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墙见证录(1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条消息震惊世界:准备渡江作战的解放军在长江上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访苏时,毛泽东和斯大林发生了不愉快的插曲;解放西藏时,达赖喇嘛还是很客气的;抗美援朝在高层领导中的争议;事后,毛泽东曾多次起高岗事件;“克什米尔公主号”没有炸死周恩来,代号为“1”的谋杀周恩来的计划又浮出水面

……

共和国往事渐行渐远。历史的过程和人物或许正在被许多人淡忘。本书引导我们置身历史的真实,品味精彩的细节。

内容推荐

这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掩卷长思,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令人拍案叫绝。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轨叫人喟然长叹,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催人精神振奋……

目录

第一章 开国之前,长江上的炮击事件

 “紫石英”号出现在江面

 陶勇请示叶飞开炮

 叶飞和陶勇订立“攻守同盟”

 英国当局对“长江事件”反应复杂

第二章 毛泽东要千秋万代坐北京

 进京路上,两位领袖意味深长的对话

 毛泽东的防弹车不见

 毛泽东的“自由”变成了麻烦

 菊香书屋迎来新主人

 主席台上不能没有宋庆龄

 领袖们没有和苏联老大哥们喝醉

第三章 密议在克里姆林宫

 毛泽东担心共和国得不到承认

 毛泽东访苏的进程加快了

 周恩来关注毛泽东安全的每一个环节

 一块汉字碑所引发的联想

 一枚锈手榴弹惊起一池春水

 斯大林纳闷:毛泽东为何坚持要周恩来赶来呢?

 一经苏方同意周恩来来苏,毛泽东顿时心情豁然

 周恩来搬到毛泽东楼上住

 毛泽东再次把斯大林的话头交给周恩来

 周恩来力图打破僵局,又要不失毛泽东的“立场”

 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商定的条约

 周恩来撤除隔板似乎是一种象征

第四章 将军大使等待出发

 高级饭店里的“土八路”

 新中国的第一份外交经验

 毛泽东接国书,将军大使们躲在屏风后面

 面对北京饭店的感慨

 将军大使们操练起刀叉

 邓颖超现身说“太太”

 周恩来兄长般叮嘱

第五章 向西藏进军

 毛泽东在访苏途中的决定

 邓小平选择了张国华将军

 许多转业干部重新拿起枪

 军长做出的第一个牺牲

 领袖们全力支援进藏

 毛泽东说:今年不进拉萨

 当年的达赖喇嘛还很客气

 谈判代表化险为夷

第六章 抗美援朝成了头等大事

 “小参谋”的汇报震惊中南海

 不是毛泽东好战,而是人家打到了家门口

 彭德怀支持毛泽东的出兵意向

 斯大林的变卦,使毛、周陷于极度焦虑

 聂荣臻累得睡过去

 周恩来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压了数日.

 “彭德怀的事”成为领袖们最要紧的事

 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

第七章 丛林战火中的神秘大将

 胡志明向毛泽东请将

 虽有“香蕉”、“菠萝”小姐伴行,陈赓仍忧心忡忡

 胡志明眼中的陈赓是“美人”加“英雄”

 陈赓一口气说了4个小时

 被陈赓称之为“败仗”的胜仗

 陈赓火了:“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铺盖走了!”

 破解胡志明的“夫人”之说,

第八章 刘亚楼为建空军呕心沥血

 毛泽东选定刘亚楼

 向“远方”求援

 刘亚楼大刹“天下第一”作风

 红色战鹰出现在朝鲜上空

第九章 海上军事行动

 张爱萍、萧劲光接受毛泽东的重托

 说笑成真

 毛泽东记住了陶勇

 当海军,先练脚

 小炮艇打跑了胡宗南

 等了14天

 陶勇命令:“开始攻击!”

 单艇独雷打“洞庭”

 一江山岛成了人民的江山

 一着妙棋保渔场

 炮击金门,鱼雷艇秘密行动

 杨成武急了:“南昌舰上还有个姓陶的!”

