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文论史
内容
编辑推荐

赖力行编写的《中国古代文论史》分五篇梳理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历史发展的线索,按照古代文论基本问题的形成、发展描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以问题为线索,容易见出古代文论发展史的整体脉络,能够较好地对应于中国古代文论开放和宽泛的特点,也可以较方便地进行中外文论的同类或缺类比较。

目录

第一篇 古代文论的奠基(先秦两汉)

 第一章 先秦儒家的文艺观

第一节 古代文论的萌芽

 一、美刺

 二、“诗言志”

 三、中和之美

第二节 孔子的文艺思想

 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兴、观、群、怨”

 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四、“文质彬彬”与“辞,达而已矣”

第三节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文艺观

 一、乐和与人和、政和

 二、“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三、“知言养气”

第四节 荀子的美感论与诗歌本质观

 一、“虚壹而静”与“美善相乐”

 二、“明道”与“言志”

 第二章 道家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

第一节 老、庄思想的“潜美学”特点

 一、“道”与中国艺术精神

 二、“观道”、“体道”与艺术心理

第二节 道家论审美创造的最高境界

 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大巧若拙”

 三、自然全美

 四、言不尽意

 五、技中见道

 第三章 汉代文学评论

第一节 《毛诗序》与比兴说诗

 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二、“美刺讽谕”说

 三、“诗有六义”说

第二节 汉代的辞赋批评

 一、司马迁的楚辞评论和“发愤著书”说

 二、扬雄、班固对屈赋的评论

 三、汉代辞赋家对赋体的认识

第二篇 文学意识的自觉和文论体系的创建(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文学意识的自觉

第一节 “情”与“采”:文学的特质

 一、“诗缘情而绮靡”

 二、“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三、“诗赋欲丽”

第二节 古代文论范畴的形成

 一、从哲学范畴到文论范畴

 二、文论新术语的提炼

 第五章 刘勰和《文心雕龙》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一、《文心雕龙》的书名和刘勰的理论追求

 二、《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理论建树

 一、“神与物游”:论创作心理

 二、才性论

 三、“风骨”论

 四、“通变”论

 第六章 钟嵘《诗品》

第一节 《诗品》的诗学思想

 一、“自然英旨”与“直寻”:诗歌创作论

 二、“滋味”说:诗歌艺术特征论

第二节 《诗品》的批评方法

 一、设“品第”、“显优劣”的批评意识

 二、《诗品》的批评方法

第三篇 诗文批评的演进(唐宋)

 第七章 唐宋诗学理论

第一节 儒家诗学观的发展

 一、“兴寄”说

 二、“讽谕”说

第二节 中晚唐诗论家对诗歌意境的总结

 一、“兴象”说

 二、“诗味”说

 三、“意境”说

第三节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思想

 一、《沧浪诗话》:宋代诗话的高峰

 二、“兴趣”说

 三、“妙悟”说

 第八章 唐宋古文理论

第一节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一、文道关系的演变

 二、“文以明道”说

 三、“气盛言宜”、“不平则鸣”说

第二节 欧阳修、苏轼的古文理论

 一、北宋的新古文运动

 二、欧阳修的“道胜文至”说

 三、苏轼的“随物赋形”说

第四篇 通俗文学批评的兴盛与古典诗学的总结(明清)

 第九章 明清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李贽的文学观及其小说理论

 一、从《童心说》、《杂说》看李贽的文学观

 二、李贽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二节 冯梦龙、凌蒙初的小说理论

 一、小说“为六经国史之辅”

 二、通俗与适俗

第三节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批评

 一、“为文计不为事计”:小说的虚构性

 二、“性格”论

 三、“亲动心”与“因缘生法”:小说家的艺术思维特点

 四、小说技法分析

 第十章 明清戏曲批评

第一节 王骥德的《曲律》

 一、“本色”论

 二、“声情”与“词情”

第二节 汤显祖主情论的戏曲观

 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二、“以意趣神色为主”

第三节 李渔的《闲情偶寄》

 一、李渔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

 二、李渔的整体性戏剧观

 三、论剧本结构

 四、论戏曲语言

 第十一章 明清诗歌批评

第一节 王夫之的诗歌批评

 一、“情”与“景”

 二、“现量”说

 三、“以意为主,势次之”

 四、“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意境新论

第二节 叶燮的诗学体系

 一、“踵事增华”与“相承相成”

 二、诗歌言“理”、叙“事”、表“情”的特点

 三、诗人的“才、胆、识、力”

第五篇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近代)

 第十二章 传统文论的发展

第一节 传统诗文理论的发展

 一、龚自珍的诗学思想

 二、曾国藩与桐城古文理论的中兴

第二节 近代词学理论的发展

 一、谭献的词论

 二、陈廷焯的“沉郁”说

 三、刘熙载的《艺概》

 第十三章 西学东渐与古代文论的新变

第一节 “求新声于异邦”

 一、以西学为参照系

 二、为人生的文学观

 三、文学本质观的现代转化

第二节 梁启超早期的文学思想

 一、“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

 二、小说社会作用的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

 一、王国维文学批评概说

 二、《红楼梦评论》

 三、《人间词话》

附录 古代文论选

 毛诗序(节选)

 典论·论文

 文赋

 宋书·谢灵运传论(节选)

 文心雕龙·神思

 文心雕龙·体性

 文心雕龙·风骨

 文心雕龙·通变

 文心雕龙·情采

 文心雕龙·知音

 文心雕龙·序志

 诗品序

 文选序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节选)

 诗式(节选)

 与元九书

 董氏武陵集记(节选)

 答李翊书

 送孟东野序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与李生论诗书(节选)

 答吴充秀才书

 答谢民师书

 沧浪诗话·诗辨

 童心说

 忠义水浒传序

 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评(节选)

 曲律(节选)

 喻世明言序

 醒世恒言序

 二刻拍案惊奇序

 《牡丹亭》题词

 读第五才子书法(节选)

 闲情偶寄(节选)

 薹斋诗话(节选)

 说诗啐语(节选)

 原诗

 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节选)

 人间词话(节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文论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赖力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819336
开本 32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5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2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9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