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基因探秘》虽然是一本学术著作,但读来却如同欣赏一本精美的散文集;书中虽然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文化学理论,但理解起来却并不感觉高深与玄妙;作者虽然是一位“80后”,但对“红学研究”的思索却处处闪烁着智慧,深沉而厚重……
马先生在书中表达了一种学术观:任何一门“学”与“术”的思想,只有化为普通民众所能理解的方式,并让其学术精神与成果为大众所用,才能使学术具有生命和价值。这些朴实而负有使命感的话语,总能唤起我一种莫名的冲动。这可能就是语言与人格的力量!
图书 | 红楼文化基因探秘 |
内容 | 编辑推荐 《红楼文化基因探秘》虽然是一本学术著作,但读来却如同欣赏一本精美的散文集;书中虽然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文化学理论,但理解起来却并不感觉高深与玄妙;作者虽然是一位“80后”,但对“红学研究”的思索却处处闪烁着智慧,深沉而厚重…… 马先生在书中表达了一种学术观:任何一门“学”与“术”的思想,只有化为普通民众所能理解的方式,并让其学术精神与成果为大众所用,才能使学术具有生命和价值。这些朴实而负有使命感的话语,总能唤起我一种莫名的冲动。这可能就是语言与人格的力量! 目录 序 总 论 忌 论 什么是“文化基因”? 红楼文化基因 《红楼梦》——中国最大的“文化心理暗示” 探得 从《红楼梦》中看“儒家”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墨家”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道家”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易经”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一分为三”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情”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红”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梦”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十二”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生死观”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宝玉”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冷香丸”的文化基因 从《红楼梦》中看“神话”的文化基因 “红学”的源头在哪里? “红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红学"研究的“潜规则” 从《丑陋的中国人》中探讨“红学”的“导向" “大历史"与“大红学” “红学”研究中的“门户”观 从“刘心武"的“秦学”反思“红学”研究 随 笔 曹雪芹与中国式文人 解析“禄蠹”与“除‘明明德’外无书” 贾宝玉心中的“书” 塑造贾宝玉的现实意义 林黛玉的那张“嘴”与那颗“心” 王熙凤的管理之道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门子 《红楼梦》中的“同性恋” 《红楼梦》中的“死” “金陵十二钗”的现代性分析 孙桐生与《红楼梦》“甲戌本”研究 王国维之死与《红楼梦》中的“自杀" 毛泽东与“红学”研究 在西方人眼中“林黛玉”真成了“放荡的女人”? 读《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 附 录 马经义对话四川大学《星期天》杂志社记者 读 后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楼文化基因探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经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4511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1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50 |
宽 | 18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