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天读一点梦的解析(完全图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的潜意识中压抑着什么样的欲望?性本能为什么对人类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在当前社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了解精神分析学?

100多年过去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从1900年《梦的解析》的出版为20世纪心理学揭幕,到这位泛性论者高呼“生命的叫喊来自爱欲的争斗”,从通过梦境探察人类的无意识,到运用催眠消除人们的内心压抑,从“潜意识如海下冰山”的经典比喻,到“男性”伪装成为“雨伞”的释梦理论……弗洛伊德的思想极富诱惑、令人叹服又备受争议。我们又该如何破译自身的密码,发掘自己巨大的潜意识能量?本书以图解方式再现了神秘的精神分析疗法,论证了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相信会给您带来省时、高效、快乐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从1900年该书的出版为20世纪心理学揭幕,到这位泛性论者高呼“生命的叫喊来自爱欲的争斗”,从通过梦境探察人类的无意识,到运用催眠消除人们的内心压抑,从“潜意识如海下冰山”的经典比喻。到“男性”伪装成为“雨伞”的释梦理论……弗洛伊德的思想极富诱惑、令人叹服又备受争议。

本书以漫画方式论证了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解读了抽象而深邃的理论。相信它将像火把一样。照亮您心理生活的暗穴,揭示出许多埋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让您在省时、高效、快乐的阅读体验中,了解一个未知的自己。

目录

编者序: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

本书阅读导航

第1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一门伟大的人类科学

 1 将人类与动物分开来考虑①:精神分析能解决的问题

 2 将人类与动物分开来考虑②:分析的人类与动物的不同点

 3 人类与动物本能上的不同①:人的本能丧失了

 4 人类与动物本能上的不同②:人类的本能是如何丧失的

 5 人类与动物本能上的不同③:为什么人类的本能会丧失

 6 心与心理疾病①:“心”是本能的替代物

 7 心与心理疾病②:什么是心理疾病

 8 精神分析的特征①:精神分析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

 9 精神分析的特征②:精神分析的学习方法

 10 弗洛伊德的生涯①:弗洛伊德的生平

 11 弗洛伊德的生涯②: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认同之前

第2章 什么是潜意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阐释

 1 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的发现”①:什么是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

 2 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的发现”②:从古代到中世纪的心理治疗方法

 3 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的发现”③:催眠的登场揭示了潜意识的存在

 4 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的发现”④:与意识、潜意识相关的思想史

 5 弗洛伊德与“潜意识的发现”⑤:潜意识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的呢

 6 日常生活的错误与潜意识①:弗洛伊德把注意力放在错误上

 7 日常生活的错误与潜意识②:出现失误的原因是偶然还是不注意

 8 日常生活的错误与潜意识③:说错话这种事是如何发生的

 9 日常生活的错误与潜意识④:遗忘的产生

 10 日常生活的错误与潜意识⑤:了解二者的关系

第3章 梦的世界: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

 1 梦的特征①:人们每天晚上都会做梦

 2 梦的特征②:为什么人类会做梦呢

 3 梦的特征③:实际上的梦与回想起的梦不同

 4 探寻梦的意义①:单纯的梦与不可理解的梦

 5 探寻梦的意义②:释梦的方法与过程

 6 探寻梦的意义③:梦与愿望的满足

 7 梦产生的动力①:梦难以理解的原因

 8 梦产生的动力②:梦经过“检阅”后被伪装了

 9 梦产生的动力③:梦为了通过检阅所做的伪装

 10 解析梦境的方法①:梦境的内容是多种思想的综合

 11 解析梦境的方法②:解析梦境时需要关注的地方

 12 解析梦境的方法③:梦境中事物的隐喻

 13 梦与潜意识的关系:弗洛伊德解析梦的构成

第4章 心理疾病和治疗法:精神分析法的治疗机制

 1 弗洛伊德的患者及其病例①:精神分析法源于对病例的剖析

 2 弗洛伊德的患者及其病例②:安娜·欧的病例

 3 弗洛伊德的患者及其病例③:以自由联想法为基础的“谈话治疗法”

