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论集》由张涌泉、张先亮主编,共分“文献学研究”、“文字研究”和“词汇研究”、“语法与修辞研究”、“方言与音韵研究”五大板块,包括简帛文献与楚辞研究、《说文》“连篆读”发覆、试论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汉魏时期同义并列双音词说文衍生模式、“恨不得”的语法化机制、方以智《切韵声源》与桐城方音等诸多方面的学术论文。所有论文均曾在国内学术核心刊物发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图书 | 语言学研究论集/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语言学研究论集》由张涌泉、张先亮主编,共分“文献学研究”、“文字研究”和“词汇研究”、“语法与修辞研究”、“方言与音韵研究”五大板块,包括简帛文献与楚辞研究、《说文》“连篆读”发覆、试论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汉魏时期同义并列双音词说文衍生模式、“恨不得”的语法化机制、方以智《切韵声源》与桐城方音等诸多方面的学术论文。所有论文均曾在国内学术核心刊物发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文献学研究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敦煌文献的价值 简帛文献与《楚辞》研究 楚辞简帛释证 文字研究 大型字典编纂中与俗字相关的若干问题 ——《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读后 试论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 《说文》“连篆读”发覆 甲骨文“何”“此”用为代词考论 释“以” ——兼说“似”字和甲骨文声符形化造字 敦煌通俗字书与《新撰字镜》比较研究 古钱文偶札 词汇研究 汉魏时期同义并列双音词的衍生模式 ——以高诱注中的音训词为例 再谈“人客” 《(游仙窟>词语试释》补议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拾零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释词 连山壮语对汉语词语的搬借与整合 语法与修辞研究 “恨不得”的语法化机制 关于“×得很”中“很”的性质 比喻相异点的句法实现 ——谈“大/小”修饰名词性喻体的一种功能 试论“巴不得”与“恨不得” “责怪”式话语标记“你看你” “还NP呢”构式分析 “无论句”的选择性与关联问题 关于正反问历史发展的几个问题 命题否定与情态否定:明清汉语是非诘问句类型探讨 试论教学语法的定位 指示性与话语性 ——话语指示的本质特征 “毕竟”义“到底”句的主观化表达功能 “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 方言与音韵研究 方以智《切韵声原》与桐城方音 莆田话《新约全书附诗篇》(1912年)所见音系 从知庄章的分合看《西儒耳目资》音系的性质 合肥方言泥来母今读z声母现象的探讨 闽东福安话的变韵 海门话概数词“多[ta1]”的定指用法 论音转的制约机制 附录:汉语言文字学学科成员近10年论文目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语言学研究论集/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涌泉//张先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88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67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53 |
宽 | 18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