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开列了未成年人成长中面对的50个问题,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6句最简单明了的短语作为6章的题目,运用了当代未成年人生活中大量鲜活生动的例子,与未成年人平等地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知心对话”。
书中充满了关爱、充满激情、充满智慧、充满哲理。成长面对的50个问题,是卢勤从长期从事的“知心姐姐”工作中、面对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千千万万个问题中梳理出来的,卢勤的“解惑”,也是从“知心姐姐”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全书充分体现了“从未成年人中来,到未成年人中去”,具有了真正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结合“知心姐姐”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育理念,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编写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50个问题。
内容涉及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心理成长、习惯养成、品德培养等各个方面,不仅包括近百个现实生活中正面和反面的真实事例,而且对事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探讨和建议。全书用“太好了”“我能行”“我帮你”“你真棒”“我要学”“我思考”6句最为简单明了的短语作为各章题目,与孩子们平等地、面对面地、心贴心地进行“知心对话”。
这是一本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知心宝典”。
我们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很多事。而每件事都有正反两面,这样看也许是快乐,那样看没准儿就是烦恼。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可是个大本事呢!记住吧。遇事都往好的方面想,好运自然来到。
我来讲个故事:
有个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盐,小儿子卖伞。如果遇到天阴下雨,老奶奶就发愁了:“太糟了!大儿子的盐卖不出去了!”可是等到晴天出太阳,她又发愁:“太糟了!小儿子的伞又卖不出去了!”所以,她成天愁眉苦脸,一直很烦恼。结果,两个儿子也受她影响,心情很糟糕,生意自然做不好。
老奶奶遇到个智者,告诉她:“您不如换个心境想问题。下雨时想:‘太好了!小儿子的伞可以卖出去了!’出太阳时就想:‘太好了!大儿子的盐又可以卖出去了!”’老奶奶真的照智者的话去做了。果然,她的心情变了,不论天气怎样,她都很高兴,每天活得开开心心,乐乐呵呵;两个儿子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
你们看,虽然两个儿子的生意没啥变化,天气也还是老样子:雨照下,天照晴,但老奶奶的心情变了,世界就变得大不一样了。
所以,当你在生活中或是学习上碰到困难,先别急着灰心丧气发脾气。教你一句妙语吧,百试百灵的,那就是:高高兴兴地对自己大喊一声,“太好了!”
我每次和同学们去野外夏令营,或者到农村采访,都会给他们讲人生第一课——“太好了!”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30个小记者去河南信阳光山县王大湾手拉手希望小学采访。出发前,我就告诉他们:“从现在起,你们就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独立生活厂。如果你说:‘太糟了!我没有爸爸妈妈照顾了!’那你就会天天不高兴,甚至还会哭鼻子呢;如果你说:‘太好了!我有机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那你就会天天高兴,最后学到很多本领。你们愿意天天说哪句话呢?”
“太好了!”声音震耳欲聋。
“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试着换一种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从好的方面去想,真心实意地说一声:‘太好了!’如果下雨了,我们正在野外,又没有雨伞,大家就要说:‘太好了!太好了!今天可以挨雨淋了!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风雨见世面。在家时想淋雨,爸爸妈妈肯定不答应呢!’如果进村子踩了一脚粪,我们就想:‘太好了!我终于踩着粪了。换作平日在城里,想踩还踩不着呢!…
小记者们一听,高兴得直拍手。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想自己喊一声:“太好了!”
机会果真一个个来了。
进村的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雨。刘漫兮,一个漂亮的北京女孩,也是小记者采访团的团长。她悄悄告诉我:“知心姐姐,出问题了,我的鞋底断了,鞋里全是水。”我蹲下身来看,果然,鞋底横向裂开一条深深的大口子。于是,我请团县委的干部帮她买了双新鞋。可是过了两天我发现,刘漫兮还是穿着那双断了底的旅游鞋。我赶忙问她怎么回事。漫兮神秘地告诉我:“叔叔买的鞋太小了,我穿不上,就送给我的手拉手农村小伙伴了。”
“那你自己呢?”我很担心她的脚吃不消。
“本来我觉得挺倒霉的。可后来想起您说过的话,来这里就要换一种心态,于是我就想:太好了!我的鞋坏了,我可以自己处理这件事,不用再听妈妈唠叨了!心里自然高兴起来。我左想右想,找不出好办法,就去请教一位带队老师,她告诉我:先用塑料袋把脚包严实,再穿进鞋里就OK了!”说完,她还得意地伸出脚来给我看。果然,两只脚都好好的,什么问题也没有。
我真为她高兴!因为不久前,漫兮还是一个爱哭的娇娇女,可是经过几天锻炼,她战胜了自己的眼泪,快乐而自信!
