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话西游之孙悟空时代的活法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曲折离奇,充满变数;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圆满幸福,充满快乐;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困苦忧患,充满悲伤;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浪漫超脱,充满憧憬。

让我们从《西游记》中汲取营养,在追求自我精彩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奋进吧!

内容推荐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幽默的笔调,诙谐的语言,穿越千年将神话故事与现实结合起来,透过原著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对话,试图让读者在“孙悟空时代”中,读懂自我,取回人生真经!

唐僧取经路,十万八千里,既要承受风霜雨雪的袭击,也要面临妖魔鬼怪的侵害。在这个心路的修炼历程中,取经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尤其是孙悟空敢作敢为的典型性格,更把我们带进了现实的“孙悟空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必须要心有灵山,树立目标第一的思想;要勇于付出,体会耕耘的乐趣;要超越自我,纯净心智;要适应变化,敢于变革和创新;要爱人爱己,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坚守正道,培养健康的人格……

目录

第一章 心有灵山——目标的选择

 一 人人心中有灵山/2

 二 人人都能成佛/3

 三 如来是怎样在天宫推广佛法的/5

 四 孙悟空为何愿意去取经/8

 五 十万八千里取经路并不遥远/10

 六 莫让“成功”成为前进的“绊脚石”/11

 七 学学西游路上素质最高的妖怪/13

 八 记住灭法国背后的历史悲剧/16

 九 不要迷恋“八戒式爱情”/18

 十 众妖怪为何喜欢挑战孙大圣/20

第二章 广植福田——耕耘的乐趣

 一 观音菩萨为何不愿成佛V24

 二 猪八戒是一个真实的人/25

 三 学学孙大圣撞钟的学问/27

 四 唐僧如何成功调教老猪/29

 五 莫学孙大圣没有一招精/30

 六 唐三藏出国留学的启示/32

 七 是谁最早去西天取真经/34

 八 孙大圣并不是石头所生/36

 九 孙悟空真正的启蒙恩师/38

 十 感受寒山寺千年的钟声/40

第三章 精进禅定——磨炼的功夫

 一 孙大圣成佛就差“火焰山”一把火/44

 二 西游记应叫一串佛珠的传奇/45

 三 孙大圣最聪明的时候未能修成正果/47

 四 如来佛“无招”胜孙大圣的“有招”/49

 五 孙悟空自学修成“七十三变”/50

 六 “唐僧肉”好吃究竟是谁惹的祸1/52

 七 西游的困难为何总是八百里/54

 八 沙和尚任劳任怨终成正果/56

 九 孙大圣重用自己创造生命奇迹/58

 十 孙悟空患有性功能障碍症/59

第四章 适应变化——变革的潜质

 一 如来佛祖竟是玩QQ的鼻祖/64

 二 西游记讲述一个残缺是美的故事/66

 三 孙大圣为何老大变老二/67

 四 孙悟空被“双规”时想什么/69

 五 白骨精并没有被打死/72

 六 神仙也有做不到的事情/74

 七 唐僧取经是一个综合工程/75

 八 为什么说唐僧没有取得真经/77

 九 孙悟空为什么视力越来越差/79

 十 西游记诠释一个人的两面性问题/81

第五章 爱人爱己——人际的和谐

 一 莫做“盘丝洞”里的男人/86

 二 西游记教导我们好好做人/88

 三 唐僧六次“桃花运”心得/89

 四 “女儿国”为什么无男人/91

 五 西游神仙为何不识身边宝/94

 六 牛魔王的家庭观/96

 七 唐三藏是管理团队的高手/98

 八 猪八戒原来是只“幽默猪”/101

 九 玉皇大帝不讲民主与法制/103

 十 好好考问我们的“智谋观”/105

第六章 适时而动——时机的把握

 一 我们已处于一个“孙悟空时代”(上)/108

 二 我们已处于一个“孙悟空时代”(中)/111

 三 我们已处于一个“孙悟空时代”(下)/114

 四 从“盗窃人参果”事件看孙悟空的应变能力/116

 五 孙大圣教导我们学习辩证法/118

 六 白骨精事件对职场女同胞的启示/121

 七 唐僧是把握机遇的行家/123

 八草莽白骨精为何会死得那样惨/125

 九 感受西游中最有价值的一跳/127

 十 唐僧为什么出家当和尚/130

第七章 坚守正道——心智的纯净

 一 孙大圣为何喜欢当外公/134

 二 唐僧遇到困难为何不能绕道走/136

 三 孙大圣与牛魔王本领相同结局不同/138

 四 假如孙悟空也喝子母河的水/141

 五 众神仙为什么一定要剿灭牛魔王/143

 六 孙悟空曾经斗不过小人物/145

 七 牛魔王是成功人士的反面教材/148

 八 揭开孙大圣也有孙子的秘密/150

 九 西游记中为什么无好鸟/152

 十 观音菩萨的宠物为何那么可恨/155

