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百家讲坛当红主讲”袁腾飞继在《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里讲述中国古代史之后,用全新视角诠释的中国百年近代史。袁腾飞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风趣,充满典故,让读者置身于那个屈辱与荣耀,黑暗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的书,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继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百家讲坛》于丹、王立群之后,又一位妙语说史之大家,将引领中国另一股全民学史、读史、论史的新浪潮。说史条理分明,见解独到,旁征博引,焦点集中,信息量大,一部史书该有的优点全都具备。文风新颖特别,措辞犀利,锋芒毕露,一阵见血,幽默风趣,一部史书没有的优点也全都具备。除了文字内容之外,还插入了百余幅精心绘制的彩色图片,采用四色印刷,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内容推荐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500万点击率!超级话题人物!袁腾飞=易中天+郭德纲!

百家讲坛当红主讲袁腾飞,与900万人一起重上历史课。插科打诨讲历史,说学逗唱论古今。百分百原味复刻袁老师火辣捧腹历史课堂。袁SIR说历史比小说好看,袁SIR说历史比相声好听。

超级粉丝说:愿为袁老师再参加一次高考!随书附赠:8.3小时袁腾飞讲课视频DVD!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是“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在讲述中国古代史之后,重新诠释的中国近代史。在这位热辣的历史教师口中,中国枯燥而沉寂的百年近代,变得灵动鲜活,妙趣横生。全书涵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段历史,秉持袁腾飞一贯幽默诙谐的讲述风格,是一本让你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的书,是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的书,也是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细细体味,在袁腾飞个性独特的讲述背后,是对于这段历史温和而善意的情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落魄挨打奈何天(鸦片战争)

  1 穷玩火富玩烟

有夷称不服/弓箭对火器/女皇来贩烟/炮火中相逢/我意与君和/狮子滚绣球

  2 大敌进逼,避暑第一

找来的事端/打来的地盘/留守的亲王/劫难的中华

  3 太平城里太平军

上帝爱疯狂/兔子见到鹰/财色与天齐/天国要燃烧/蚊子衔秤砣/王多如牛毛/老虎住进城/

家家都关门/自有降魔人

  4 潮人看世界

开眼第一人/花在墙外香/三郎赞西洋/学习些皮毛

第二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甲午战争)

  1 只记吃不记打

女人来当权/男人来中兴

  2 师夷长技不制夷

三辩定乾坤/衙门理事多/未富先破产/洋务大盘点

  3 先进阶级代言人

先进生产力/光脚最革命

  4 不败而败,不胜而胜

边境起纷争/宗棠憾平生

  5 甲午一战惊天人

攻掠急先锋/水师变“水狗”/只顾一人庆/骇人大屠城/蚂蚁吞大象/多起并发症

  6 装瓶变法的酒

十条之阔论/甚微之成效/被囚与掉头

  7 端了洋教祭大神

巫仙总动员/借员挡子弹/设坛敢宣战/进京观“光”团/偷鸡反

第三章 紫禁城里无帝王(辛亥革命)

  1 急需救火员

娃娃放鞭炮/佛爷不许闹

  2 秋风秋雨闹起义

结党做同盟/推“三民主义”/革命敢死队/女子胜似男

  3 帝国倒塌天注定

飘摇清廷楼/立宪粉丝团/三镇响枪声/破鼓“大头”捶

  4 城头变换大王旗

君子常坦荡/小人常叽歪/果实另入囊

  5 怒从胸头起,恶向胆边生

暗枪射胸膛/地痞加流氓/死都要称帝/讨逆呼声起

  6 夹缝中也有花开

工业坐快车/死守土地结

第四章 说不尽国共情仇(国共十年)

  1 尽现些锦绣文章

复古一把火/烈火燃烧我/请您说白话

  2 五四乍泄春光

青年敢死队/巴黎觅春天/兼职搞革命

  3 一个“主义”

皈依马克思/催马建党忙

  4 谈合作不得周详

有媒有姻缘/你我的姿态/黄埔万人迷

  5 北上酣战一场

三足乱天下/整装欲北伐/战场酣斗欢

  6 说破裂如此不堪

归零请出局

  7 十年后又一条好汉

成熟自新路/漫漫长征途

第五章 浴血抗倭十四载(抗日战争)

