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记录由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张江(集团)公司举办的“现场张江”大型公共艺术活动的历程(2006年-2008年),介绍参加活动的中外艺术家和他们创作的作品,探讨在高科技园区开展艺术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图书 | 现场张江(公共艺术的实践2006-2008)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记录由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张江(集团)公司举办的“现场张江”大型公共艺术活动的历程(2006年-2008年),介绍参加活动的中外艺术家和他们创作的作品,探讨在高科技园区开展艺术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目录 现场张江·概况篇 综述 打造世界级有影响的公共艺术平台——在“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06“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活动组织架构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活动组织架构 “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活动组织架构 明确目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 2006-2008“现场张江公共艺术活动大事记”
现场张江·理念篇 综述 让科技挺好上文化的翅膀——2006年7月访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 2006“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策划书 在场的对话:一种跨边界的公共艺术文本 进行式进行 写给在现场的张江计划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策划书 “停”与“流”的诗意:张江实践 停流之间,诗意产生 “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策划书 家园·过客与悬浮快车 悬浮与特快: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思考
现场张江·活动篇 综述 调研的进行式:与对象同构的超链接模型 祝愿我们的生活富有诗意——在“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现场张江:公代艺术的特殊层面——在“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艺术品落成典礼上的讲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高新科技与公共艺术——在“2007现场张江”高端主题演讲会上的演讲 当科学和艺术零距离交谈——“2008科学与艺术”高端对话纪实 我们参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课程植入项目小结
现场张江·作品篇 综述 2006“城市进行式·现场张江”作品 “2007现场张江:诗意的停·流”作品 “2008现场张江:悬浮特快”作品 首张高科技园区公共艺术地图在张江诞生
现场张江·评论篇 综述 “现场张江”的价值:文化参与和文化记忆——在“2008现场张江”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公共空间中的当代艺术建构 艺术家对“现场张江”活动的评论
现场张江·传播篇 综述 2006-2008“现场张江”主要媒体报道一览 “现场张江”网络媒体检索一览 2006-2008“现场张江”画册书影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场张江(公共艺术的实践2006-2008)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陶伟昌//刘小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00845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86 |
宽 | 24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