第八章 自我超越——人格的魅力

 一 影响印度历史的四位中国人/158

 二 金融危机下唐僧团队该裁谁/161

 三 孙悟空为什么不会变成人/163

 四 唐僧爱徒为什么偷情被杀/165

 五 孙悟空是如来佛派来的间谍/168

 六 西游中孙悟空究竟怕什么/170

 七 谁是西游记中最牛的妖怪/173

 八 牛魔王害怕猪八戒原因揭秘/175

 九 “老君牌”宝贝为何最厉害/177

 十 莫教浮云遮住眼/180

第九章 格物致知——求索的精神

 一 考问铁扇公主“十个为什么”/184

 二 唐僧经历神奇的“五大灾难”/187

 三 西游记中张冠李戴的一件事/189

 四 西游记中最伤感情的一句话/192

 五 揭秘西游记中五大超级谎言/194

 六 在毛主席笔下而成名的妖怪/197

 七 孙悟空原来是一个“混血儿”/200

 八 阎王地府中的二十条潜规则/203

 九 吴承恩强拉唐三藏做“老乡”/206

 十 谈谈历史上最牛的两位“门神”/210

第十章 宁静致远——无我的境界

 一 猪八戒为何专杀女妖怪/214

 二 孙悟空有多少对手冤家/217

 三 孙悟空为什么会变成六耳猴/219

 四 唐僧为什么息有“高山恐惧症”/222

 五 猪八戒老是跟孙悟空过不去/224

 六 观世音为什么会变成黑熊精/227

 七 孙悟空身上藏着太极图的秘密/230

 八 观世音为何收“红黑”两怪做家奴/232

 九 西游记中唯一作恶两次的妖怪/235

 十 火焰山为害一方是谁惹的祸/237

试读章节

分析如来是如何策划的,必须从孙猴子的前世今生谈起。

在取经团队“1+3+1”的构成中,除了孙大圣外,其他的都有前世。唐僧是佛祖二弟子金蝉子,猪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和尚是卷帘大将,白龙马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都是有“前科”、亟待立功赎罪的同志。而老孙呢,没有一丝前世的说明,这恰恰是奥秘之所在。吴承恩把这些细节刻意隐瞒,无非是以后出了问题找不到地方追究连带责任,也牵扯不出与如来佛有关。

其实,从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依稀看到老孙的成长轨迹与如来息息相关。一方面,如果说老孙是石头生出的,不符合我佛“普度众生”的含义,因为石头不属于众生行列。给他一个出身是“石头中蹦出来的石卯”,给老孙有了“卵生”修仙成佛的法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老孙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出他是佛门专门调教出来的弟子。老孙从花果山出来求仙访道,漂洋过海,一阵佛风把他送到南赡部洲(这么巧不是其他洲)。在这里晃荡了八九年,一心寻找长生不老的秘诀。正是有了这个游历的过程,老孙对南赡部洲即大唐帝国一带的风土人情颇为了解,为以后保护唐僧推行佛法打下了基础。

老孙在一无所有后,继续飘荡,同样没有漂到北俱芦洲,而是流落到了西牛贺洲,即佛祖传教的地方、圣地灵山。老孙历尽干辛万苦,终于拜师于“无名胜有名”的须菩提祖师门下。当孙猴子在祖师洞府门口徘徊时,一名童子出来问:“谁在这里骚扰?”“家师正在讲道,叫我出来,说外面有个修道的来了。”未卜先知,说明老孙此时到达正是佛祖的有意安排。

在这里,还要进一步探讨老孙与佛祖的渊源问题。老孙的师父“须菩提祖师”,小说中没有说明他的来历,也不让老孙讲出他的名号,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为什么愿意教给一个来历不明的猴子这么高深的武功呢?并且武功还没有学全就找了个理由把老孙赶走呢?说明佛祖深知这点本事足够完成他赋予的重任了,如果再高深一点,像这个猴子的性格,可能不止是反“天庭”,弄不好把灵山也给占了,那岂不是“弄巧成拙”。

有人说,老孙就是如来佛的徒弟。我认为有可能,但不是直接的弟子。因为:

一是老孙学习本领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隐含了老孙的家学渊源。“灵台方寸山”,首尾两字是“灵山”,“方寸”为心,是修道的本原。“斜月三星洞”,隐含一个“心”字,斜月即一斜弯,加上三星即三点,就是“心”字。不论从地名来说,还是从本质来说,都与佛祖有关。

二是“须菩提祖师”是何许人也?有一说为如来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解空第一”的智者。《西游记》中有一首诗说“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点出了他的来历。另外,从“须菩提”的名字可以判断此人应属于佛教范畴,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可以断定,他即使不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也是经过如来授意传艺给老孙的。所以,老孙的人品、渊源、交游等重要履历都没有过细考察,就不符合传艺的基本道义。再说,如来佛何等智慧,能知来世今生,哪能不知道老孙的授业师父是谁?那么如来佛从来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妖猴”的来历,则充分说明他对此事讳莫如深。