  1 战 or 不战,不是个问题

奏折引血案/转嫁“好邻居”

  2 斗争在最艰苦的地区

占山为斗敌/福地大血拼

  3 抗日民族大统一

秘密共产党/华北怒难平/感召生变局

  4 神秘走失的士兵

众里来寻你/美庐决抗敌

  5 贴上老本仍不敌

实力大比拼/国军浴血敌/屠夫没道理/正面大溃离

  6 背后的残酷青春

战火中改编 /允许打配合/钵盆响叮当/敌后扫光光/智者有良方

  7 今日天晴明日雨

强弩临其末/国际风云起/暗夜有转机

第六章 兄弟阋于墙(解放战争)

  1 落魄的民主,失败的和谈

鸟枪换大炮/赴渝谈统一/狗嘴扔骨头/失败调停者

  2 烽火,又见烽火

PK要本钱/运输找队长/突围有奇兵/王牌拿来打/怪事有一桩

  3 攻守易置,山河易主

东北现颓相/三军进中原

  4 三战定胜局

关门取辽沈/淮海一拖三/稳健得平津

  5 却把新桃代旧符 2

无望划江治/退而守台湾/建国进行时

试读章节

有夷称不服

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

清入主中原近两百年,在嘉庆、道光时,社会上已经露出衰靡之象,西方资本主义的狂澜,却汹涌澎湃。自工业革命 后,民族主义勃兴,西方列强都向外扩展,新大陆成为新一轮角逐的焦点。资产阶级发展的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没了,西方国家玩命儿地苦苦寻觅。

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的发祥地,17世纪40年代,英国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与聚集,使其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鸦片战争前后,英国每年的煤产量达到3000多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40万吨;机械纺纱业所用的棉花量达到5亿2000多万磅;筑成铁路数千公里。英国2/3的劳动人口从事工业生产,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大型工业城市迅速崛起,首都伦敦的人口发展到200多万,资产阶级勃兴之势如惊涛骇浪般席卷了整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原料与新的市场,使得英国亟待向外寻求发展的出口。从对外扩张所必需的海军力量看,1836年,英国已拥有大小船舰500余艘。

俗话说,小妞爱花,小子爱炮,不过是各有所好。鸦片战争前的大清国,好的就是万民臣服,万国来朝,外藩君王来中国必须向中国皇帝磕个头,称个臣,派遣个把贡使来京呈递表文,进呈方物,以示诚意,随即接受封赏。清朝频繁来朝的,是朝鲜、安南、琉球之类的小国。西方国家派使节来华,并不为称臣朝贡,随着西方使团而来的,还有贸易团体,做买卖是西方来朝的真正目的,但是我大清朝却将他们一概视为上贡的。

明清以来的中外贸易 ,一贯本着和平共处基本原则,没有什么大的冲突。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不管如何强大,同中国人做买卖,都是赔钱的买卖,银子进得少出得多,永远处于逆差。英国是个古董贩子,眼里识货,它看中了你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你这里有,你这里还富裕。这英国还是个无赖的贩子,看了想抢,要打你。为了市场和原料,不管了,打吧,鸦片战争就此爆发。

弓箭对火器中国国内以自然经济为主,农业文明,男耕女织。农业文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当时的中国土地高度集中,也就是说土地都被兼并了。大量耕地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老儿是全国最大的地主。据1812年(嘉庆十七年)统计,皇帝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土地达83万顷。乾嘉之际的权臣和珅就占田8000余顷。道光年间的大官僚琦善则有地252顷。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兄弟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同地主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君主专制的中国,军备废弛。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武器落后,其装备水平与清朝早期相比反而有所退步。而且军队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2000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将近半年的财政收入),腐朽的程度难以想象。

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是以冷兵器为主。西方列强已经完全过渡到火器时代。当然,以冷兵器为主的话,如果你勤加操练,在战争当中也不是一点作用发挥不出来,关键是武备不修,弓都拉不出来,箭都射不出去,那个时候火枪的射速并不比弓箭快,就是射程比弓箭远些。但是清军弓都拉不开,箭都射到脚面了,这种样子就是给你洋枪也没用。