 4 弗洛伊德的患者及其病例④:露西的病例

 5 弗洛伊德的患者及其病例⑤:伊丽莎白的病例

 6 弗洛伊德的患者及其病例⑥:“压抑”这种症状的形成

 7 弗洛伊德研究出来的治疗法①:目前的台疗法与自由联想法

 8 弗洛伊德研究出来的治疗法②:妨害治疗的“抵抗”现象及其处理办法

 9 弗洛伊德研究出来的治疗法③:精神分析师与被分析者的关系

 10 弗洛伊德研究出来的治疗法④:治疗过程中的“移情”现象

 11 性的外伤学说与幼儿性欲学说①:幼儿期的记忆是产生症状的原因

 12 性的外伤学说与幼儿性欲学说②:简述二者的由来

 13 俄狄浦斯情结①:俄底浦斯的故事

 14 俄狄浦斯情结②:所有男性的恋母情结

 15 俄狄浦斯情结③:男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

 16 俄狄浦斯情结④:女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

第5章 人类的本能:各种欲望的发展和变迁

 1 性欲的发展历程①:弗洛伊德对性欲的分析

 2 性欲的发展历程②:口唇期、肛门期和男性生殖器期

 3 性欲的发展历程③:潜伏期、性器官期与性欲的发展特征

 4 性欲的发展历程④:与生殖没有关系的人类的性欲

 5 性欲的发展历程⑤:发展阶段的固着与退化

 6 性欲的发展历程⑥:固着、退化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7 本能论①:最初的本能二元论

 8 本能论②:本能二元论的变迁

 9 本能论③:反复强迫这种概念的导入

第6章 心的构造: 自我、 本我与超我

 1 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心的实质①:心的构造论的变迁

 2 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心的实质②:何为自我

 3 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心的实质③:何为超我

 4 弗洛伊德所认为的心的实质④:何为本我

 5 自我与本我的关系①:自我正在控制着本我

 6 自我与本我的关系②:自我与本我并不对立

 7 自我的防御机制①:为了守护自己的自我防御策略

 8 自我的防御机制②:压抑、否认与分离

 9 自我的防御机制③:反向形成、投影与等同一视

 10 自我的防御机制④:合理化与升华

第7章 精神分析的应用:精神分析与我们的生活

 1 文明与精神分析①:文明在压抑着人类

 2 文明与精神分析②:文明是如何压抑人类的呢

 3 文明与精神分析③:对战争时期残虐性的分析

 4 文明与精神分析④:分析宗教信仰现象

 5 艺术与精神分析①:艺术作品是人内心的深层产物

 6 艺术与精神分析②:《格拉迪沃》的简介

 7 艺术与精神分析③:《格拉迪沃》的主人公所压抑的东西

 8 艺术与精神分析④:《格拉迪沃》当中的精神分析

 9 艺术与精神分析⑤: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分析

 10 艺术与精神分析⑥:《威尼斯商人》与《李尔王》所象征的东西

 11 艺术与精神分析⑦:分析达·芬奇的作品

 12 艺术与精神分析⑧:分析达·芬奇对父亲的感情

第8章 从弗洛伊德时代到现代:精神分析学的发展

 1 荣格的心理学①:荣格的力比多论

 2 荣格的心理学②:荣格所认为的潜意识的概念

 3 荣格的心理学③:集体的潜意识中的原型

 4 荣格的心理学④:同时还关注于成人以后的人生

 5 荣格的心理学⑤:关注于原型的荣格

 6 荣格的心理学⑥:重视言语发音的弗洛伊德

 7 个人心理学①: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之间的观点差异

 8 个人心理学②:以“自卑感”为中心的阿德勒的理论

 9 自我心理学①:自我心理学的确立让自我理论得到发展

 10 自我心理学②:埃里克森所提倡的概念与理论

 11 自我心理学③: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12 对象关系论:以对象关系为中心的格蕾的理论

 13 新弗洛伊德派:重视社会影响的新弗洛伊德派

 14 拉康的思想①:“镜像阶段”学说

 15 拉康的思想②:直到象征的秩序形成之前

 16 精神分析的前景:现在的精神分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1 将人类与动物分开来考虑①

精神分析能解决的问题

精神分析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又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让我们尝试着从精神分析与其他心理学之间的差异比较来思想这个问题。

