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从张振勋参与晚清铁路建设的角度,大量发拙原始史料,并作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历史学考证工作,重新展现了张振勋几乎“被遗忘”的铁路建设史。本书还以铁路建设为线索,力图重现张振勋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以揭示他崇高的救国理想和伟大的创业精神。
图书 | 张振勋与晚清铁路/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专著从张振勋参与晚清铁路建设的角度,大量发拙原始史料,并作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历史学考证工作,重新展现了张振勋几乎“被遗忘”的铁路建设史。本书还以铁路建设为线索,力图重现张振勋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以揭示他崇高的救国理想和伟大的创业精神。 目录 第一章 学术史与本课题的任务、方法 一、研究历程:正处于升温过程中 二、研究思路: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论证 第二章 张振勋与芦汉铁路的筹建 一、初步介入芦汉铁路 二、筹筑芦汉铁路的“悲观论调” 三、南洋招股的旗帜 第三章 粤汉铁路的第一任总办 一、粤汉铁路的筹筑 二、粤汉铁路第一任总办的任命 三、粤汉铁路筹办期间的购地与筹款 四、修筑“省河堤岸”工程 五、离任及其评价 第四章 从京卿到督办闽广农工路矿大臣 一、步人京卿行列 二、促成商部的成立 三、受商部的重视和重用 四、特殊的商务官员 五、商人本质 第五章 张振勋商办铁路的思想与实践 一、《商务条议》促进了晚清商办铁路热潮 二、广厦铁路方案的提出及立案 三、广厦铁路规划的施行及其失败 四、时代悲剧:关于广厦铁路规划失败的思考 第六章 张振勋与清末铁路权收回运动 一、粤汉铁路的废约运动 二、领导广澳铁路废约自办活动 第七章 清末粤路风潮对张振勋的影响 一、官绅冲突的实质及其对张振勋的影响 二、绅商冲突及其对张振勋的影响 第八章 张振勋“权理”粤汉铁路事 一、周馥督粤与粤路风潮的加剧 二、张振勋与伍廷芳“权理”粤路事 三、竞选商办粤汉铁路总理 四、大名气下的烦恼与困扰 结语:侨商参与中国铁路建设的先驱 一、招商旗帜 二、商战救国 三、开创精神 附录一:芦汉铁路筹资原则的形成及其演变 一、“拨部款二百万筑路”原则 二、“官督商办”政策的形成及其筹款困境 三、“官创商因”与“洋款归宿”原则 结语:对于晚清铁路商办与借外债政策的思考 附录二:晚清中葡关于广澳铁路权的交涉(1902—1904) 一、学术史与选题意义 二、修筑广澳铁路符合当时粤澳居民意愿 三、《广澳铁路合同》的签订 附录三:粤路风潮与晚清政局 一、唐绍仪:粤路风潮中的核心人物 二、清末政界对铁路利权的争夺 三、邮传部与粤路风潮及其历史启示 四、粤绅、港商的联合去岑 结语 附录四:张振勋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张振勋与晚清铁路/客家研究大讲坛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明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33116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3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8.8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