三是老孙的姓名说明他的渊源就是佛门子弟。难道须菩提祖师随便给老孙取个名字吗?没那么随便。“狲”字去掉犬旁,为“孙”,繁体“孙”为“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因此姓“孙”。法名“悟空”,“悟”字辈在“须菩提”门中属第十辈弟子,即“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虽辈分属于第十,还不照样是须菩提祖师的嫡传弟子?  因此老孙一出道便是佛门的高级弟子,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假如玉帝知道这个背景,知道自己被人家玩弄于股掌之中,吃了大亏还要谢恩,肯定要气得吐血。

如来佛终于武装出这样一个属于太乙散数、未入真流的得力干将,没有父母无牵挂,没有师父无追讨,没有修心无顾忌,就为“大闹天宫”创造了绝好的条件。

有人会问,为什么如来佛要反天宫呢?他与玉帝的关系不是很好吗?道理也不复杂,天宫也是如来“普法”的范畴,并且是优先“搞掂”的范畴。自从佛教产生于古天竺之后,逐步繁荣昌盛。于是,与当今“文化侵略”一样,难免产生扩张的欲望或动机,或者说是推广教义、感化众生的必然需要。一个秩序森严、和谐稳定的神仙所在,一定不会接受别人的教诲,也不会接受别人“先进文化”的同化。P6-7

序言

有人说,人生有三次“投胎”的机会:第一次,你出生在哪个家庭,是什么背景,这个自己无法选择。第二次,“东西南北中,不如嫁个好老公。”说明结婚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有一半机会自己无法选择。第三次,就是交朋友,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中。你如果运气好一点,交对了一个好朋友、好同学、好战友,命运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如唐僧一样,也经历了几次“投胎”,使他的人生更加曲折离奇,精彩无限。第一次,出身名门。从拥有佛祖二弟子的金字招牌出发,投对了胎,成为“荷叶上的水珠”。如果父亲赴任途中“不掉链子”,他可能又是将来的新科状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第二次,进入了“和尚”队伍。因为是和尚,不存在娶个美女做老婆之类的好事,取经途中也有人愿意“献身”,让他不花任何力气当上“皇帝”。不过,唐僧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第三次,收下了三个徒弟和一匹白龙马。唐僧虽是团队领导,但大家是合作伙伴关系,正因为有了这么好的伙伴,才顺利完成了取经事业。

由此可见,唐僧的人生是相当精彩的。同样,他的几个徒弟和白龙马,也经历了世道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比如,孙悟空只是一只天生的石猴,因有“不服阎王爷管辖”的理想,从小便漂洋过海当“海龟”,学成归来抱负大得不得了,当了“美猴王”还不满足,还想到天宫做“弼马温”,这个官不够大,便给自己封了个“齐天大圣”。以致后来的大闹天宫、被镇压在五行山下,最后跟随唐僧去取经,成就了斗战胜佛。一切的一切,都是有了大胆的“猴子理想”,并敢于实施,才成就了自己美丽的人生。

《西游记》让我们去积极探索实践,去追求心中的梦想,去实现人生的精彩。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是精彩的,关键是自己要去用心书写。人生就像一个圆,这个圆可大可小。如果像磨坊里面的老马,你即使走了一万圈,也是在原地踏步而已,不可能像白龙马一样,经历了西行的坎坷,也领会到人生的精彩。这个圆圈,白龙马是画圆了,精彩了;磨坊里的老马,虽没有受到风霜雨雪的考验,走的圆圈却就是巴掌大。

精彩人生,需要用心去书写。即使像西游取经一样曲折离奇、艰难困苦,也不能当命运的奴仆,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设计好人生的道路,并一辈子躬身力行,哪怕碰到天大的困难也矢志不渝,以此来影响并改变自己甚至身边人的命运。

人生充满变数,那么,就要尽量把变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谁能预测唐僧是一个和尚的命呢?正如老子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今天的不幸意味着明天的幸福,明天的圆满说不定后天的残缺。祸福之间的转化,要求人们要时时保持警惧之心,失意不能灰心,得意不能忘形。要把人生的变数控制好,就是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且朝这个方向奋进,哪怕屡屡失败,也不能有丝毫动摇。这样,我们就能把无数变数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化小利为大利,化大弊为小弊。

人生会有得失,那么,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幸福的基本条件。很多人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并不快乐,关键是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叫平常心,佛说是清净心,虚无自然,清静无为。有一首诗,较好地表述了平常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到底,保持平常心,就要尊重客观现实,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地做好每一件事,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

人生会有悲喜,那么,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多角度看问题,不要只有一根弦,一条道走到黑。人总不能让悲伤困扰自己,影响了快乐的心态。凡事想得开,遇事不慌乱。多角度看问题,遇到死结多寻找变通的方法,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这样,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事情,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情。

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曲折离奇,充满变数;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圆满幸福,充满快乐;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困苦忧患,充满悲伤;人生是一部精彩的西游记,因为它浪漫超脱,充满憧憬。

让我们从《西游记》中汲取营养,在追求自我精彩人生的道路上努力奋进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话西游之孙悟空时代的活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电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812858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