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阳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郑州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并且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都。
赵文龙主编的这本《文化古都(安阳)》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生动地为我们讲述安阳的古往今来,历史要闻,名人圣贤,姓氏根亲,考古文化,名胜古迹,民间文化,地方美食,城市名片等内容。
图书 | 文化古都(安阳)/中原文化记忆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安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阳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郑州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并且是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都。 赵文龙主编的这本《文化古都(安阳)》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生动地为我们讲述安阳的古往今来,历史要闻,名人圣贤,姓氏根亲,考古文化,名胜古迹,民间文化,地方美食,城市名片等内容。 内容推荐 沿着历史的踪迹追寻,中国历史的起点在河南;沿着文化的脉络追思,中国文化的源头在河南;沿着血脉的流向追溯,中国人的根系在河南。据此,河南省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全省18个省辖市共同编纂了大型丛书“中原文化记忆”,以弘扬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显赫的地位,并以普及、精装两个版本出版。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文化古都(安阳)》,由赵文龙主编。共分10章,包括:谈古说今——古都安阳的历史与今天;要事回放——重温历史的瞬间;名人扫描——历史尘烟中的传奇;寻根问祖——百姓万家一脉承;古城印象——留住历史文化的根;考古探秘——在寂寞中找寻奇迹;胜景掠影——美不胜收属安阳;名品荟萃——品享地方风味;非遗概览——美妙的民间艺术;城市名片——文化古都谱新篇。《文化古都(安阳)》内容全面,史料确凿,语言流畅,图片精美,故事动人。 目录 谈古说今——古都安阳的历史与今天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今日安阳:蜚声中外的豫北名城 要事回放——重温历史的瞬间 盘庚迁殷 齐桓公筑邺城 西门豹治邺 六国洹上会盟 信陵君窃符救赵 项羽与章邯殷墟会盟 曹操重建邺城 西晋“八王之乱”与云村之战 六朝建都在邺城 高欢大败尔朱氏 尉迟迥兵败邺城 瓦岗寨群雄聚义 九节度兵败相州 王彦章与铁枪寺 南北新军彰德会操 商震与安阳城保卫战 安阳的解放 名人扫描——历史尘烟中的传奇 武丁中兴 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宰相傅说 良相蔺相如 政治改革家商鞅 抗胡英雄冉闵 诤臣魏徵 名相戴胄 初唐诗人沈俭期 唐代史学家李延寿 贤相韩琦 民族英雄岳飞 元代戏剧家郑廷玉 许有壬与圭塘别墅 宋讷与白云茅屋 崔铣与后渠书屋 郭朴与阁老祠 人如其名许三礼 暴方子和《林屋三民送米图》 袁世凯韬光养晦彰德府 坠子皇后乔清秀 寻根问祖——百姓万家一脉承 颛顼、帝喾与中华姓氏 韩氏家族郡望地 古城印象——留住历史文化的根 安阳古城 文峰塔 高阁寺 昼锦堂与三绝碑 慈禧驾临文昌阁 钟楼新韵 彰德府城隍庙 古都名镇、古村落 考古探秘——在寂寞中找寻奇迹 小南海文化 后冈遗址与新石器时代 殷墟——中国现代考古发源地 洹北商城遗址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王陵 甲骨文,一个偶然的伟大发现 殷墟青铜器 殷墟玉器和玉石之路 殷商陶器 商代的人殉和人牲 揭秘曹操墓 林州战国古墓群 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中国的“庞贝古城” 相州瓷窑 胜景掠影——美不胜收属安阳 太行大峡谷 太行之魂王相岩 千古之谜猪叫石 潭深壑幽仙霞谷 原始森林太极山 亦真亦幻仙台山 华夏一绝桃花瀑 太行平湖南谷洞 三伏奇观冰冰背 冬游桃花洞赏花 天开图画黄华山 北雄风光天平山 文物宝谷洪谷山 翠柏园林龙凤山 北国江南万泉湖 森林公园五龙洞 奇秀幽美属赵河 内黄——中国红枣之乡 龙泉——中国花卉之乡 汤阴岳飞庙 从养寿园到袁林 马氏庄园 北齐石窟 灵泉寺与万佛沟 修定寺塔一中国第一华塔 明福寺塔 九龙山寺 小泰山 长春观 丈八佛塔 名品荟萃——品享地方风味 道口烧鸡 老庙牛肉 曹马芝麻糖 郑家“全盛”老粉房粉皮 美味小吃 非遗概览——美妙的民间艺术 滑县大弦戏 滑县大平调 内黄罗卷戏 安阳县怀调 内黄落儿腔 滑县二夹弦 内黄扁担偶 背歌、抬歌 莲花灯舞惹人醉 汤阴县跑帷子 吕村战鼓 孟村九曲黄河阵灯盏会 汤阴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 秦氏绢艺 苏奇灯笼画和印花布 内黄梅花拳 沸腾的道口正月古庙会 城市名片——文化古都谱新篇 安阳是诞生在历史深处的文化名城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 人工天河红旗渠 《周易》文化发祥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 后记 试读章节 武丁中兴 商王朝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朝代和存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前后延续550多年,历经17世31王。在诸多国王中,绝大多数因政绩平平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而勤政爱民、文韬武略的武丁却赫然彪炳史册。下面就让我们依据浩瀚的甲骨文献,寻觅一下武丁文治武功的踪迹。 武丁,商代第23位国王,子姓,名昭。商王小乙之子,盘庚的侄子,在位59年。相传少年时期,父亲不让他留在王室里,而是让他到民间游历,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武丁隐瞒了自己的王室身份,不仅学会了各种劳作,更重要的是深切了解了民间的疾苦。 他即位时曾“三年不语”,每天上朝,只听朝臣们念念叨叨,就是不说话,大臣们一个个都很害怕。其实,他意在摆脱佞臣左右,寻找适当机会,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不久,他大胆起用了工匠出身的傅说和甘盘辅佐朝政,还让傅说担任国相一职。他们两人不负众望,大刀阔斧整饬吏治,消弭奢侈腐化之风,商王朝经济日渐繁荣,国力逐步强大。 武丁统治之初,周边部族不断侵扰,边境很不稳定。经过充分准备和严密部署,武丁对西北部的土方、鬼方、羌方等开始了征讨。