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土地(南明遗恨上下云南史诗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本小说主要以南诏鼎盛时期即公元754年至794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天宝大战、西开寻传、东定昆川、苍山会盟、铁桥大战等展开了波澜壮阔的画卷,通过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表现了诏王至奴隶,以及唐朝和吐蕃的重要人物的悲欢离合。

本书是长篇历史小说。小说描写南明最后一个王朝——永历政权的建立与覆灭,以揭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内容推荐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中国命运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一群凶残的土司杀入昆明,焚掠全省,云南开始了四十年战乱,昆明五华山一次又一次承载着兴亡。

南明十四年抗清,吴三桂八年反清,土司土酋叛降无常,兵荒马乱的历史演绎着血泪传奇。

皇帝、王爷、国公、将军、土司、公子、幕僚、贤达、江南花魁、冷袍女侠,各色人等,在历史漩涡中既为云南历史涂下或红或黑,或浓或淡的一笔,也为个人写就了或悲或壮的人生。

四十年战乱,使滇中红土地浸透了血泪,育出山茶花杜鹃花红艳如血,闪耀着高原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目录

古歌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天翻地覆睥睨间

第二章 道远任重难回天

第三章 南疆驰骋展宏图

第四章 云贵蹉跎苦颠连

第五章 滇山滇水情无限

第六章 异国异乡恨绵绵

第七章 春城春梦春宵短

第八章 血洗滇池万人冤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天翻地覆睥睨间

一、段四将军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九月九日。

大理古城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日出以前,段钟秀已经打开了自家经营的茶铺大门。这么早,茶客不会就来光顾,他是要等候姐夫和甥女的到来。姐夫在省城黔国公府当差,昨半夜方来到大理,让衙门安排在城南官驿下榻,今日一早便派侍卒前来报信,说将先去衙门公干,公事办妥就回家看望岳母与舅爷。报信侍卒还告知甥女也跟着姐夫来了,段钟秀心里分外高兴,只盼早早相聚。

如今大理古城是辖四州三县的大理府府城。在唐宋两代古城曾是王都,经过元初、明初两次大战,已被彻底毁坏;二百六十年前,明军重筑城墙,长宽各三里三,只有原来王城十分之一的面积。此城西距苍山三里,东距洱海五里,雄踞坝子中央。青砖城墙高二丈四尺,有雄伟的四座城门,十五座敌楼,三十九处铺所,是云南省仅次于省城昆明的第二大城。

大理城北门名“安远门”。往北而去,是通往藏区的茶马古道。明初占领大理的汉人将军以为会有令人不安的大事出在北面远方,才有此命名。百姓们直呼北门为“三塔门”,因为往北三里便是唐代以来著名的古寺崇圣寺。崇圣寺有三塔鼎足而立,又称三塔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安远门城楼上塑起了都天太岁的神像。道士和神汉们对汉人和白人百姓宣讲: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的都天太子是封神榜上殷纣王的儿子殷郊,是驱邪去疾保平安的大神。承平日久,武备早废,城楼上已不驻官兵,只有一位老庙祝自告奋勇为神“服役”。城墙内侧有一条两丈宽的巷道,一部四尺宽的石楼梯供香客上下。巷道对面便是段钟秀家的茶铺。

段家这茶铺在通城主街北端,东面面对主街,北面面对城楼内侧巷道,两面五间相连,左右逢源,出入城门的行人和朝拜都天太子的香客络绎不绝,都喜来这茶铺光顾,可算占尽了风水。段家勤谨,又将茶铺扩建为前店后院,除自家人居住外还可接待十来个旅客,五六头牲口,一家人倒也丰衣足食。钟秀父亲早逝,老母在堂,一妻一子,全家四口,又请了三名伙计。