第十章 中南海“打老虎”

 在“夏天送瓜、秋天送蟹”的背后

 中央的两条关键性指示

 “白天敲锣打鼓,晚上回家抱头痛哭”的悲喜剧

 毛泽东与周恩来为“三反”推波助澜

 周恩来向毛泽东提出问题的另一面

 惊动中南海的两只“虎”

第十一章 共和国拒绝阴谋

 饶漱石搅得毛泽东紧张起来

 高、饶将目光瞄准了刘少奇和周恩来的位置

 高岗闹腾得周恩来无法做会议总结

 毛泽东让周恩来“搬兵”

 高岗找毛泽东为饶漱石说情.

 毛泽东60大寿前后做出的决定

 林彪激流猛转舵

 毛泽东再次选择了刘少奇和周恩来

 苏联解密档案:毛泽东谈高岗事件

 事后证明“潘、杨事件”是一个冤案

第十二章 胡风、俞平伯及梁漱溟

 重庆谈判时,周恩来将胡风介绍给毛泽东

 冲突的发生

 由批判《红楼梦》研究一下转到批判胡风

 狱中的胡风仍把周总理当作精神支柱

 初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梁漱溟

 梁漱溟最后的感叹:还是毛泽东伟大

 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十三章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周恩来临行嘱托

 大使馆“草木皆兵”

 毛泽东认为陈毅“临事而惧”好

 周恩来究竟在哪一架飞机上?

 大使和公安部副部长左右夹着周恩来

 等候中国总理发言的时刻

 黄镇解释华侨选择国籍的“三好政策”

 苏加诺称宋庆龄:“My dear sister!”

 毛泽东、周恩来有意于中美签约

 苏加诺也急于访华

 哈达惊叹包尔汉

 中国大米突然出现在印尼街头

 涂改了日期的请柬

 游泳池:听毛泽东说古喻今

 陈毅舌战赫鲁晓夫

 难熬的一夜

试读章节

1949年1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解放全中国。4月,正当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下,沿西起鄱阳湖口东至江阴要塞的千里长江北岸,准备渡江作战时,千帆竞渡的长江江面上,传来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渡江的解放军和英国皇家舰队打起来了。

这起被后人称作“紫石英”号事件,其由来是这样的:

1949年4月20日,是中共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失败,解放军的百万大军雄踞长江北岸,正以弯弓待发之势,准备渡江,直捣国民党老巢;而长江南岸的国民党75万守军,困兽犹斗,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这一天,滚滚长江却异常平静地流淌,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样。

然而,早晨,晨雾刚刚散去,大约8点半钟,一艘打着米字旗的英国军舰驶进扬州东南20公里的三江营水域。这一带是解放军渡江东路大军第八兵团的防区。

东路大军预定的渡江作战时间是4月21日,此刻正在严阵以待,准备随时投入战斗。可是江面突然出现的这艘英国舰只干扰了这个计划。

以后才知道这艘英舰叫“紫石英”号,是隶属于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护卫驱逐舰。这是一艘刚下水不久的新型战舰,排水量约2000吨,舰上装有102毫米火炮6门,40毫米火炮6门,另外还装有24管的深水炸弹发射器,载有192名官兵。

执行封江任务的解放军炮兵连,发现“紫石英”号驶进封江领域,立即开炮示警。为防止炮弹击中军舰,弹着点选在军舰的左前方。随着一声轰隆巨响,炮弹托起高高的水柱,江面也随之动荡起来。

然而听见炮响的英舰不但没有对警告做出丝毫响应,而且开足马力,加大航速,拼命驶向上游。

炮兵连发出第二发炮弹,弹着点仍在军舰左前方,只是靠军舰更近了,只有30米,炮弹溅起的水花足以落到军舰的前甲板上。这时,军舰上的炮口转向了北岸,随着火花闪动,几发炮弹落到了沿江的炮兵阵地和村落。“紫石英”号开炮了!

