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序言

 一 概念及其关系: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教学模式(2)

 二 20余年从教之路回眸:一个简短的勾勒(7)

第二章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博士生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改革

 一 课程描述:“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5)

 二 关键词释读:一主/三线/梯级型(27)

 三 六个不同于:“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30)

 四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学理依据(35)

 五 “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的路径功能(41)

 六 “马克思主义”:课程理论主线之诠释(47)

 七 动态性—常规化:“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考试体系(56)

第三章  “RMSD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科生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RMSD教学模式”释读(65)

 二 R(Revolution)/M(Modernization):教学内容的革命/现代化路径(74)

 三 S(Special:ization):教学过程的专题化运作(77)

(一) “基础课专题化”的必要性(77)

(二) “基础课专题化”的操作路径(80)

(三) “基础课专题化”的合理性(84)

 四 D(Diversification):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形式(86)

(一) 问卷式调研法(87)

(二) 回溯提升教学法(97)

(三) 问题引领式教学法(104)

(四) 名篇名著导读法(133)

(五)案例教学法(146)

 五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172)

(一)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动因意义(r72)

(二)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框架路径(174)

(三)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特点功能(175)

(四) “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操作建议(177)

(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手册(178)

 六 “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183)

(一) 四个衔接:“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诉求(184)

(二) “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程式与原则(184)

(三) “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的功能分析(187)

 七 构建“RMSD教学模式”面临的四对关系及其解决对策(188)

(一) “纲要”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89)

(二) “纲要”与世界近现代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92)

(三) “纲要”与大学本科专业历史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94)

(四) “纲要”与“概论”课程之间的关系及解决对策(196)

 八 累加式—发散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考试体系(199)

(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累加式”考试框架(200)

(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发散型”试题示例(202)

第四章 “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硕士生课“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与“中国科技思想史”教学改革

 一 导师之“导”:如何导?(215)

 二 研究生之“研究”:如何凸显“研究”?(218)

 三 “协调”:研究生培养之各种关系形态(220)

(一) 主体关系:“教”与“学”之相生相长(221)

(二) 博约权重:“树木”与“树林”之关怀互现(226)

(三) 培养环节:“课堂教学”与“论文写作”之互以为缘(271)

(四) 目标定位:“知识生产”与“人格生产”之双重诉求(274)

 四 研究型—发散式: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体系(278)

第五章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科生课“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探索

 一 框架勾勒:多元化教学模式(294)

 二 史学理论多元化个案:群体心理历史学(300)

(一) “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定位与学理路径(303)

(二) “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功能及方法论(309)

(三) “群体心理历史学”的意义与学科价值(311)

 三 “教学方法多元化”之盘点(315)

 四 “教学内容多元化”之尝试(318)

(一) 时代性:沟通历史与现实/衔接中国与世界(318)

(二) 客观性:传统史学与政治文化史学相结合(322)

(三) 教化性: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专题讲座(324)

 五 内容/方法多元化个案:纵横双向多维整合(334)

(一) 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必要性(335)

(二) 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特点与方法(340)

(三) 纵横双向多维整合的视阈或论域(345)

 六 口试—讨论式:“世界近代史”课程考试体系(351)

 七 附录:《史海清如许源头活水来——记徐奉臻》(353)

第六章 关于“第二课堂”与选修课教学

 一 “第二课堂”和选修课教学活动盘点(360)

 二 “第二课堂”和选修课教学的特点与功能(371)

第七章 教学科研成果一览

 一 教学科研课题一览(376)

 二 教学科研著论一览(378)

 三 教学科研获奖一览(386)

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作者20年教学实践,以对“教学改革”、“理念创新”和“教学模式”概念的厘定为楔入点,阐释了在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教学中构建的“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RMSD教学模式”、“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生发原则、学理依据、操作程式、意义功能等,并就其中重要问题做个案研究。全书立足于“五个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必修课教学改革相结合”、“本科生教学改革与硕士生教学改革和博士生教学改革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并由此体现教育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内容推荐
全书立足于“五个结合” ——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必修课教学改革相结合”、“本科生教学改革与硕士生教学改革和博士生教学改革相结合”、“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并由此体现教育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与模式构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奉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78980
开本 16开
页数 3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1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