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机构内幕
内容
试读章节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并称为美国“情报双雄”。美国发动反恐战争,表面上看主要靠美军对阿富汗的轰炸和打击,但实际上还是要依赖美国的特工系统,即联邦调查局(FBI)和中央情报局(CIA)。这两个机构,一个对内抓间谍,抓恐怖分子;一个对外搞情报,开展特别行动。其目的都是一个: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美国联邦调查局(英文全称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英文缩写FBI)是美国司法部的主要调查部门,隶属于司法部,主要任务是调查违反联邦犯罪法,调查来自于外国的情报和恐怖活动。在领导阶层和法律执行方面对联邦、州、当地和国际机构提供帮助,同时在响应公众需要和忠实于美国宪法前提下履行职责。根据美国法典第28条533款,授权司法部长“委任官员侦测反美国的罪行”,另外其它联邦的法令给予FBI权力和职责调查特定的罪行。FBI现有的调查司法权已经超过200种联邦罪行。

在FBI每次调查获得情报资料后。递交给适当的美国律师或者美国司法部官员。由他们决定是否批准起诉或进行其它行动。其中在五大影响社会的方面享有最高优先权:反暴行,毒品/有组织犯罪,外国反间谍活动,暴力犯罪和白领阶层犯罪。FBI曾经有不纯的历史,即有时支持法律,有时候又破坏它。但在大多数美国人的通常印象里,它是打击罪行最有效的机构。专门特工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大多数的专门特务驻在外国,作为大使法律随员在美国使馆工作。

美国联邦调查局1908年成立,原名司法部调查局,1924年改为现名。它原是美国司法部下属的主要为执法收集情报的部门。近年来权力有所扩大,主要负责美国国内的反间谍和重大刑事案件侦破工作。2002年5月30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对联邦调查局原定的一些限制,扩大这个机构在国内调查和监视公众的权力,以进一步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根据政府新的授权,联邦调查局特工以后可以对国内任何因特网站、图书馆、教堂、公众集会甚至政治组织进行监视。同时,联邦调查局在国内的各分支机构可以不必经过总部同意就启动有关调查程序。

中央情报局局长又是全国情报委员会的主席,他负责协调全国13个军队和政府部门的主要情报机构,包括联邦调查局。“9·11”事件以后,在美国加强全国情报机构协调的呼声高涨,中央情报局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它还不能直接指挥军队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情报机构。作为美国两个主要情报机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在工作中自然有一定竞争,但由于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两者矛盾不是很大。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工作都有失职之处。联邦调查局没能在国内发现和制止恐怖分子的准备活动;中央情报局也未能在国外获得本·拉登策划这一活动的预警情报。“9·11”事件后,美国首先要了解究竟谁是直接的嫌犯,整个恐怖事件是如何策划的,除了已经与飞机同归于尽的劫机者以外,是否还有同案犯。这个任务主要由司法部下属的联邦调查局承担。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2001年11月27日公布,联邦执法机构已经先后在全国各地拘捕了1800多名与此案有关的人员,经过讯问排除嫌疑,目前还关押着600多人。联邦政府已对其中的104人正式提出起诉。不过这些人的罪名还不是直接参与“9·11”恐怖事件,而是违反美国移民法等较轻的罪名。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9·11”事件后,其主要的任务是找到本·拉登的下落,获取他和“基地”组织策划“9·11”事件的证据,以及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轰炸目标和搜捕行动的情报,甚至组织暗杀拉登本人。在阿富汗战争中,有一名CIA特工在阿富汗殉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央情报局已经深入战争的最前沿。实际上,美国老百姓对这两个机构的工作情况并不太了解,因为两者的工作都是秘密开展的。它们没有固定的制服,有时联邦调查局特工抓人时还穿上标有“FBI”的背心宣传自己,而中央情报局则连这一“便利条件”都没有,只好默默地干。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在历史上都有过多次成功和失败的例子,但由于它们的工作大多和老百姓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有在事情有了结果、新闻媒体给曝光后,人们才知道,并开始品头论足。

“9·11”之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面临着自身的改造问题,对FBI来说,美国政府通过了反恐怖法,扩大了它的权力,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这样会有损美国的人权;而CIA面对的不光是要重视技术侦查,而且要把荒废了的人力情报抓起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阿富汗的穷乡僻壤中找到情报。P6-8

后记

经过一番紧张的写作,书成之后,我们确有如释重负之感。有什么能比完成一本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更快乐的呢?说实在的,对虽不年轻、但对初学写作者在我们来说,写这样一部长篇确是很吃力的。

我们撰写此书既着眼于这四大间谍机构的过去,更注重间谍机构的现在。冷战结束后,世界的间谍组织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又被赋予新的使命。因此,本书更多的是关注冷战后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的间谍情报活动,以让广大读者了解当今世界间谍组织的典型事件和活动。从而认识当今世界形势的复杂性。

值此本书付梓之际,我们还必须表达一下自己的感谢之情。首先,应感谢广大专家学者,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著作,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拙作;其次,还要感谢台海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能有本书面世的。