那时,大理城中百姓,除根在乡下的白人外,已有许多从四川、湖广和江南迁来的汉人,各地的饮食文化和茶文化也相继流入。大理人喝茶休闲有两种去处:一日茶铺,二日茶苑。前者位于闹市中,当街上,大都陈设朴陋——白木桌凳、大火炉上架几把大铜壶;客人喝茶用土陶壶和半陶半瓷小杯,由几个长裤短衫的小厮忙来忙去加水侍候。有的茶铺延请艺人说书,戏子清唱,以招徕顾客;又备些干果、蜜饯供客人佐饮。出入茶铺的客人多是歇脚解渴的过路人,做生意的零商小贩,消磨光阴的闲散市民。每逢一月中四个赶集日,茶铺便当街伸出个布棚,备下大桶凉水,摆好三五个陶碗,专供贫苦的赶集人解渴,一般茶铺一文铜钱供一人喝个够,全城中只有北门段家茶铺喝凉水不收钱。茶苑则位于城中幽静处,大都花木掩映,曲径通幽,流水淙淙,各成小院。院内大理石桌子有大有小,周围摆可折叠的麻布躺椅。上茶用江西瓷盖碗,供应茶水和小食的是整齐的男女小童,穿绸戴花,打扮得像观音莲台前的金童玉女。爱出入茶苑品茗清谈的有官府书吏、文人学士,自然也有爱充风雅的三教九流。客人们各在一小院,举止斯文,轻言细语,互不来往。

二百六十年前,大明朝三十万大军征伐云南,血淋淋地攻灭大理。悍将骄兵虽然没有将白人贵族斩尽杀绝,却也竭尽欺凌、侮辱和迫害。侥幸存活下来的白人贵族东躲西藏,改名换姓,茹苦含辛,苟延残喘。明朝在云南推行军屯、民屯、商屯,成千上万的汉人来到云南。为了躲过迫害,许多聪明而又软弱的白人冒籍自称为汉人之后。谁也查不清芸芸众生的家世,数十年后,大理城中汉人已有半数左右。五六十年后,朝廷对白人的禁锢和压迫松动了,但是“汉人贵,白人贱”的意识却是根深蒂固的。自尊的白人内心不承认这种贵贱之分。明朝中期以后,白人发明了“民家人”的自称,用于与外族的交往,白人内部则互相以“白子白女”亲切地自称。那意思是白人是“民家人”,汉人是“官家人”,只有官民之别,并无贵贱之分。段钟秀一家是从剑川回迁来的民家人。他家在剑川姓杨,迁回大理后追谱溯源,恢复段姓。段钟秀是民家人,出入于他的茶铺的客人也是民家人居多。

段钟秀身材颀长,英俊的紫檀色长方脸,剑眉挺秀,风眼闪光,胡须又黑又硬。他从来只想平平实实过日子,苦讨苦吃度光阴,没有想望有什么富贵的根基。偏有好事者自作多情,考证出他是大理国皇室的嫡传。他们说,洪武十八年沐英的爪牙在永昌秘密杀害段世的所谓儿子段聪,以为段世的嫡系在云南已经绝种;其实段世好友杨朝彦早将自己的儿子与段聪调换,使段聪以杨姓子弟身份在剑川活了下来,到段(杨)钟秀又传了十代。段王爷家男子汉相传十代,已发展了百余人,但仍然保持着点苍山一样雄秀的长相。

于是许多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偷偷议论:

“你看人家魁梧如金刚,鼻高额圆,眼如丹凤,耳如轮珠,坐有虎相,走若狼形,一看就是龙种!”

“水之有源,其流必远;木之有根,其叶必茂;总有一天,段家又要大发大旺!”

“龙人浅潭遭虾戏,虎入牢笼受犬欺。这是什么世道?龙子龙孙来开茶铺,侍候孬种贱人!”

段钟秀在大理城中结得人缘并不全因为那传说中的高贵出身,更主要靠他的热忱、善良和与生俱来的豪爽之气。段钟秀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扶弱济贫,常常为乡人排忧解难。闻别人负屈含冤,他愤愤不平,怒目挺拳,千方百计伸张正义,为人讨回公道。四邻乡里,若有纠纷,都爱找他公断是非;他的评判总是令人心服口服,比衙门里的大老爷更有权威。段钟秀家并不富裕,无力周济穷困,但只要真有为难求他救助,他宁愿自家节衣缩食,也要尽力帮助你。贫穷乡人进城赶集,喝不起三文钱的热茶,他那北门茶铺就舍水,不收钱让人喝个够。穷人在铺中歇个脚,听一阵评书清唱,他家小厮不追不赶,笑脸相迎。