根据上级“假如发现外国军舰,凡是不听我军警告停止航行,可以不再警告,立刻射击”的指示,岸上炮三团两个炮兵连立即向“紫石英”号开炮还击,与此同时,相邻的炮一团也主动投入战斗。

在这样的情况下,“紫石英”号的结果可想而知。仅仅三分钟的战斗,“紫石英”号便中弹30余发,指挥台与前主炮直接被炮弹击中,舰身多处洞穿,操纵系统失灵,航向失控,舰首偏斜,勉强坚持着驶向南岸,在一阵断断续续的突突声中,搁浅了。

军舰仍未脱离我军火炮的有效射程。又一发炮弹跟踪而至,落在后甲板,炸毁了后炮,“紫石英”号完全瘫痪。很快,在“紫石英”号上挂起了两面表示投降的白旗,一面挂在主桅上,另一面挂在后桅上。显然,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的舰队没有投降的习惯,不会预先准备白旗。那是两条白色的大床单。

事后统计,这次水陆炮战,解放军炮兵部队无一伤亡,而“紫石英”号损失惨重。据两天后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报道:该舰在这次战斗中,舰长斯金勒少校阵亡,副舰长威士敦上尉重伤,全舰共死亡17人,负伤20人。而后来的消息证明,“紫石英”号实际的伤亡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英国远东舰队获悉“紫石英”号在长江受伤的报告后,副总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立即乘坐旗舰“伦敦”号,并率驱逐舰“黑天鹅”号全速驰援。4月21日晨,英国舰队驶过了江阴,继续向解放军控制的江面前进。英舰虎视眈眈,将舰上的巨炮一齐指向北岸。

而扬子江北岸八圩港一带,正是解放军东路渡江大军第十兵团的防区。

位于八圩港右侧的突出部,有一个简陋的炮兵观察所,它是第二十三军炮六团一营的左观察所。此时正是二连观测员崔汝山的值班时间。小伙子才18岁,典型的山东人模样:黑黑的脸膛,浓浓的胶东口音。因为有点文化,一当兵就在营里当上了文书。1948年5月,他调到华野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学习炮兵行当,淮海战役结束后被分配到炮六团,小小年纪就担任了排级待遇的观测员,令不少同乡同龄人羡慕不已,都说还是喝几口墨水管用。这个小观察所,下面是泥巴,上面是两块门板,只能容两个人并排站着。最重要的物件有两样:一架望远镜,一部电话机。这架望远镜,专业术语叫炮队镜,也算得上是精密仪器了。透过它一看,不但宽阔的江面尽收眼底,就是相隔3000米的对岸,也看得清清楚楚。这会儿,几个弓着腰戴着钢盔的国民党兵正在搬土袋,看样子是在加固工事,远处有许多民夫正在当官的吆喝下挖土和运土。

小崔手握炮队镜,让目光挨次通过江面。晨雾刚刚散去,初春的江面渐渐变得清晰起来。P2-4

序言

从共和国诞生的礼炮隆隆,到“大跃进”的热浪滚滚;从庐山的风云激荡,到“文革”的历史失误;从林彪结党营私、红极天下,到折戟沉沙、面目全非;从江青一伙风光无限,到“四人帮”被人民审判;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袖人物及彭德怀、陈毅、贺龙、陈赓、刘亚楼、耿飙、黄镇等众多将领,在共和国这个大舞台上,演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忽如一夜,风暴席卷,恶人当道,威猛一世的将帅们饱尝了酸咸苦辣,足智多谋的外交家们一时难辨东西,黑白颠倒,神州蒙冤……好在历史是人民写就的,最终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

你既可能为一代革命精英的言行拍案叫绝,也可能为历史的错轨而喟然长叹,更会为共和国的光明前途而振奋。打开长卷,每一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都给你以新的启示;每一个故事都展示了领袖人物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流露了他们内心的苦闷和难言,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共和国领袖群体。平心而论,谁都难以超越历史的局限性,他们是人不是神,为此我们并不苛求他们的得失,只是尽量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而使我们这个民族中薄弱的一环坚固起来,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共和国昨日的风雨历程,是由一系列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创造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呕心沥血,上下求索,无疑是大浪漩涡的中心。前进与曲折,光荣与梦想,几度大悲大喜,多少是非曲直,构成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千古诗章。一代风流人物已经故去,新的领袖展示政坛。经验也罢,教训也罢,血也罢,泪也罢,这厚重的共和国历史,不管你是否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说过,都是一部难以复制的人生宝鉴。后人只有深深地记住它,才会珍惜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才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全新的人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墙见证录(1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尹家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8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