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则徐(南粤先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孜孜以求西方知识,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本书详细介绍了林则徐跌宕起伏的一生。

内容推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到广东查禁鸦片、销毁鸦片,主张坚决抵抗侵略,向西方侵略者表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同时,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中华文化最优秀的成分,他是中华民族在苦难时代自强不息、坚持奋斗的一个代表。本书详细介绍了林则徐跌宕起伏的一生。

目录

一、寒门才俊

二、初仕经历

三、道光重臣

四、赴粤禁烟

五、具结惩凶

六、备战抗英

七、开眼看世界

八、遣戍伊犁

九、镇抚西疆

十、死因之谜

后记

试读章节

1785年8月30日(清朝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子夜,一个男婴降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左营司巷的一所矮屋之中。房子的男主人林宾日是个穷秀才,此前他和妻子陈帙曾育有一子,取名林鸣鹤,但不幸夭亡,如今在三十七岁上又得一子,当然是欢天喜地,寄予显亲扬名之类的厚望。然而,林宾日无论如何也预料不到的是,这个由他命名为“林则徐”的男婴,日后因为人品才学和风云际会,不仅中进士、点翰林,官居一品,而且作为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而名扬天下,永垂史册。

由于林则徐日后显贵,他的名字的来历也蒙上了一些神秘色彩,使他看起来像个天生的不寻常人物。传说,林则徐出生那天夜里,他父亲林宾日梦见凤凰飞,就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称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孝穆),于是给他取名“则徐”,意即像徐陵一样有才华的意思。又传说,林则徐出生时,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嗣曾恰好鸣锣乘轿从徐家门口经过,于是林宾日给他取名“则徐”,即希望他像徐嗣曾一样成为高官显贵。事实上,林则徐出生于子夜时分,巡抚徐嗣曾不可能从林家所处的小巷经过,而林宾日是否真的在妻子分娩时还能酣睡人梦见到凤凰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无论传说的情节,是真是假,林宾日希望林则徐像徐陵一样有才华,像徐嗣曾一样做高官的想法应当是真实的。而林则徐后来以“少穆”、“石麟”为字,也显示出他本人以才子徐陵为楷模的志向。

林氏父子在名字上表达的想法,反映了当时寒门儒士人家以才学为进身之阶的共同愿望。林则徐祖上四代都没有任何官职,家境从他祖父那代开始越来越拮据。他的曾祖父林廷癸去世后,曾祖母郑氏于1758年把家产均分给五个儿子。林则徐的祖父林正澄得到稻谷三十担、住屋几间,还有能出产十担谷的稻田。林家对这十担谷田定性为“书田”。即专为家中子弟读书提供生计的产业。但林则徐祖父林正澄一生仅仅获得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的功名——生员,即秀才,虽然跻身绅士之列,却没有做官的资格,只能和当时大多数秀才一样出门去当私塾教师。教书先生收入不多,而林正澄夫妇共有五个男孩,家庭人口多,分得的祖产又不丰厚,生活日益困顿,后来竞借上高利贷。林正澄去世后,家人把所有田产变卖了也未能清偿旧债。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林正澄的第四子,幼时曾因家贫失学,十三岁才入私塾读书,二十九岁才靠自己的积蓄娶妻,三十岁考中秀才,三十一岁典得左营司巷的一间小屋。林宾日也以私塾教读为业,束修微薄,还要分期偿还亡父积债,要加上人选廪生后所得的官府助学津贴,还有妻女做女红的收人才能勉强维持一家的生活。

辛勤度日、不甘现状的林宾日是林则徐的启蒙老师。林则徐四岁时,林宾日在邻近的罗氏人家任塾师,就把儿子带到罗氏私塾教他诵读诗书。林则徐后来回忆:父亲对他的教育方法不过激,不严厉,从不打他,就连呵叱也极少;循循善诱、言传身教,使他保持着乐于学习的自觉性。他们的家庭环境是艰辛而和睦的。林则徐回忆自己早年在家苦读的情形:冬天里寒风怒号,自己和父亲坐在灯下诵读诗书,母亲和姐妹们也在同一盏灯下做女红,大家被冻得皮肤皲裂,但总是坚持到更深漏尽。林则徐的母亲陈轶也像其父一样,一心希望林则徐通过读书来光耀门楣,因此不让林则徐分担任何劳作。她教育林则徐说,作为男子应有远大的志向,不必以帮助母亲做家务琐事来表示孝顺,只有读书显扬才不辜负她的苦心。正是这种寒门儒士家庭的言传身教,使林则徐循着传统中国人“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信条,迈上科举应试之路。

林则徐不负父母的殷切期盼,科举经历相当顺利,家庭的社会地位也随之迅速提高。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年仅十四岁。这一年,他和本城朱紫坊名儒、前河南永城知县郑大谟的大女儿、年仅十岁的郑淑卿订婚。此后,林则徐进入当时的福建著名学府鳌峰书院求学七年。当时主持鳌峰书院的是中过进士的郑光策,他不满当时士大夫空谈义理和词章考据的治学态度,倾向于经世致用之学。在郑光策所倡学风的影响下,林则徐的视野超越科举考试范围内的四书五经,开始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

1804年秋天,二十岁的林则徐参加福建乡试,考中举人。中举揭榜那天,他迎娶郑淑卿,实实在在地体验了“双喜临门”的幸福。不久,他于1805年年初自福州出发前往京城参加会试,但未能考中进士,遂于当年年底回到福州,游历长达一年时间。此次赶考,林则徐虽然名落孙山,但千里之行的所见所闻使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社会阅历。、回到福州后,林则徐先是迫于生计四出奔走,操起私塾先生这一家传旧业,但为时短暂。因为他有了举人功名,社会地位不同父辈,而且他的才学已经被官绅重视,于是,他像当时很多士人那样出任官员的幕客(官员聘请的办理公务的助手)。1806年秋天,林则徐受聘担任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的书启师爷(为官员起草公文、书信的幕客),开始接触沿海政务。由于林则徐公牍办得出色,汀漳龙道道台百龄曾盛赞他必成大器。P1-5

序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

2004年8月

后记

笔者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文字部分参考了杨国桢著《林则徐传》、来新夏著《林则徐年谱新编》、林庆元著《林则徐评传》、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陈胜舜著《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和2002年出版的《林则徐全集》等多种学术著作,图片则选自《林则徐全集》 《林则徐年谱新编》和百度图片搜索引擎链接的相关网页,在此向众多前辈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贡献图片予以分享的相关机构、著作、网站和个人表达深深的谢意!

特别重要的是,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中山大学历史系的邱捷教授督促、修改和审阅。在此谨向恩师致谢!

胡雪莲

2010年8月于中山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则徐(南粤先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雪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69104
开本 32开
页数 1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6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3.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1
142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