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少雨的土地漫步/美国自然文学圣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少雨的土地》——一部开创“沙漠美学”的“沙漠经典”。

《漫步》——《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振聋发聩的经典绝唱。

《少雨的土地》以散文体写就,被誉为“沙漠经典”,全书由十四篇组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加州南部 个沙漠小镇及其周围土地的魅力。此书1 903年首次出版时引起巨大反响,此后一版再版,影响经久不衰。

《漫步》是梭罗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它以一种超前的自然保护意识,表达了他对荒野价值的肯定与迷恋。

内容推荐

《少雨的土地》以散文体写就,被誉为“沙漠经典”,全书由十四篇组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加州南部 个沙漠小镇及其周围土地的魅力。此书1 903年首次出版时引起巨大反响,此后一版再版,影响经久不衰。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特里·威廉斯在为本书最新一版写的序言中说道 “几乎一百年之后,《少雨的土地》成为一本令人敬慕的沙漠经典,而且迄今为止,这种敬慕达到了顶点。”这本书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在奥斯汀笔下成为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由此开创了当时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

《漫步》是梭罗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它以一种超前的自然保护意识,表达了他对荒野价值的肯定与迷恋。在梭罗之前,也曾有不少人描写荒野,迷恋荒野,但从未有人像梭罗那样真正理解荒野的价值,并为保护纯朴而完整的自然而大声疾呼。在梭罗眼中,荒野蕴藏着无穷的生机与活力,也最终体现着真、善、美的价值。他预见了人类盲目发展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也预见了工业文明可能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他把自然看成疗救人类身心的灵丹妙药,看成人类的前途与希望。《漫步》中的梭罗可谓振聋发聩,听 “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有这个世界!”

目录

前言

敬畏自然,修炼灵魂

少雨的土地

序言

少雨的土地

赛瑞索的小溪

清道夫

采金人

肖肖尼人的土地

吉姆维尔镇

邻家之地

台地小径

篮匠

山道

水岸边(上)

水岸边(下)

天有不测风云

葡萄藤小镇

漫步

遐思(一)

遐思(二)

遐思(三)

试读章节

我确实很喜欢印第安人取名字的方式:如果有一个词语能最恰当地描述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这个词语便成了他的名字。因此,他可能被称作“强悍的猎手”,或是“惧熊者”,这取决于叫他名字的人是朋友还是敌人;而与他只有一面之交的人很可能就管他叫“疤脸”。只有这样取出的名字才能反映我们各自不同的内在气质,如果你同意我的说法,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我文章里出现的地名要比地理书上的少得多。比方说,如果我爱上一个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湖,却又发现,更打动我的其实是湖边那些被湖水滋养成密林的柏树,我就会在文章里按我的感受重新命名它。不过,若是印第安人在我之前就给它取过名字,那就用他们的名字,因为印第安人命名时从不会庸俗地考虑如何能让自己名垂青史,而只是让名字本身既动听又贴切。

不过,确实也有一些山峰、峡谷和辽阔的草原是文字难以描绘的,所以我们就像对待那些尊贵的大人物那样,给它们起了些不同寻常的名字。依照这些提示,你便可以踏上我的这片土地,或许能发现我所记述的内容,当然,这也要看你和这片土地是否有缘。这片土地并不一视同仁地向所有的来访者展露她的风采,而是因人而异地保持着亲疏远近。但是,如果你发现这里并不完全像我描写的那样,可不要认为我不可信或是你自己不够聪明。说到关乎内心感受的事我们往往会有一种倾向,比如一个人会说: “我认识一个人,他认为如何如何……”然后便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原先由自己最可靠的亲身经历所得出的结论。而且,我也并不想把你引到一个我认为令人愉悦而你却并不那么心仪的地方。按照印第安人的命名法,我把我所膜拜的这片没有确切名称的土地,取名为“伟大的疆土”,并收入我的私人宝典。

你也许见过和触摸过我所描写的这片土地,它位于高耸的内华达山脉之中,南邻优胜美地,从东向南是死谷和它后面一大片跌宕起伏的山脉,一直远远地延伸进莫哈维沙漠。要想进入这个地区,你可以选择从南面沿着驿站做长途的马车旅行,也可以从北面乘火车在里诺下车。最好的方式是背着包步行穿越内华达山口,眼见为实嘛。然而,要想深刻了解这片土地的精华所在,一个月的假期旅行是肯定不够的。你需要在这片土地上经冬历夏,等待时机。松树的果实需要两三个季节才能成熟,有些植物的根会在沙地里休眠达七年之久,直到遇上一次降雨才又重新开始生长,而杉树五十年才开一次花——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景象。不过,假如你已经走到了克尔萨兹山脚下那个山坳中的小镇里;在你离开之前,一定要来敲开村街口柳树下那座棕色房子的大门,那儿的女主人会很乐意为像她一样热爱这里的朋友讲述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条小径的故事,以及其中酝酿着的种种生命躁动。少雨的土地

