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月俏佳人(菲茨杰拉德文萃)
内容
试读章节

星期六晚上,站在高尔夫球场的第一个球座上,你就会把乡村俱乐部的窗户看成在漆黑一团、波涛涌动的海洋上泛起的一片黄色的海域。这片海域中涌动的是攒动的人头,其中包括许多好奇的球童,比他们聪明些的司机,还有职业高尔夫球员的聋耳妹妹,通常还有些怯生生的离群孤狼,他们要是愿意,可能早已涌进屋里去了。这儿是走廊。

包厢在里边。它由紧靠着舞厅兼作俱乐部的墙围成一圈的柳条椅组成。星期六举行的这种舞会以女性居多;一大群中年贵妇喋喋不休,长柄眼镜和丰满乳房的背后是挑剔的眼睛和铁石心肠。包厢的主要功能是批评。偶尔它也发出几声不情愿的赞叹之词,但从来就没有过赞同,因为三十五岁以上的贵妇都认为年轻的一对在夏季跳舞肯定是心怀不轨。要是不用冷冰冰的眼神盯着他们,离群的一对对年轻人肯定会在墙角跳起奇怪的粗俗舞蹈,越是流行的,就越是危险。姑娘们有时钻到停在外边的贵妇们所乘坐的大轿车里接受亲吻,这样一来贵妇们是不会疑心的。但毕竟,这个批评的圈子离舞台较远,无法看清演员的面貌,无法捕捉他们更为细微的表演。它只能皱皱眉,侧侧身,问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得出满意的推论,诸如收入可观的年轻人过着像被捕猎之中的鹑鸡一样的生活。它实际上从来就不欣赏变化多端、近乎残忍的青春世界,从来没有。包厢、乐队、首要演员、合唱团都由一张张脸、一群群混杂的声音所代表,他们都随着达尔斯舞蹈乐队的靡靡之音翩翩起舞,左右摇摆着。

从还要在希尔中学继续学习两年的十六岁的奥第斯·奥蒙多到家中书桌上悬挂着哈佛法律学位证书的瑞斯·斯达德;从仍然感到头发既怪又不舒服的小麦德琳·侯格到从来就是舞会生力军的贝茜·麦克雷——已经十几年了——这群人不仅是舞台的中心,而且也是唯一一群能把舞台看得一清二楚的人。

随着鼓乐齐鸣和“梆”的一声,乐队停止了演奏。一对对舞伴相互轻松地堆出笑脸,诙谐地重复着“ja—de—da—da,dum—dum一”的节奏,随后年轻女性的吵嚷声盖过了突发而起的掌声。

有几个没带女伴的年轻人刚走到舞厅中间想加入舞会,这时只好悄然而又无趣地退回墙边,因为这可不像圣诞之夜的狂欢舞会,这些夏日舞会只被认为是一种令人高兴、温雅舒适的场合,这儿甚至年轻的新婚夫妇都可以站起来跳起古老的华尔兹和令人恐怖的狐步舞,令他们年轻的兄弟姐妹们忍俊不禁。正在耶鲁悠闲读书的沃伦·麦京泰尔就是这群不走运的年轻人中的一个。他从晚礼服的口袋里摸出一支烟,踱出大厅,来到了宽敞昏暗的阳台。这儿一对对恋人分散坐在桌边,低低的话语声和莫名的笑声充斥了吊着灯笼的夜空。经过每一对恋人时,他不时地朝着那些不那么投入的人点点头,日久淡忘的故事片断又浮现心头,因为这儿不是大都市,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底细都了如指掌。比如说,吉姆·斯纯和伊索·狄摩瑞斯,他们私订终身已三年了。大家都知道只要吉姆能设法找到一份工作并干满两个月,她就会嫁给他。但他们看起来都已厌倦了对方,有时伊索认为吉姆是多么的没劲,好像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在这么一棵随风摇动的白杨树上情根深种。

沃伦十九岁了,而且很同情那些没能去东部进大学深造的朋友。但是,与其他大多数男孩一样,在远离学校时,他大吹特吹那个城市的女孩子。有詹妮韦芙·奥蒙多,她经常在普林斯顿、耶鲁、威廉姆斯和康乃尔的舞厅、家庭舞会以及橄榄球赛场上进行巡回演出;还有黑眼睛罗贝塔·迪伦,她在同辈人中的名气不亚于希伦·约翰逊或泰尔·柯柏在她们同辈人中的名气;当然,还少不了玛杰瑞·哈维,她除了有仙女般的脸蛋和令人咋舌的伶牙俐齿之外,还因为上次在纽黑文的浅口舞鞋和轻便舞鞋舞会上一连做了五个侧手翻而一举成名。

