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昆仑关大战
内容
编辑推荐

昆仑关是广西境内一大雄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路窄关险,怪石嶙峋,易守难攻。1939年末的中日昆仑关大战是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大战役,为当时国际社会所关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作者特编写了此书。

作为纪实文学,该书作者不拘泥于实录,而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追求历史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做到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描述恢宏的战争景观时,作者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俯视全局,对中日双方的最高军事谋署作了清晰透辟的披露与剖析;又以历史与民族的眼光,对中日双方的高层军事将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更以激越的情怀,描述了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血战中,中国抗战军民的刚毅气概,忠勇之举,写就了震撼心灵的悲怆壮歌。

内容推荐

历史不会永久寂寞。1939年来的中日昆仑关大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著名大战役,为当时国际社会所关注。本书以详尽的史料及铿锵的语言节奏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这一个重要史实。作者以透视全球反法西斯的大视角,对中日双方的最高军事谋署了清晰透辟的披露与剖析;又以历史与民族的眼光,对中日双方的高层军事将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更以激越的情怀,对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血战中的中国抗战军民谱写出一曲震撼心灵的悲怆壮歌。

目录

引子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后记

时代呼唤大文章

赤忱热血吐芳华

在血与历史之间——谈《昆仑关大战》的战争审美观

铁笔重铸昆仑魂——记广西知名作家麦展穗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一架美式军用飞机徐徐降落。

机翼的螺旋桨还未完全停息,白崇禧已步出机舱,急急走下舷梯。在机场等候的桂林行营参谋长林蔚、参谋处处长吴石等人忙上前行军礼,并将白崇禧引向停在附近的一辆崭新的“雪佛莱”,早有副官将车门打开。

“雪佛莱”在一栋戒备森严的官邸前停下后,神色冷峻的白崇禧从汽车钻出,在众人的陪伴下,拾级而上左右俯着两尊石狮的大理石阶,直接走上二楼一间四周都拉着落地大红绒窗帘的作战室。

白崇禧刚在一张藤沙发上坐定,吴石已拉开靠墙的那幅大红绒帘,露出一张巨大的军用地图。

白崇禧是上午接到桂林行营的急电,才急急地从重庆飞回广西的。

1938年冬,重庆最高统帅部为了便于指挥第三(顾祝同)、第四(张发奎)、第七(余汉谋)、第九(薛岳)四个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广西桂林设立桂林行营。蒋介石原想以自己的亲信陈诚出任主任,结果被李宗仁、白崇禧多方挡驾,目的是不让蒋介石的军事力量介入广西。蒋介石不得已才委任国民党军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长的白崇禧同时兼任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也知道,自己不是蒋嫡系的人,掌握这样的军政大权,蒋介石是不会信任的。为免除蒋介石疑惧,白崇禧请蒋介石委托他的侍从室主任林蔚为桂林行营的参谋长,蒋介石也就欣然同意了。

林蔚,字蔚文,浙江省黄岩人,早年在家乡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工程科。毕业后,服务于浙军,后又考入陆军大学第四期正规班。林蔚曾出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厅长,参谋次长,跟随蒋介石多年,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

行营成立以后,行营中所有的人员,自参谋长以下,都是蒋介石中央派来的。林蔚还带了一营宪兵同来,而白崇禧只带了少数的桂系人员到行营就任主任之职。白崇禧其志不在行营的本身,行营的人事均由林蔚处置,以使蒋介石放心。其实,白崇禧只想借行营主任和西南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名义来影响第三、四、七、九战区的官兵。他经常在各战区视察、讲话,施恩多而责备少,战区的官兵们对他多有好感。

白崇禧关注地望着墙上的那张军用地图,示意地点了点头。于是,吴石向白崇禧详细介绍了日军从钦州湾登陆后的敌我态势:“情况是极为严峻的。新桂系第十六集团军第四十六军,担任防城、钦县、合浦、北海一带的海岸防御,保卫桂南重镇南宁的要点,掩护邕、龙路的国际交通线,第三十一军则是参加徐州会战后,回广西整补的部队。由于海岸线防御摆得太长,没有纵深防御,而敌势甚锐,在钦县,小董一带的第四十六军第十九师一触即溃,日军乘势往南宁方向推进……”

白崇禧边听边皱着眉头,心里着实有些恼火,用手叩击着桌面:“你们怎么要搞这样不主动的作战计划?”