段钟秀排行第四。民家人不重男轻女,在计算孩子的排行时往往男孩女孩混在一起。钟秀大哥因病早逝,两位姐姐一嫁剑川农家,一嫁昆明义兄杨家,他是老四。乡人觉得直呼大名不敬,有人就给他起了个有趣的外号,叫“段四将军”。这外号越叫越响,越传越远,很多人倒忘了他的大名。这名号也自有来由:一是他有一身绝世武功,数百里内还未逢过敌手;二是他结交的朋友多不文不武,亦文亦武。大理城内的流氓恶少,提起段四将军便会颤抖,看见他的雄姿便躲到阴暗的角落里。大理早就流传着南诏、大理国许多段姓大将军的故事,如今又出一位段四将军,自然又该有新的传奇。

几天前,段钟秀的两位师弟来大理拜访他。兄弟们常来常往,每年要相遇几次。这时恰好从昆明传来信息,他姐夫要来大理公干。姐夫杨世英在黔国公沐天波府中任武教练,是国公爷不离左右的心腹,也是与段钟秀等三人同师学艺的大师兄,所以两位师弟便留在段家等大师兄到来。

段钟秀师弟杨祖诒,字杏孙,剑川人。其父杨栋朝是万历癸丑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给事中。因为疏劾宦官奸贼魏忠贤罢官归乡。魏忠贤倒台后复出,任光禄寺卿。告老还乡后,乡人称为杨光禄。杨祖诒少年时父已去世,中原又呈纷乱,他无心仕进,在家练武习文。另一师弟杨国训,字应元,邓川人。其父杨文靖于天启初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官检讨,不幸在任上因病去世。杨国训也在家务农,以读书练武为乐。  说起来,段钟秀与三位杨姓子弟相识相交也是天缘巧合。大理城北五里的无为寺传习武术始于晚唐,已有数百年历史。明军灭大理,对于白人集群习武十分疑忌,明令禁止,使无为寺荒废已有二百余年。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有一位法名海量大千和尚云游至大理,闻无为寺大名,到寺中暂住。和尚为河南南阳人,有绝世武功,尤以轻功和达摩、七星剑术最精。消息不胫而走,传至段钟秀茶铺,他得悉便赶到无为寺苦苦哀求拜师。继而一位已经略有功底的昆明士子杨世英追踪而来,杨祖诒、杨国训也闻风而至。四人虽遭到大干回绝,但仍每日前往恳求。大千怕官府为难,不肯收徒,已经打发走许多前来投师的青年,见这四人为人诚实,志向坚定,心中不忍,便将他们带到洱海东北七十里的鸡足山教习了八个月。大干在一个夜晚飘然而去,再不见踪影,再不闻消息。四人寻不见师父,大哭一场,就在鸡足山金鼎指天指地,八拜结义。杨世英建议,四人再在大理相聚一时切磋武艺,便又在段家住了半年。段钟秀母亲看上杨世英人品,将二女嫁他。杨祖诒、杨国训家离大理不远,所以常来常往,比亲弟兄更亲。

段钟秀将杨祖诒和杨国训安顿在后院客室中居住。清晨,店内小厮服侍他们盥洗以后,段钟秀便陪他们用早餐。廊下摆有一张小方桌,四条二人凳,是一家人日常用餐的地方。因为临街的茶铺是单层房,从走廊往北望去,城墙和城楼都在铺房屋脊之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段钟秀的两位义弟与他相依为命,但长相和性格完全两样:杨祖诒个子矮小,略显粗壮,一副圆脸,平日冷静深思,不苟言笑;杨国训身材细高,一张长脸,为人热情急躁,风趣开朗。

民家人早餐照例简单,平时就粑粑、饵快、饭团、汤面只任选一种,不求吃饱,所谓“打个点”。今日两位少爷是客,段妻张氏为他们每人煮了两个荷包蛋、一碗炸酱面,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一面用餐,段钟秀一面说:“姐夫昨晚是子时才到,安顿在南门馆舍。今日一早要先到县衙公干,事毕才能来家。”

杨国训随口应道:“县署在安仁坊,离这儿不到一里。但伯英(杨世英字)兄此来既受命于国公爷,知府大人为何不接见?”

