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柏辽兹/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一生是一部我本人读来兴味盎然的小说。”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序言的开头就是这么写的。

他矫揉造作的、演戏般的态度,他真真假假的天真和坦率,曾给他引来认真而应得的评判。这位自大狂,虽然嗜谎成癖,肆无忌惮地编制神话,却得到他的同时代人的惊人的宽容,而且不管他怎么说,连考据学家们都对他手下留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本书要再现这位音乐家生平的意图,不是按照音乐家本人可能早已超越的历史,而是根据他本人向我们叙述的故事。

内容推荐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曾写过《希腊草命》、《李尔王》序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安魂曲》、《浮士德的沉沦》等很多作品。所著《配器法》一书已成为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

本书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文学的笔法,描写了柏辽兹的生平、爱情、婚姻以及他的主要创作等,为 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天赋、器宇不凡的音乐大师的形象。

目录

决裂

与歌神相会

幻想交响曲

错位

荣耀的顶峰

尾声

试读章节

决裂

公元一八二二年冬天某个天气阴沉的日子,广慈医院的解剖室里同往常一样尸骨横陈。

解剖室中央,十来个医学院的学生正在阿缪萨教授的指导下解剖一具已经肢解的尸体。解剖台上和滑腻腻的地上,到处散置着断臂、残腿,其间还杂有一片片切碎的、冒着血泡的肺叶。

学生们乱哄哄地交谈着,透出一种勉强的高兴,教授也无法管住他们。

在一张停尸台的下面,两只老鼠在争夺一截已经啃掉一半的椎骨……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从窗外一窝蜂飞进来。

就在这时,解剖室的门开了,进来两位青年。其中一人很从容,显然是这里的常客;另一位却在门口站着不动,愣在那里,脸上的肌肉不住地抽动。前面那人朝解剖室中央走去,又回过头来问另一个:

“怎么?你不过来?”

那另一位面有难色,犹豫地朝前走了几步。他冷不防一脚踩到了流注在地上的那摊血,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手绢,把鼻子捂住。

受惊的麻雀这时纷纷向窗外逃窜。

“教授先生……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同学柏辽兹……埃克托尔·柏辽兹。”

教授抬眼一望。

“谢谢,罗贝尔先生。”

他用手指指正在被解剖的尸体。

“……柏辽兹先生,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奈波米塞纳……

或者说,是奈波米塞纳的残剩的尸骨……他死于结石症……”

柏辽兹一直呆若木鸡。

“……所以请你原谅他的态度有点冷淡……”

学生们被教授的俏皮话逗得哈哈大笑……阿尔丰斯·罗贝尔接着把柏辽兹介绍给同学们。他们一一同新来的人打招呼:“不胜荣幸……”

“你好……”

“欢迎,欢迎……”

但他们都不怎么热情,只勉强朝惊魂未定的柏辽兹漫不经心地点点头……最后一位同学却显得比较热情:他走上前去,满脸堆笑,向埃克托尔伸手,埃克托尔受宠若惊,赶紧去握住那只手……

他吓得大叫一声。那只手凉得透心,软绵绵,滑腻腻,埃克托尔·柏辽兹掌心一松,那只手便落到地上,原来那是死人奈波米塞纳的手。埃克托尔转过身去,一阵恶心,弯腰走出解剖室,在他身后响起笑闹声,起哄声……

阿缪萨教授鄙夷地叹了口气……

“你总爱出新花样,格朗丹先生……”

他放下解剖刀,小心翼翼剥下手套,走出解剖室去找埃克托尔。

“怎么啦,年轻人?”

埃克托尔像丢了魂似的,靠在墙上喘气。

“既然你没有这方面的志向,又何必要干这一行呢?”

柏辽兹费了好大的劲才离开靠着的墙,他挺了挺腰板,目光遇到了教授充满善意的眼神。

“我看不出志向跟刚才的恶作剧有什么关系……”

“志向能使你容忍这类恶作剧……”

“那就请你多多包涵……况且,我并没有非分之想……尤其没有妄想当医生……”  “那么你何必来上医学院呢?”

“我是奉命而来的。”

“奉谁之命?”

埃克托尔无可奈何地挥了一下手,说:

“奉家庭之命……”

“令尊是干什么的?”

柏辽兹正视教授,说:

“家父是医生。”

阿缪萨稍微一愣,接话说:

“你认为他会为你而高兴吗?”

“我有别的途径使他高兴……只要他同意……”

“别的途径?啊,我知道了……你是想当诗人?……或者当剧作家?当新潮的画家?”

