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危机与大国崛起(1929-1941)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经济落后的多元文化移民国家,面对股市崩盘、工人大批失业、无房可居、粮价低靡、城乡差异、地区矛盾等突出社会问题,面临世界大战的迫近,在短短十余年问建立起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完成了工农业发展规划,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将美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世人不禁发问:它何以能如此?

1929—1941,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危机,也是发展机遇,本书揭示美国由弱变强的真正原因。

内容推荐

在这部论述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的作品中,作者用丰富的资料、有力的论证、缜密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那场经济危机的全景图。大萧条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就是它实现了一场经济管理和政府职能的伟大革命:不能仅仅依靠那只“看不见的手”去管理经济;面对经济危机,政府无须坐以待毙,它可以也应该采取行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危机加以有效应对。

经济危机蕴藏着发展机遇。大萧条没有击垮美国,从实行“新政”到参加“二战”的短短十余年间,这个国家由一个弱国跃进为世界强国。本书对那一时期美国的社会图景、公共政策、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和全面的解析。

在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肆虐的今天,也会有大国崛起的故事发生吧。个中秘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

目录

“新政”机构缩写对照表

第一章 股市突变:从财富到破烂

第二章 生存问题:新的生存方式

第三章 白宫换帅:罗斯福上台主政

第四章 公共政策:百日新政

第五章 政府理念:公民及其政府

第六章 劳工组织:不断前进的联合会

第七章 城乡变迁:变革中的城乡

第八章 地区差异:老基地和新地区

第九章 人口问题:寻找机会的年轻一代

第十章 健全社保:亟需社会保障的时代

第十一章 娱乐休闲:新有闲阶级

第十二章 文艺发展:阅读、写作和革命

第十三章 新型生活:消费者与科学

第十四章 与命运的碰触

第十五章 大萧条时期重要的评论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股市突变:从财富到破烂

1929年10月中旬,对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阶级人士来说,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繁荣图景。新近就职的总统赫尔伯特·胡佛曾于前几年郑重其事地宣称:“我们还未实现目标,但我们获得良机以承袭并继续推进过去八年的政策,我们还会在上帝的恩赐下,在不久的将来,将贫穷从我们的国土上彻底根除。”这项经济承诺,混杂着那些很快即被通俗历史学者称为“美国梦”的情绪。更强烈的沾沾自喜情绪,则表现在欧文·费雪和其他对华尔街充满信心的经济学者身上,他们都努力想让美国公民明白,现在的生活正处在繁荣的“永恒高原”上。

这片富庶繁荣的高原——在清教徒的赞美诗中比最值得虔奉的乐土巴兰还要切实可触,看似取得了自美国南北战争后工业发展的最终胜利。这场新近取得的伟大胜利,正熔铸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在持续加强的大规模商品生产中。甚至在眼下,在这1929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中,亨利·福特赞助举办了“电灯发明五十周年隆重庆典”,总统和各届名流出席,纷纷褒誉爱迪生的贡献和庆祝白炽灯泡的50岁华诞。摩托车、浴缸、电冰箱、收音机,这些都是进步的试金石。在时尚和广告的刺激下,要想和地位相当的人们紧紧保持一致,要想跟上潮流,所需要的东西绝不亚于最新潮的模特儿。营销术带来的压力甚至促使人们批量购买奢侈品——每个车库中存放两辆汽车,消费市场已经表现出奢侈过度的特征,这不是因为所有的美国人都对世间商品充满贪婪物欲,而是因为人们的购买力已经彻底失序。

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均与繁荣富裕的中产阶级紧密相连,休戚相关。“郊区社会是美国的主导群体。”一位观察者在1929年的夏季如此写道。那些成员之间一向团结友爱的特定组织——像兄弟会、商人午餐俱乐部、退伍军人大会等,正面临不断增加的压力;并且,一些喜欢在道德层面管他人闲事的组织——如反沙龙联盟等,也开始出现了严格管制成员的苗头。这位观察者害怕这类管制苗头预示着“从这些组织中会滋生出法西斯独裁政党——如果法西斯独裁政党真的存在的话”。或许,巴比特不会把他干净整洁的丝制衣衫,脱给一个褐色或黑色皮肤的人来穿,但对一致性——至少是在促进物质进步方面——的膜拜,正如日中天。科顿·马瑟、本杰明·富兰克林、彼得·帕利和霍勒斯·格里利将会深深懂得这个时代的精神,甚至连传承了干百年的古谚——勤俭持家、集腋成裘,也被一夜暴富的现象所打破。

