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基评说/刘基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先进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支柱,一种力量,一种财富,是改革、发展、致富的精神动力,是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大本大源。

刘基谢世至今已近700年了,刘基的一切成为历史以后,留下来的是他的文化。刘基文化的积淀是矿藏,它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利用。刘基文化的资源极为丰富,它的开发可以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改革开放以后,刘基文化开发的步伐越来越大。刘基故里(包括武阳故居,钦建诚意伯庙,九龙抢珠夏山之原伯温公墓、伯温公园、辞岭亭、石门洞诚意伯读书堂等)旅游日渐红火,“帝师故里,生态文成”立县定位带动的绿色山水乐园建设,向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前进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刘基为品牌的“刘基贡茶”、“帝师酒”、“伯温家酒”、“国师牌”果酒等正在占领市场,并且远销海外。一批以刘基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论文、戏剧和诗歌相继出版,丰富了我们的精神食粮。内容丰富多彩的刘基文化节正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四方来客,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净化我们的灵魂,培植健康的社会价值取向,构建大众的人生理念、人生信仰、人生价值,如此等等。乡土文化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不可低估,刘基的“名人效应”、“贤人效应”(文化效应)对其家乡的振兴发展正在和将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洗礼中获得新生,现代文明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升华。文化在改变人,人在改变世界。

应该说,发掘刘基资源现在还刚刚开始。这里仅就“诚”文化品牌开发略表不成熟的思路:

诚信立人。诚信,即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立身之本。因为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的,文化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精神,因此,文化有“造人”功能。刘基在《郁离子》里讲了一个卖漆商人的故事:由于贪,商人在漆里掺和“漆叶之膏”,结果其漆变质卖不出去,最终有家不能归而客死他乡。这个故事说明商人不讲诚信,最后自食恶果。俗话说:“小富由勤,大富由诚。”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第二条明确规定“明礼诚信”,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之《立身篇》开宗明义,“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职业道德》之《经营篇》开篇便是“诚实守信”。诚信才有人的立足之地。社会需要诚信,有诚信人才有诚信社会;有诚信社会,经济才会健康发展,社会才会昌明,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历史才会前进。

诚信立业。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振兴实业的要求。企业发展靠什么,靠诚信,靠文化。有人说,企业发展,五年靠机遇,十年靠领导,十五年靠结构,二十年、三十年以至百年靠文化。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能流传下来的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尤其是它的诚信品牌。诚信立业的文化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对外是一面旗帜。诚信才会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使企业成功,使企业长盛不衰。

诚信立校。学校是教育的外在表现,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教书育人,其目标是求真、求善、求美,其内涵是诚信,其形式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这个知识,这个认识,越符合客观规律,就越真,就越科学。人文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而且还是一个伦理体系、价值体系,这个知识、认识、伦理、价值越符合人民利益就越善。学校可以说是这两者结合的形式。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定位,一方面要以地方支柱产业为依托,坚定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当地社会文明的发展,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所以,加强刘基文化研究,开发诚文化品牌,以人文科学教育为基石,提升学院人文研究水平,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书卷气息和儒雅氛围,在当前是需要特别注重和加强的。

诚信立市(县)。刘基故乡“诚信之都”温州曾经出现过极不光彩、极不诚信的在全国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苍南金乡镇非法印刷、倒卖商标事件,温州劣质皮鞋事件,乐清柳市低压电器质量低劣事件,有人把这些称为“温州人的丑陋”。温州市委、市政府针对时弊狠下猛药,大声疾呼“质量是温州的生命”,提出“质量立市”的响亮口号,使温州产品走上了健康之路。但是从更高层次上说,只提“质量立市”还是不够的。刘基文化是温州文化的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温州立市、兴市,理应从刘基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借助刘基诚文化品牌,走“诚信立市”之路。因为诚信才是第一生命,诚信才是第一财富,诚信才能兴市。我们认为,温州市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历史名城,诚信之都。

刘基的“诚文化”作为一种乡土文化,使人倍感亲切,对人的情操更具影响和熏陶作用,对立人、立业、立校、立市有积极促进作用。刘基是一种文化,刘基文化是一个丰碑。“诚意伯”不仅是一个封号,而且是一个文化品牌,或者说是一面旗帜,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去开发、去利用。借助刘伯温,开发诚文化,改造新世界。P9-11

目录

序一

序二

生平、地位篇

 一、析“诚意伯”