精神分析与其他心理学的差异

精神分析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由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S.弗洛伊德所构建的学科。精神分析法是以“人类”的心理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精神分析法不是以人类以外的动物为研究对象,不会通过将研究动物所得到的结果直接适用到人类上面,不会从那些结果里面去类推人类的心理。但是,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里,也有那种将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用于人类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比如说,让我们回忆一下著名的巴甫洛夫用狗做的实验。那是在20世纪初期,俄罗斯的生理学家I.巴甫洛夫所进行的实验。首先,将狗关在狭小的封闭的房间里,并且每次喂食的时候都发出铃声。反复这个动作多次后,不给狗喂食但是发出铃声,狗也会像马上有东西可吃那样垂涎三尺。与此相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特定反应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心理学”这门心理学科就认为这个实验的结果可以适用于人类。比如说,如果有人小时候听过类似于老鼠袭击人类这种鬼故事的话,这个人就有可能患上老鼠恐惧症。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基于此的“行为疗法”来说,老鼠就相当于上面提到的狗实验中的铃声,恐怖的印象就相当于给狗喂食,那个患上老鼠恐惧症的人就像狗听到铃声就垂涎三尺一样,听到老鼠这个词就会害怕得发抖。也就是说,他的心理被“条件联接”了。这个时候,只要解除他的条件联接,或者施加别的条件联接,通过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治疗这种恐惧症。

2 将人类与动物分开来考虑②

分析人类与动物的不同点

有将研究动物的行为而得到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人类进行研究和思考的学科,与此相对应的,精神分析着重于就人类与动物的差异来进行研究和思考。

不将动物行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

前面我们所讨论的是初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其背景是基于“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这种观点。人类的确是动物的一种这没有错,但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人类和动物之间有着绝对的差异。并不是说精神分析认为人类最高级,人类位于动物界的顶点之类的观点,但是无论如何,精神分析就是着重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差异。

所以说精神分析反对将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人类。所谓的动物行为学,就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推论来进行研究的学科。其本身就和心理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有些学者就喜欢将动物行为学的实验结果应用到人身上去。举个例子来说,有种动物的雄性为了将自己的遗传因子广泛地遗传下去而与大量的雌性交配。或者说,有那种每隔一段时间就换掉自己雌性伴侣的雄性。如果将这个结果应用到人类,就得出了“男人花心是自然的事情”及“结婚之后无论是3年还是7年,男人花心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这样的观点。精神分析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精神分析认为,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决定性的足以断绝其关系的差异。

人类与动物的差异在于其本能

那么说,精神分析所思考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先从结论说起的话,那就是本能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起正常作用这个差异。动物就是基于其本能来生存的,但是人类就不是这样。  并不是说人类没有本能。人类也有本能。但是,人类的本能丧失了。

3 人类与动物本能上的不同①

人的本能丧失了

精神分析认为,人类与动物之间差异在于本能,动物的本能运作正常,但是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

一什么是动物的本能

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什么是本能吧。所谓本能,不是动物出生后学会的东西,本能是动物一生下来就具备的性质、能力、行动模式的意思。不仅如此,本能还被认为是属于同一种属的动物一般都具有的共通的东西。也就是说,即便是同一种属的动物,有的个体会这样行动,有的个体会那样行动,类似于这样的行动就不能称为本能。还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所谓“生来就具备”的意思,就是说本能其实是“记录在遗传因子中的情报”。

本能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下去,为了今后自己的子孙能繁荣起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些问题都已经记录在遗传因子中,动物就是一根筋地遵循着这些来生活的。

什么是人类的本能

然后来说说人类的本能吧。即便人类也常常出现诸如:“食色性也”、“母性本能”等说法。“那个家伙太随性了”像这种骂人的话也经常有人用(根据场合的不同,也有表扬的意味)。

但是,精神分析认为,无论怎么说,这些说法只能看做是一种“比喻”。也就是说,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人类的食欲和性欲看起来和动物的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差别大着呢。

说到底,人类的本能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人类的本能不同于动物,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所以说,你要让人类像动物那样遵循着那些记录在遗传因子里面的东西来生活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4 人类与动物本能上的不同②

人类的本能是如何丧失的

食欲也好性欲也好都不是本能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所以说人类的本能跟动物的本能是不一样的东西。

举个例子来说,人类的食欲就跟动物的本能有区别。人类有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虽然说动物也有喜欢吃的和不喜欢吃的,但是对动物来说,为了自己的生存,应该吃什么,应该避免吃什么,这些问题都记录在了自己的本能也就是说自己的遗传因子中,动物就是遵循着这些来选择食物的。但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喜欢吃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甚至有些人就是喜欢吃有毒的食物。美食家这种职业的存在,也进一步揭示了食欲不是人的本能。假如食欲真的是人类的本能的话,每个人都应该只会吃“为了生存所必需的东西”。