“当音乐家……”

“是吗?音乐家更热衷于数学,不太喜欢解剖……总之,这是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我只管讲课,不勉强别人学习。”

他两手一摊,表示爱莫能助。然后他转身走向解剖室……才走几步,忽然改变主意。

P1-3

序言

我们呈献于诸位面前的这个故事,当然无意冒称埃克托尔·柏辽兹的正传。这样做不仅失之狂妄,而且毫无必要。正传的任务另有一些更具资格的专家们去承当,因为毕竟是一桩正经的营生!

自从传主去世之后的一百多年以来,种种信息来源——证词、信件、自白、私房话,等等——早被搜罗殆尽,而且被翻来覆去、究根问底、探幽扶微地作过多方面的考证,可说已寻索穷尽,再想增添什么新的内容都只会徒劳无功……

……然而,偏偏下面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历史学家和考据学家固然可以根据精确的但未必牢靠的日期,来研究、分析和重构埃克托尔的生平事迹,从而最终确定“柏辽兹其人”。但是,阅读他本人的《回忆录》却诱使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从认识其人出发,尽管不在日期上大做文章——以避免欺人耳目之虞,但要对一些不能核实的行事或言论作出解释。之所以不能核实,是因为没有一位证人能够——或者愿意——对我们叙说这些事情,更因为我们有电影和电视这样要求严格的同谋,它们只能靠动作和语言让人买账……

因此,从某方面来说,我们要“梦想”一个埃克托尔·柏辽兹的生平,要“再创造”他的生平。然而,这个“再创造”有其最严格的历史依据,尤其是人文学的、心理学的依据……因为这些依据是由柏辽兹本人提供的。

谁会对我们不满呢?

埃克托尔·柏辽兹本人肯定不会。

“我的一生是一部我本人读来兴味盎然的小说。”

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序言的开头就是这么写的。他把自己的一生看做是一部文学意义的小说,一部经过他构思和组织的作品,其中的起承转合的关节当然围绕着一位只此一家的主角,那就是他自己。这就不能不对事实真相作几处认真的涂改……

我们走得比他更远。可以说,更彻底。

音乐,绘画,总之凡艺术,大抵是这样的实践,其中对真相的歪曲——说白了:编造谎言——是屡见不鲜,而且是无可非议的。无中生有,编排情节,夸张感情,渲染气氛,进行孤立的或变形的描绘,等等,都只是艺术家为了创作一部具有强烈实感的完美作品所不得不采用的一种谎言形式。

艺术家都是撒谎专家,音乐家也撒谎,埃克托尔·柏辽兹就编过瞎话:

“……我只说我乐于说的话。倘若读者拒绝宽恕我,那么但愿他们的严厉程度不要那么正统,因为我只会坦白我的一些不足挂齿的小罪过……”

柏辽兹根据自己的适度,时而诡秘、时而开朗,他大声疾呼地宣扬一些他本人并不感到有必要绝对奉行的理论。这就是生活的准则……

他矫揉造作的、演戏般的态度,他真真假假的天真和坦率,曾给他引来认真而应得的评判。这位自大狂,虽然嗜谎成癖,肆无忌惮地编制神话,却得到他的同时代人的惊人的宽容,而且不管他怎么说,连考据学家们都对他手下留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因为历史的真实始终保留许多事情有待人们去想,去重构。其次因为柏辽兹同一切创造者一样,把许多事情从梦境搬进现实,又把许多事情从现实搬进梦境。要为一位这样善于耍弄想象的人摹绘行状,不求助想像力是不可能充分再现他的人格的。

“我的生平是一部小说……”

……小说,同小说的作者一样,总在真与假,运气和倒霉,幸福和不幸,滑稽和惨淡,明净和浑浊,真诚和花招之间不断地演化……

因此,我们要再现这位音乐家生平的意图,不是按照音乐家本人可能早已超越的历史,而是根据他本人向我们叙述的故事。

诸位将要阅读的这部著作,称它小说也罢,故事也罢,轶闻纪事也罢,将尊重历史以及历史的侍臣们所早已告知我们的事情。但是,历史没有提及的,我们将乐于编造。如果说,这么做会偏离事实真相——一切都可能发生——那么,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地贴近心灵的真实,在这个领域,柏辽兹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一位公认的大师。

爱他,恨他,悉听读者尊便……总之,惟祈读者更了解他而已……

阿兰·布瓦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柏辽兹/世界音乐大师文学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弗朗索瓦·布瓦耶//阿兰·布瓦耶
译者 李恒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5713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