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编辑《辨伪丛刊》,或整理专书,或记录内容相类和时代相近的文字为一编, 50年代又改题为《古籍考辨丛刊》,195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第一集,共十种,计有《唐人辨伪集语》、《朱熹辨伪书语》、《四部正讹》、《古今伪书考》、《诗疑》、《书序辨》、《左氏春秋考证》、《论语辨》、《子略(选录)》、《诸子辨》。本书初版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市场上已脱销多年,此次由顾先生的高足王煦华先生主持修订,以繁体横排,再版重印,以飨广大读者。
| 图书 | 古籍考辨丛刊(第1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国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编辑《辨伪丛刊》,或整理专书,或记录内容相类和时代相近的文字为一编, 50年代又改题为《古籍考辨丛刊》,195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第一集,共十种,计有《唐人辨伪集语》、《朱熹辨伪书语》、《四部正讹》、《古今伪书考》、《诗疑》、《书序辨》、《左氏春秋考证》、《论语辨》、《子略(选录)》、《诸子辨》。本书初版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市场上已脱销多年,此次由顾先生的高足王煦华先生主持修订,以繁体横排,再版重印,以飨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中国的疑古辨伪思想,萌芽于春秋之末,由孔子开其端。他虽然“信而好古”,但不语“怪、力、乱、神”,可见他爱好的是摈斥了不可信的神话传说的真实可信的古史。他又说:“夏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这种对古代传下来的东西,考而后信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中国文献学的优良传统。为历代从事考辨古籍真伪的学者所信奉。从战国、秦、汉,经唐、宋、元、明,一直到清代,他们做了大量的考辨工作。这是我们应当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 为了便于继承这些遗产,我国国学大师顾颉刚先生曾在20世纪S0年代编辑《辨伪丛刊》,或整理专书,或辑录内容相类和时代相近的文字为一编,以易于看出发展的趋势,由朴杜出版了十余种。50年代又改题为《古籍考辨丛刊》,195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第一集,共十种。以后,又编了第二集,已于2009年出版。第三集则留下一个拟目,有待辑集校点。本书即为第一集的再版。 目录 序 唐人辨伪集语 朱熹辨伪书语 四部正讹 古今伪书考 以上通论四种 诗疑 书序辨 左氏春秋考证 以上经学三种 论语辨 子略(选录) 诸子辨 以上子学三种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古籍考辨丛刊(第1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顾颉刚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1093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66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30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74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256.22-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8 |
| 宽 | 145 |
| 高 | 2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