 二、“刘基”和“刘基文化”诠释

 三、论刘基在建立朱明王朝中的历史作用

 四、王佐式军师,帝师级谋略家

 五、刘基之死及其薄葬考辨

思想篇

 一、刘基“耻商贩”思想解读及其历史局限性分析

 二、诚信的大师,道德革命的先驱

比较研究篇

 一、刘基与诸葛亮极相似

 二、就历史真实作评价,刘基明显高于孔明

 三、刘基与叶适比较研究

 四、刘基和永嘉学派浅析

影响篇

 一、温州模式谋变探析

 二、刘基与故乡南田及温州情结

 三、“三不朽伟人”刘基与杭州

 四、刘基后裔、文物、遗迹在温州丽水分布情况调查

 五、钦建诚意伯庙楹联匾额之解读

 六、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内化途径研究报告

 七、2004全国(温州)首届刘基文化研讨会综述

 八、2006中国(温州)国际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九、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品牌

序言

《刘基评说》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刘基和刘基文化的论文结集。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谋略过人的军事家,开一代文学新风的大学问家,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泊温”之美誉,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传世。刘基是一代文宗,被有识之士列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虔诚,为后人所仿效,被尊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他的思想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医学、书画、农事、饮食、卜筮、经易、堪舆、谋略、历史、教育、哲学、美学、民俗、养生等,其文化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刘基评说》就刘基生平、地位与作用、刘基儒学思想、谋略思想、军事思想、刘基与永嘉学派、刘基与刘基文化、刘基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刘基文化与经济、刘基文化与区域文化开发、刘基文化与人文素养等进行研究,再造人文形象,传承先贤精神。

《刘基评说》有以下一些亮点:

一是对刘基何以成为文化的研究。人本身是一种文化存在,刘基其人、其文、其行、其学术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后世乃至今天,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刘基是温州文化的金名片,在所有温州历代乡贤中再没有比刘基更具传播力和知名度的人物了。刘基是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智慧的化身,其大仁大智大勇的儒家思想精华以及兼融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是促进温州模式发展、提升温州文化品位的内动力之一,也是提升温州人文素养的典范。本于儒学而以人世致用为旨归的刘基文化具有与温州文化相融合的特性。刘基这一文化名人作为“三不朽”伟人的独特性、杰出性以及与温州文化的相融性,具有打响温州文化品牌的基础实力。温州文化造就了温州模式,而推动温州模式进一步发展,则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与动力。通过温州历史文化(刘基文化)专题研究、温州人(刘基)研究,梳理温州文化,把刘基文化研究和丰富温州文化结合起来,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丰富现代温州文化的内涵。

二是对刘基的认识评价不局限于历史作用,更多从品格文章、为人角度来认识。有人说:“观察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文化,如果抓住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就可以了解这个地区文化的各个层面。”刘基是人世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辅助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及开国立政的历史功绩,超过了诸葛孔明,刘基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十分巨大。温州经济模式进一步发展,需要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的滋养。刘基从自己在元末坎坷仕途中悟出了民本主义对治国的重要性,提出爱民、养民、德治、用贤的治国主张。刘基的社会政治学说是从观察元末社会弊政中产生的,其理论根源来源于儒家民本主义。刘基的民本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的核心,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刘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爱民情怀,谠直、清高的品格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接受和世代相传。刘伯温传说在民间传承久远、流播广阔,业已形成一种文化。特别是在他的故乡浙南,已经形成了刘伯温传说群。要把群众认可作为对其价值认同的结果,对刘基民本思想、义利思想及诚信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刘基文化中的高尚道德和人文关怀思想,并用之来教育和感染市民,使刘基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三是注意文化承载及传承的切人,突出区域性文化特征,把刘基文化与当地文化——瓯越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比如刘基精神与温州模式创新,纵论他的历史地位、学术思想、道德文章及精神内涵,探讨刘基文化对今天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作者认为文化建设应当以学术为底蕴,进一步挖掘、整理、编辑刘基文化遗产,使历史文化名人转化为现实文化因素,借助刘基本人的传奇性和名人效应,发挥刘基文化的教化功能,提升人文精神,推进文化创新。

