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共产国际的角度看中国革命。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追溯共产国际的理论基础,进而叙述在世界革命的理论框架下,共产国际对东方国家革命的总体判断和部署;第二至第四章分别叙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在推进中国革命中的各项活动;第五章涉及的是共产国际在经过了几年的观察和评估滞后,终于确立和完善了它推进中国革命部署的细节,决定促成中国两支主要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以推翻它刚刚决定与之建交的北洋政府。
图书 | 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1923)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共产国际的角度看中国革命。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追溯共产国际的理论基础,进而叙述在世界革命的理论框架下,共产国际对东方国家革命的总体判断和部署;第二至第四章分别叙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在推进中国革命中的各项活动;第五章涉及的是共产国际在经过了几年的观察和评估滞后,终于确立和完善了它推进中国革命部署的细节,决定促成中国两支主要的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以推翻它刚刚决定与之建交的北洋政府。 内容推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俄国苏维埃政府面临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推进世界革命的双重任务。苏俄、共产国际既通过政府间渠道,与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进行建交谈判;又通过广泛渠道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联系,推进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同时帮助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帮助促成了第一次国共两党的合作。 本书尝试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视角看其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打破仅从国共两党着手的局限,在系统利用新资料的基础上,对十月革命至1923年期间俄共(布)、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与中国各党派和政治势力的互动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 目录 序1 绪 论1 一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1 二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基本观点4 三 本书的框架12 第一章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及演变14 一 世界革命理论:从马克思到列宁15 二 世界革命理论下共产国际对东方革命的总体构想30 三 东方战略在中国的实施46 第二章 加拉罕使华62 一 加拉罕代表苏俄政府发表两次对华宣言63 二 加拉罕使华86 三 对加拉罕使华的评价110 第三章 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121 一 五四时期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出现121 二 共产国际对中共建党的帮助131 第四章 苏俄、共产国际在中国寻求盟友的抉择216 一 寻找盟友策略的提出217 二 盟友选择的标准219 三 苏俄、共产国际与孙中山的初期接触222 四 苏俄、共产国际与吴佩孚的接触及联吴设想的失败230 五 苏俄、共产国际与陈炯明的接触249 六 与国民党结盟策略的确定258 第五章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提出与实现268 一 中共“二大”联合战线思想的提出268 二 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党内合作策略的确立276 三 西湖会议与中共对党内合作方式的逐步接受291 四 国民党内对国共合作的不同看法300 五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影响306 后 记32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19-1923)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云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10500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3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6.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