《时代》(Time),是那十年中最富活力的周刊杂志。1929年1月。在阵阵喝彩声中沃尔特·P.克莱斯勒被捧为“年度人物”,因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此人把普利茅斯和迪索托牌汽车推向公众,以1.6亿美元的高价买断道奇兄弟公司,并开始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幢68层的庞然大物”。此时,1929年10月14日,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是威廉·里格利的面孔,接下来的几周依次登上封面露脸的是:哈里·R·古根海姆、伊瓦·克鲁格、塞缪尔·英萨尔和托马斯·W·拉蒙特——个个都是精英。在华尔街崩盘之前的最后一期《时代》刊载了新创刊的《财富》(Fortune)杂志——该杂志拥有“绝无仅有的一年10美元的价格”——长达3页的宣言,宣称“通常来说,人们认可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的伟大成就在于商业”;另外几页大型广告则分别是巴布森的《报告》(Reports)(“你的美元——它们是否在连续而高效地工作?”),汉密尔顿牌手表(“你能说出一个成功男人如何履时的吗?”),罗伯特·I.沃休的新书《华尔街的故事》(The Story of Wall Street)(“那些商业巨子正在本书的字里行间阔步前行……如同中世纪的历险家那样,……包括丹尼尔·德鲁、吉姆·菲斯克、杰伊·古尔德、范德比尔特、希尔、哈利曼等人在内的那些拥有惊天财富的大亨们……”);这一期《时代》(Time)还介绍了一家投资服务公司——S.W.施特劳斯公司(“他把稳定的收入投资进入名利双收的证券中”),该公司在1932年破产时遗留下了数百万债券无力偿付。这些报道和广告,承载着持续不断的诱惑与刺激,不断地敲击在普通读者的心头。

曾在1918年发行的“自由公债”中购买下平生第一笔债券的美国人,最近大都转向了更具投机性的事物上。广告业总在吹捧高价格,而不是鼓励便宜货——从派克大街上售价45 000美元的公寓和配备“克雷恩牌路易十六金质器具”的酒店浴室,到售价2.50美元的口红和50美分的剃须刀片——它为轻松赚钱的这代人预定了等级消费的标准。要想在这场攀向“永久繁荣高原”的登山比赛中能与他人齐头并肩,股票市场无疑是一辆显而易见的快车。1920年,美国有29 609个股票经纪人;在十年时间内,这个数字激增到70 950人。最易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多数人不再阅读报纸的头版新闻,而是急匆匆地翻到财经专栏。不入流的小报和内情通报也积极提供各类投资建议,供那些业余人士参考。收音机里总是翻腾着“资深顾问”的教导声,恰似教堂里的执事那样,拖着长调吟咏大商人塞缪尔·英萨尔的智慧手册。

公众对商业周期这一神话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决定商业周期的,究竟是生产过剩,还是生产不足,是银行运作、技术革新,还是癫狂喜悦抑或是歇斯底里式的恐慌,又或许跟宇宙中太阳黑子的影响相关——这些都不清楚。猜测往往披着预言的外衣,欲望总比计划更有优先权。乐天派们认为,先前的经济规律都已经失效;另一些人则相对比较让步,他们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这时节流行的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能保持住自己阳光的一面,那么,阴雨连绵的日子可能会来,但风雨过后,天空必然会更晴朗。毕竟,经济衰退是反常的事物。繁荣无需阐释。它不会被所谓的有闲阶级所垄断,也不会为富裕的共和党人所独享,尽管共和党的业绩成就可证实他们的确拥有繁荣。

“如果某人每星期节省l5美元,用于投资优质普通股票,并不断地积累红利和股息,到第20年的年底,他将拥有至少80 000美元,另有每月400美元的循环投资收益。他将跻身富人行列。由于收益可以使人变富,因此我坚定地认为,任何人不仅能够致富,也应该致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J.拉斯科布,于1929年夏天发表上述言论。雇员们被鼓动着投资于他们雇主的股票和债券——这一制度被模棱两可地等同为美国的职工分红体系,甚至是社会保障体系。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危机与大国崛起(1929-194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狄克逊·威克特
译者 王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28800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71.244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