段钟秀回道:“知府大人因病告假,安福里冷冷清清有些时候了。再说姐夫喜欢王县丞为人豪爽,是位爱民好官,找他办事要扎实些。”

说话间,只见城墙城楼上熙熙攘攘,人声喧哗。上城楼的石楼梯上拥上一群群人,男女老幼皆有,他们互相呼唤,频频议论,大声喝彩,似乎都被突发的异事所激奋,又惊奇,又开心。三位用餐人的目_光都被吸引过去。

P1-6

后记

我写作“云南史诗三部曲”开始于二○○三年六月十八日,至二○○九年六月脱稿,历时六年。其间,夜以继日,可谓废寝忘食。回忆起来,创作素材的搜集积累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一九八一年拟写写作提纲后,感到素材尚不够丰富,于是又继续搜集积累素材,直至动笔前的业余时间差不多都打发在上面了。

在我过去的人生旅程中,有两件事情使我与云南文史结下不解之缘。

一九六三年二月,我有十七岁,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大理感通寺第十一代住持传慧(又名智通)长老。在请教他一个佛学疑问时,一见如故,从此结成忘年交。记得那时他已有五十九岁。当时我在大理一居民泥木社当一名解板匠,工作艰辛,收入微薄,还被居民委员在大会上点名,宣布为监督改造的对象。长老慈悲,鼓励我坚持自学,希望我不要荒废青春。那时他正在编撰《云南佛教史稿》,因目力衰退,要我帮忙抄录整理。后来他又提出由他提供素材,要我写成初稿……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有条件阅读了大批云南文史资料。一九六六年冬,红卫兵横冲直撞,我被关在大理一中一间小破房中监督劳动,一个月后才知道长老在侮辱和折磨中含冤去世。这位扶掖后进的义学高僧给我留下长久的悲愤和悠远的忆念。

另一件难忘的事开始于一九六三年三月。大理供销社要招几名采购木料的临时工,来居委会寻人,见我能写会算,便“破格”录用。每日六角工资不够伙食开销,我想不去却又不敢,生怕激怒决定我一家六口命运的居民委员大人。出乎意料,我却得到了两年多最开心的工作:先在大理县凤仪三哨,后在洱源县牛街,每天只消用一二小时验收山民送来的木料,其余时间都可以自己掌握;每月只消外出一二次到木场看看,或到山村去清理旧账,使我得以在小棚中读了上百册书,写下二千多页读书笔记。

那一段时间,我曾经踏遍大理、巍山、永平、剑川等地的许多山村,与伐木人、赶马人和山村青年交为好友。那时是大跃进和困难时期以后,阶级斗争大风大浪略有静息,许多古老的民风民俗又活跃起来。我有幸应邀参加了许多踏歌会、庙会和婚宴;在与运送木料马帮同行的路上,听老者讲故事,听年轻人唱情歌爱调,使我忘记了世间还有迫害和苦难。在我的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风俗画。正如高尔基的名言:“古老的风俗在含情脉脉对着我微笑。”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一九六四年农历二月八日,我被巍山县永建公社水资路村邀请去过踏歌节。这是一个全山寨狂欢的日子,我竟成了全村的客人。先是一伙彝族青年搂着我走村串寨,有的要与我“打老友”,有的要让初生婴儿拜我为干爹,有一名叫苴国安的青年要我去认识一位村中长得最好的姑娘,要我把她领回家做媳妇,急得我东躲西藏。太阳偏西各家开始晚宴,我在一家做客,才吃了几口,便有另一位热情的家主站在我身后准备“抢客人”。我被“抢去”吃过八家酒菜,灌下不少于一斤老白干,天未黑已不辨东西。天黑后闻村外一声枪响,村民们争先恐后来到歌场,围着篝火踏歌而舞……半夜,老人归家,对对情侣打着火把向密林深处而去,队长苴向华陪着我坐在篝火旁的草地上,慢悠悠讲着有趣的故事。他说“水资路”是彝语是“厄此路”的变音,意思是出圣水的宝箐;附近五六个村寨“自”、“茶”、“苴”三姓人都是南诏王室的后裔;他又约我次日到北山瞻仰供奉凤迦异王子的土主庙……那时我便有一种冲动,我为什么不把这些感人的事物和场景写下来?在人们互相仇杀和互相蹂躏的岁月里,乡亲们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是多么珍贵!从那时起,我的笔和小本子再也没有闲过:民间故事、民歌情歌、谚语俚语、民风民俗、碑碣楹联、族谱家史都成为我寻觅和记录的对象。这是一个苦难中的“小反革命”在自寻安慰。

