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坚先生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次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他将城市和景观规划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出“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与“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精选了俞孔坚和“土人景观”近十多年的七个代表作品进行阐释和评论,每个作品对其设计思想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不仅对国内外业界造成观念和视觉上的冲击,屡获大奖;而且也改进和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置身场所与环境的理解与审美期待。
图书 |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俞孔坚先生是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次年创办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他将城市和景观规划作为“生存的艺术”,提出“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与“反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精选了俞孔坚和“土人景观”近十多年的七个代表作品进行阐释和评论,每个作品对其设计思想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不仅对国内外业界造成观念和视觉上的冲击,屡获大奖;而且也改进和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置身场所与环境的理解与审美期待。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了俞孔坚和“土人景观”近十多年的七个代表作品进行阐释和评论,每个作品对其设计思想都有不同侧重的体现,不仅对国内外业界造成观念和视觉上的冲击,屡获大奖;而且也改进和提升了城市管理者和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置身场所与环境的理解与审美期待。 目录 序 导论 走向新景观 景观设计展望:国际性和中国特色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主张——《景观设计》访谈 作品与评论 波士顿中国城:新唐人街 新唐人街:波士顿的中国城公园 秦皇岛汤河公园:生态+设计 绿荫中的红飘带 善待土地 一条精致的红飘带:设计检验艺术与生态的边界 汤河红飘带公园:水管理、景观设计与生态的完美结合 观念与立场——有关“红飘带”的解析与思考 浙江永宁公园:生态防洪 漂浮的花园:与洪水为友的艺术 永宁公园——河流的再生 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非农时代”的稻田 稻田校园——一次简单置换带来的观念重建 触摸富饶的土地——创新校园设计重建学生与中国农业景观的联系 浙江台州:“反规划”案例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反规划”途径》序 都江堰广场:公共空间 寻回广场的人性与公民性 都江堰广场:一个叙事场所 中山岐江公园:工业遗产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工业的力量 时间和人的舞台——中山岐江公园侧记 演讲与访谈 理想人居:“天、地、人、神的和谐”——俞孔坚在凤凰卫视的演讲 俞孔坚:我在进行城市启蒙——《南方周末》访谈 俞孔坚:鏖战帝国建筑师娱乐场——美国“土地在线”访谈 灵魂的展现——与张泽群的对话 与景观设计师对话:俞孔坚与James Corner 俞孔坚的景观突围——《缤纷》访谈 编后记 平衡之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以土地的名义(俞孔坚与土人景观)/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孔祥伟//李有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105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4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8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9 |
宽 | 13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