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社会/现代社会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李培林编著的《中国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社会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分析了其中的变迁机制,展示了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景象。

本书共十一章节,主要内容为中国社会与中国经验,家庭与婚姻,宗族与家族,民族与民族关系,社会心态与当代变迁,人口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政治体系与中国改革等。

内容推荐

由李培林编著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选择了中国社会的十个方面,并邀请相应领域著名学者撰写,《中国社会》全面展示中国社会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分析了其中的变迁机制,展示了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景象。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社会与中国经验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 传统社会的稳定性

  二 传统社会的封闭性

  三 传统社会的刚性

  四 传统社会的整合性

  五 传统社会的二元一体性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一 鸦片战争:第一个转折点

  二 辛亥革命:第二个转折点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个转折点

  四 改革开放:第四个转折点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

  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二 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

  三 区域发展结构的变化

  四 所有制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

  五 组织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 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

  一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假说

  二 改革实践不是遵循既定的理性模式

  三 改革道路的选择是利益整合的结果

 第五节 中国经验的基本要点

  一 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的同步进行

  二 渐进式改革成为中国改革的普遍规则

  三 社会稳定优先原则和积极的民主化探索

  四 快速增长中的非平衡发展

  五 注重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六 长期坚持低生育率政策

  七 大规模减少贫困人口

  八 注重教育等人力资本投入

  九 坚持对外开放和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合作

  十 努力克服环境、资源与快速发展的矛盾

第二章 家庭与婚姻

 第一节 中国当代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背景

  一 行政等级金字塔与社会发展的梯级模式

  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 世纪年代以来城乡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第二节 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特征与机制

  一 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二 农村家庭制度的变迁

  三 社会变迁对城乡家庭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的婚姻

  一 婚姻文化模式:从家族婚到自主婚

  二 现阶段城乡婚姻的特征

 第四节 家庭制度变迁与社区情理

  一 影响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因素

  二 家庭制度变迁的目标

  三 关于社区情理

第三章 宗族与家族

 第一节 家族与宗族概说

  一 家族与宗族界定

  二 家族与宗族之辨

 第二节 宗族、家族的形态

  一 宗族的早期历史形态

  二 宗族的文化创造

  三 宗族模式:水波差序对驻波差序

 第三节 国家、土地与革命

  一 宗族的国家模式:边陲说与中心说

  二 宗族与土地

  三 宗族与革命

  结 论 理解宗族的五点中国经验

第四章 民族与民族关系

 第一节 从“五方之民”到中华民族

  一 《礼记》与“五方之民”的概念

  二 秦汉以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 最后帝国——清王朝建构的民族国家

  四 从“五族共和”到“中华民族”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平等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由来

  二 作为自治基础的民族识别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发展

  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 民族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 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

第五章 社会心态与当代变迁

  一 中国人的传统社会心态及其近代嬗变

  二 解放:旧传统的崩溃与“新传统”的固化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轨迹

  四 边际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群像

  五 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迁趋势

第六章 人口转变与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节 中国独特的人口转变

  一 人口转变的影响因素

  二 计划生育政策

  三 人口转变的成效

 第二节 人口红利、增长源泉和增长绩效

  一 增长源泉与人口红利

  二 劳动力供给效应和储蓄效应

 第三节 人口转变与增长可持续性

  一 “未富先老”导致劳动力短缺

  二 增长源泉及可持续性

 第四节 人口转变与社会建设

  一 养老保障制度

  二 出生人口性别比

  三 生育政策

第七章 政治体系与中国改革

 第一节 中国个人权力地位获得的制度环境及其演进

  一 改革前个人权力地位获得的制度环境

  二 改革后个人权力地位获得的制度环境及其演进

 第二节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政治体系及其发展

  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体系及其发展

  二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治体系

第八章 城市化与城乡关系

 第一节 城市化的历程

  一 城市化过程与阶段

  二 中国城市化的地域特征

  三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化

  四 大城市圈的形成

 第二节 城市化的特征

  一 行政主导:从资源垄断到政策引导

  二 发展路径:从单向到双向

  三 城市社会的变化

 第三节 城乡关系

  一 城乡分治

  二 城乡不平等

  三 走向协调发展的城乡关系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 传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征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变

 第二节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

  一 农民的职业分化与新职业体系的形成

  二 体力劳动工人队伍的变化

  三 个体、私营工商层的兴起

  四 身份制的变迁

  五 单位制的变迁

 第三节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一 阶级结构定型化

  二 中间阶层的发展趋势

  三 阶层利益的多元化

第十章 农民工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城乡移民运动

  一 城市化战略与城乡移民

  二 民工潮与农民工现象

 第二节 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

  一 劳动力流动与移民

  二 社会隔绝与农民工的市民化障碍

  三 农民工与社会经济地位流动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

  一 经济改革之前的社会流动

  二 社会流动模式的转变

  三 开放性与社会流动率

第十一章 反贫困和社会政策

 第一节 当代贫困问题及中国贫困的特点

  一 当代社会中贫困现象的普遍性

  二 贫困概念的定义和测量

  三 中国的贫困的类型和模式

 第二节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及反贫困行动

  一 中国农村贫困的状况和特点

  二 世纪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行动

  三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及反贫困行动

  一 当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基本情况

  二 当前中国城市反贫困体系概况

  三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走向分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社会/现代社会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培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0837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8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