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民(长篇小说)
内容
编辑推荐

李一清所著的《农民》描写了牛天才——这个一辈子根植于土地、依赖于土地、深爱着土地的淳朴农民,历经土地包产到户、进城打工、重返乡里,一直到地商业性开发,终于发出一代勤苦农民心底的呼喊:“啊,土地,狗日的土地!到底该爱你还是该恨你?”

内容推荐

李一清所著的《农民》是曾以小说《山杠爷》震动文坛的乡土作家李一清磨砺数年、潜心打造的又一长篇力作,是一部大地当纸、泥土为墨、我手写我心的真正农民代言人之作。

《农民》是近期中国文坛直面“三农问题”,真切反映中国农村三十年来风云变幻、老少两代农民在社会大变革中的处境遭际和心路历程的发轫之作。

《农民》是中国作家责任感、使命感和艺术良心与山乡山民同在的缩影。

《农民》饱含泥土芬芳、乡土气息的幽默机趣语言,朴实无华而逼真感人,不仅“力透纸背”,而且具有“力透心窝”的震撼。

试读章节

那个雨天,我对明扬讲我经历的往事。

我从我怎么爱我的土地开始。

之所以从土地开始,是因为明扬会这么说我:“谁教你那么不热爱土地。”

我一听就跟他急了。我说,你知道我有多么爱我的土地吗?

明扬摇了摇头。

我就说,包产到户的那年秋天,我和我那口子在刚分到的土地上刨界沟、埋界石。整整一个白天,陈素华兴奋得像叫雀子,周围的男男女女也在叫,我却连打桩埋界石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不太相信眼前的事实。我被这巨大的喜悦击懵了。

直到傍晚,回家把头埋在脸盆里洗一阵,我才清醒过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扯了条床上的被单,晃着膀子往门外走。陈素华追出来,问我这是要去哪儿,我也懒得理她,还是只顾晃着膀子往田野里走。

我在我们家的土地上过夜了。头枕着大地,背贴着大地,一翻身,肚皮又紧压着大地——啊哈!我一下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宽大的床、最暖和的垫子、无边无际的幔帐——那是夜雾呀,轻纱一样。还有最明亮的灯,满天星星。秋虫也赶来为我歌唱了,用最好的嗓子……

我那口子也赶来了,和我并排躺在一起。

我们在秋夜的星空下做那活儿,在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土地上做那活儿。在做那活儿之前,我双腿跪着,久久地跪着,庄重得不得了。——这姿势我过去从未有过;也不知那天是怎么了。我这就开始了。我身下是女人,女人身下是泥土。泥土和我们,我们和泥土,都分不清谁是谁了。

我要了陈素华一次,又要了一次。她说啊啊,你这么凶。我说,老子不是跟你凶。她问跟哪个凶,我恶狠狠地咬着牙,说:

“老子这是在日屎土地!”

我婆娘咯咯地笑,在下面一闪身,我还真就戳进土里了。感觉我那物件,硬生生还真就是一把犁头!土地给捅破开来的刹那,猛地一个激灵,然后便开始收缩,把我往更深的地方吸引,吸引……

你看,我有多么爱我的土地了吧!

同村的陈兴、大圆和长幺儿他们也爱土地,可他们到土地上过夜了吗?胡德江就更不好说了。今天,他领着人分地,我注意到他也在笑,但肉皮子没松开,有几回又像牙巴里灌进了风,老是在不停地歪咧。我们四个,偏毛根儿的朋友啦。

唠叨了半天,都没告诉你,我姓啥来着。我姓牛,叫天才,名儿不错,可惜我没有天才,就只剩牛一样吃苦的命。

我们那个村子,名儿也怪,叫“牛啃土”。喏,我指给你看。那座山,像不像一只牛头?牛脊呢,自然就是那一抹顺两边蜿蜒的山脉了。牛肋巴还棱棱的,褶皱很深。牛就显瘦,肚子里一年四季,像又没吃进水也没吃进草。喏,牛脊梁到尾椎那儿就垂直地掉下了,好像那头牛突然往下一坐。墩在地上两爿屁股,牛尾巴却不见了,裸露出那个黑洞,村庄不知怎的就掉进去了。这就有了我们的村名——牛啃土。咳,牛啃土也该用嘴呀!它却用牛×,你说有多晦气吧!我们村很穷,过去穷,现在穷,比周边十里八里的村都要穷。我不知道这跟一个村掉进牛×里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

解放前我们村就更穷了。土改划成分,丁保长是地主,长幺儿他爹大布袋是中农,其余的户挨户都是贫农,一窝儿穷光蛋。我们家更是穷光蛋里最穷的那一个,住的茅草房,地呢,我娘倒是天天在种地,一个人和许多人在种地,但那些地大多不是我们家的。