沃伦从小是在玛杰瑞家对面的街道上长大的,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疯狂地迷恋着她”。有时,她对他的情感报以微弱的感激之情,她总是拿他做试验,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她不爱他。试验的方法是告诉他出门在外时,她就把他忘掉了,并与其他男友发生风流韵事。这样的试验很灵验,令沃伦灰心丧气,尤其是玛杰瑞整个夏天都在外面跑动,每次回家之后的头两三天他总会在哈维家大厅的桌子上看到一大摞信件,落款是各种各样的男性笔迹。更糟的是,整个8月份,由于她的表妹贝尼丝从奥克莱尔①来访,所以沃伦几乎无法单独见她一面。看来很有必要在周围寻觅一个人来照料她。由于8月即将过去,这事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尽管沃伦崇拜玛杰瑞,他不得不承认贝尼丝表妹有点太清醒了。她很漂亮,黑头发,红皮肤,但在舞会上却一点儿都不好玩。每个周六晚上他都要陪贝尼丝跳很长时间的舞,纯属义务性的,为的是取悦玛杰瑞,但在她的陪伴下他却只感到心烦意乱。

“沃伦。”一个温柔的声音从肘旁传来,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扭过头去看玛杰瑞,脸色如平常一样,红彤彤的,容光焕发。她把一只手放到了他的肩上,不易察觉的一丝暖意涌上了他的心头。

“沃伦,”她低声叫道,“替我做点事儿——陪贝尼丝跳舞,她缠着小奥第斯·奥蒙德已经快一个小时了。

沃伦容光暗淡。

“噢——没问题。”他言不由衷、半心半意地答道。

“你不介意,对吧?我保证你不会被缠住。”

“很好。”

玛杰瑞笑了——笑容本身就已足够表达谢意了。

“你是仙女,我很乐意效劳。”

仙女叹了口气,环视了一下阳台,但没发现贝尼丝和奥第斯。他信步回到大厅,发现在女士化妆室门前围着一群捧腹大笑的年轻人,奥第斯站在中间,挥舞着捡起的一根木棒,在口若悬河地说着。

“她进去整理头发了,”他粗声嚷着,“我在等她再跳上一个小时。”

笑声又响了起来。

“为什么没人来替换我?”奥第斯颇为恼火地喊道。她喜欢换些新花样。

“咳,奥第斯,”一个朋友建议道,“你可是刚刚适应了她。”

“为何拿着‘2乘4’呢,奥第斯?”沃伦笑着问道。

“‘2乘4’?噢,这个?这是根棒子。她一出来我就在她头上敲一下,再把她敲进去。”

沃伦跌坐在沙发上,开怀大笑。

“别介意,奥第斯,”他最终说道,“这次我来解放你。”

奥第斯模拟着做了一次突然击晕对手的动作,然后把棒子交给了沃伦。

“如果你需要用它的话,老大。”他哑声说道。

不论一个女孩多么漂亮或多么出众,经常没人过来邀舞的名声使她在舞会上的地位十分不幸。也许男孩子们在与舞花们一晚上跳了十几次之后想找她换个口味,但是在爵士乐中长大的这一代年轻人本性好动,如果产生了与同一个女孩完整地跳完一个狐步舞的念头,不说是臭不可闻,也是很倒胃口的了。跳了几首舞曲后以及在舞曲之间的间隙,她便可以确信年轻的男孩一旦脱身,就再也不会朝她这边来了。

沃伦与贝尼丝完整地跳完了一支舞曲,随后,利用一支舞后休息之余,他把她带到了阳台上的一张桌子旁。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她在起劲地摆弄着扇子。

“这儿可比奥克莱尔热多了。”她说道。

沃伦强忍着没叹气,点了点头。那可能是他最不想知道或最不关心的事。他在无聊地想着:她到底是因为不引人注意而不会谈话呢,还是因为不会谈话而不惹人注意?