武丁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先命妇好对土方多次发动进攻,同时派部将牵制其他部族,使他们不能与土方联合作战,从而将士方征服。之后,武丁还统兵南征,深入荆楚之地,击败荆楚军,俘获甚多。不久,武丁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据当时的甲骨卜辞记载,战争先后达30。多次。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拓展了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史称“武丁中兴”。 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必然促进文化的飞跃发展。武丁统治时期,也是商代甲骨文化和青铜文化鼎盛之时。据统计,在迄今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中,武丁朝的最多,约占70%左右,这些甲骨为我们研究“武丁中兴”和殷商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武丁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日臻成熟,工匠们已经能恰如其分地根据铸造物的不同确定铜、铅、锡三种金属的比例,分别铸造出戈、斧、鼎、爵等器物,种类繁多,纹饰华丽,堪称青铜器之精品。 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十墓九空”曾是殷墟考古过程中的普遍现象。1976年春天,当考古队把妇好墓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不仅打破了这一定律,还为我们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妇好的神秘面纱。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即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生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 妇好墓是一竖穴墓,基口长56米、宽4米、深约8米,面积不大,仅为20多平方米,但却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共计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其中玉器共755件,在商代墓葬中,是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一座。青铜器共468件,以礼器和兵器为主。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有铭文的青铜礼器190件,其中铸有“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有铭文青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根据铭文,推断墓主人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而她的另一个称号是“母辛”。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使这位湮没3000多年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重见天日。 妇好是一位军事家,她多次带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卜辞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的记载。意思是说,商王武丁征发妇好所属三千军队和其他士兵一万人,前往征伐羌国。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两把铸有“妇好”的铜铖,每把重达八九公斤,铜钺在商代是王权和军权的象征,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部,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灵等备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 商朝把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于妇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祭祀,宣读祭文,并任命她为卜官,刻写卜辞。在保存下来的甲骨文中,有些是出于妇好的手刻。妇好通过主持祭祀、参与朝中的政治活动,成为武丁时期的一位女政治家。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过三个王后,妇好是他的元配。武丁有60多个妻子,妇好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待在自己的封地。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武丁对妇好十分宠爱,授予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宫殿宗庙区内,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享有独祭的隆礼,这在商代也仅此一例。 P33-35 序言 打开这套丛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原这片黄土地上那如诗如歌的沧桑岁月,是先辈们在长期农耕时代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博大而辉煌的文化创造,以及蕴含在其中的强大而坚韧的民族精神。 从古至今,我们的母亲河滋养着这里的每一株庄稼和每一个生灵,使这里成为一片人文的沃土。自从远古的文明之犁在这里开垦出第一片耕地之后,这块土地便再不肯荒芜:千百年来,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烽烟在这里改变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圣贤英杰、名相名将、文人才俊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中华辽阔的天幕上,众多的历史人文标志像一面面旌旗,摇曳着这个地域昔日的辉煌和骄傲……正是这一切,汇成了一条历史文化的长河,日夜流淌在中原的土地上,它携带着绵长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传递着民族精神的基因,浸润濡染着一代又一代人。这种民族的感召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着华夏子孙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保证了中华优秀文化和集体记忆的赓续绵延。