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领袖毛泽东(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奠基特定历史环境中领袖人物毛泽东的心路历程、行为轨迹和伟人风采。书中展现的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时的雄才大略,廉洁清明、反贪惩恶的平民意识,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领袖胸襟,在今天具有深刻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毛泽东的名字,同他博大如天、精深似海的才学;同他的举天拔地、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气魄;同他的料事如神、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同他的气势磅礴、吟颂世传的诗词;同他的以民为本、天下为公的伦理风范;同他的彪炳千秋、光照后人的功绩紧密相连。他的名字为中外反动派敬而远之,甚至惊畏恐惧,使敌手成为败家;他的名字,也为一些人感到神奇,去了解、追随、预测大势和历史的走向……

本书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对于当代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一生具有重大的思想和研究价值。

目录

上卷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下卷

第四篇

第五篇

尾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晨曦刚刚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华神州大地就响起了一个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一伟大的声——“将革命进行到底”,在长空中回荡,它不仅惊醒了沉睡有年的大地,而且也进发出中华民族压抑了一百多年的心声!

这一伟大的声音——“将革命进行到底”,就像是震聋发聩的号令,把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解放区的军民凝聚在一起,伸开双臂,迈动大步,迎着东方即将升起的火红的太阳,去迎接一个伟大的新中国的到来;更为称奇的是它还像是一枚巨大的炸弹,把蒋家王朝这座行将倒塌的大厦抛向空中,而静候尘埃落定的蒋介石也唯有哀鸣自语:“毛泽东!毛泽东……”

抑或是久战为敌知己知彼的缘故,蒋介石说对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伟大的声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在西柏坡为一九四九年写的新年献词!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是平山县内的一个普通的村庄。由于它背倚群山环抱、松柏苍翠的柏坡岭而得名。那时,全村只有百十来户农家。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几千年来,勤劳的西柏坡人民靠着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耕作稻麦,捕捞鱼虾,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堪称是太行山中的鱼米之乡!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日本的铁蹄踏碎了华北的国土,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西柏坡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他们举着救亡抗日的大旗,高唱着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战歌,谱写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篇。而所在县平山被誉为晋察冀边区著名的抗日模范县!

解放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入侵陕北的胡宗南集团,遂决定于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日主动撤离延安,从而揭开了转战陕北的序幕;接着,毛泽东又于三月二十六日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决定中央机关分为中央前委、后委和工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战场我军的作战;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央后委去晋绥,负责保障中央前委的供给以及和各解放区的联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率领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向华北转移,完成中央付托的重任。是年五月初,西柏坡又成了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工委的所在地。

毛泽东在撤离延安一年——并取得转战陕北的决定胜利之后,于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作出决定:中央准备移至华北,同中央工作委员会合并。三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北吴堡县的川口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于翌日——二十四日到达中央后方委员会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几经辗转,毛泽东一行于四月十一日到达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由于毛泽东准备动身访问苏联(后未成行),故于五月二十六日到达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也"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毛泽东到达西柏坡不久,解放战争遂进入第三个年头,即战略决战的前夜。为了向全国人民表示必胜信心的同时,并进而分化瓦解敌人的营垒,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发布口号,提出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的需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及时地研究了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统一的中央局--以及决定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接着,毛泽东又亲自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提出了在五年内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五百万人民军队的伟大任务。为了适应战略决战的需要,要求全党、全军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的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决策大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简言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历经四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完成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准备工作!

九月十二日,我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正式揭开了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帷幕。毛泽东在西柏坡相继起草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与此同时,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一起研究战局发展,听取前线各战场的情况汇报,并提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和设想。在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我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的胜利!待到一九四九年元旦,“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因此,毛泽东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作为一代军事战略家,不失时机地向全国军民郑重指出:蒋介石集团及其他们的后台老板——美帝国主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阻止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同时,他作为了不起的政治战略家又十分清醒地知道:将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并不等于已经获得最后的胜利。为此,他在指挥三大战役的期间,一直都在关注敌我友三方随时随地发生的变化。同时,他为了准确地提出政治方面新的决策,或及时地调整战略决战最后阶段的军事上的部署,还经常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军委参谋长周恩来进行磋商,有时还要有意地发出一个又一个提问。

周恩来是一位胸有全局且又十分聪明的大政治家。他不仅了解毛泽东的心路轨迹,而且还知道毛泽东发出的这一个又一个提问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能对这一个又一个提问进行准确无误的阐演,为毛泽东决策提供有关的依据。因此,他在西柏坡期间,一边夜以继日地协助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一边又经常和毛泽东纵论天下大势,真可谓是为新中国的诞生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恩来,你是如何看待美国人导演的以李代蒋的好戏呢?”毛泽东深沉地问道。

周恩来当然知道以李代蒋的“李”,是指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说到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周恩来又很自然地想到在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二十多年的历史中,蒋介石为了实现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的终极目的,曾经与诸地方实力派演出长达数年的内战。结果:冯玉祥的西北军被蒋氏击垮后各奔前程,冯氏怀着怆然的心情远走美国,不久前在应邀回国出席新政协的归途中,由于轮船失火死于黑海;张学良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分崩离析,而意气用事的张汉卿也因兵谏获罪于蒋介石,至今仍被蒋氏软禁在宝岛台湾;刘湘等人的川系常年闭锁夔门,坚拒国民党军队入川。之后,蒋介石借"追剿"红军长征为名,不用一兵一卒,使大批的中央军堂而皇之地跟进蜀国。接着,蒋氏巧调刘湘率部出川抗战,遂又演出气死刘湘、张群“图川”等好戏,致使庞杂的川系逐渐解体;龙云的滇军位于西南边陲,向来与蒋介石貌合神离,抗战胜利之后,蒋氏采用军事政变的手段将龙云软禁,随之滇军名存实亡,就说逃出樊笼的龙云也只能在香港反蒋;至于山西土皇帝阎锡山、南粤王陈济棠等地方实力派更不在话下,早就纳入蒋氏的势力范围。然而唯有实力并不算强大的桂系虽多次败于蒋氏的手下,但却能在李宗仁、白崇禧等的领导之下化险为夷,并成为活跃于中国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为世人刮目相看的是:随着蒋氏集团在政治、军事等方面败走麦城的颓势,李宗仁不仅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当上了副总统,而且还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逼蒋下野,进而问鼎中央的闹剧。因此,在周恩来看来,毛泽东问话的第一层意思是,桂系李宗仁很快就要成为共产党人的一个政治对手了!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领袖毛泽东(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朝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4719
开本 16开
页数 52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5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1
丛书名
印张 3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2
180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