“你打算继续待在这儿多久?”他问道,脸跟着红了。她可能疑心他问这话的动机。

“再待一个星期。”她答道,然后盯着他,似乎在等他下句话刚离嘴唇,就接过去。

 沃伦动来动去,很不自在。随后,带着怜悯之情,他一阵冲动,决定在她身上试试部分台词。他转过身,看着她的眼睛。

“你有一张很可亲的小嘴。”他平静地说道。

以前在参加大学生舞会与女孩子在同样昏暗的灯火下交谈时,他也说过同样的话。贝尼丝明显地跳了起来,脸不自然地红了,笨拙地摇着扇子。以前可从没人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放肆!”还不知咋回事,这个词就已脱口而出了,随后她咬着嘴唇。再笑已太晚了,她想,于就对他紧张地笑了笑。

沃伦生气了。尽管不太习惯有人把他的话当真,但它通常总能引发一阵笑声或一通伤感的谑语。他也不喜欢“放肆”这个词,除非是开玩笑。他的怜悯冲动一下子全消失了,于是换了个话题。

“吉姆·斯纯和伊索·狄摩端斯又像往常一样坐在外边了。”他评点道。

这话题更适合贝尼丝,但话题的改变使她既感到轻松又有点儿遗憾。男孩从不对她说有关“可亲的小嘴”之类的话,但她知道他们对其他的女孩说过这种话。“噢,是的,”她笑着说道,“听说他们出来约会好几年了,身无分文。你说可笑不可笑?”

沃伦更加反感了。吉姆·斯纯是他弟弟的好友。不管怎样,他认为笑话别人没钱很不好。但是贝尼丝并不是存心取笑别人。她只不过是紧张罢了。

P2-6

目录

菲茨杰拉德: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人和代言人

译序

贝尼丝剪掉了头发

近海海盗

冰宫

软心豆粒糖

冬日迷梦

莱格斯·马丁·琼斯和威尔士王子

魂归故里

巴塞尔和克娄巴特拉

王后陛下

第一滴血

感情破产

并非只是一栋房子

吻别

附录 张爱玲和村上春树评论菲茨杰拉德

序言

许多中国读者朋友可能早已欣赏过菲茨杰拉德(Fitzgetald,F.Scott,1896—1940)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了。这两部巨著奠定了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使其成为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但是,不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是,作为20世纪初“迷惘一代”代言人的菲茨杰拉德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美丽与不幸者》及其未完成的作品《最后的大亨》),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一百七十八篇短篇小说。

这些短篇小说往往发表在当时美国最时髦流行的杂志上,其中一部分后来还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不必讳言,这些短篇小说中有一部分是出于赚钱目的而完成,略显生硬与矫情,但也不能否认,其中的佳作则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瑰宝精品——若不把这些杰作译介到中国,对于有文学品位的中国读者可说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因此,我竭诚奉献上精选菲茨杰拉德优秀短篇小说的《爵士乐美人迷惘》中文译本,并纳入“菲茨杰拉德文萃”丛书。

《爵士乐美人迷惘》精选了菲茨杰拉德的四十二个短篇小说佳作名篇,分为《风月俏佳人》、《雅阁的天梯》、《一梦十年》三册。这些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篇幅上,还是从语言艺术上,基本涵盖了菲茨杰拉德各个时期创作的精品。就篇幅而言,最长的可达三万多字,如《五一节》,短的则还不到两千字,如《真心爱人》。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有最早发表在《星期六晚邮报》上的佳作,如《头与肩膀》;也有作者生前在好莱坞最后创作的作品,如《迷失的十年》、《“烧些开水——多烧点”》、《吻别》等;还有一些是在作者死后许多年才发表的作品,如《_吻别》在被《世界杂志》拒绝九年后才于1949年由柯利叶出版公司出版;《真心爱人》则更是在被《绅士杂志》拒绝二十九年后才于1969年出现在《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年鉴》上。总体来说,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题材广泛,内容深刻。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就是他自己和那个时代生活的缩影。他于1896年9月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堡罗市一个中产阶级商人家庭里,因父亲生意不好而家道中落。尽管在亲戚朋友的接济下,他在贵族学校里念完了中学,并于191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他与同学相比仍只是个穷孩子,就如《像丽兹酒店那么大的钻石》中的约翰·安格尔一样。发财的“美国梦”,早在少年时代就已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大学生活给菲茨杰拉德以后的创作铺平了道路:他在普林斯顿不但学好课内的东西,而且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文学活动,并结识了一批校园学者,其中包括后来颇负盛名的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但未能入选普林斯顿大学橄榄球校队一事却对他打击不小,令他久久不能忘怀。他只好把这个梦想交给小说中的主人公来实现,如《季后赛》、《巴塞尔和克娄巴特拉》等。