另外,财政亏空。天朝怕打仗,太花钱了,天朝国库剩不了多少银子。中国古代的财政跟我们今天不一样,今天国家要编制预算、决算,咱每年要挣多少钱,要花多少钱,要留两笔钱用于应付突发事件:一个是自然灾害,像汶川地震那样的自然灾害;再一个就是战争。这两笔钱就是国家压箱底的,这个钱完全不能动。古代没有,完全量入为出,我一年收入4000万两,支出也是4000万两,多一两没有。如果爆发了自然灾害或者大的战争,国家需要钱了能怎么办?加税,明朝为什么灭亡?为什么那么多人跟着李自成干?就是因为明朝加税、加派三饷,一加三饷老百姓全跟李自成玩去了。

清朝也看到明朝的教训,永不加赋,慈悲为怀,善待百姓,轻徭薄赋,所以绝不能再增加赋税。可不增加赋税的话最好什么事都别发生,一发生事朝廷就完蛋了。拿什么打仗?养兵十万,日费千金。所以财政亏空是一个重要问题。

千疮百孔的中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没有?没有。外面花花世界,列强逐鹿新大陆,亚洲的土耳其日渐衰落,波斯、阿拉伯被迫屈服,印度已经被英国蚕食殆尽,神秘的中国是一块肥肉,四面八方被人包抄过来。然而,天朝自我感觉良好,盲目地认为世界上2/3的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大清帝国最幸福,万国来朝,四夷臣服,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被世界先进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小孩子经常被教育,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确实,封建经济像张三只腿的凳子,稳着呢。大清国不屑于同外来的小马仔在银子上有任何瓜葛。西方资本主义东扩势头凶猛,清朝不愿意自己的领土受到侵犯,也不愿意自己的人民同外国交往,进而危及自己的统治,清政府拿着书往前一翻,明朝的海禁制度挺好,沿用之。对外贸易本来是有五口,广州、厦门、宁波、云台和蒙古边境的恰克图,前四处是海港和西方人进行交易,后一处是陆路,和俄罗斯人往来。谁知,西洋人爱跑广州,其它地方甚至数十年都不见有洋人前往,乾隆爷一看,就关了厦门、宁波、云台三口,专限广州与恰克图两地对外往来,而且交易时间还有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清朝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确实限制了外国人,大清同洋人交往彼此也相安无事。但从长远看,这一政策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抵抗侵略的作用,反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女皇来贩烟

当然,鸦片战争还是因为销烟。为什么英国要在1840年出兵打我们?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长达几个世纪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也就是我们在对外贸易当中是赚钱的。

拿现在说,我们每年跟美国保持着60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顺差,如果是倒退150年,这个战争就打起来了。现在的中美贸易,尽管我们与美国贸易顺差数额巨大,实际上我们没挣钱。美国的一些企业,像耐克等公司,产品在中国生产。中国劳动力便宜,产品通过廉价劳动力生产卖到美国,一双中国生产的耐克鞋在美国只要五六十美元,而在国内同样一双鞋却要价上千元人民币。不仅仅是耐克鞋,很多大陆工厂出口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后,扣除关税卖得都比你还便宜。中国生产的产品经过长途跋涉,到了远在大洋对岸的美国,卖得比产地还便宜,这怎么说?而且只要从中国制造,就算是中国的贸易顺差。这里面的钱,大头让外国人拿走了。要知道在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白花花、响当当的银子,可全都是让中国给赚了,一年大概挣英国一千万银元,当时合中国的白银700多万两。单茶叶这一项就很厉害,谁都承认中国福建的茶最好。印度也产茶,冲出来你喝吗?不爱喝!茶叶这个东西,就是中国的好。