林蔚为人深沉严峻,喜怒不形于色,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心腹。一贯自以为是,谁也不放在眼里,白崇禧对此早有所闻。最近,他因忙于抽调部队整训,一时疏于桂林行营的战略防御,原以为相对稳定的广西,想不到竟出现这样被动的局面。

白崇禧那深邃而又严厉的目光,盯着早已惊恐不安的吴石,又责问:“面对进犯之敌,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林蔚面有愠怒,却依然不动声色地坐着。他知道,白崇禧这是在借机敲击他。

其实,整个部署是蒋介石亲自拟定的。蒋介石判断日军可能增兵再攻长沙,在短期内不会进攻桂南,指示林蔚整训部队,准备冬季攻势。于是,林蔚命令第四战区采取守势,只对沿海严密警戒,破坏道路。因此,第四战区决定减少南部地区兵力,将第三十五集团军的陈公侠第六十四军调往西江以北。  早已赧颜耳赤的吴石强挺起身子,喏喏作答:“已命令第四十六军第一九。师和第三十一军第一三五师昼夜兼程急进南宁,同时命令第三十一军军部及第一三一师、一八八师到宾阳的芦圩附近待命。”

白崇禧仍皱着眉,没有再说什么。

最近,第三十一军整补尚未完成,可是军委会校阅组评定整训成绩竞为“甲等”。其实,这是第三十一军对校阅组贿赂收买的结果。第三十一军把校阅组的住处安排在桂平最好的旅馆“金田酒店”,餐餐盛宴招待,.买了大批的沙田柚等广西特产摆在他们的房间和客厅里,临走时还送礼,把钞票放在西山茶叶内,说是“旅途上的用费”。校阅组回到重庆,即向白崇禧虚报。实际上,第三十一军新补充的军官都没有作战经验,士兵中也大半对射击、刺杀、投弹和战斗教练都不得要领。白崇禧显然过于自信,自以为广西有他倡导的“三自三寓”政策(自卫、自治、自给,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地方政治组织和民团武装很强,与桂系正规军连手,足可抵御一切外来之敌。

白崇禧正皱眉沉思间,一名机要参谋急急闯进作战室,神色慌张地报告:“敌先头部队距邕仅三四十里,大有渡河之势。第一七。师不能按预定计划抵吴圩,改由永淳渡河转往南宁作战。南宁电话、电报不通,敌机数十架在邕江两岸大肆轰炸!”

白崇禧猛然起身,向林蔚和吴石指示道:“将行营指挥部移至宾阳迁江,命第十六集团军死守邕江北岸,与敌人隔江对峙,保住南宁!”

待林蔚和吴石等人退出去后,白崇禧亲自挂通了重庆曾家岩蒋介石的官邸电话。

“蒋委员长吗?”白崇禧握着话筒,急急地呼叫。

“嗯,嗯,我是蒋中正。”蒋介石矜持地应道。

“敌寇精锐之师凶锋桂南,第十六集团军势单力薄,南宁失陷在即,只有火速增援部队,才能挽回颓势……”P11-14

序言

岁月如流,昆仑关血战转瞬已逾五十载。回首当年,中国军人顽强战斗,抱必胜之心,于昆仑关浴血奋战旬月,歼灭日军精锐“钢军”坂垣师团第一十二旅团,击毙其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等四千余人。是役也,长华夏正气,灭侵略者威风,堪称八年抗战中一次大捷,在世界反法西斯史册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

昆仑关乃广西境内一雄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离余故乡宾阳数十里之遥。路窄关险,怪石嶙峋,易守难攻,而我英勇的中国军人,凭借刚毅气概,勇攀险阻,斩关隘,其悲壮实亘古所未有,其忠勇乃举世之罕见。像我这样亲历八年抗战之人,在耆耄之年,怀念及此,犹深感奋。

岁月匆匆,世事苍茫,人生若白驹过隙,去日苦多。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时间淘洗一辈又一辈人,但我始终笃信,中华民族饱经忧患,屹立不拔。昆仑关之役,足以体现我国军人同仇敌忾光复国土之决心,吃苦耐劳马革裹尸之魂魄。此精魂一经发扬光大,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敌人闻风丧胆,义师所向披靡。如若将此精神用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亦能屡创奇功、业绩累累。诚如是,乃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今有广西同乡侪辈麦氏展穗君,辛劳经年,著成《昆仑关大战》一书,嘱余为之作序。窃以为,能为昆仑关之撰文,实录当时战况以传后世,乃有益于世道人心之举。故此,欣然写下以上文字,有感于斯文耳!