1917年,菲茨杰拉德离开普林斯顿参军入伍,驻扎在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但没等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结束了。他在驻地遇到并爱上了当地一位法官美丽的女儿赛尔妲,两人迅速坠人爱河。但赛尔妲不久就决定解除婚约,因为她认为菲茨杰拉德无法让自己过上梦寐以求的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这沉重打击了年轻的菲茨杰拉德。他决心“发财”以赢回赛尔妲的芳心,并最终成功了。菲茨杰拉德在1919年退役之后返回纽约,开始创作大学时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此岸天堂》。该小说于1920年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菲茨杰拉德名利双收,出书一个星期后,就如愿与赛尔妲结了婚。

但这童话般的婚姻故事并没有童话一样美丽的结局,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由于菲茨杰拉德夫妇两人毫无节制地花钱,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所以他们总是人不敷出。他们于1924年搬到了生活费用相对低廉的欧洲——并在巴黎遇到了“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以及斯坦、庞德等名家——但最终也没能走出经济困境。而家庭和事业也发生了分歧——颇有天赋的赛尔妲想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当一名舞蹈家、作家和一名出色画家的梦想,可菲茨杰拉德坚决不同意。如此这般,最终赛尔妲精神崩溃,而菲茨杰拉德自己也因常年酗酒而终于英年早逝。

所有这一切悲剧性的东西,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国外之行》、《游泳的人》以及《重访巴比伦》,这三篇小说都是作者对自己以前流亡国外的所作所为进行的深刻反省:自己的酗酒、身体的崩溃、妻子的发疯、自己的忏悔和痛改前非的决心以及对孩子的责任感都在这三篇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与妻子事业上的分歧,也在《天作佳偶!》中有所体现。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触及自己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自己和他所处的时代都融入到了小说之中,可谓取材广泛,内容深刻。

二是善于描画梦想,有鲜明的幻灭色彩。菲茨杰拉德生活的时代是美国的黄金时代。内战之后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美国梦”在20世纪初达到了高潮。那时人们普遍相信,他们在美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大发其财,并由此获得幸福。但是1920年代的菲茨杰拉德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认为这种梦想毕竟只是一种梦想,是骗人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执拗于愿望的实现,把愿望等同于物质财富,那么最终的结局只能是陷入幻灭和失望的泥潭之中。从内容上来看,菲茨杰拉德的幻灭大概有以下几种:爱情梦的幻灭,如《婚宴》;发财梦的幻灭,如《像丽兹酒店那么大的钻石》;事业梦的幻灭,如《吻别》;自由梦的幻灭,如《五一节》等;投机梦的幻灭,如《资助费尼根》。

三是文笔高超、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生命和内涵。作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菲茨杰拉德以洗练的文笔、深刻的内涵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但是,正如他在《一位作家的下午》这篇小说性散文里所说的那样,“……五年前刚开始时,他们说他有‘致命的简捷’的缺点……”,简捷既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他受到他人攻击的弱点。

这四十二篇佳作,有许多都堪称是语言简捷、意境深远的典范之作,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如《“烧些开水——多烧点”》、《迷失的十年》、《真心爱人》等。他很多精练的话语都极富哲理性,成为警世恒言。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话的艺术、双关和典故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上,把他对社会的幻灭、金钱的鞭挞都化成妙语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体而言,他的短篇或以话语取胜,如《头与肩膀》和《五一节》;或以情节取胜,如《近海海盗》和《“烧些开水——多烧点”》;或以情动人,如《魂归故里》和《游泳的人》;或以怪诞讽世,如《本杰明·巴顿的疑难病》,既有哲理性,也颇具趣味性,兼具极高的艺术价值。