作者

2011年3月于北京

目录

星条旗下的魔影:美国中央情报局

 引子:阿富汗战争的神秘部队

 一、美国中央情报局概况

 二、中央情报局的历史沿革

 三、中央情报局特工的招募与培养

 四、中央情报局历任领导人与主要人物

 五、中央情报局重大事件揭秘

北极熊的魔爪:克格勃/俄情报机构

 引子:深度潜伏的俄罗斯英雄

 一、克格勃/俄情报机构概况

 二、克格勃/俄情报机构历史沿革

 三、克格勃的历任领导与重要成员

 四、克格勃/俄情报机构的招募与培养

 五、克格勃与美国中情局的较量

 六、克格勃/俄情报机构重大事件揭秘

“国家鹰犬”:以色列摩萨德

 引子:哈马斯高官酒店神秘死亡

 一、摩萨德概况

 二、摩萨德的来龙去脉

 三、摩萨德特工的招募与培养

 四、摩萨德历任领导人

 五、摩萨德重大事件揭秘

我的代号是“007”:英国军情六处

 引子:英国特工海湾战争中的“木马计”

 一、军情六处概况

 二、军情六处的历史沿革

 三、军情六处人员的招募与培养

 四、军情六处重要掌门人

 五、军情六处重大事件揭秘

 六、军情六处与克格勃的生死博杀

 七、军情六处糗事仍然不断

后记

序言

自从上帝让摩西“派人去探明迦南”以来,形形色色的间谍活动便生生不息,并在20世纪美苏对抗时达到顶点。间谍,作为古老的职业,产生于敌对双方对知己知彼的需要。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间谍与情报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一批有关间谍战的小说和电影也将这种幕后的较量戏剧化和传奇化。

对特殊部门的重视在大国是普遍现象。有国家,就有相互的情报搜集和特工活动,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个手段,任何国家都会采用。在战争时期,特工获得的一份情报抵得上千军万马:特工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甚至可以预防战争和避免战争。俄总理普京曾说,特工是对国家最忠诚的一群人。在俄罗斯、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对特工的保护措施是非常坚决而且不惜代价的。这样做是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激发他们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如今,冷战结束了,往日的敌人也握手言和了,猖獗的间谍活动是否也有所收敛?冷战时期,西方联盟各国的对外政策目标虽然比较一致,但也从来不是完全一致的,现在更是如此。1998年,德国在反间谍活动中发现中情局试图招募一名波恩官员从事间谍活动。第二年,德国驱逐了三名从事间谍活动的中情局特工。1999年初,东京和华盛顿因日本计划研制自己的间谍卫星并加强情报能力而发生争执。欧洲议会的一名法国议员指责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搞的一个名为“梯队”的窃听行动是“盎格鲁一撤克逊新教徒的阴谋”。

冷战结束后,间谍们发现自己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弃政从商”。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间谍机构,中情局的使命就是使用各种手段获取情报。冷战年代,中情局跟苏联克格勃势不两立,两家大打间谍战。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发生了改变,中情局将战略重点瞄准了古巴、朝鲜和俄罗斯等国,同时也参与了诸如防范恐怖分子、跟踪贩毒者等行动。中情局虽然在窃取军、政情报方面的职能有所削弱,但它并没有因此而消亡。日益浓厚的商战气氛,使他们又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

据悉,目前有50%左右的美国公司将自己的要求委托给中情局去落实。一个包括中情局情报人员在内的协调机构每月召集一次与出口、科技有关的19个政府部门官员出席的例会,研究情况、寻求对策。例如1995年在美日汽车贸易谈判中,美国最后凭借中情局窃听到的情报,迫使日方作出了重大让步。还是1995年,当时的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沙特方面希望从法国购买价值数亿美元的包括军舰、导弹、后勤保障在内的武器装备和空中客车民航飞机。然而,在双方即将签署协议的前夕,沙特方面突然变卦且未做任何解释。这笔法国梦寐以求的生意事后被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抢了过去,究其原因是中情局从中插了一杠子。

可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间谍这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职业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本书通过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克格勃/俄罗斯情报机构、以色列的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四个世界著名的情报机构的研究,揭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是如何产生、发展,如何招聘、培养和训练间谍,主要领导人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间谍破坏活动的,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间谍云谲波诡的生活。同时,也想通过本书让人们居安思危,在全球总体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不忘各领域复杂激烈的斗争,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内容推荐

《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机构内幕》——解密现实版“007”组织,解密惊爆眼球的“潜伏”,追寻“超人”们的蛛丝马迹。

他们游离于受法律与道德之外,窃听、偷盗、抢劫、色诱、绑架、暗杀等活动都被合法化。他们是国家所操纵的隐秘的利器,他们一直在颠覆着这个世界,极少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机构内幕》通过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克格勃/俄罗斯情报机构、以色列的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四个世界著名的情报机构的研究,揭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是如何产生、发展,如何招聘、培养和训练间谍,主要领导人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间谍破坏活动的,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间谍云谲波诡的生活。本书由李大光、余洋著。

编辑推荐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间谍这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职业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机构内幕》通过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克格勃/俄罗斯情报机构、以色列的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四个世界著名的情报机构的研究,揭示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是如何产生、发展,如何招聘、培养和训练间谍,主要领导人基本情况,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间谍破坏活动的,让人们进一步了解间谍云谲波诡的生活。同时,也想通过本书让人们居安思危,在全球总体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下,不忘各领域复杂激烈的斗争,以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本书由李大光、余洋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四大间谍组织机构内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大光//余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7909
开本 16开
页数 2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26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8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30:40