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加拿大/列国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列国志”之《加拿大》,该书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它的出版旨在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内容推荐

加拿大,一个地跨两洋的北美大国,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国度,一个经历了从殖民地、自治领到独立的联邦国家,一个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国家。本书为读者走近加拿大、认识加拿大提供了一部入门之作。

目录

加拿大驻华大使序/1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1

 第一节 自然地理/1

一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

二 气候与时区/4

 第二节 自然资源/5

一 土地与矿产资源/5

二 植物/1

三 动物/9

 第三节 行政区划/11

一 魁北克省/12

二 安大略省/16

三 新斯科舍省/20

四 新不伦瑞克省/22

五 马尼托巴省/23

六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5

七 爱德华王子岛省/27

八 阿尔伯塔省/28

九 萨斯卡彻温省/30

十 纽芬兰省/31

十一 育空地区/33

十二 西北地区/34

十三 努纳瓦特地区/35

 第四节 移民、民族与宗教/36

一 人口与移民/36

二 从同化政策到多元文化主义/41

 第五节 民族/45

一 土著民族/46

二 法裔/52

三 英裔/53

四 华裔/54

五 犹太裔/58

 第六节 宗教、习俗与节日/59

一 宗教/59

二 习俗/63

三 主要节日/67

第二章 历史/71

 第一节 殖民地以前时期(17世纪以前)/71

 第二节 法属殖民地时期(1603-1763)/75

 第三节 英属殖民地时期(1763-1867)/78

 第四节 自治领时期(1867-1931)/86

 第五节 现代时期(1931年以来)/95

 第六节 历史人物/107

一 若干历史名人/107

二 部分加拿大总理/112

第三章 政治/122

 第一节 国家与宪法/122

一 国家的象征/122

二 宪法/124

 第二节 国家机构/127

一 立法机关/127

二 行政机关/131

三 司法机关与司法制度/134

 第三节 政党和社会团体/139

一 自由党/140

二 保守党/142

三 魁北克人集团/144

四 新民主党/144

五 魁北克入党/145

六 加拿大绿党/146

七 社会团体/147

第四章 经济/150

 第一节 经济概述/150

 第二节 初级产业/153

一 农牧业/154

二 林业/156

三 狩猎和渔业/157

四 矿业与能源业/158

 第三节 制造业/161

一 汽车工业/162

二 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163

三 塑料、合成树脂业/164

四 家具制造业/165

 第四节 服务业/166

一 交通运输业/166

二 金融业/172

三 建筑业/177

四 旅游业/177

 第五节 对外经济关系/180

一 概况/180

二 进出口货物与主要贸易伙伴/181

三 与中国的经济关系/186

 第六节 财政/189

一 概述/189

二 财政收入/192

三 财政支出/198

第五章 国民生活/201

 第一节 家庭生活/201

一 婚姻与家庭/201

二 衣食住行/203

三 收入与消费/210

 第二节 社会生活/212

一 劳动就业与福利/212

二 妇女地位/217

三 环境保护/219

四 社会治安/222

 第三节 社会保障/224

一 老年人福利/225

二 成年人福利/228

三 儿童福利/230

四 健康保险/233

第六章 教育、科学、文艺、体育、卫生/235

 第一节 教育/235

一 概况/235

二 学前教育和初中等教育/241

三 高等教育/244

四 成人教育/252

五 职业教育/254

六 特殊教育/255

 第二节 科学研究/256

一 自然科学/256

二 人文社会科学/260

 第三节 文学艺术/261

一 文学/261

二 电影/266

三 舞蹈、音乐/268

四 建筑风格/272

 第四节 医疗卫生/273

一 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概况/274

二 医疗制度的问题/276

三 医疗制度改革措施与思考/277

四 加拿大人卫生健康概况/281

 第五节 体育/284

 第六节 文化媒体/290

一广播与电视/291

二 报纸、杂志和图书/294

三 文化设施/296

第七章 军队与警察/300

 第一节 军队简史/300

一 民兵时期/300

二 皇家陆海空三军时期/301

三 现代武装力量时期/304

 第二节 武装力量/305

一 陆海空军/305

二 预备役部队/309

三 军事院校/310

四 兵役制度和军衔/312

五 军功荣誉/314

 第三节 防务政策与国际军事条约/315

