容。本书对胡适派文人作了深入的研究。本书初版简体字本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印了两次,未经删改的繁体字本在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印了一版。本次再版,作者改正了一些初版的错误,并依据《胡适全集》对一些引文注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个别地方的文字有改动。除新增加的“参考文献”外,基本思想和结构没有变化,基本保留了原作风貌。

目录

修订版新序

自序

 

第一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胡适派文人的结构形态

 一 序说:命题、观念、模式

 二 结构形态的外在统摄:胡适个人的“超凡魅力”

 三 结构形态的心理范式:自由主义的信念

 四 机遇与过程:胡适派文人的会聚、流变

 五 无地自由:胡适派文人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第二章 新人文精神的确立与胡适派文人的形成

 ——时代氛围和内在理路

 一 留学生:开放与群聚

 二 集团与群分北京大学的文人脉络

 三 文人的自觉、独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衰、转折

 四 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变革:人的自新与社会批判

 五 《新青年》:一个文化精英群体演示与发散的载体

 六 北大学生:结社、群聚与精神取向

 七 清华学校: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摇篮

 八 精神感召: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第三章 “新月”下的自由搏击

 ——细说人权与约法论争

 一 “革命”之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沉默、嘲弄

 二 公开的抗争: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争人权、要法治

 三 社会反响:理解与压制

 四 冲突升级:反党治、争自由

 五 胡适退却以后:罗隆基、王造时的联手

 六 《新月》背后的政治关系:平社的清华文人群体与胡适的政治介入

 附录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胡适)

 

第四章 “独立”、“自由”的失落与困境

 ——民主与独裁之争

 一 内忧外患:“救火”、“补天”派自由主义文人顿觉成了“乱世之饭桶”

 二 民主、宪政:“新月”的余光、回响

 三 胡适与“清华三教头”:蒋廷黻、钱端升、吴景超

 四 胡适与丁文江:新式独裁之争

 五 未尽之语:吐丝与作茧

 

第五章 危机与认同

 ——战火中的自由之神

 一 胡适复出学界:大批自由主义学人唯胡适马首是瞻,

在国共军事决战时,他却倒向蒋介石政府

 二 胡适、储安平、吴景超与《观察》、《世纪评论》:

自由主义文人群起议政,在自审与左右夹击中寻求归程

 三 信念操练:胡适派文人的宪政试验,及胡适的议政时论

 四 危机中寻求政治认同与自我拯救:胡适派自由主义文人的分化

 

第六章 从“民主自由中国运动”到“中国民主党”

 ——胡适的张力与雷震的努力

 一 内部变革的尝试:雷震与“民主自由中国运动”的缘起

 二 寻求自由的舞台:《自由中国》创刊与蒋廷黻的“中国自由党”流产

 三 走向政治对抗之时:“反对党”呼声四起,胡适退避三舍

 四 胆小君子爱惜羽毛:“中国民主党”“临产”,胡适持消极态度

 五 政治淫威之下:“中国民主党”胎死腹中,《自由中国》文人群体的散落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由守望(胡适派文人引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卫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3336
开本 16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61.5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