由内华达山脉向东,自帕纳明特峡谷和阿玛格萨峡谷往南,就这样朝着东南方向走上很远很远,就到了那片没有疆界的土地。

犹特族、派尤特族、莫哈维族和肖肖尼族人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人类的足迹已经延伸到了她的腹地。在地图上她被称为“沙漠”,但她的印第安语名字可要动听得多了。沙漠是个笼统的词,指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但它并未说明这个地方能否被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然而无论那里的空气多么干燥,土壤多么贫瘠,沙漠始终是生机盎然的。

这才是这片土地的本质。圆形和三角形的山峰像是从混沌中挤撞出来的,它们披挂着铬黄和朱砂的色彩,径直升到雪线之上。山峰之间穿插着洒满耀眼阳光的平原和笼罩在蓝色雾霭中的狭长谷地。漂移的岩灰和未风化的黑色熔岩流在山峰的表面形成了条纹。雨水在封闭的小山谷里蒸发之后留下了当地人称为“枯湖”的干燥坚硬的不毛之地。在山势陡峭、雨量丰沛的地方,积水不会完全干涸,只是变得暗淡而苦涩,风化了的碱性沉积物在沼泽地周围留下了一圈圈印记。就连沼泽地边缘的植被上也覆上了一层薄薄的沉积物,显得陈旧而丑陋。在开阔的荒地上,风吹起的流沙围绕着低矮的灌木形成了沙丘,沙丘间的土壤露出了盐湖的印记。尽管多年不遇的短促的暴雨有时确实会给山峰留下些创痕,但这里的山形更多的还是由风而不是水雕刻而成的。在所有西部沙漠的边缘地带,都能发现那座尽人皆知的恐怖大峡谷的缩影。在这片土地上只要你不停地走,也一定能走到大峡谷。

走在山地里,你会发现泉水,不过千万别期望太高,因为它们大都是不卫生的咸水,或者只是那种缓缓渗入干涸土地的令人绝望的小水滴。这里,下有死谷的地热水池,上有终年笼罩在寒霜之中起伏的高山。劲风不停地吹袭,在安静到令人窒息的倾斜的台地上,尘土魔兽般舞蹈着,扶摇直上到开阔、苍白的天空之中。整个大地呼唤着久违的甘霖,最好能下上一场那种被称为“云暴”的猛烈的阵雨。这片没有河流的土地,没什么值得爱恋的;可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一定会再来,要不是这样,我也就没什么可说道的了。

这里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六月到十一月间土地干热、沉寂,暴风雨郁积不发,土地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此后直到来年四月,天气转凉,土地静静地吸吮着珍贵的雨水和更为稀缺的雪水;从四月到又一个夏季之前,遍地野花争妍,绚烂迷人。在这里,季节的划分不是很固定,挟带着雨水的季风自海湾飘过科罗拉多河水闸的时间或早或晚,而土地的季节则由降雨的时间来决定。

沙漠植物乐观地适应着恶劣气候的能力让我们人类自愧不如。它们生存的全部使命就是开花结果,只要有足够的雨水,它们就能长得像热带植物一样繁茂。根据死谷探险队的记载,有一年降雨丰沛,在科罗拉多沙漠,人们发现了一株十英尺高的苋属植物。一年之后,当人们再见到这株在旱季里成熟了的植物时,它却只有四英寸高了。人们希望土地的繁殖能像人类那样一代胜似一代,不光是“试试看”,而应该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但沙漠上的草本植物很少能长到该品种的通常高度。极度干旱和高海拔导致了植物的矮化效应,所以我们在内华达高山和死谷中看到的是一些为了适应恶劣气候而缩小了的植物版本。沙漠植物繁殖力极强,为防止水分蒸发,它们把叶缘朝向太阳,长出丝毛,分泌胶质的黏液。不断掠过的风对植物有害也有益。风在植物矮壮的茎的四周堆起沙丘,形成了护围,而在沙丘之上——如牧豆树下的沙丘就有三人高——细嫩的枝条上照样开花结果。P3-7

序言

在20世纪中后期至今席卷全球的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中,美国一直居于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它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的自然资源,有着众多热情倡导环境保护和环境伦理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有着不计其数的积极献身环保运动的组织和个人,但最为重要的是,美国有着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尤为突出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作为构成美国文化独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现代环境主义的主要精神源泉,这一传统已不仅是美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一份遗产,更成为全世界所有关心环境、热爱自然的人们共同珍爱的心灵财富。而这一传统的核心部分就是独树一帜的美国自然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美国自然文学——以及它所承载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念——在理论上和精神上直接推动了近现代的环境运动。