一 防务政策/315

二 国际军事条约/318

 第四节 警察与监狱/320

一 警察/320

二 监狱/324

第八章 对外关系/328

 第一节 概述/328

 第二节 与中国的关系/333

一 概述/333

二 与新中国的关系/336

 第三节 与英国及英联邦的关系/339

 第四节 与法国的关系/341

 第五节 与美国的关系/343

 第六节 与日本的关系/346

 第七节 与西欧其他国家的关系/348

 第八节 与澳大利亚的关系/349

 第九节 与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关系/350

 第十节 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及对外援助/352

一 概况/352

二 与亚洲国家的关系/355

三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356

四 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357

后记/360

试读章节

一 魁北克省

魁北克省是全国最大的省,面积15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75万(2008年)。其中法裔人口占全省人口的80%以上,是加拿大唯一法裔人口占多数的省份。法兰西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使其在加拿大享有特殊地位。魁北克省56.1%的人只讲法语,5.1%的人只说英语,能使用两种官方语言(法语、英语)的占37.8%,不会讲官方语言的占1.1%。“魁北克”一词在当地印第安语中意为“河颈”或“河流变窄的地方”,最初仅指现在魁北克市所在地,自治领成立后代表魁北克省。魁北克的前身为法国的新法兰西殖民地,1867年7月1日加入加拿大联邦。省会魁北克市。

魁北克省位于加拿大东部拉布拉多半岛,北临哈得孙海峡,东濒大西洋,西接哈得孙湾,南临美国的纽约州、佛蒙特州、新罕布尔州等。魁北克省的地形结构由北向南可分为劳伦斯地盾、劳伦斯平原和阿巴拉契亚山区三大区域。劳伦斯地盾占全省面积的80%,其中的劳伦斯高原森林资源丰富,是旅游和冬季体育运动的胜地。劳伦斯平原由地盾南部平缓地深人圣劳伦斯河谷,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聚居着全省90%的人口。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森林和水利资源,山区间的平原也可以发展农业。魁北克省北部地区冬季寒冷,长达9个月以上,夏季短暂;南部夏季较长,秋季枫叶红遍,是最宜人的季节。

魁北克省自然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居全国之首。森林资源仅次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安大略省,居全国第三。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棉,占全国石棉储量的75%,世界储量的36%;钛、铁、锂、金、铀、石灰岩、硅石、花岗岩、云母等储量也很可观。省内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盛产鳟鱼等鱼类。全省有120多种淡水鱼和10余种海洋咸水鱼。圣劳伦斯河人海口鲸鱼种类繁多,还有大量海豚和海豹。全省有260多种鸟类,其中候鸟有120多种。

魁北克省历史上是农业区,现在已是一个工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地区。200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为3014亿多加元,约占全国的18%,仅次于安大略省,在各省中排名第二。在全省劳力中,从业于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4%;从业于含制造、能源和建筑等在内的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20%;从业于服务性的第三产业的员工占75%。畜牧业占第一产业产值的70%以上,全省65%以上的农场从事畜牧生产;农业和渔业的产值比例较小,农产品有燕麦、玉米、谷类、土豆等,能满足本省60%的需要;林业占全国林业产量的1/4以上。

该省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造纸、电信、能源、航天航空、机械制造等。冶金产品主要有铝、钢铁和镁等,其中铝和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石油以外的矿产品占全国的20%,仅次于安大略省。

能源产品主要是电力、石油和天然气。3/4以上的电力是水电,此外是火电和核电。

省级政权由省督、省议会、省政府和省法院组成。省议会有122名议员,议员由全省122个选区直接选举产生,议会内设若干个委员会负责各种具体事务。近30年来,魁北克省议会形成民族联盟、自由党和魁北克人党三足鼎立之势,目前该省执政党是魁北克人党。省地方行政单位有:市镇1600多个,分别由市镇政府管理;行政区10个,由行政区公署领导;城市区2个,设城市区公署。魁北克省在加拿大联邦众议院中有75个席位,参议院中有24个席位。由于魁北克省在联邦内具有特权,在国外设有16个办事处。在魁北克省很多公共建筑物前,包括省议会大厦前,只挂魁北克省旗,而未挂国旗,鲜明地反映了该省的政治情绪。

