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艺术学林”之一。论述了艺术创造者对艺术主体、思想主体、言说主体等在表达中体现出的心灵状态所进行的审视,是对这批思想和文化精英考察后写出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论文集。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辑:影像叙事与价值、思想者的精神状况、语言叙事的表情。
图书 | 艺术主体与表达(艺术学林)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系“艺术学林”之一。论述了艺术创造者对艺术主体、思想主体、言说主体等在表达中体现出的心灵状态所进行的审视,是对这批思想和文化精英考察后写出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论文集。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三辑:影像叙事与价值、思想者的精神状况、语言叙事的表情。 目录 第一辑 影像叙事与价值 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 影视剧制作中的形而上学陷阱 论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 故事改编:涅粲与再生 电影的文献价值与艺术品位——谈新生代电影的成败 近十年国内外“上海电影”研究综述 谢晋导演21世纪的艺术追求 跟随“故事”的转移——挑战文学研究的价值危机 视觉文化批评的当代价值 反差与悬殊:在电视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之问 伦理关怀:电视剧永远的赢家 第二辑 思想者的精神状况 中国90年代思想家的一次精神会晤 神话思维与艺术 “启蒙”与“现代性”的历史命运 回到语言的切身性 叙事者的精神视域 对理解的理解 穿越故事和话语的叙事研究 “顾准热”的另一面 媒介:制约叙事内涵的重要因素 第三辑 语言叙事的表情 爱缘于合目的的生命形式 命运之门被怎样敲响 祈祷、反讽、默想 有关两性故事的不同表达 放牧人群:从苏格拉底到呼天成 权力文化的叙事结构 反神话与文化大革命再思考 心灵深处的真实——作家行者的精神肖像 “失重”现象与叙述语式的转换 无助的生存状态 当代长篇小说的诗学问题 影视:“大文学观”的研究对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艺术主体与表达(艺术学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曲春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60062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8 |
宽 | 153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