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李育民编著的《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是一本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自1840年签订《南京条约》起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期间所遭受的不平等条约屈辱的普及读物。全书共分九部分,内容包括:以《南京条约》为开端的中国外交悲剧,国土与白银被掠,中国领土上的外国法权,形形色色的“国中之国”,五花八门的经济权益,军刀与“福音”,强盗们的“一体均沾”,百年的耻辱与祸患,睡狮的觉醒与废约。适合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李育民编著的《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的内容提要如下: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独立自主却又与世界隔膜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进入不平等条约时代。列强在用侵略战争损害中国独立、平等主权的基础上,利用清朝官员的愚昧无知,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侵夺了中国的诸多权益。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像套在中国人民身上的锁链,严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被奴役的伟大民族,她在半殖民地的漫漫长夜中觉醒后,为重新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和抗争,终于挣脱了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目录

一 以《南京条约》为开端的中国外交悲剧

 1.强权与“公理”

 2.软弱与无知

 3.无尽的勒索

二 国土与白银被掠——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一

 1.被割占的国土

 2.被强索巨额赔款

三 中国领土上的外国法权——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二

 1.入境不问禁的“特殊人”

 2.类型各异的外国法庭

 3.中国法庭上的外国陪审官

四 形形色色的“国中之国”——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三

 1.列强在中国的特殊统治区域

 2.“变相割让”的沿海港湾

 3.皇城门口的“万国之邦”

 4.行政体系中的独立王国

五 五花八门的经济权益——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四

 1.并非协定的协定关税

 2.无处不行的航行权

 3.“文明人”的非人道贸易

 4.分割中国权益的势力范围

 5.强权政治下的各种投资

六 军刀与“福音”——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五

 1.虎视眈眈的东西洋海陆军

 2.传播“福音”的十字军

七 强盗们的“一体均沾”——不平等条约受损权益之六

 1.有权利无义务的“最惠国”

 2.法力无边的宝剑

八 百年的耻辱与祸患

 1.国家主权支离破碎

 2.民族经济步履艰难

 3.“福音”传播包藏的精神奴役

九 睡狮的觉醒与废约

 1.大梦将觉

 2.大革命前后的废约浪潮

 3.抗日战争与废约的初步实现

 4.“另起炉灶”的新时代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资本主义列强与强权政治有着难以割舍的密切关系。当这个比中世纪更高一级的文明在西方孕育之时,就有着向外掠夺扩张的冲动。从一开始,对外殖民战争的血腥暴力,就构成它那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之一。当它发育成形之后,它那不断膨胀的生产能力,更需要一个容纳它的广阔空间。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可供奴役的人群,都是它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它需要将整个世界纳入资本的统治范围。于是,在国际关系上尤其是对待弱小民族时,强权政治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圭臬。较早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英国,自17世纪“光荣革命”以后,抢占殖民地、征服他国民族,便是它的政治、军事机器运转的轴心。

到19世纪,在与生俱来的本能的驱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向东方扩张。作为领头羊的英帝国,在40年代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一个拥有世界工业领先地位和海上霸权的强国,征服欲愈益炽烈。实力稍逊一筹的其他资本主义列强,如美、法、德等,同样有着抑制不住的欲望,也亦步亦趋,在东方寻找猎物。中国,广大的疆域、丰富的物产、众多的人口,早已撩得资本主义列强垂涎欲滴,成为它们觊觎的重要目标。

于是,强权的拳头不断落到中国头上。随之而来的,便是一条条不平等条约的绳索。第一个挥起拳头的,是以绅士风度著称的英帝国,1840年,它向中国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从根本上说,是要用条约的形式,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统治体系。战争酝酿期间,英国资产阶级声称,动用武力,是向中国“要求某种特权的道路”。担任驻华商务监督的义律也直言不讳地说,通过迅速而沉重的打击教训中国政府,“要它懂得对外义务的时机已经来到了”。当英国调派的远征军整装待发之际,策划这场战争的外交大臣巴麦尊,明确训示这支侵略军的统领:必须使中国政府俯首就范,签订一项“堪称满意”的条约,才能停止军事行动。

这是十足的强盗逻辑!然而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是列强视为天经地义的法则。英国远征军在中国领土打了几个胜仗,最后兵临南京城下,便如愿以偿,出现了我们在本章首页看到的那一幕。

紧随而来的美利坚特使顾盛,带着一支舰队,对风声鹤唳的清朝官吏,以战争相恐吓,也如愿以偿。

强权的拳头一次又一次砸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之役,清政府被迫签订一个又一个城下之盟。还有数不尽的恐吓、要挟、威胁和敲诈,都使中国承诺了数不尽的条约义务。英国全权专使额尔金在订立《天津条约》之后形象地说,这些条约是“用手枪抵在咽喉上逼勒而成的”。这种强权政治的霸道行径,不胜枚举。毫无道义可言的暴力,是列强向中国勒索的有效手段,也是不平等条约订立的基础。

列强的能耐不仅仅如此,除了强权,它们还有所谓“公理”一手。被称为“公理”的国际法,17世纪产生于欧洲,最初即提出了国家平等、领土主权等具有进步意义的原则。列强的霸道行径,以及通过这一手段向中国索取的种种特权,均与这些进步原则大相径庭。可是“盗亦有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将这些进步原则抛于九霄云外,在“公理”中塞进了以它们的利益为准绳的种种谬论和邪说。

列强最流行的一种论调,就是认为中国没有资格享受“文明国家”的权利。19、20世纪之交的德籍国际法学家奥本海,在他那部颇有影响的《国际法》中认定:只有“文明国家”才属于国际社会的成员,而国际法是“文明国家”之间交往的法律;在国际社会之外的国家,不能享受“文明国家”所享受的待遇。简而言之,在它们看来,“非文明国家”是不能享有国家平等和领土主权的。在列强的逻辑中,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被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的“。非文明国家”。那个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的顾盛,就公然宣称:中国没有资格主张属地主权原则。他的同胞,担任过驻华公使的劳文劳斯,也以同样的口吻说,中国与其他“文明国家”根本不是相等的国家,必须使用武力来使这个国家开放。

诸如此类的论调,在列强那里俯拾皆是。它们的对华政策,就是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之下,如果谁打算对中国稍稍客气点,就会遭到嘲笑。编出了这一套荒谬的理论,列强便可以毫无愧怍地侵夺中国的主权。

P2-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外不平等条约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育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1865
开本 32开
页数 1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3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1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9.15
丛书名 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3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