魁北克省文教事业发达。有7所大学,其中法语大学4所,英语大学3所。普通中学和职业高中遍及全省。现有中小学生115万人,高中生约150万人,大学生15万人。该省有30家电视台、120个广播电台、12种日报、170种地方报、80多种画报和140多种杂志。魁北克交响乐团和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是加拿大著名的乐团,后者还是世界著名的十大交响乐团之一。

魁北克市是魁北克省的首府,2007年人口72.8万。17世纪初法国人在这里建立了移民点和城堡,因此魁北克市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市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两部分,老城区是古老的石制建筑,街道狭窄而曲折,石板路面随地势起伏。老城区仍保留着300多年前的城墙,是北美唯一有城墙的城市,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座北美城市,成为主要的旅游区。省议会大厦就是一座17世纪的法国建筑,弗龙特纳克城堡饭店是该市最宏伟豪华的古建筑,也是该市的标志。

魁北克市还是一座文化名城。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拉瓦尔大学,创建于1852年,是北美第一所法语大学。此外,还有建立于1663年的魁北克神学院和魁北克大学等。魁北克市有3家电视台,其中之一是英语台。该市的文化设施还有:为纪念1759英法军队在此地决战而建立的战场公园、省博物馆和歌剧院等。当地报纸有《太阳报》和《魁北克日报》。魁北克市的旅游景点有议会大厦、魁北克城堡、圣母玛利亚宫、蒙莫朗西自然景区和奥尔良岛。蒙莫朗西是17世纪一位法国海军将领的名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蒙莫朗西瀑布落差80多米,比尼亚加拉瀑布的落差还多30余米,冬季时瀑布成为一座冰山。

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是蒙特利尔,2007年有369.5万多人,约占全省人口的一半,也是世界上除巴黎以外的第二大法语城市。蒙特利尔市是世界性法语文化中心,其爵士乐节和幽默节是国际著名的文化活动节。该市的芭蕾舞团具有国际水平,太阳马戏团则是北美最好的。蒙特利尔也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城之一,这里汇集了全国最好的各国特色餐馆。蒙特利尔还是一座天主教圣城,有大小教堂450所,它因哥特式教堂众多而有“尖塔之城”的美誉。圣母教堂和圣约瑟夫教堂气势磅礴、庄严宏伟,是北美最著名的天主教堂。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旅游胜地。其中有体现法国建筑风格的蒙特利尔老城,这里街道狭窄崎岖,路面铺着石板,店铺里摆放着工艺品和美术作品,沿街的露天啤酒馆坐满了晒太阳的观光客。蒙特利尔植物园是世界第三大植物园,仅次于伦敦和柏林的植物园。此外,皇家山公园、圣赫勒拿岛和圣母岛都是著名的观光游览区;奥林匹克体育馆、万国博览会旧址、20多个滑雪度假村(如卓姆白朗山、白朗山、苏同山、圣安妮山等)和大型新赌场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每年9月举行的蒙特利尔马拉松赛是国际著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长跑好手。

蒙特利尔的街头、公园、广场上有许多人物雕塑。如市中心的自治领广场上有加拿大总理麦克唐纳和劳里埃、苏格兰诗人彭斯、维多利亚女王、英王爱德华七世、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等人的雕像。市内还有最早来加拿大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该城创建者,以及外国赠送的雕像。蒙特利尔是白求恩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一些医院还保存着与白求恩大夫有关的文物。1977年一处街心公园被改名为白求恩广场,广场上有中国赠送的白求恩的汉白玉雕像。

P12-16

序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约计150卷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