温州市提出了“敢为人先、民本和谐”的城市精神。“敢为人先(代表人物叶适)、民本和谐(代表人物刘基)”将本地历史文化名人的观念和业绩融合到城市精神中去。刘基“诚意伯”品牌和“以诚信、和谐为核心的刘基文化”(刘伯温和谐思想既继承了传统一贯的和谐观,主张顺物顺人顺自然之性理,让大千世界达到和谐状态,还主张“善盗天地”)深入民间。刘基和叶适,都是温州人,可以说是对温州最具影响力的两个人,他们各自形成的文化,独具特色。叶适虽重功利,但他富有求实精神,主张“以利和义”,功利中见诚信。刘基讲诚信,但在实践上是事功卓著的人物,主张“经世致用”,理论上反对学者以修身为终身事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既以儒者自奉,又近功利。刘基既有道德文章留传后世,又有辅弼兴邦的勋业见诸青史,是义、利兼修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功利和诚信,并不偏执一端,所以才有如此的生命力。把刘基文化和叶适文化联系起来研究,“功利”和“诚信、和谐”共生共荣,代表了温州文化的两大潮流,是“瓯”文化的两大主流。在现代,商业和经济的人格化日益凸显,温州这个最具“商业文化”的城市,其特色源于丰富的“诚信、和谐”的人文内涵。我们进一步推进对刘基民本思想、义利思想及诚信思想的研究,使温州传统文化中的功利思想和诚信意识相得益彰,成为温州商业文化的两翼。《刘基评说》坦言,温州人要真正成为“中国的犹太人”,必须读点“刘伯温”,这将有助于温州实现从单纯重商向重商与重知、重商与重信相结合,从单纯重经济向重经济与重人文、重经济与重社会相结合的转变。

四是重视刘基文化的应用研究。加强人文教育,是研究刘基文化的初衷。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却十分重视人文社科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力求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提升人性,完善人格,达到“立人”的目的;注重体现人格本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意义人文教育观,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人格健全、生命意义的本真追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大力开展“二研”(教师的研究和学生的研读)“三进”(刘基文化选修课进课堂、刘基文化进研究课题、刘基文化进网站),组建刘基文化资料室,在《学报》开辟刘基文化研究专栏。以刘基文化网站建设向社会辐射,以刘基文化研读会向学生辐射,以《学报》刘基文化研究专栏向学术界辐射,使刘基研究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刘基文化在大众中找到知音,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作者重点分析了刘基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了刘基研究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意识。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丰富温州文化与城市精神结合起来,和培养师生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使历史文化名人转化为现实文化因素,使处于精神状态的刘基文化呈现出可视可感的文化形式,从深度、广度、可感度三方面,致力于把刘基文化发扬光大,使之与时代的主流方向相结合;吸取刘基文化中的精华,摒弃过时的不合理的东西;尊重历史,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注重对文化内涵本身的挖掘;注重原典的研究,挖掘刘基文化中科学的有价值的内核,推广刘基文化如刘基为人典范、格言、名言等,有助于温州新一代的价值观重构。

创新创见,时有新意,弥漫着浓浓学术氛围,闪耀着学术智慧,文中不乏一些新思想、新观点,开拓了刘基文化研究新领域新境界。深入研究刘基的勋业、道德、文章,考察刘基文化在温州的地域根基以及温州文化的特色,认识刘基文化价值。大力开展刘基文化的研究将有利于了解温州、理解瓯江文化乃至浙江文化。《刘基评说》有利于丰富温州文化与城市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温州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有利于建设、传承温州历史文明,建设有温州特色的区域文化,最终利用文化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刘基文化在构建和谐温州中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何向荣: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

内容推荐

《刘基评说》是作者陈守文多年来研究刘基和刘基文化的论文结集。就刘基生平、地位与作用,刘基儒学思想、谋略思想、军事思想、刘基与永嘉学派、刘基与刘基文化、刘基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刘基文化与经济、刘基文化与区域文化开发、刘基文化与人文素养等进行了研究。

《刘基评说》主要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书稿从多角度对刘基其人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与研究,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真实的刘基。其二,作者注重从与其他历史人物对比、发掘对后世影响及在当代价值层面研究刘基文化的价值,在今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编辑推荐

《刘基评说》是作者陈守文多年来研究刘基和刘基文化的论文结集。

刘基是一代文宗,被有识之士列为明清散文八大家之一,其文化博大精深,他的思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书就刘基生平、地位与作用、刘基儒学思想、谋略思想、军事思想、刘基与永嘉学派、刘基与刘基文化、刘基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刘基文化与经济、刘基文化与区域文化开发、刘基文化与人文素养等进行研究,再造人文形象,传承先贤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基评说/刘基文化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守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001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