综观菲茨杰拉德的这些短篇佳作,它们集趣味性、文学性、哲理性和艺术性于一身,或朴实生动、言近而旨远;或情趣盎然、妙趣横生;或荒诞奇诡、影射现实;或含蓄深沉、委婉动人,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体现出名家的风范。与他的长篇巨著相比,这样的短篇佳作可以说也毫不逊色。本书所选的许多短篇,作者后来都以各种形式融人其长篇代表作里,有的是思想方面的借鉴,如《骰子、指节铜套和吉他》中的许多观点后来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外之行》更是《夜色温柔》的雏形。有的则直接分散插到了长篇之中,如‘《吻别》改头换面之后出现在《最后的大亨》一书中;《冬日迷梦》中格林对朱迪·琼斯家的反应后来又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变成了盖茨比对黛茜家_的反应。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短篇小说作为铺垫和练笔,菲茨杰拉德不可能写出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等这样的巨著来,也就不可能有以后的辉煌和荣耀。同样地,如果我们没有通读过他的这些优秀短篇,我们也就谈不上了解菲茨杰拉德这位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艺术家和社会观察家,谈不上了解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人。当然,暇不掩疵。由于作家受到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优点和缺点,菲茨杰拉德也不例外,而这就只好交给中国的读者自由评说了。

《风月俏佳人》集中关注菲茨杰拉德短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冬日迷梦》、《软心豆粒糖》、《近海海盗》、《冰宫》及《贝尼丝剪掉了头发》等五个短篇均在菲茨杰拉德最受关注的十大短篇小说之列,具有相当高的阅读与欣赏价值。《雅阁的天梯》则主要反映了作者与妻子的二人世界,为他们生活、爱情的反光镜。其中《重访巴比伦》被批评家们视为菲氏短篇的巅峰之作,也是其具有高度自传性的短篇之一,真实反映了作者在酗酒治愈后寻求唯一孩子监护权的心路历程。《头与肩膀》也是公认的最优秀短篇之一。《一梦十年》选篇则或以反映现实社会问题为主,或以奇幻(幻灭为主)为特色,代表作如《本杰明·巴顿的疑难病》、《像丽兹酒店那么大的钻石》、《迷失的十年》等。  我在翻译成稿及校译的过程中,先后得到了韩子满、吴承义、王瑞、武军、马国丽、吴一栋、彭真颖、王芳、姚金玉、唐晓渝、薛倩、杨广敏等同志和郭晓娜编辑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我还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王宁教授和东方出版社崔人元博士的惠助!

世易时移,经典名著翻译付梓往往艰难!十多年前译完这些小说,却被出版商置于故纸尘埃堆里,如今才得改由愿意传播世界优秀文化的东方出版社出版。虽然对译稿再次进行了修订,但限于本人水平和时间,本书译文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敬请各位方家指正。需要说明的是,菲茨杰拉德十分善于利用地名来煽情和表达浪漫之意,我在翻译中对绝大部分的地名进行了注释以方便读者朋友们的阅读理解,不当之处,亦请批评。

许德金

2010年12月1日于望京花园知愚堂

内容推荐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命名了美国的一个时代,他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是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福克纳等比肩的文学大师。

菲茨杰拉德是张爱玲最为推崇的美国作家,是村匕春树的文学偶像和精神导师。

《爵士乐美人迷惘》精选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分为《风月俏佳人》、《雅阁的天梯》、《一梦十年》三册呈现给读者。这些作品基本涵盖了菲茨杰拉德各个时期创作的精品,代表了他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最高成就。其中有广受好评的众多名篇,有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的佳作,还有多篇首次译为中文。《风月俏佳人》以姿态万千的女性为主题,《雅阁的天梯》关注情侣爱人的二人世界,《一梦十年》则多为奇幻故事,均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观赏娱乐价值。

编辑推荐

《爵士乐美人迷惘》精选了菲茨杰拉德的四十二个短篇小说佳作名篇,分为《风月俏佳人》、《雅阁的天梯》、《一梦十年》三册。这些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篇幅上,还是从语言艺术上,基本涵盖了菲茨杰拉德各个时期创作的精品。

《风月俏佳人》集中关注菲茨杰拉德短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冬日迷梦》、《软心豆粒糖》、《近海海盗》、《冰宫》及《贝尼丝剪掉了头发》等五个短篇均在菲茨杰拉德最受关注的十大短篇小说之列,具有相当高的阅读与欣赏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月俏佳人(菲茨杰拉德文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菲茨杰拉德
译者 许德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1188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