1993年5月18日

后记

我再一次来到昆仑关。

昆仑关在九塘,距南宁50公里,驱车只需一个小时。这是一条二级公路,现在看来,也不算蜿蜒曲折,沿途的山也不算峻峭,满眼青翠,很难让人与70年前的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联系起来。当年,这条北接湘桂公路,南下由镇南关至越南的重要国际通道,现在已经成为一条旧路,过往车辆很少,因为通往宾阳、柳州方向,早已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南来北往十分通畅。

21世纪,生活节奏在加快,网络、电子邮件、多功能手机、卫星电视等现代通讯设施,已使得世界变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索马里海盗、洪都拉斯政变、美国东部发生龙卷风、朝鲜发射导弹、猪流感……当天发生的事情,信息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我曾经问过一些人,知道昆仑关么?答曰:知道,当年国民党与日本仔在这里打了一仗,死了很多人。仅此而已。至于年轻人,特别是“90后”,则往往一脸茫然。我的心一阵悸颤:认识今天,能够以忘掉昨天作为代价吗?

与我一起重访昆仑关的还有罗传洲先生。罗传洲当年是《红豆》杂志主编,《昆仑关大战》就是由他首发的。罗传洲现在是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西文学》杂志社社长。得知《昆仑关大战》要再版,罗传洲十分支持。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对于中国、对于广西,昆仑关之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具有贯穿历史时空的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有良知、有责任,不能再让其成为下一代的历史盲点。

200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我想,埋在昆仑关的无数抗日忠骨闻之,一定会泪飞顿作倾盆雨。

来到昆仑关南面牌坊,我们正要拾级而上,一个瘦小的阿婆跟着我们走了数步。诧之,问曰:为何?阿婆答,她在等我们手中的矿泉水瓶。她是为了昆仑关上的洁净,不乱扔杂物,还是为了其他的原因?我们不便探究。总之,我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手中仍拿着喝光了水的矿泉水瓶,并亲手递给了她。阿婆因此打开了话匣子,操着漏风的齿音对我们说,她今年已78岁,昆仑关打仗那年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她刚8岁。第二年修这个纪念碑,她天天到这里放牛,还看到很多人在抬石块,“一二一二”地叫着。我顿生沧桑之感,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忙乱纷繁的修筑场景:一个个赤膊裸背的当地民工,他们用扛木抬着岩石,汗流如雨,趔趄的脚步,不时还会碰到泥中的尸骨……

在昆仑关下临时停车场旁边,有一间小屋,屋主是一个75岁的老人,叫欧启伦。也是从交谈中才得知,欧启伦老人从曾祖父、祖父、父亲到他,一家四代都是昆仑关守关人,从道光、光绪、民国一直守到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仍在延续。欧启伦老人曾当过村干部,1985年被当时的邕宁县文物局任命为昆仑关关长。说是关长,也就他一个人,一干就是20多年。欧启伦老人已接待过不知多少的来访者,不过,最为特殊的几位客人,就是2003年清明时,在昆仑关战役中被击毙的日本第五师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的几位后人到此凭吊。欧启伦领他们到了中村正雄的墓碑前,那几位日本客人一看到墓碑,顿时跪下,泪如泉涌。长久,焚香燃烛,一缕缕烟雾在绕着墓碑,冉冉地往上飘。几只乌鸦擦过上空,朴愣愣地飞到了附近的那一片野树林。欧启伦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古铜色的、布满深皱的脸上,微微动了一下。1939年冬,日军侵略昆仑关的时候,欧启伦才五六岁,他还记得,农历十月初十,日军飞机来了,全村人慌乱逃跑。等到战火停熄,他们重新回村的时候,家园已是一片焦土。仇恨的种子从此埋在他幼小的心中。可是这一刻,他多年来一直堵在心里的块垒,却消散了许多。现在他也明白了,其实,包括中村正雄在内,又何尝不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欧启伦老人以他有节制的举止,彰显了中国人民那宽广的胸怀以及对和平的诠释与向往,赢得了这些日本客人的敬重,并向他深深鞠躬。

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昆仑关大战》的再版,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尊重历史,以史为鉴,这个民族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走向强盛。

麦展穗

2009年7月31日于南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昆仑关大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麦展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327283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5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