序言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是由精华学校网络课程的授课视频整理而成的。它的出版,首先要感谢磨铁文化的*先生和苏静先生,是他们在网上看到了我的课程,并决定把我这些贻笑大方的一家之言整理出版,给了我一个谬种流传的机会。感谢精华教育的李峰学总裁和范开基校长,是他们的包容与开放,使我有一个大放厥词的场所。还要感谢我的课程策划刘娟小姐,我每一节课的成功都离不开她的辛勤付出。还有出版社和精华学校无数为我服务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们,他们一次次感动着我。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成百上千选修我课程的学生们,以及支持、鼓励,包括批评我的网友们。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从小因为喜欢历史而读历史,因为爱历史而在大学选择历史专业,最后顺理成章地教历史。不经意间,我的教学视频片段被放到网络上,点击率竟然超过了2500万。在国外的学生告诉我,说我的视频出现在优酷首页、百度视频首页,我才知道自己“一夜成名”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我个人认为,中学的课堂应该是相对封闭的,不应该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像娱乐圈的明星,需要炒作,需要曝光自己,老师是需要把自己遮盖起来的,而现在这种“非正常”出名,令我感觉比较尴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只能是这么来安慰一下自己,如果有解释的机会,就尽量去解释。我想跟大家说我绝对不是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对于我的课,有人说是哗众取宠。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讲,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牛不吃草不能强按头。把学生讲笑了,总比把他们讲睡了要强些。现在的孩子有多少人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那种干巴巴的严肃的历史书?让他们自己去看书,不见得有效果,所以我喜欢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带出知识点,并加上一些我个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以成一家之言。

历史什么人学了有用?大人物学了有大用,比如国家领导人学有用,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定国安邦。而现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学习历史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毕业之后找一个好工作,奔一个锦绣前程。所以我觉得历史这个学科应该是普及性质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我讲历史,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听我的课,记住了什么是次要的,对历史产生兴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我们的历史教育,虽然情况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达到无任何界限地研究历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他在《国史大纲》前面有一段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比如说研究中国的明清时期,我们自己写的历史书把明清时期写得一塌糊涂的,封建社会到了末世了,衰落了,怎么都不行了。反过来去看西方历史书,比如剑桥历史,是高度赞扬中国的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时的白银占世界的一半;中国的农民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农民。为什么我们自己这么妄自菲薄?因为那是封建统治者,所谓的封建地主,我们不能歌颂他。

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不能先拿出一个结论,然后把对我有利的史实拿来,有选择性地遗忘,这样是很可怕的。这种东西如果不彻底改变的话,历史学的研究是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在讲课的时候,也尝试着能在这些方面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有的人说我颠覆了历史,那么想请问,你了解的那个我颠覆之前的历史,是不是被颠覆过的?如果是,那我只不过是把颠覆的东西,又颠倒过来了。

我还是踏踏实实想做一名老师,就是普普通通的,本本分分的,混同于芸芸众生的老师。我不是历史学家,我大学学的是怎么教历史,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历史本身,所以才疏学浅,讲课难免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以上是我想说的话,权当本书的序言吧。

袁腾飞

2009-7-18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能够进行积极引导的老师,好的引导会开启一扇伟大的门,在孩子懵懂的记忆中埋下可爱的种子,而这粒种子会在多年后开出美丽的花朵,成就一个孩子幸福的人生。或许并非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企业家、摇滚明星、钢琴大师……但他们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着健全人格完满心智的人,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并且懂得面对一切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这样的人或许不显赫,但一定幸福快乐。

—— 广州日报 记者 吴波

他用一种学生爱听的语言和方式,贯通古今,把“死”去千年的历史,活灵活现地带到学生面前,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青年周末 记者 吕家佐

无论是虚拟世界里的网民,还是现实课堂里的学生,所有人最被袁腾飞吸引的,是他把“死去”的历史“活生生”地带到学生面前。

——文汇报 记者 王乐

人家说人家的历史, 我觉得袁老师的书最重要的是培养你独立的思考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袁腾飞教的是这个,不是趣史。

——12812ty (教师 28岁)

看着《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听着光碟听袁帅哥讲古十分有意思,历史兴趣又被勾了起来。相信《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也会很棒!

——大风歌(大学生,23岁)

袁老师说话就是给劲!认识袁老师,是一种幸运,听袁老师的课,是一种幸运,看袁老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系列,则是一种幸福阿。

——就要去那儿(学生,18岁)

个人认为他只不过是把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以更加活泼、生动的语言呈现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另外,他对历史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有些想法很有见地,可能不太能得到那些教授们的认同。不过,我认为袁老师还是很不错的。支持这样的老师!

——sun (公务员 35)

这是一个热爱历史的年轻人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在向我们讲述有据可依的历史,最最最重要的是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激发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兴致勃勃的、自觉自愿的补上历史课,这就是袁老师出这本书的初衷,希望大家理解!

——眷顾飞鱼(媒体记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附光盘2袁腾飞说中国史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腾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57203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5
16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