所以,我们有理由说,中原文化折射出中国历史的轨迹,推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她以其无可比拟的系统性、丰富性、完整性,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主体和骨干,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根基。 斗转星移,如今我们已经告别了漫漫的农耕时期,进入到一个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但是,仰以察古,俯以观今,中华传统文化仍以其不朽的生命力,不断给予我们彰明的昭示、强烈的激励和有益的启迪,并且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文化资源和道德资源,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文化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在当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与文化产业在社会与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增大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进步的标志。有鉴于此,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正在谋划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所依托的基础,除了河南区位、交通、人口因素之外,很重要的,还有厚重的中原文化因素。因此,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在保护和继承中原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并通过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原崛起,以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就文化本体的建设而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报告中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等论述,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上升到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中原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中以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世界各国人类文明成果,大力倡导文化创新,与时俱进地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各省辖市党委宣传部,编纂出版了这套《中原文化记忆丛书》,一共18卷。这套丛书以省辖市为单元,择其文化经典和精要,分门别类地系统介绍中原文化,旨在对中原文化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扫描和解读。编写本套书,为中原文化的积累和传播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也体现了河南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这是一套送给当代人,同时又送给我们后代的礼物。 希望本套书能够对普及河南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中原人的文化自豪感,推动城市形象塑造和文化遗产保护,使城市更具历史感、文化感,使城市更具个性和特色,起到一定的作用。 刘少宇 20lO年8月 后记 2008年12月,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委托我们编写一部大型的,全面反映安阳的历史、文化、旅游的,独具特色和文图并茂的图书——《中国古都安阳》。接此任务以后,我们挑选安阳市史学、周易、文化界的十位专家,组成了写作班子,迅速投入研究和写作。经过七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书稿,并顺利通过宣传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就在这时,我们又接受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的《中原文化记忆丛书》安阳卷的编写任务。 《中原文化记忆丛书》安阳卷与我们编写的《中国古都安阳》在选题上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地方。于是,我们对《中国古都安阳》书稿进行认真地增删和调整,部分内容又进行了重写,从而达到了出版的要求,就是这本《文化古都——安阳》。 广大读者都知道,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3300年前是殷商王朝的都城,甲骨文在此发现将中国的信史上推了一千年。殷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安阳是周易的产生地;安阳又是六朝古都。安阳的历史十分厚重,安阳的文化十分灿烂,安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安阳的史料十分散乱。为了编写好这部书,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用科学的眼光一一进行甄别,反复进行考证,去伪存真,把准确、鲜明、系统、闪光的“记忆”亮点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但是,我们深知,囿于水平,不妥之处在所难免,万望读者不吝赐教。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申泽田、许作民、张子欣等学人的帮助,在此深表谢忱! 作者 2010年2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古都(安阳)/中原文化记忆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文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9480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6.1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50 |
宽 | 186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