一九八一年我被吸收为公务员,生活已经比较安定。清理旧时杂乱的文稿,将那充满感伤情调的短篇小说、回忆录等习作舍去,还有积累素材的卡片两千多张,脑海里便浮现出“云南史诗三部曲”的雏形。我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写出了一个写作提纲。待冷静下来,我很快感到素材还不够厚实,如果就动笔写作,作品难以到达自己的预期,便强抑创作的冲动,仍旧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古今的相关著述,对相关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开展调查研究。在以后的二十年间,日常工作十分繁忙,积累素材的工作却没有停止过。

二○○三年离开政府工作岗位,有条件集中精力来完成写作的夙愿时,积累素材的卡片已达六千多张,包括从正史、稗史、地方志和碑碣摘抄的史料,民俗和民间文学资料,重要遗址的调查材料,家族史和家谱资料,现代学者研究民族学、民族史和民俗学的成果,以及三次到内蒙古,一次到西藏,多次到四川、贵州、湖南,向一些专家请教有关民族历史和风俗的疑问,同时考察相关古战场遗址的记录。诚然素材的搜集积累漫长而艰辛,但是如果没有多年来素材的搜集积累,我绝不可能坐在书斋中完成这部著作。

我没有深入学习过文艺理论。在我开始有“云南史诗三部曲”创作意图时,也没有读过几部历史小说。记得在十五六岁时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阿·托尔斯泰的《彼得一世》的中译本。这两部大作史诗般壮丽的场景、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人情风俗的生动细致的刻画深深打动了我。我一直把它们当作写作的样本。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历史小说创作开始繁荣,众多“主义”与“品类”纷纷登场。诸如什么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创作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如何把握考据与虚构的关系等等成为热议的话题。虽然我无意加入这类争论,但因为许多朋友的关心质疑,也想借此机会将我的粗浅认识简单说上几句。

首先我要说明,“云南史诗三部曲”写作的目的并不是普及或宣传历史知识。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许多学者卓有成效地去做,出版过许多好书。我强调我写的是小说,是一种艺术创作。众所周知,文艺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才有感染力和美学价值。别林斯基说过:“没有虚构,便没有小说。”如果一部小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谁还乐意去读它?世界上又何曾有一位历史学家可以将历史人物的面貌、性格、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完整地记述下来?但是另一方面写历史小说不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虚构,它必须有历史感,合乎历史的逻辑,这是历史小说与现代题材小说的基本区别。

我认为历史小说的作者应该尽可能深入地研究历史,合情合理地重建历史场景,使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符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我通过大量补课,学习经济、文化、艺术、建筑、民俗、服装等各类专史,力图准确地把握各个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貌特征;同时通过对各民族近现代生活和风俗的调查研究,用解剖活化石的方法去推敲其先民的生活方式、民俗特征和心理素质。

有朋友关切地问:“你的小说几分实,几分虚?”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这种定量的考核无从着手,也没有意义。我希望比较准确地认识我所描写的时代和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尽可能了解史学界的各种观点,对主要历史人物的经历进行认真的考证,在此框架内进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的塑造。在创作中,民间传说,现代人的民俗活动,许多难以考证其真伪的家谱,往往成为诱发我的创作灵感的源泉。

“云南史诗三部曲”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跨越盛唐至清初千年历史,涉及历史事实、典章制度、名物风俗以及民族学和民族史的问题实在太多。时至今日我已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工程学实践,在文史方面根底甚浅,作品中一定有许多贻笑大方之处,乞方家、朋友和各位读者指正。  在搜集积累素材的几十年间及写作的六年中,曾得多许多朋友的关怀和大力帮助。这里,我特别要感谢以下几位好友:

原大理州政协主席  赵有生

大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李坚

大理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  杨辉

大理旅游集团公司总经理  和佳轶

大理经济开发总公司总经理  周伟

没有他们的大力帮助,“三部曲”不可能与读者见面。

我尊敬的语文老师,原下关一中校长贺德金对三部曲的第一部进行了细心的评审,使我后来的创作得到深刻宝贵的教益。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沈正德老师有渊博的学识、很高的专业水平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六年如一日,为提高本书的质量兢兢业业工作,使作者受益匪浅。

再一次对关心和帮助本书创作的朋友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栗标

2009年6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土地(南明遗恨上下云南史诗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栗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66595
开本 32开
页数 10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1.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10
144
4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