我也从来没见过我爹。关于我爹,一说他在外做生意,赚了钱,另成了家;一说他在什么地方当土匪,被官兵剿灭。我问过我娘,她几回都眼泪疙瘩,掉得像断了线的珠子。后来我也就不问了,人长大些了,有爹没爹都一样。

那一年,我八九岁的样子。一天,娘把我领到丁保长家,说,丁大爷,我把娃给你领来了。

从那天开始,我就在丁保长家做小工,说穿了就是干些我这个年纪能干得了的杂活。

丁保长有两房老婆。我当面称呼她俩大太太、二太太,背地里就只管叫做大婆子、二婆子。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大婆子不养娃,二婆子生的。田地却不少,常年累月雇长年短工。我的任务就是照顾这一家子的生活,中午给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送送饭。说起来轻松,其实苦得死人。每天清晨,鸡叫三遍,我就得赶紧起床了。给圈里的牛添草料、喂水,然后再去放笼里的鸡、扫地。忙完,头上浸毛毛汗了,丁保长房里的灯也就亮了。他在咳嗽,咳得灯焰火在窗纸上晃。我着急赶过去,给他捶背、揉腰。丁保长慢慢不咳了,这时他要抽一口了,我得赶紧拿烟枪,摆烟具,装泡子,伺候他吞云吐雾。过足了鸦片大瘾,丁保长喜欢倒头睡“回笼觉”。我呢,得趁这空儿去给他倒夜壶,涮洗夜壶。大太太、二太太不用夜壶,她们用加盖的马桶。丁保长的觉才刚刚回笼,大太太的门吱扭扭开了,二太太的门也跟着吱扭扭开了,我就还有两个马桶等着好倒了。之后,我还得给这两个女人烧水,伺候她们梳洗。忙完,才松了一口气,二太太的小女儿差不多也就醒了,二太太叫我抱她到外面去拉屎撒尿。小女儿叫翠花,很乖,脸红似苹果,眼珠像两颗黑葡萄。我乐意抱抱她。可她有个小毛病,每当给她揩屁股,不管如何轻轻用手,她都要大哭小叫。二太太每每听到了,总要像火燎眉毛似地赶过来,不问青红皂白,要么用指甲掐我,要么就抬手打我的耳光。她出手倒不很重,只是指甲太长,一下就能像钉子抠进我的皮肉里……

我最乐意干的,那就是每天中午往地里给他家的长年短工们送饭。直到现在,我还能叫出他们中几个人的绰号:秦三犁、王包舌、罗圈裤。也说得出这一个个绰号的由来:秦三犁会使犁,“田耕端,地耕弯”,无论哪种,他都只要三犁;王包舌也就是大舌头,口齿呜噜;罗圈裤姓罗,常年穿一条青布裤,白布做腰,从来不拴裤带,只须提起白布太腰头,左往右一捋,右往左一捋,交叉挽一个疙瘩。干活热时,他就将白布大腰头一松,双手捉住抖抖,吹进些风,里面便像吹猪胰子似的气鼓气胀了。这罗圈裤也有个缺点,屁股沟外总要豁道裤缝,我见了忍不住总要抓一把沙,从那道缝里丢进去,塞他的“沙屁眼儿”。罗圈裤每每又叫又喊,抓小鸡一样抓住我,将我头朝下,装进他的白布大腰头里,我不甘心地在里面扑腾,那气味都快把我熏昏了。这时就听他们在笑。笑着笑着,又听秦三犁在喊:“罗圈裤罗圈裤!你那臭裤裆,快把那娃儿放出来!”

罗圈裤很不情愿地把我放出来,那样子,像在从他的白布大腰头里往外掏一只大鸟。我真的就被熏昏了。他一松手,我就软塌塌地瘫倒在地上。秦三犁忙颠颠地从树阴下抱来水罐,给我喂水。那边罗圈裤就说:

“哈,秦三犁,你才心疼人家的娃儿啊。莫不是听说他爹不在家,他娘那巴掌甜沙地荒着,你想去耕耕了?”

秦三犁说:“放屁!你不在家,你婆娘那巴掌甜沙地呢,不也荒着了?”

王包舌插进话,果然包口包口地:“裸(我)、裸要有女人,裸就在饿(窝)、饿里守着。”

罗圈裤蔑视了他一眼,也学他大包舌头,说:“饿、饿里守着,喝丝(西)、丝北风啊?”P3-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民(长篇小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一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27045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04-01-01
首版时间 2004-01-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5
出版地 四川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