刘漫兮现在已经在清华大学读大四了,还当过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和清华大学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只要一提起这段经历,她都会激动地告诉我:“是王大湾的那一课,让我学会了寻找快乐的方法!”
要知道,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事情。当你得到的时候,要倍加珍惜;当你失去的时候,也不必懊恼。有时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相反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就看你用什么心态面对了。
传说,有个人死后来到地狱,惊讶地看到那里放着一口巨大无比的铜锅,里面煮着各种各样的美味。可奇怪的是,地狱里的人都面黄肌瘦、愁眉苦脸地站在锅旁发愣,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把长柄勺子。说真的,那勺柄实在是太长了,可以用它舀得到食物,却没法送回自己的嘴边!
于是,他又去了天堂,同样看到了一口蛊满美食的大锅和许许多多的长柄勺子。但天堂里的人们都在幸福快乐地舀着锅里的食物,然后高高兴兴地送到其他人的嘴边……
这场景真是耐人寻味!它告诉我们:只要心态好,办法总会有的,只要乐观、积极地面对一切,你就会生活在快乐的天堂里!
如果你这次考试成绩不错,就该这样想:“太好了!努力没白费!也不看看咱是谁!”可是如果考得不理想,你也可以这样想:“太好了!新的考验,新的开始!走着瞧吧,虽然这次over了,下次一定成功拿下!”
如果你回家看到妈妈已经把饭菜做好了,就该这样想:“太好了!有妈的孩子就是好!吃完饭就可以抓紧时间写作业了。”可是,如果爸妈因为加班没能回家给你做饭,你也可以这样想:“太好了!危难之中显身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大侠登场亮相的机会终于来了!咱也要蛤蟆打立正——露它一小手,给老爸老妈一个惊喜!”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它的~面写着“太好了”,另一面写着“太糟了”。
P2-4
知心姐姐写的书是受人欢迎的。孩子们欢迎,家长们也欢迎。她的每一本新书写出来都很畅销,一版、再版,还不断有人盗版。当然,我们不赞成盗版。这种做法不但损害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权益,而且往往错误百出,更直接损害了读者的权益。然而,这种现象如今却屡禁不止,只能说明客观上社会对这类好书有着强烈的需求。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出生的孩子远超过一千万。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也寄托着家长的希望。人们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孩子,希望他们有幸福的童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担当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却往往感到很苦恼,并不快乐。许多家长也因为孩子苦恼而感到倍加苦恼。孩子们感到学习负担太重,学得太苦太累;感觉不被理解,父母的要求太高太琐碎;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也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家长们不明白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觉得已经尽其所能(许多时候甚至是超过自己的所能)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可为什么孩子还不听话,不爱学习,爱顶嘴呢……总之是跟自己的理想差得很远。他们叹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知心姐姐写书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做的努力,而且是一种成功的努力。她的书中说的都是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给人以正确的目标,给人以坚定的信心,更给人以可操作的方法,使人读了以后不由得产生会心的微笑:“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找到了摆脱困境的出路,一试果然奏效。于是,她就赢得了广大读者。
“知心姐姐”本来是《中国少年报》上一个面向读者解答问题的专栏。卢勤同志主持这个专栏多年,最终打造出了这样一个知名的品牌。其中的奥秘何在?
首先,她爱孩子。一听到有关孩子的事,卢勤就两眼放光。听到孩子有什么困难,她千方百计也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孩子说什么,孩子的父母说什么,她都能倾听,而且不断地引导、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说透。这样,她就能彻底理解孩子,也能充分理解家长。于是,她说出来的话就能为对方着想,并且从对方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知心”。这正是做思想工作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家长们也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她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她很勤快。她的名字叫卢勤,她确实也勤于学习。别人有什么好主意,她就会马上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而且记得特别详细,到时候拿出来就能用。孩子的倾诉,家长的倾诉,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记下,也是记得特别详细。这样,她肚子里就有了说不完的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许多地方都请她去做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她都尽可能地不予以推辞,终年四处奔波,一遍遍地讲,讲完了还耐心地回答各种提问。她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劳顿之中一遍遍地被打磨得更成熟、更精致。她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但又不是套话、空话,更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官话,而是合乎道理的、实实在在的、一针见血的大实话。这就自然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也许她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经验,但是我以为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新中国这60年的进步实在是太大、太快了。60年前,能上小学的人比现在能上大学的人还要少。无论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未来的前途,都是过去不可能设想的。新的条件产生了新的期望,自然也就产生了新的矛盾、新的苦恼。只凭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往往要碰钉子,而且只依靠老办法那是肯定不够用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有理由期望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将来也更有成就。但是,要把这样的期望化为现实,需要解决无数过去没有碰到或者没有想到的新问题,而且许多老问题也会以新的形态出现,要求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知心姐姐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最后,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知心姐姐这样的有志之士站出来,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成长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