从初次踏上北美土地的第一批移民开始,对土地的情感,对荒野的迷恋就一直决定着美国文化风景的主色调。美利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美国的“精神国父”杰弗逊总统本人就是个热忱的自然爱好者,一位出色的园丁。三百多年来,一大批美国文化精英(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宗教家和学者)以他们作品中独特的个性魅力、对大自然的炽热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征服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心,也使自然文学发展成一种独立而成熟的写作样式。自然文学作品将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描写融会在一起,综合吸取了散文、游记、日记以及博物学和生态学科普作品等多种写作体裁的特点,成为目前“拥有最大读者群的美国文学的一个主要流派”(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约翰.默里),另一位评论家塔梅奇则称自然文学是“美国文学中最令人激动的领域”。

在美国以自然文学为题出版的书已达几千种之多,在多所大学,自然文学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开设。许多自然文学的经典作品对广大西方公众更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像梭罗、巴勒斯、缪尔、利奥波德等自然文学大师的代表作品早已成为欧美自然爱好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心目中的“圣经”。许多人正是读了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之后,开始追随大师们的足迹,奔向荒野,攀上山巅,徜徉溪畔,驻足林间,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反思现代文明,追觅人生意义。在那些逃离都市喧嚣的野营者们简单的行囊里,除了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外,十有八九还会有一本《瓦尔登湖》,或是一本《观鸟手记》或《夏日走过山间》。

不少自然文学作家如缪尔和利奥波德等人本身也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他们的不懈努力促成了政府某些环保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执政者本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曾在缪尔的陪同下游览了加州的优山美地,后来罗斯福的许多自然保护措施就是从那时起,在缪尔的劝导下开始逐渐成形的。这使得他成为一名“为了长远利益而建设这个国家”的美国总统。其实,用罗斯福总统一次演讲中的话作为对美国自然文学的概括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有着科学想象力的人,那些将科学事实精确地记述下来,并给予清晰的解释,付之以诗的魂魄,使之成为文学作品的人,我是说像约翰·巴勒斯和约翰·缪尔那样的人。”

然而,这样一些在西方世界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作者和作品,对于国内大部分读者来说依然十分陌生,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自然,体验荒野的魅力,当登山、野营、穿越、漂流等户外运动已逐渐成为都市人一种新的“时尚”的时候,或许有必要问一问,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健身呢,还是健心?当我们置身野外的时候,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我们是把这仅仅当成对单调刻板的都市生活方式的一种调剂、补充或刺激,还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甚至是——就像缪尔眼中的荒野那样——一种新的宗教体验?

自然在我们眼里到底意味着什么:把车开出几十里地捞条虹鳟鱼的地方?舒展筋骨呼吸点新鲜空气的天然操场?或是别的什么?这年头标榜自己“热爱大自然”似乎是件很时髦的事情,当人们在风景如画之地烧烤、狂欢,然后一走了之的时候,他们的“热爱大自然”与梭罗、缪尔们的“热爱大自然”还是同一个概念吗?在美国自然文学大师们的文字中,或许能找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促使我们去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美国自然文学圣典丛书”第一辑分三册出版。其中《自然之门》选自美国自然文学的先驱、“美国乡村的圣人”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1837-1921)的二十五郅自然散文集。《优山美地》是“美国自然保护运动的圣人”约翰·缪尔(John Muir,1838-1914)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融内心的虔敬、狂野的激情与“流动着的自然”为一体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因篇幅关系,《少雨的土地》和《漫步》合为一本出版。《少雨的土地》是“美国环境主义运动之母”玛丽·奥斯汀,(Mary Austin,1868-1934)的名作,被誉为“沙漠经典”。《漫步》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瓦尔登湖》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梭罗(Henry DavidThoreau,1817-1862)的最后一部主要作品。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对户外运动爱好者们说:你们想比比谁最“酷”吗?那好,现在“玩儿户外”最“酷”的标准不是“三夫”的全套高档装备,而是在你的背包里放上一本梭罗、缪尔、巴勒斯或玛丽·奥斯汀的书——当然,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像他们那样充满爱与敬畏的大自然朝圣者的灵魂!

林东威

2009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当周围不再有峡谷高耸的岩壁遮挡你的视线的时候,你离有鱼有花的地方就不远了。此时,喧闹的山溪变成了一条恬静的小河,河水中映出了天空的倒影。放心地跟着山溪走吧,下一站,风景更美丽!

——玛丽·奥斯汀

我不愿让每个人或者人的每个方面都受到文明的熏染,就像我不愿让每一片土地精耕细作一样。有些土地用以耕种,但更多的是草地和森林,它们不仅仅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且要让在其中生长的植物周而复始地年年朽去,为遥远的将来准备沃土。

——梭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少雨的土地漫步/美国自然文学圣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玛丽·奥斯汀//梭罗
译者 朱筠//龚燕灵//祝秀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46186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3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