《列国志》编辑委员会

2003年6月

后记

本书的写作是要了却一桩心愿,我在1991~1993年间曾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研究生院全额奖学金,在那里读完了历史学硕士学业。在加拿大所经历的一切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时我就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将这里的情况介绍给国人。但回国后因忙于各种课题研究项目,虽然也写了几篇有关加拿大的文章,但一直没有机会对加拿大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要写一本介绍加拿大的著作的念头便成了一笔“心债”。当得知我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个《列国志》丛书计划,其中有加拿大卷时,我就立刻申请并争取到了这个项目。

国内的加拿大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有相当的基础,但总的说,一般性的介绍多,且内容不够系统。《列国志》丛书《加拿大》卷的设计要求,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在资料的运用上,我几乎翻遍了所有国内出版的有关加拿大的书和文章,可以说本书的写作是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该书对资料要求的时间性较强,而国内即使是最新的进口书籍也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因此本书运用的很大部分资料来自加拿大政府网站。

我曾问自己:为什么要写加拿大?是不是因为在那里生活过两年有感情了?有这个因素,但不是主要的。加拿大吸引我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我一时还真难以说清,但以下一些情况已经足够引起我的重视。

民族矛盾、宗教战争和文化冲突经常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似乎有差异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斗争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加拿大社会容纳了世界上最多的种族、民族和各种宗教文化,加拿大人对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基本上是在法制和协商的基础上解决的。在加拿大历史上找不到像样的革命、战争或动乱,其社会发展之平稳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加拿大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公正的法律制度和相关的社会政策固然必不可少,但妥协和宽容精神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有人认为,加拿大地广人稀,人与人距离较大,矛盾自然就少。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地广人稀是指整个国家而言,实际上加拿大人口分布不平衡,居住也很集中,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三大城市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人口。

再如对教育的投入和重视,加拿大每万人中拥有大学生690名(美国为558人、法国为282人、英国为195人),在西方国家中名列前茅。加拿大人办教育不只是为了让人们便于找工作,而是为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完善他们的人生经历。所以无论大学毕业生找得到找不到工作,大学照办不误。办教育当然也有经济上的考虑,其基本考虑是在加拿大经济中增加尽量多的科技含量,不能只依靠自然资源。加拿大人不仅在国内办教育,还将教育作为智力资源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也把教育办到了北京。

还有,加拿大那么大地方,只有6万正规军人。不仅在西方国家中最少,比一般发展中国家也少。如同样与美国为邻的墨西哥,虽然自现代以来从未进行过对外战争,目前也有17万人的军队。比较总有不妥之处,或许有人说,加拿大和美国毕竟是同文同种,有事好商量。但目前世界上同文同种的国家问动辄兵戎相见的悲剧还少吗?两伊战争打了10年。加拿大并非与邻国或贸易国没有矛盾,如提起美国的霸道,加拿大人就摇头耸肩。但你很难说是美国人控制加拿大,还是加拿大人利用了美国。加拿大裁军不是因为经济上养不起军队,而是因为不需要(一旦需要可以迅速扩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自信。

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加拿大人将粮食卖到世界各国,全国只有不到30万“农民”,其农业生产率之高可想而知。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相信细心的读者自己也会注意到,并思索其中的原因。

本书的长处是对加拿大的介绍是全面而系统的,尤其是对那些想迅速认识加拿大,又没有时间作更广泛阅读的读者而言,而且这种介绍不是提纲式或数字化的。由于作者有在加拿大实际生活的经验,在很多方面不乏细节和趣味。本书的不足在于对加拿大国情的一些特点未能进一步分析,尤其对那些要深入研究加拿大的读者而言,本书只能作为入门之作阅读。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加拿大温哥华港务局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孙欣女士,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何玉萍女士,我在加拿大时的校友、现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工作的王月平和杨光夫妇,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帮助。我的同事于沛研究员、徐再荣副研究员审读了全部书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姜芃研究员提供了照片资料。本书出版之前,加拿大驻华大使约瑟夫·卡伦先生为本书作序。我在此向他(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妻子赵华,当年她放弃了国内待遇不错的工作,随我到加拿大去念书,她在那里的经历丰富了我对加拿大的认识。

刘军

2004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加拿大/列国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4683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71.1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8
146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