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名文化新论
内容
目录

初版本序

第一章 人名·语言·文化

 第一节 人名现象与人名学

一 纷繁复杂的人名现象

二 源远流长的人名学

三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人名学

 第二节 人名与文化

一 文化的形态与人名的系统

二 作为语言现象的人名

三 作为文化现象的人名

第二章 人名文化的类同性

 第一节 性质和功能的类同

一 物质材料的基础

二 符号化的系统

三 人类文化的标志

 第二节 起源和演变的类同

一 “文化的人”标志之一

二 人名所指的变迁

三 螺旋式的轨迹

 第三节 现象与内涵的类同

  一 人名与崇拜、禁忌

  二 人名与社会发展

  三 人名与寻根意识

 第四节 人名文化类同性寻源

  一 人类的智力素质、理想追求大体一致

  二 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

  三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

第三章 人名的表层形态差异

 第一节 语言形式的差异

一 汉语的人名形式及特点

二 其他民族的人名形式及特点

 第二节 结构模式的差异

一 姓+名式

二 名+姓式

三 姓、名缺一式

四 联名制结构

第四章 人名的文化内涵差异

 第一节 汉族人名系统的文化内涵

一 姓、氏的文化内涵

二 名、字的文化内涵

三 号、谥的文化内涵

四 女性人名的文化内涵

五 人名与阴阳五行

 第二节 其他民族人名系统的文化内涵

一 人名的宗教色彩

二 姓氏态度

三 尊长无忌讳

 第三节 人名文化差异性寻源

一 文化发展的方向不一致

二 价值观念不一致

第五章 人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第一节 汉族人名的异文化冲突与交融

一 上古至秦汉时代

二 魏晋南北朝时代

三 唐宋时代

四 金、元、明、清时代

五 “五四”至现代

 第二节 其他民族人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一 宗教信仰的变异

二 政治强权的压制

三 语言文字的影响

第六章 人名文化的心理透视

 第一节 认同心理与人名

一 对本民族文化的寻根认同

二 对他民族的文化认同

 第二节 从众心理与人名

一 从众心理的形成

二 仿效:从众心理的外化

三 从众心理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求美心理与人名

一 美名与佳运

二 美名的民族差异性

 第四节 逆反心理与人名

一 贱名与祈求

二 贱名、怪名种种

第七章 人名文化的社会烙印

 第一节 社会时代的烙印

一 社会发展与文化观念的演变

二 社会时代的观照

三 特殊社会环境的折射

 第二节 生活地区和自然环境的烙印

一 生活地区的影响

二 地区人名用字的特点

三 自然环境的烙印

 第三节 社会生活经历的烙印

一 个体生活经历的反映

二 理想抱负的写照

三 偶然生活经历的痕迹

 第四节 社会阶层和身份的烙印

一 文化人的雅趣

二 平民阶层的质朴

三 职业身份的标记

第八章 人名文化的当代镜像

 第一节 姓氏演变

一 古今姓氏

二 姓氏内涵

 第二节 变体消长

一 消亡的人名变体

二 萎退的人名变体

三 变异的人名变体

四 发展的人名变体

 第三节 命名趋势

一 单名占优时期

二 双名强劲回升

 第四节 重名困扰

一 重名之现象

二 重名之原因

三 重名之遗憾

 第五节 佳名种种

一 反映时代特色

二 寄托心理期待

三 遵从文化传统

四 体现地域差异

五 创新命名方式

 第六节 网名纷纭

一 各呈其异的流行网名

二 网名的文化透视

第九章 人名文化的反作用

 第一节 人名避讳的反作用

一 避讳的扩大对社会的影响

二 现实生活中的避讳残余

 第二节 知名度的反作用

一 知名度的双重效应

二 知名度的利益效应

三 知名度的获取方式

 第三节 姓名排序的反作用

一 姓氏排序的等级差异

二 “官场排名学”

三 学界排名的纠纷

 第四节 人名巧合的反作用

一 科举为官的人名巧合

二 偶然因素的人名巧合

 第五节 人名反作用的时代性

一 时代为人名反作用赋予不同内容

二 人名时代性的研究功能

第十章 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人名问题

 第一节 人名用字的问题

一 人名用字中的生僻字问题

二 人名中的特殊语符问题

 第二节 人名翻译的问题

一 汉族人名译为外语的问题

二 外国人名译为汉语的问题

 第三节 人名的权益问题

一 人名有哪些权益

二 人名的利益纠纷

三 冒名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人名革新优化的建议

一 探索人名结构的革新

二 佳名建议:十宜十忌

修订后记

编辑推荐

人为什么要有名字,人名如何发展演变,人名的形式结构,人名的内隐含义,等等,都是由文化这个总根派生出来的,都可以从文化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和验证。就连人名的物质材料——语言文字,也是文化在表层的投射反映,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王建华编著的《人名文化新论》从文化学角度对人名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内容推荐
本书共10章, 内容包括: 人名文化的类同性、人名的表层形态差异、人名的文化内涵差异、人名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人名文化的心理透视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名文化新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92580
开本 16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0.2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