就性欲来说,人类与动物也不同,人类没有发情期。换一句话说,整整一年下来,人类都在发情中。还有一点就是,人类倾向于去选择自己的性伴侣。动物也会选择自己的性伴侣,但是它们选择性伴侣是为了能生下生存能力强的后代。而人类的选择标准却并不局限在这里。不仅如此,如今人类的性行为和生殖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因为绝大多数现代人都不会以生小孩为目标,也就是说以生殖为目标去进行陛活动。还有一个叫“母性本能”的词。如果母性本能真的是本能的话,类似于“没法去疼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要小孩”这类的女性岂不就是“没有人性”了?精神分析认为,母性本能只是一个表现词汇,并不是本能。

5 人类与动物本能上的不同③  为什么人类的本能会丧失

人类本能丧失的理由可以从生物学上的大脑大爆炸学说和幼形成熟学说等方面来推测。

从大脑大爆炸学说来推测

首先是大脑大爆炸学说。人类在发展的某一阶段开始学会了直立行走,也就是说用两只脚走路。通过这个转变,相比四只脚的动物人类变得更能够承受大脑的重量,因此人类的大脑开始了极速膨胀(反过来说,也有可能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变得越来越重了,才导致人类开始直立行走)。不仅如此,被解放出来的前肢形成了人类的手。人类通过使用双手来劳作,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了。我们认为,这种称为大脑大爆炸的结果导致了人类脑部爆发性的膨胀,通过这个膨胀,大脑中产生了新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本能就这样慢慢地丧失了。

从幼形成熟学说和早产学说来推测

还有一个推测就是幼形成熟学说和早产学说。简单地来说,就是人类在胎儿尚未满月的时候其实跟猴子的胎儿没有什么区别。虽然说成熟后的猴子跟成熟后的人类完全不一样,但是猴子和人类的胎儿在某一特定时期几乎就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来说,人类比成熟猴子的体毛要稀疏,这就显得人类更像猴子的胎儿。那被认为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发育体毛,人类的胎儿就出生了。但是,相比其他动物,人类的脑袋的比例要更大,也就是说至少在脑子这一块还是算人类赢了。而且脑袋大这也是胎儿的一个特征。不仅如此,猴子只需要六七年就能长成标准成熟猴子的体形,而人类则需要十七八年,猴子只需要四五年就有了完整的性能力,而人类至少也要十年以上。综上所述,人类的发育真的是极度的迟缓,就因为人类在还是胎儿的形状时就出生了,就开始了成长,所以我们能够就此认为人类的本能已经丧失了。

P16-24

序言

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解析梦的人。

他于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诞生。 《梦的解析》是世界上首次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含义的书,引入本我概念,阐释人的潜意识理论,包含了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此书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弗洛伊德本人也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如今,在精神治疗的领域,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而且精神疗法也跟100年前的弗洛伊德时代的方式有着不小的差异和区别。但是,作为一种思想,精神分析学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有其不可忽略的重要性。精神分析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类相关问题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想研究关于“人类”的问题,那就一定避不开精神分析学。

不得不提的是,精神分析学所诞生的那个年代,是一个流行对艺术、宗教、文明进行非常机械的评论的时代。如今那种单纯的、通俗的精神分析与评论已经不流行了,但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精神分析学却深深地渗透到了艺术评论、当代文明,甚至是女性解放运动中。

精神分析学所主张的是,与其认为是“我”的重心在自己的意识中,还不如认为“我”的重心是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基于这种观点,以“我”为中心、“我=意识”的古老观点受到了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冲击。如今,没人敢否定“潜意识”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能这么想,主要归功于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虽然人类自从远古时代就知道了潜意识的存在,但是弗洛伊德是第一个从理论的高度、深层次地去探求潜意识相关问题的人。可以说弗洛伊德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人类观。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往被认为是正确无疑的价值观正在人们的心中飞速地消退,为这种变化感到不安的人们都在苦苦寻求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智慧”。可以说,精神分析学就是人们所追求的“智慧”中的一部分。同时,它还能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

在分析人类心理、探求人类本质方面,弗洛伊德写过很多面向普通读者的书。《梦的解析》就是其中的一本,它第一次科学地告诉人们: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意味着什么……

基于对这部伟大人物和伟大作品的热爱,本书运用文字、表格和插画等多种表现方式,以漫画的轻松幽默方式再现神秘的催眠疗法、解读释梦的科学机理、论证性本能的强大力量、积淀精神分析学最“实用”的智慧。我们力求将弗洛伊德思想的核心部分化深为浅、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理论为案例,从而给您带来省时、高效、快乐的阅读体验。此外,编者还特意精选了20余幅闻名于世的经典绘画作品,它们将向您平静地讲述人类意识中潜藏着何其玄妙又美好的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天读一点梦的解析(完全图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霍欣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40352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09
14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